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675章 滴地泉

月老志 第675章 滴地泉

作者:风斯在下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3:39:05 来源:笔趣阁

“放不放人那是你的事。不过我说句实话,如今强敌环伺,你扣着她也没什么用处。人家是天南神尼的得意弟子,难不成你真想杀了她,引得天南神尼亲自出山。”

明钦敌不过绿云鬼母,尚幸她不是穷凶极恶的人,若能说动她放了沈荷裳,可省不少气力。

“你若能保证碧梧宫的人不与我为敌。放了她也不是不可以。”

绿云鬼母一想也是,沈荷裳在她手里虽说是个人质,也不能真的弄死弄残,碧梧宫、芙蓉城只是符云鹄找来的帮手,正主还是十洲三岛。她并不想多树强敌,看两家派的人马都是些后生小辈,如果事情闹大了,可是不好收场。

“这样吧,我帮你劝她一劝。若能握手言和,岂不是皆大欢喜。”

沈荷裳性情矜傲,让她服软乞降有些困难,而且她也不一定能做得了碧梧宫的主。

“你可别把她偷偷放跑了,否则休怪我翻脸无情。”

绿云鬼母警告了一声,拉着花含烟摆弄蛟珠去了。

明钦吁了口气,走到沈荷裳身边,低声道:“你怎么样,绿云鬼母是不是施了什么禁制?”

沈荷裳仰起俏脸盯着他看了一会儿,乌黑发亮的眼眸不觉有些湿润,连忙别过脸去。

“怎么了?”

明钦怔了一怔,疑心沈荷裳在绿云鬼母手里受了什么委屈。拿起她的玉手传了一道灵力,默察她经脉中有什么异样。

“你干什么?”

沈荷裳好似被烫着了一般,使劲挣了一下,沉着脸默不作声。

明钦有些明白过来,敢情沈荷裳还在生他的气,“绿云鬼母很快就会回来,你不想早点离开这里吗?”

“我是死是活跟你毫不相干,我跟你很熟吗?”

沈荷裳狠瞪了他一眼,眼圈微微泛红。

“那你也犯不上跟自个过不去。”明钦吓唬她道:“绿云鬼母心狠手辣,你不怕她把你剥光了,百般羞辱。”

“你……你滚……”

沈荷裳娇躯微颤,说不害怕是假的,她刚才表现的甚是硬气,也是有明钦在跟前壮胆的缘故。

“也是。你现在是天南神尼的得意弟子,今非昔比了,绿云鬼母岂能困得住你,你假装失手,想必使的是苦肉计。我也是多此一举,告辞了。”

这回相见,沈荷裳显得冷漠异常,先前还装作不认识,明钦和她同学多年,知道沈荷裳是大小姐脾气,不好伺候,明钦是雷厉风行的性子,不喜欢藏着掖着,他和沈荷裳颇有瓜葛,本来还觉得有些歉疚,但看沈荷裳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模样,些许耐心早就磨没了。

说完这话,便拂袖而起,也不和绿云鬼母、花含烟呼招,展动身法往洞外遁去。

沈荷裳望着明钦远去的身影,晶莹的粉泪不由夺眶而出,湿润了面颊。

“混蛋,明明是你对不起我。”

沈荷裳啮着粉唇一言不发,想到伤心处只觉得心痛欲死。

山洞里静悄悄地,听不到一丝喧响。明钦一去不返,沈荷裳叹了口气,收拾心情,盘坐而起,运转忘情禅功的法门,试着将烦恼忘掉,冲破绿云鬼母施加的禁制。

不知过了多久,外间忽然传来一阵窃窃私语的声音,沈荷裳心头一动,连忙侧耳倾听。

一个低沉婉转的女声道:“这是什么鬼地方,看起来怪吓人的。”

一个男子声音呵呵一笑,信心满满地道:“有本公子在,你怕什么。想不到万鬼窟还有这等隐蔽的所在。那铜头鬼王没有骗我们,这份大功还是要落到本公子手中。”

沈荷裳娥眉微蹙,听出来的是石惊弦和邵兰芝。

石惊弦的修为应该比他堂妹石清歌高不了多少,邵兰芝不过是个风尘女子,他俩竟然找到无底洞来,胆子未免太大了吧。

“公子,那绿云鬼母很是厉害,天南神尼的弟子和岳、厉两位老师都对付不了她。你有把握胜她吗?”

