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第一鬼才 > 第八章:至琅琊,初露锋芒

三国第一鬼才 第八章:至琅琊,初露锋芒

作者:梦与君同VS诸葛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1:55 来源:笔趣阁

第八章:至琅琊,初露锋芒“什么?”诸葛瑾吃惊起身,额头撞上车顶也浑若不觉。

作为一个三国迷,熟知三国的诸葛瑾,怎么会不知道丁婉是谁,虽然这几年中已经有了影响历史的心理准备,乍然听见自己面前这位三国中有名的“丁夫人”还是吃惊不小,想想又是释然,如今曹操也才刚过20岁。

过了片刻,诸葛瑾稳下心神,重新坐下,转身看向车外,口里开始喃喃嘀咕:“曹大大啊曹大大,卞夫人已经在我家了,现在丁夫人又到我家了,以后我诸葛瑾想要发展,还要挖你的墙角,杯具了,嘿嘿……谁让东汉就属你牛呢,不过我喜欢,哈哈……”

诸葛瑾转身,对着丁婉说道:“丁姐姐,丁伯父怎么会带你们到钜平来?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丁婉看着面前的孩童,年岁不大,长得唇红齿白,煞是惹人喜爱,问的问题有条有理,更是让人不敢相信:“小女子本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家道中落,先父听闻琅琊诸葛家传有‘神童’,因与诸葛家为旧时,原本欲带弟弟前往泰山诸葛郡丞处,令其与公子伴读,以期今后能中兴丁家,未料到,路途上遭人强抢,争执下伤了身体,以致行到钜平,便先行而去”

诸葛瑾听了,摇头苦笑,原来还真是自己这只蝴蝶煽动的,估计再过几年,历史就会被改变的面目全非了吧,看来要加快人才搜寻了:“丁姐姐,你已知晓我就是琅琊诸葛了吧?”

丁婉脸色微红:“听见恩公名号便已知晓,天见可怜,在钜平得见恩公,是以才纠缠铁二,恩公勿怪!”

诸葛瑾摆摆手道:“丁姐姐别想多,我没有见怪的意思,‘恩公’这两个字也不要再叫了,小弟承受不起,直呼我的名字就好了。”

“那我便称你主人吧,葬父之恩不敢相忘。”丁婉坚持着说道。

“古人啊!”诸葛瑾感叹,古人对于忠孝礼仪实在是苛求,若是在21世纪,哪还有人会在乎这个,谁要是说谎脸红,那都属于是修炼不到家,发誓更是家常便饭。

其实也不能全怪古人重诺,冷兵器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时效性太久,传递消息有时就需数日,甚者数月,对于古人来说,承诺就必须推崇到极高的位置,也算是时代的局限性吧。

诸葛瑾见阻止不了丁婉,只好折中话语:“这样吧丁姐姐,主人就不需要了,你便叫我公子吧!”

丁婉听完再拜:“见过公子!”

由于年关将近,铁一铁二赶车走在大路上,不时会有周边百姓进城或贩卖、或购置年货,马车行走很慢,只是在北方,冬日里是很冷的,到处是枯草败叶,满目萧瑟。

古人太过早熟,就说这丁婉,年仅11岁,琴艺却是不凡,一路上,在休息时,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满心的感慨,便不由自己的清唱着《三国杀》,却不想,丁婉竟根据其所唱,记下了曲谱。

于是,当丁婉满脸希冀的拿着曲谱向诸葛瑾请教时,诸葛瑾彻底郁闷了!原因无他,他一个现代人,也仅仅是会唱几首歌,哪里懂什么曲谱。而且,诸葛瑾此时才3岁多啊,虽说长的已有5、6岁的样子,老爹怎么会教他曲谱。看着丁婉,诸葛瑾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丁盛,让姐姐给咱们唱曲儿好不好?”诸葛瑾一把抱过丁婉的弟弟道,这家伙刚刚被丁婉的琴声乱醒,今年也才3岁,是174年年底生的,刚刚懂点事,一听说要让姐姐唱曲儿,拍着肉呼呼的小手笑着:“好啊!好啊!”

丁婉无奈:“盛儿乖,姐姐等到少爷家以后给你唱好吗?”

丁盛歪着脑袋,想了下说道:“好!”

一路上,有了丁盛这小家伙,马车里的气氛倒也不太尴尬,三天后,总算回到了琅琊,吩咐铁一安置好丁婉姐弟,诸葛瑾便前去拜见父亲与伯父。

诸葛玄与诸葛珪正在书房,其实诸葛珪一行也是昨天晚上刚到琅琊,诸葛家家道中落,兄弟几人中只有诸葛玄与诸葛珪小有才能,兄弟两人自小关系亲密,为了诸葛家中兴,更是费尽心血,一大早地,兄弟两人便进入书房,诸葛珪刚刚将诸葛瑾与众不同之处说与诸葛玄知道,便听到下人来报诸葛瑾回来了,兄弟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兴奋。

一路走进厅堂,见到诸葛玄与诸葛珪均在,诸葛瑾便上前拜见:“见过父亲、见过伯父。”

诸葛玄当先开口:“瑾儿,出门半月,便已一飞冲天啦!”

听到伯父如此说,诸葛瑾一脑门的疑惑:“不知伯父为何有此一说?”

诸葛玄哈哈大笑:“瑾儿,这个且先不说,对于诸葛家未来去向,你心中可有想法?说来听听!”

想了一下,诸葛瑾正要开口,其父亲诸葛珪上前拦住,对诸葛玄道:“大哥,这里人多嘴杂,咱们还是到书房去谈。”

诸葛玄点头称是。

三人进到书房,才坐定,大伯便忍不住再次问起。这次诸葛瑾再没有犹豫。想要以后发展,光靠他自己是不行的,毕竟他现在的年纪太小了,很多时候不能让人信服,想要留住人才,还要诸葛家的长辈出面才行。

“至今日,大汉王朝历时400余年,方今天下,士族豪强林立,土地兼并盛行成风,大汉朝1%的人手中掌握着99%,甚至更多的财富,却不知收敛,变本加厉地盘剥农、商,长久下去,必将会发生不可想象之事。

民,乃一国之本,所谓‘家国天下’,一个国家首先是由千千万万的家庭组成,试问,当百姓无法生存,民不为民之时,国当若何?

古之由来已久便言‘士农工商’,工、商为贱,民之不存,工、商焉在?

工者,匠也,农用器物,国用器物,哪一件不是由匠而制?商者,实乃经济发展之系带,衣食住行,哪样能够离开商人?判断国之发展,主要是看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虽说商人逐利,但若非商者,货币如何大量流通?经济又如何发展?

岂不闻,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弊有利,若因为惧弊便弃利,人之若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