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1022章 慕道

月老志 第1022章 慕道

作者:风斯在下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3:13 来源:笔趣阁

明钦心头一动,秦素徽中过毒师的‘蚀心蛊’,虽用两仪气化解毒性,是否除净尽却不得而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蚀心蛊非常恶毒,能将人的五脏化成石头,毒师和丧门星用此法将脏器假充精石贩卖,牟取暴利。

毒师又炼制出一种更为厉害的‘吹万粉’,当初穆清绝带队围捕毒师,身中此毒,多亏黑妖狐出手相救。

明钦本道秦素徽体内的蚀心蛊已经无能为害,现在想来,极有可能余毒尚存。秦素徽的脏腑受过蚀心蛊侵袭,而今昏迷不醒,很可能被避死香所乘。

这段曲折只有明钦心中了然,阎鸣筝和郦飞白不知情由,打破脑袋也想不出个中隐微。

“这样吧,钦之,你带着秦姑娘跟我去神飞岛,那边人烟稀少,景致颇佳,对她的身体也有好处。”

秦素徽的伤势并非一时半会儿能够治好,郦飞白打算前往神飞岛,不愿因此耽搁了行程。

“只好如此了。”

秦素徽的病况几乎已经查明,郦飞白是仙道高手,阎鸣筝则是下毒者,熟悉香雾炼体的法门,由她两个商量医治,便没有再延请医仙的必要。

离天亮还有几个时辰,郦飞白用松石帮秦素徽护住心脉,暂无大碍。诸女才退出房间,各自歇息。

端木漪和秦素徽沾亲带故,又是她的长辈,照顾她最为合适。

端木漪情知明钦和秦素徽来了檀江,住在阮锦香家里。只是没想到秦素徽遭此变故,真堪痛惜!

端木漪帮秦素徽掩好襦衣,坐到床边。看明钦愁眉不展,安慰他道:“我看阎姑娘也不是穷凶极恶之人,大概是不知轻重,至有差池。好在飞白已有医治之法,你就别责怪她了。我闲着没事,就由我来照顾素素吧。”

“那是最好。”

明钦知道秦素徽和端木漪的亲戚关系,她肯留下来照顾秦素徽,明钦也安心许多。他终是男子,整天围在床前不太合适。秦素徽的状态类似于道者辟谷,除了不让人打搅之外,倒也无甚烦累。

如若秦素徽的病况真是蚀心蛊所致,倒也不能完全责怪阎鸣筝,不过她不知秦素徽的身体状况,贸然下手,却也难辞其咎。

“我和飞白多年没见,都生疏了。想不到她现在这么大本事,我看你和阎姑娘都有所不及吧。”

端木漪是二贤庄萧东篱的夫人,修为虽不甚高,却见过不少仙道高手,眼光还是有的。

服食古法虽然久已衰微,仙家的丹道一直都不乏道者研习。前者多属天然,像灵芝、仙草、首乌、人参、丹砂、雄黄之类。世间灵根长育期太长,人参果、蟠桃最为著名,长育期也至长,竟达万年之久。而且数量有限,自然难以满足修行者的渴求。滥采滥伐,竭泽而渔的后果就是服食古法的衰落。

丹道则是将各种金石、草木混入丹炉烧炼,效力最佳的当属金丹大药。古代帝王多循此道,能得长生的相传只有轩辕黄帝。中毒而死的倒是前赴后继。

黄帝和老子合称黄、老,素得道家的崇奉。黄帝得道又不仅在丹术,据说他御女有术,于房中术也颇有研究。

道家以丹、药连称,丹术实际也就是炼药,不过道家炼丹并非为了治病,而是追求延年益寿罢了。

很多丹方药方仍然为世人趋之若骛,说是价值千金也不为过。尤其是一些富贵中人、夫人小姐,将练功视作畏途,却又希冀驻容养颜、却死延命,服食丹药无疑是上佳的选择。这就无怪锦绣宫和四圣门大动干戈,争夺药王留下的医方了。