邵兰芝的想法和沈荷裳不谋而合,同样有此担心。

“绿云鬼母的路数本公子观察的很清楚,她的神通修为是不错,但我这回带来了一件厉害法宝,管教她插翅难飞。”

说话间,石惊弦和邵兰芝并肩走进山洞,目光微转,看到石床下面的沈荷裳。

“华首姑娘。”

石惊弦目光大亮,快步往沈荷裳身边走去。

“小心。”

沈荷裳看石惊弦的神情不由黛眉微拧,急忙喝了一声,提防他做出什么无礼的举动。

石惊弦微微一惊,游目四顾露出警惕之色。

沈荷裳轻咳一声道:“绿云鬼母就在里面的山洞里,石公子你要小心在意,别让她跑了。”

“多谢姑娘提醒。”

石惊弦颔首一笑,关心的道:“姑娘受惊了。总算石某来得及时,我这就擒住绿云鬼母救你出去。兰芝,你照顾一下华首姑娘,我去收伏绿云鬼母。”

沈荷裳点了点头,希望石惊弦那件法宝能一击奏功。

“公子放心,我会好生照顾华首姑娘的。”

邵兰芝和石惊弦眉目传情,露出一丝暗昧的笑意。她知道石惊弦风*流自赏,对这位貌若天仙的碧梧宫弟子自然不肯放过,眼前却是搏取美人欢心的绝好机会。

沈荷裳将两人的神情看在眼里,不由心头暗骂,她出身富贵之家,对于男人那点脾性司空见惯,可是她被绿云鬼母施了禁制,动弹不得,只好暂时隐忍。

石惊弦抖擞精神,依着沈荷裳的指引,寻找绿云鬼母的藏身之处。

这里的山洞极为窈深,钟乳倒挂,石笋林立,很容易隐藏形迹。

石惊弦往里面走了三五十步,洞里骤然晦暗下来,一股劲风扑面而至,石惊弦暗叫不好,伸手往后腰一摸,掏出一条两尺来长的铁尺,封住门户,收身疾退。

来人正是藏在洞中的绿云鬼母。她和花含烟揣摩蛟珠的妙用,一时不得要领。她不像花含烟那般沉得住气,刚想出去看看明钦和沈荷裳跑了没。

哪知石惊弦擒住铜头鬼王逼问出无底洞的位置。顺藤摸瓜找了过来,绿云鬼母能操控木灵之力,内力丰沛,身法堪称绝妙。

石惊弦修炼的是石家‘金石诀’,本来是用来对付鬼魅的。十殿阎罗是后世才有的,佛家六道轮回之说还未盛行的时候,妖魔鬼怪一般都有山神掌管。

封神战后,姜太公封黄飞虎为东岳大帝,既是五岳之首,也是阴司的主宰。

后来地藏王进入阴界,十殿阎罗执掌了阴司大权,但鬼魂通常出没于荒山野岭,属于山神的辖制范围。

是以阎罗王派他的太子驻扎在泰山,称作泰山府君,掌管这方面的事宜。

城隍、灶君、山神是凡间最常见的神祇,三者的职司泾渭分明,城隍主管民政,灶君有监察之责,有道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山神掌管缉盗。

芙蓉城是西陲名城,和鄷都山相距不远,是以石家能贯通阴阳两界,是名符其实的一方豪强。

石家家主儿女众多,石惊弦排在第三,很得家主的宠爱。这金石诀也修炼的有模有样,不比两个兄长来得差。

鬼魅和生人阴阳异质,生人若被鬼气侵扰,轻则大病一场,重则一命呜呼。

金石诀和道家的金刚不坏颇为相似,能将一身筋骨修炼的水火不侵,以免被鬼气侵入。

石惊弦甚是乖觉,一沾即走,从昏暗的洞窟中退了出来,绿云鬼母自然不肯罢手,玉掌一翻,掣出昆吾剑来,身形纵横飘逸,紧追着不放。

外间的山洞甚有光亮,有赤如火,绿如水,光影变幻,亮如白昼。

“你是石家的人?”

