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1110章 五部

月老志 第1110章 五部

作者:风斯在下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3:13 来源:笔趣阁

五大部族在天界各有其势力,罗刹海市则是五族会聚之地,互通有无,商旅繁盛。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后世天界已经成为神仙的聚居之地,古初却并非如此。自天地定位,天界云气密布,空无所有,营建困难,自然不是理想的居住之地。皇天创立神庭也在昆仑山之上。

随着神裔的加多,帝俊才大肆分封诸侯,东方麒麟、南方凤凰、中原貔貅、北方巨鲲,都是极为重要的封国。到了战国之世,麒麟王被麋鹿取代,貔貅一分为三,为天禄、辟邪和符拔。南方则有孔雀、大鹏相继崛起,一度成为中原霸主。

神族血统万世一系,至高无上,奴役四灵,骄奢淫逸,帝俊又和日曜、月曜两大神裔结亲,开创神族盛世。

天界和阴界尚是未曾开化的蛮烟瘴雨之地,如若不是龙族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横扫**,混一四灵,并且征发大军攻破昆仑神庭,神族子弟被迫逃往天界和海外。也就不会有后日天界和海外的开拓。

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道家讲究养生,杨朱甚至宣扬拔一毛利天下,不愿为。劳动会消耗人的精力,自然会带来一些疲倦,不为人所喜。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上许多文明盛极而衰,都和这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关。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气有阴阳,物有动静,一旦裹足不前,失去目标和方向,组织内部就会腐化变质,神族对外妄自尊大,内部则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又安能不亡?

世人习惯神仙并称,实际神和仙有很大差别。后世也用神和仙代表不同的道术。神道注重秩序权威,仙道崇尚逍遥无为。不过仙最初则是迁客的意思,神族战败,帝俊率领文武大臣逃往天界,被视作迁客。

帝俊得到羽族的支持,逐渐在天界站稳脚跟,为神族开疆拓土,海外神裔则在东王公、西王母、风神禺的带领下,经营十洲三岛,极有成绩。所以在很长的时期内,神族几乎是天界、海外两大势力分庭抗礼。虽然一般认为,天界神族是神道势力,海外神族是仙道势力,双方实际代表了两种道术倾向。

事实上,神族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诸如炼体和炼气,神道和仙道,内斗一直存在,道术和法门的歧异不过是一种口食罢了。后世的阐截两教也沿续了神道和仙道之称,但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同为太元圣母的弟子。有说盘古神王是炼体法门之祖,也是神道之主。太元圣母是惟一能与盘古神王分庭相抗的人,当然也就是仙道和炼气法门的创辟者。

事实上,盘古在天地定位后不久,便精元耗尽物化了。他生前并未创立神庭,神王之名也是皇天追加的谥号。他是否提倡神道并无佐证。倒是太元圣母为了大权独揽,废黜皇天神王之位,使得神庭分裂,对神族统治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西王母是海外神族首屈一指的人物,但在帝俊退位之后,她入主天庭,扶植逢蒙父子,建立起天条严密的神道统治,可见她就算表面上赞同仙道,也不过是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一有机会,便倒行逆施,原形毕露。

天界和海外,是地势之分,神道和仙道,是道术之争,炼体和炼气,是法门歧异,三者并不能一一对应,不过总体来说,海外风气开放,远离神庭,十洲三岛相隔万里,难以建立强有力的统一势力,族类又十分丰富,所以仙道风气比较浓厚一些。天界则在帝俊治下,当权者多属神族贵戚,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不免把神族一些积弊带到天界。这也是神族在天人大战中终归失败的原因。

天界和阴界在神族势力未及之前,虽然都是荒蛮之地。天界的情况却要比阴界好很多。天地开辟,清轻上浮者为天,重浊下凝者为地,是以上天容易,入地困难。四灵中的羽族习惯生活在高阜之处,一旦修炼仙术,便可能在天界居住。