可惜灵芝仙草并不易得,人为培育的草药灵能有限,炼制出来的丹药自然差强人意。不过医药也是世间少有的不二价的行当,客主之间颇不对等,服药不验最多骂一顿了事,很少有上门退换的,除非吃死了人那又另当别论。

古有韩康,卖药长安市,口不二价,童叟无欺,享有极高的声誉。可见当时的一般市场,买药还是可以讨价还价的。韩康口不二价,便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人类的心理没有不爱惜生命的,一旦得病更是诚惶诚恐,只求早日治愈,甚至害怕医士不肯尽心尽力,多送小费,以保万全,更谈不上讨价还价。委曲求全如此,倘还治不好病,自然免不了时起冲突。

事实上,‘药医不死病’,就算是神医扁鹊,也有司命之所属,无可奈何的时候。何况神医绝世稀有,庸医遍地皆是,古人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不光医者如此,和尚、道士故弄玄虚,招摇撞骗更是不知凡几。

平人智识程度不足,迷信空气浓厚。自然便有丧心失耻之人挟技居奇,售其奸欺。

仙界不同于凡世,便是摆脱役人自养的阶级社会,人人开蒙启智,智识程度大为提升,道术日渐昌明。但是仙界别国数百,贫富颇不相同,国力相差很大,很多邦国不过徒有其名罢了。

仙界有更多人追求延年益寿,驻容美颜,确有一些成效。但是虚假丹药充斥市场,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行业的公信力。

二贤庄做得就是草药生意,端木漪美貌过人,驻颜有术,向有抚仙城第一美人之称,由她现身说法,二贤庄炼制的护肤品自是销路极好。

不过端木漪家境极好,嫁到萧家之后也是养尊处优,十指不沾阳春水,跟萧家炼制的护肤品只怕没多大关系。

萧东篱父叔皆为名医,但两人路向不同,一个学得是国医,一个远游海外,修习西医。两人行医数十年,在巅南颇有声誉,号为二贤。

萧东篱还能承继家风,但是萧南焰对医学无甚兴趣,时下二贤庄更倾向于卖药。

“现在没事了,夫人还是先回去休息吧。”

端木漪未谙道术,精力自然比不了修行者,离天亮还有一点时间,明钦便劝她回去休息。

端木漪掩口打了个哈欠,不由面颊微红,感叹道:“上了年纪的人,比不了你们年轻人,其实我年轻的时候也学过一点炼气术,嫁人之后便搁下了。你说我现在学道,还来得及吗?”

端木漪是万方会端木天赐的女儿,万方会是东华国少有的商业行会,八大辅翼之一。端木天赐对道术不甚看重,毕竟修行者修习道术,也不过为豪门富室效力而已。真正避世潜修的并不多见,也极难成仙得道。

如今端木天赐年事渐高,将万方会交给儿子端木打理,反而对道术颇为热衷。他名位既高,人也绝顶聪明,常说世间真士并不易得,平生所接触的多是利禄中人。

端木漪年轻时候喜欢骑马射猎,舞刀弄剑,也跟道士学过练气。彼时她心有旁骛,自然进益甚浅,又觉得此道勤苦少成,便没能坚持下去。

方才见了郦飞白神通高妙,不由触动情怀。人在年轻的时候踌蹰满志,很少会考虑下半截的光景。临到老来,便会有英雄迟暮,红颜易逝的感触,不自觉走到道术修行的路上来,即便知道此道神棍太多,难有成效,也是冀幸不无小补而已。

古代帝王非不明睿,只是地位至尊,享尽人间富贵,别无他求,是以不惜靡费,满足自己无量度的欲求。

明钦怔了一怔,大道三千,法门众多,倒也不一定自幼修行,大抵人在年幼的时候未必恰有机缘,三教中半路出家的比比皆是,中年以后学问方成的更是车载斗量。反而少年早慧,夭亡的也不少。

修行之道,首在于明师指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并非虚语。可惜明师并不易得,其次在于读书,武人多希求奇功秘笈,蔡邕读《论衡》,言谈大进,人说他不遇奇人,必得奇书。书籍虽不能耳提面命,传世之作多属精心结撰。尤其是异代之人,本无面晤的机会。孟子私淑孔子,卓然而成大家,读书总是开蒙启智的重要途径。