绿云鬼母眸光炯炯,盯着石惊弦煞也不煞,乌发飘拂,隐隐有种阴森之气。

石惊弦心头微虚,一看邵兰芝和沈荷裳离得不远,不能短了气势,屈指在铁尺上一弹,冷笑道:“不错。我就是芙蓉城石家的三公子,识相的,快快束手就擒,免得本公子多费手脚。”

“三公子?”

绿云鬼母冷哂道:“这般说来,石弹铗是你大哥了?”

“是又怎样?你知道我大哥?”

石惊弦微觉奇怪,不知绿云鬼母忽然提起他兄长作什么。

绿云鬼母微哼一声,抬起苍白的玉手拂开柔顺的秀发,露出脸上可怕的疤痕。

“这些伤疤就是拜你们石家的鬼火‘滴地泉’所赐。我怎么能忘了呢?”

石惊弦大吃一惊,禁不住后退两步,指着绿云鬼母道:“你是……你是绿儿?”

原来绿云鬼母本是芙蓉城的人家,生得美貌动人,石弹铗一见倾心,百般纠缠,奈何绿儿不为所动,石弹铗恼怒之下就用‘滴地泉’毁去她的容貌。

滴泪泉是从幽冥阴火炼制的火毒,相传阴界有九条河流,叫作九泉。九泉中摄伏着许多妖魔鬼怪,久而久之,化为磷光鬼火,黄泉碧焰列为周天五火之一,为人熟知,却还不是最厉害的。

阴界九泉各有各的特点,石家的势力贯通阴阳两界,得到阴界的资源远比常人容易。

滴地泉就是用寒泉之水炼制的,寒泉和黄泉质相反,寒泉冰寒刺骨,却是极强的火毒。滴地泉的名字出自韩愈的诗,‘滴地泪到泉’。这毒水滴到地上都能浸透到九泉,乍一听好像有些夸张。实质却一点都不夸大。

滴地泉可说是无药可治,虽说不至于要了性命,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从此变成神憎鬼厌的丑八怪,这种打击可想而知。

绿儿家境贫寒,她的父母虽然一纸诉状告到县衙,以石家的势力赔些钱财不过是九牛一毛,石弹铗依然逍遥法外。

仙界商业繁盛,亲戚关系比较疏薄,旧日的宗法礼制日趋衰弱,崇尚法治也是势所必然的事。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荀子注意礼,韩非、李斯是荀子的弟子,却是法家的重要人物。

很多学者认为《道德经》是战国时期的产物,确实言之有据。这句话将时势转移看的很清楚,若非对孔、孟、荀子的主张十分清楚,简直就是一种预言了。

而且作者可能没有活到秦始皇统一的时代,不然还可以加一句,‘失礼而后法’。

‘礼’即是民事,‘法’则是刑事。民事案件常较刑事案件的程度为轻,在农业社会里,人们安土重迁,亲戚关系十分浓厚,很多人事纠葛可以用调解的方式解决,诉诸官府被认为是丑事。

司马迁说,‘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礼是道德的范畴,可以防患于未然,所谓化民成俗,而律法只能在犯法之外加以惩处。

早就春秋的时候就有了竹书、刑鼎,随着商业的繁荣单用道德礼制是不够的。农业社会人们活动范围比较狭小,周围都是亲戚朋友,纵有纠葛还不至于特别恶劣。

商业繁荣必然会出现四通八达的都市,人际交往多是不相干的人,出了事必然要官府禀公裁决。

这样看来,道德仁义礼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各有其适用范围。道家反对圣人制作,希求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仁义礼法都是器物足备,商业繁兴,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的伴生物。

礼和法都有广狭两义,狭义的礼就是繁文缛节,广义的礼则是典章制度。狭义的法是科条律法,广义的法则是纪纲法度。

商鞅任法而强,秦始皇法酷而亡,汉家则阳儒阴法。

比较起来礼要比法好一些,但礼和法都是适用于一定社会关系的,社会中已经有这种关系,就需要一种新的创设。老子说道德,孔孟说仁义,固然都是很好的德行,但很难让每个人都做到道德仁义的境界。

致治之道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什么方法,而不是把陈议很高的理论勉强来用。

秦始皇严刑酷法而亡,文景二帝就改用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到了汉武帝财力丰足,要开疆拓土,谋求发展,就起用儒士,改正朔,易服色。(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