地曜有两种元力,一为阳浮力,一为阴斥力。两种元力皆有一定的范围,在此范围内,三界物类很难摆脱这两种元力的影响。但若逸出此范围,到了广漠宇宙之中,也非两种元力所能为力。

由于天界空气甚轻,有的地界连飞鸟也难以企及,修建宫室自然非常困难。这也是天界开化较晚的原因。不过神族法力广大,在天界生活也并非没有可能。衣、食、住、行,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一般只要能满足这四个条件,便能够安居乐业。

皇天的孙女织女,能将云气织成灿烂云锦,唤作云锦天衣,又叫天孙锦,据说天孙锦能变化形制,没有缝隙,这就解决了衣的问题。仙人能餐风饮露,不食五谷,饮食也不成问题。海市蜃楼据说是蜃龙吐气所化,这和天孙锦如出一辙。只不过织女是将云气织成衣裳,蜃龙是造为楼阁罢了。

至于出行,仙家能腾云驾雾,又能以飞禽代步,如此看来,四个问题都能解决,只是气候要比地界复杂多变一些。

神族又有炼器之法,荀子有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器物之道也是人族兴起一**门,重要性还在炼气和炼体之上。人类没有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炼器之法在人族和四灵强族的斗争中确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器物毕竟是身外之物,原本只是炼气和炼体法门的补充。对器物过度依赖使得人类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为物役,心为形役,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器物之道如同饮鸩止渴,实质上不论人类如何反对奇技淫巧,如何警惕人为物役,器物之道仍然不失为人类的最大成就。神族虽是炼气和炼体两**门源远流长,实际炼体法门已经有极高的水准。譬如风神禺水师的五艘仙葫,小神王的大明宫,皆是奇伟制作。大明宫能上天入海,即便在明钦生活的时代也是旷世之作,难以仿造。

阴界直到佛教势力侵入,建立六道轮回,才真正拥有和天界、人界齐名并称的地位。天界的开拓则要比阴界早得多,早在帝俊移驾天界之前,天界已经有很多族类。诸如修罗、夜叉、迦楼罗、摩罗伽,再加上天族、龙族、紧那罗、乾闼婆便是佛家常说的八部天龙。

至于罗刹则是修罗和夜叉杂合而生,罗是修罗之罗,刹同夜叉之叉。罗刹虽然晚出,兵力却颇为强大,罗刹海市便以罗刹人势力最大,是以才冠以罗刹之号。

明钦问起罗刹海市的位置,摩吟支吾不过,只得答应带他前去。

其实五大部族得以在天界称强,和西方教也颇有渊源。西方教在宇宙中势力广大,信徒众多,据说有五方佛国,阿弥陀佛便是西方佛国的教主,是以又叫西方教。

西方教的僧徒很早就进入地曜传道,因为昆仑神族将天界视作化外之地,漠不关心。西方教得以在天界建立净土,皈依西方教之人皆能往生净土,是以颇得一般民众崇仰。

但是宗教能否兴旺发达,很多时候并不是民众自愿崇信,靠得是政治力量的推动。包括诸子百家的消长,也和当权者的好恶有很大关系。秦始皇崇尚法术,定于一尊,文景之时,服膺黄老无为之术,汉武帝罢黜百家,定于一尊。法、道、儒皆得到政治力量的推动,得以延续发展,杨朱、墨翟当时号为显学,但在政治上却没有展布的机会,只能渐趋于消亡。

西方教和黄老道术颇有相似之处,都带有几分消极避世,西方教虽然颇得一些君王的推崇,毕竟无法压倒道家,定于一尊。

反而修罗人、夜叉人吸收西方教的教义,创立了自己的宗教。修罗、夜叉也靠着这股力量发展壮大,盛极一时。修罗教、夜叉教和西方教并称为天界三大教派,影响力无与伦与。后来神族和龙族的势力虽然伸入天界,龙族并无自己的宗教,神族则和西方教关系密切。

