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西游之纠察灵官 > 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落石出(两章合一)

申时三刻,张慕仙乘车架、张道陵骑白虎、文殊菩萨骑青毛狮,三人同时到达幽冥地府鬼门关。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十殿阎罗俱在鬼门关迎接,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张慕仙前两次至地府检查工作,只有秦广王陪同,这次却有不同,玉帝明旨张慕仙、张道陵、文殊菩萨三人听审,其声势早已通天,地藏王和幽冥大帝亦不敢托大,将十殿阎罗尽数派出。

张慕仙、张道陵、文殊菩萨三人寒暄一番,秦广王这才上前,代表十殿阎罗迎接道:“上仙莅临地府,蓬荜生辉,请入阎罗殿奉茶。”张慕仙、张道陵、文殊三人同时到达,他亦不知该让谁走在前列,就开始和稀泥,由三人争执。

张慕仙笑道:“阎君客气了!”他代表的是玉帝,不管是张道陵还是文殊菩萨,绝不敢走在他前面。

见张慕仙迈步向鬼门关走去,张道陵和文殊菩萨相视一眼,二人脸上都露出温和的笑意,一股清风在二人间飘荡。青毛狮身上染上一层金黄,张道陵身边白虎则青光罩体。

十殿阎罗战战兢兢,地府判官、牛头马面及一干鬼卒大气不敢出。

现场气氛几乎凝滞,两个呼吸后,文殊双手合十道:“我佛慈悲!”

张道陵亦打个稽首道:“无量天尊!”然后二人并肩走向鬼门关。

张慕仙并未回头,身后的情况却瞒不过他,心中暗道:“文殊菩萨和张天师斗法,竟是平分秋色之局,看来玉帝选择他二人旁听此案,已事先预估过两人实力。”

一行人进入枉死城,城中冤鬼尽是死于自杀、灾害、战乱、意外、谋杀、被害等,因阳世因果未了,不得转世投胎。张慕仙上次经过此处,无意中见到韩信和彭越,这才想起“司马貌夜审阴司”这一公案,并以此布局,推动今日三方会审。

过枉死城,进入阎罗殿,殿中主位空缺,左侧上方加着一个座椅,次下方左右各有一个座椅。张慕仙当仁不让,坐在左侧上方座椅上,文殊趋步上前,挨着张慕仙坐下。张道陵眼中闪过一道厉色,选择右侧座椅安坐。

古代以左侧为尊,文殊菩萨在座位上压了张道陵一头。十殿阎罗及正副判官、牛头马面充作鬼卒,将主位留给司马貌。

至酉时,地府鬼差将司马貌带至阴司。

司马貌五十余岁年纪,方面大耳,龙行虎步,正气随身,虽至阴司却气势沉稳。他略一扫视殿内情景,就大步行至主位,稳当当坐下。

张慕仙心中暗赞,殿内众人俱为一方之雄,竟未压制住司马貌的气势,就向秦广王使个眼色。

秦广王大袖一挥,将一身阎君帝袍罩在司马貌身上,又将其容貌变为自己的模样,自己则化为鬼卒不提。

司马貌一拍惊堂木,道:“带原告、被告上堂!”

牛头马面匆忙出殿,片刻领来五人上殿,计有原告三人:韩信、彭越、英布,被告两人:刘邦、吕雉。

司马貌翻开卷宗,一目十行,然后一拍惊堂木道:“韩信上前。”

韩信趋前两步,司马貌威严道:“汝先事项羽,位不过郎中,言不听,计不从。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如何又起谋叛之心,自取罪戮,今生反告其主?”

韩信曾将十万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垓下之围,挥兵百万击项羽,哪会被这点威视吓住?他抱拳从容道:“阎君容禀,信受汉王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又救汉王于荥阳,虏魏王豹,破代兵,禽赵王歇;北定燕,东定齐,下七十馀城;南败楚兵二十万,杀名将龙且;垓下十面埋伏,杀尽楚兵;又遣六将,逼死项王于乌江渡口。造下十大功劳,原望子子孙孙,世享富贵。谁知汉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将某贬爵。吕后又与萧何定计,哄某长乐宫,不由分说,叫武士缚某斩之;诬以反叛,夷某三族。某自思无罪,受此惨祸,至今三百余年,衔冤未报,伏乞阎君明断。”

司马貌哂道:“你为元帅,麾下岂能无谋士?谋国不谋身,怪得谁来?”

