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740章 本命神通

月老志 第740章 本命神通

作者:风斯在下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3:39:05 来源:笔趣阁

蛛丝罗网是鸷长缨夫妇的本命神通。

本命神通又叫血脉神通、天赋神通,和人类的独门绝技,撒手锏类似,独门绝技往往有很强的私密性,本命神通也不那么容易模仿。

本命神通一般来自禀赋和血脉,周天五虫,都有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鸟有羽、兽有毛,鱼有鳞、龟有甲,这还是四灵大体上的分别。

蜘蛛吐丝就是一种特殊的禀赋,这种功能缘于蜘蛛的生理特性,别的物种很难学得会。所以叫做本命神通。

本命神通在四灵妖族比较常见,妖族包括四灵五虫,物种千万,并非人族这样的单一种族。妖族中若干聪明颖异的妖怪修炼成人之后,还能保留自身的特性,《西游记》中蝎子精的倒马毒便属于此类。

自从人族统御三界之后,妖族的地位每况愈下,像蜘蛛这样微细的虫豸想修炼有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是上古妖王的后裔还有些可能。

不过鸷长缨、朱红索却不是妖邪化成。妖族最为注重血脉,世人常以妖魔鬼怪对举,鬼、怪好说,妖和魔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盘古神王开天辟地之后,地星逐渐出现了五大物种,即是五虫,毛羽鳞介倮,倮虫和其他四虫大小不伦,几乎没有多少存在感。

太元圣母分封太阳帝俊、少阳东王公、太阴老子、少阳西王母为四族神祇,号称四象天尊。

四象天尊作为四灵的守护神,享受祭祀,恩威并施,又从四族中挑选聪明颖异的份子加以点化,扩大自身的影响。逐渐形成一个凌驾四灵之上,主宰万类的神族。

《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神灵和妖兽,状貌都显示出四灵的特征,包括西王母也是虎齿豹尾、披头散发,当时四灵是地星最强大的物种,这样的装扮丝毫不足为奇。

当今人族称尊,妖族也以修炼成人形为荣,人和神只是身份或法力的差异,外貌并无太大分别。

人是两脚直立的意思,也是修行中一重境界。人族兴盛之后,一二岁就能直立行走,仿佛天生的禀赋,是以就把‘人’来作本族的称号。

夭则有短寿的意思,称呼别人为夭就如同骂人短命,所以四灵是不可能自称为夭族的。

词语本身是没有感**彩的,譬如禽*兽,本来也只是指毛羽两族,飞禽走兽。古代不识字的人多,道听途说,心理使然,时间一长,就给词语赋予了一种感**彩。再如厕所,茅房,前者是说出入的人很频繁,后者是说茅草覆顶的房子,本来也没有不洁的意思。

不说禽*兽而说动物,不说厕所、茅房而说卫生间,其实后者并不见得比前者更客观、更文雅,只是一种心理作用罢了。

后世虽还有夭折这个词语,《诗经》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字就非短命而是艳丽。

大约四灵称尊的时代,不可一世,四灵和神族关系密切,修行法门十分兴盛,就将其他弱小的种类骂为夭寿短命,所以大家都知道夭折不是好话。

骂人的话都是相互的,四灵骂别的种类短命,别的种类自然也会骂回去。后世很多妖灵修炼成人,修行者还会叫他们妖怪,孽畜,披毛带角之类。

甚至孙悟空这样妖怪出身的见了别的妖怪同样张口便骂。修行者都想长生久视,夭怪就是短命鬼的意思,自然杀伤人巨大。

后世器物丰备,文字增多,加了许多偏旁部首,后人不知道夭本来是骂人短命的话,又看四灵状貌怪异,即便修炼成人之后发色、肤质也不容易完全改变。误以为妖是妖异的意思,和怪混为一谈。

至于魔本有磨炼的意思,是和‘道’相对而言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有的人抵受不住,行差踏错,入了魔道。

所以说妖和魔大不相同,妖指的是四灵遗裔,魔指的是邪魔外道,《灵宝**》将魔归结为十类,天、地、神、人、鬼、阴、阳、病、妖、境。

妖魔只是十类之一,神有神魔,人有人魔,都是不循正途的。

人族在封建时代之后多数都进入了平民社会,豪富巨室虽然有修行的便利,平民也有修行的机会。

妖族则很不一样,妖族的血统观念根深蒂固,四灵麒麟、凤凰、貔貅、玄武的后裔都是灵智极高的种类。

孔子说,‘上智与下愚不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孔子是将六艺之学传入民间的第一人,但他对教育的效力并不乐观。相传孔子有三千多名弟子,出类拔萃的七十余人,但他周游列国,始终也没能转移风气。

况且还有老子这类唱反调的,说什么‘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老子是对人类的智巧抱怀疑态度的,认为这是社会的一切乱象产生的根源。但人类的智巧实际是救亡图存的一种手段。人类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不依靠智力,连狼虫虎豹都对付不了。

古人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尽管人类在生存条件改善之后有互相侵夺的情况,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总还是能够团结一致的。

智巧是一把双刃剑,至少人类得以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还是值得肯定的。对于社会组织的不善,人类想出很多调剂的手段,这就是道德和律法。

庄子又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认为道德和律法都是不可靠的,都会被奸雄利用,反过来钳制百姓。

自然界本来是没有善恶是非的,有的物类吃草,有的物类吃肉,这都是本性使然,并不代表吃肉的比吃草的善良。

人类中先知先觉的圣人贤者,将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拟定为善,与之相反的是为不善,这样才有了是非对错的标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