不过西方教只是西方世界一个分支,不如神族是地曜强族,随着神族势力在天界的扩张,西方教自然相形见绌,后来迁到西方,封神大战的时候,三教共议封神榜,三教指的便是阐教、截教和西方教,西方教虽然陪居末座,却坐收渔人之利,在阐截两教的内斗中招揽了不少道行高手。就连阐教十二金仙中,也有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由道入佛,改换门庭。阐教副教主燃灯道人也去往西方世界游学,后来成为如来佛祖的老师。

如来佛祖转生之后,重整旗鼓,建立灵山道场。地藏王进入阴界,主宰六道轮回,形成儒、释、道三教共治三界的格局。

天界本是积气而生,相传天有九重,神族统治天界之后,号为三十六天,这个天指的便是天域,犹如地界的州郡。

祖龙征伐昆仑神庭,山神夸父阵亡,神王帝俊流徙天界,这是亘古未有的奇变。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界是地曜的门户,神族作为地曜主宰,对于天界不闻不问,任由西方教和修罗、夜叉坐大,假以时日,必会成为神族强劲的对手。而神族醉心于三曜一统的盛世迷梦,浑然不知大劫将至。如若西方教或修罗、夜叉在天界有强大势力,神族很难在天界站稳脚跟,那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盘古神王和太元圣母的子裔恐怕要就此绝灭。

西方教和修罗、夜叉皆在天界建立自己的天国,只是名号各不相同,西方教一般叫极乐净土。修罗教和夜叉教称作天国。

罗刹海市是三教圣地,据说西方教阿弥陀佛和修罗、夜叉的创教尊者皆在此参禅悟道,如今却掌握在罗刹人手中。但是修罗和夜叉攻杀不休,都想夺回罗刹海市。

“你去罗刹海市做什么?那里混乱的很,你不是迦楼罗的人,还是不要去的好,免得枉送了性命。”

摩吟是摩罗迦,颇知罗刹海市的底细。罗刹海市部族混杂,势力最大的要数罗刹人,其次是修罗和夜叉,迦楼罗和摩罗迦虽不及三族人多势众,一是猛禽,一是毒虫,也足以自立。近些年则有蜃楼城逃出的蜃龙王,号为天龙。祖龙又叫地皇,蜃龙王自号天龙,自然有和祖龙分庭抗礼的意思。

不过祖龙扫灭六国,混一四灵,整个地界十之七八都入其掌握,海皇玄武也俯首称臣,连玄后都拱手相让,又攻伐神庭,扫荡东海,兵锋之强亘古绝今,自非蜃龙王可比。

雕龙来到天界之后,晓以利害,恩威并施,蜃龙王已有投效龙族的意思,祖龙虽未征发大军进攻天界,蜃龙王也可算是龙族势力的先导。

神庭失守,神王帝俊率领神族贵戚流徙天界,又叫天界。这便是佛门所称的八部天龙。帝俊遭逢大乱,朝不保夕,不但极力拉拢羽族,迎娶凤凰公主凰娥。生下陆压之后,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收复昆仑帝都。赫赫有名的女战神九天玄女也是羽族豪杰,帝俊封她为御妹阳羡公主。九天玄女率领天罡地煞在银河击败龙族大军,威震三界。当时天界有‘神与羽,共天界’之说。

帝俊一度和西方教非常亲近,西方教远较修罗教、夜叉教为和平,西方教僧人多是热衷传道,在政治上无甚野心,是以西方教颇得世间帝王的崇信,祖龙、帝俊皆对西方教僧人礼遇有加。况且西方教在天界传道已久,势力根深蒂固,远比修罗、夜叉值得信赖,帝俊也想借助西方教的影响使天界族类接纳神族。

不管是封神大战时的西方教,还是西行平妖时的灵山,都能顺势而为,一步一步扩大佛教的影响,单是这份对形势的判断就非常人可及,这也是西方教长存于世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