韩信道:“信麾下有一军师唤蒯通,此人有始无终,半路弃某而去。”

司马貌向殿内鬼差道:“速速将蒯通拘来。”

不一刻,鬼卒将一青衣书生带上殿来,正是蒯通。

司马貌再拍惊堂木,质问道:“蒯通,你既为韩信谋主,为何半路而走?”

蒯通道:“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韩信受封齐王时,某已察知汉王对其生疑,劝他反汉,三分天下,以观其变,奈何他不听我之良言,唯有挂冠而去。”

司马貌转向韩信道:“蒯通之言可否属实?”

韩信点点头,司马貌道:“你不听军师之言,致有杀身之祸,还有何话说?”

韩信道:“并非信听不进人言,曾有一算命大师姓许名复,测我该有七十二岁之寿,功名善终,谁知会三十二岁夭亡!”

司马貌又着鬼差将许复拘来,责问其故。

许复道:“人之寿数,可延可折,韩信曾将十万兵纵横天下,杀人盈野,十余年间,父失其子,妻丧其夫,不知凡几,其寿命几经折扣,怎能怪我测算不准?”

司马貌道:“其在何处折寿?一一道来。”他双眼紧盯许复,不会让他一句话糊弄过去。

许复从容道:“韩信折寿有四。其一,弃楚归汉,迷踪失路,反杀指路樵夫,忘恩负义,折寿十年;其二,封坛拜将,臣受君拜,折寿十年;其三,攻破齐国,掩辩士郦生之功,折寿十年;其四,垓下合围,不留生机,杀楚兵百万,多伤天理,折寿十年。以上种种,共折寿四十年。”

韩信面色苍白,哑口无言。

司马貌问道:“往日种因,今日得果。韩信,你有何话说?”

张慕仙见韩信双眼无光,显然已经任命,向身侧文殊菩萨叹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惜,可惜!”

韩信眼前一亮,道:“萧何先荐我后杀我,某心中不平。”

司马貌皱眉望张慕仙一眼,怪他多管闲事,向鬼差道:“将萧何带来。”

萧何至,司马貌道:“萧何,你先荐韩信,后又害他,为何反复无常?”

萧何辩道:“萧何无杀韩信之心,杀韩信者实乃汉王。汉王已至暮年,韩信却值壮年,汉王忧心百年后韩信势大难制,故而起了杀心。萧何为人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何错之有?”

司马貌道:“既如此,你二人退下,韩信功高不赏,罪在刘邦。”

张慕仙微笑点点头,事情至此还在按照他写好的剧本演,他密切关注文殊和张道陵二人,绝不允许意外出现。

司马貌又向彭越道:“你有何罪?”

彭越身材高大,容貌俊伟,耿直道:“彭越无罪,只因吕雉勾引某,某誓死不从,被其冤杀。”

司马貌转向吕雉,“事情可属实?”不待吕雉回答,郑重警告道:“此乃阴司,在坐俱为真人,容不得假话。”

吕雉浑身一颤,低头沉默不语,算是认下了。刘邦一脸怒色,挥手去打吕雉,却及时被鬼差拦住,仍不肯罢休,口中大骂不止。

司马貌喝住刘邦,唤英布上前,英布道:“某与韩信、彭越三人,同功一体。汉家江山,都是我三人挣下的,并无半点叛心。吕雉杀死彭越后,让某食其肉,某誓死不从,被吕雉所杀。”

司马貌又转向吕雉,吕雉不敢不认。

此案秦广王审过多次,凡人奸诈却不敢将心机用在阴司,君不见十八层地狱乎?故而案情早已清晰明了,案情亦明,判词难书。刘邦曾为人王,怎样处罚他?这个度很难把握。

司马貌合上文书,向刘邦道:“汉王可有话说?”