如若两者都不得其便,想要师心自悟可就难了。陆九渊虽说,‘纵然不识一字,须还做一个堂堂之人’。这究是学问大成之后,方才有此自信。

世间不识字人何多,有些族类匿居深山老林,与鸟兽为伍,昏昧未开,亘古如斯,莫说有所建树,与文明人种尚且差之甚远。

大抵一人性行之养成,赖于教育和环境。环境不能有善无恶,全赖教育深植其仁心善念,遇有困厄才能守正不移。

教育需由父母、师儒或读书自学完成,而父母、师儒又无法保证其学问人格皆光明俊伟,自学更容易流于偏执喑暗,孤陋寡闻,古代师徒传授,往往形成家法学派,党同伐异,聚讼不休,这都是教育失当的弊害。

至于现实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世间物类莫不趋利避害,人类智巧尤高,是以世故圆熟之学向来受世俗青睐,达于其极,则寡廉鲜耻,无所不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此皆不识字之忧,又何来堂堂正正可言。

古来王道仁政首重教化,孔子有德无位,遂开教育之风,成百世之师。仙道昌明尤赖教育,教育之道,非只识字学文而已。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识字断句,不过文章小道,小学大遗,普通教育大抵也至此而止。

教育有国民教育,有人道教育。国民教育不过济一时之用,有时甚至沦于愚民教育。人道教育又叫圣贤教育,造就的是有智识、有担当,济渡苍生的命世之才。

古代的帖括、八股都属于前者,书院讲学则近似于后者。

仙道教育提倡的自然是自繇博大的人道教育。然非蝇营狗苟、丧心失耻、不学无术、假公济私的门徒党人所能胜任,且要深恶而痛绝之。

“夫人若有向道之心,自然为时不晚。”

明钦不知端木漪何以忽然动了学道的念头。以她的家世财力,自然要比穷苦之人易于为力的多。

修道是一件靡费无算的事,固然有道之士可以觅地清修,古人著为《列仙传》,《神仙传》,秦汉之际修行得道的大多有所记述,也不过数十百人而已。其余人等大抵是老死荒山的居多。

抱朴子葛洪是四大天师中葛仙公葛玄的侄孙,传有金丹之术,自信能炼制金丹大药,可惜由于家贫,一直难以措办。仙家非常重视师承亲缘,所谓夙慧、慧根,都是先天的因缘。书到今生读已迟,不遇真仙难成道。

八仙中的韩湘子是韩文公的侄孙,济公则是降龙罗汉降世。佛门虽云普渡众生,古今人如恒河沙数,纵然不眠不休,岂能济渡得过来?

是以佛祖找寻取经僧,还是选定二弟子金蝉子投胎的唐长老。儒家讲究‘爱有差等’,‘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幼’。墨子兼爱,孟子讥之为无父,与鸟兽无异。

当然,随着神道的崩毁,道术已成为天下公器,孟子说,‘尧舜与人同,人人可为尧舜’。这话显然不是从地位上说,而是从德行智能上立言。

虽然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官员终非世袭贵族,古代学者既能经国安邦,又能著书立说,名传千古,比比皆是。

富贵人家虽然在修行上有其便利,可以延揽名师,博极群书,但是这些终归是外力条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道术成就。

至于灵丹妙药,仙宝法器,可以给修行者带来一些助益。但丹药是炼制之物,利弊参半,‘是药三分毒’,无法和服食古法相比。

纵有古法,据说服食天然之物,会遍体生毛,是福是祸还在两可之间。

修行条件的差等还是缘于社会现实的不公平,如若社会上贫富不甚悬殊,或者不义而富贵尚非常态,自然也就不会戾气充塞,人心不安。‘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富与贵,是人心之所欲,富与仁,又不可兼得,安得不世风日下?

推究起来,富与仁并非根本对立的事物,‘笑贫不笑娼’,这是风气使然,当道者之罪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