刘邦摇摇头,道:“朕无话可说。”他为帝王,韩信、彭越、英布三人之死都与他脱不了干系,他若不杀三人,哪有西汉两百年江山?所以并不后悔。

司马貌见此道:“既如此,众人听我判决。”

几人凝神倾听,司马貌道:“韩信,你尽忠报国,替汉家夺下大半江山,可惜衔冤而死。发你在樵乡曹蒿家托生,姓曹,名操,表字孟德。先为汉相,后为魏王,坐镇许都,享有汉家山河之半。”

韩信面带喜色。

司马貌又向英布道:“发你在江东孙坚家投胎,姓孙,名权,表字仲谋。先为吴王,后为吴帝,坐镇江东,享一国之富贵。”

英布神色甚是满意。

司马貌再转向彭越道:“你乃正直之人,发你在涿郡楼桑村刘弘家为男,姓刘,名备,字玄德。千人称仁,万人称义。后为蜀帝,抚有蜀中之地,与曹操、孙权三分汉家天下。”

彭越拱手称谢,蜀郡乃刘邦发家之地,他深知出蜀之法。

司马貌最后向刘邦道:“你负三人良多,来生仍投入汉家,立为献帝,一生被曹操欺侮,天下亦被三人瓜分,可曾心服?”

刘邦笑道:“刘季原为一亭长,未想到却有两世帝王之命,还有什么不满足呢!老子光棍一条,才不怕被欺负嘞!”

司马貌随后又对其他人一一论断,俱是清楚公正,其后写就判词置于案上。

张慕仙向张道陵和文殊道:“大天尊令我等旁观此案,两位以为如何?”

文殊心中沉吟,司马貌断案至正至公,他亦觉得合理,心中却升起不妥当的感觉,下意识阻止道:“此案若定,天下三分,只怕生民苦矣!”

张道陵冷笑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家已有江山三百余年,为何不能三分?三足鼎立,正是稳定之势,生民又何来受苦?”他心中记着被文殊抢夺座位之仇,立即予以反击。

文殊毫不客气反讥道:“乱离人不如太平犬,百姓怎会不苦?”

张慕仙插话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在讨论司马貌断案是否合理,何必言其他事?”

为百姓考虑只是借口,仙人有几个有慈悲心的?张慕仙怎会容二人争执下去?

张道陵率先开口道:“司马貌断案至正至公,我不认为有人比他更高明。”他察觉到张慕仙嘱意司马貌断案结果,就遵照老君吩咐,帮他一把。

文殊菩萨眉头紧锁,张道陵率先将他的话堵死,他若开口反对,势必要说出比司马貌更高明的判词,一时间哪里能想的到。

张慕仙笑道:“菩萨认为呢?”他怎会给文殊拖延时间的机会。

文殊皱眉道:“本座不反对。”

张慕仙笑道:“既如此,此案以此定论。”他起身将书案上司马貌判词取来,在其上写道:“司马貌断案,至正至公,以此结案,我等俱为认可。”他写下判词,又签上大名,递给文殊菩萨,根本不给他模棱两可的机会。

文殊接过判词签上大名,率先出殿,他要将此间事报给如来,请如来参详。

张慕仙又将判词递给张道陵,待张道陵签名后,收入袖中,以备呈报玉帝。

张慕仙遥望地府,心中冷笑,张道陵和文殊只看到天下将三分,却不会想到天下三分前,黄巾军纵横天下,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将佛门在南瞻部洲的所有势力连根拔起,观音遭受重创,法力大减。

“牛郎前世九代为良医,这一世投胎为张角,创立太平道,济世救人,应该合情合理吧!牛智和琅女投身为张宝、张梁,其它人应该无话可说。”张慕仙心中暗道。

秦广王若是识相,就会按照张慕仙的暗示,令三人于奈何桥投胎,那样就能留存今生记忆。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三人转世后,他会着人点化三人,能不能修道成仙,还要看三人悟性!他已经指明方向,能不能走出道路来,还要靠三人努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