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1089章 宫禁

月老志 第1089章 宫禁

作者:风斯在下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3:39:05 来源:笔趣阁

吹笛人修为高绝,听风辨形,察觉到有人追踪,微微冷笑,“还真有不怕死的敢跟过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说罢提着萧菖兰飞速上山。

萧菖兰心知追来之人多半是明钦,心头稍感安慰,又怕他不敌吹笛人,惨遭毒手。

骊山是女娲娘娘的道场,相传女娲在此炼石补天。虽不如三山五岳雄险奇绝,却风景殊绝,许多帝王都在山中修建离宫别馆。

吹笛人带着萧菖兰上山,凌风御云,堪比仙人。骊山只有四五百丈之高,算不得特别崇峻。但这里是女娲的道场,又得地界帝王的喜爱,园林众多,寻常百姓难以涉足,反倒成了妖魔鬼怪的避难之所,繁衍生息,十分兴盛。

明钦就是在骊山长大,不过祖龙时代和明钦生活的年代距离太远,沧海桑田,异其面目。世间广大,地名雷同之处甚多,明钦也不能确定这个骊山是否他熟悉的地方。

天地初形,轻清上浮者为天,重浊下凝者为地,比较来说,地上的河岳还是较为稳定的,后世兴衰无常,朝廷沿革,州郡治所多有更改,山岳河道则变化较少。而且中夏广土众民,四季分明,北方苦寒,南多瘴疠,强族多从北方兴起,席卷天下,南方割据建国,自保有余而进取不足。当然这只是历史上的情状,自从五胡昌乱,衣冠南渡,六朝相继,北方则迭遭蛮族蹂躏,元气凋丧,安史乱后,经济重心亦南移,财富归于东南,已有南强北弱的势头。

不过龙族还是于北方建国,转战四方,其中自以四灵人族文化较高,是繁华富庶之地,龙族兼并六国之后,号称中央龙国,此外还有龙伯、龙仲、龙叔、龙季四大龙国为外藩。

骊山圣母的名号虽有不少人用过,骊山毕竟是女娲娘娘道场,重名者不多。但是山上景物和后世变化颇大,也非明钦熟知的景象。

山上有龙皇修建的行宫,名叫甘泉宫,里外有两重宫墙,遍植花木,守备森严。

萧菖兰是飞龙卫萧青玄的爱女,飞龙卫负责龙皇銮仪,对龙皇行宫自然颇为熟悉。前几天祖龙在城中遇刺,说不定会来山上调养。吹笛人道行虽高,夜入宫禁也未必太过托大。

“你不要请教音律的问题吗?我和卓姐姐是至交好友,音声之道我也略有所知,或许能帮你解答一二。你来这里做什么,此间可是龙皇宫禁,你要寻死也不要拉上我。”

擅闯宫禁可是死罪,祖龙雄鸷暴横,崇尚酷法严刑,动起刀子来六亲不认。即便萧菖兰是萧青玄的女儿,怕也难逃一死。

“他是龙皇,我是夜帝,自然是要分个高低。”

吹笛人道出身份,尽管萧菖兰已猜出一二,仍不免大感吃惊。夜帝是魔道不世出的人物,若非他突然隐退,魔道也不会四分五裂,自相残杀。

萧菖兰默然不语,夜帝的修为她是见识过了,确实神通广大,卓家是神京巨富,护卫众多,又有乌有先生、子虚子、司马长歌、谢逊之流在座,夜帝一举擒获萧菖兰,还游刃有余击溃几大高手,她的父亲萧青玄怕也难以做得如此轻描淡写。

但是祖龙是龙族帝王,深居宫禁,护卫如云,岂是草莽之人能够轻易接近。夜帝道行再高,不过如同剑术和兵法,有敌一、敌万的区别。祖龙杀人,又何须自己动手。

“你真的要闯甘泉宫?”

这么浅显的道理夜帝不会不知,他纵然道术精深,难道以为一己之力可以横行无忌?

“我来取一件东西。你最好闭上嘴巴,若让龙族侍卫抓到,他们可不会管你是什么身份。”

夜帝这话却也不错,萧菖兰如若真的被侍卫也抓到,也不敢表露自己的身份,否则可能会牵连到萧青玄。祖龙接连组建东城、西社,对萧青玄的眷宠大不如前,若被拿住把柄,罗织罪名,整个萧家都有灭顶之灾。飞龙卫暗中监察百官,发现有不轨之举,抓进诏狱,九死一生,这些年萧青玄效忠龙皇,虽然位高权重,却敢得罪了不少人,一旦龙皇表露出要收拾萧家的意思,相信这些人肯定不会错失落井下石的良机。

夜帝修为绝高,即便带了一个人,出入宫禁也毫无困难,他将萧菖兰丢在宫院内的一片假山之间,“你在这里等我,若是胡乱走动,惹出事来,我可管不了你。”

“喂……”

萧菖兰刚要说话,夜帝翩飞如大鸟一般掠上房脊,眨眼间走的无影无踪。

“这人真是神经病。气死我了。”

萧菖兰跺了跺脚,暗生闷气。她还真不敢到处走动,宫禁之中守卫森严,尤其祖龙移驾来行宫调养,守卫比平时增加数倍,一旦露了行藏,可是插翅难飞。

明钦上了山,凤凰金翅动静太大,不易隐蔽,他便化身光影,蹑在两人身后。见夜帝丢下萧菖兰,走得没影。不由颇感意外,不知夜帝玩得什么花样。再看萧菖兰唉声叹气,临深履薄的模样,不禁颇感好笑,放出神魂,现了真身,叫道:“萧姑娘,你没事吧。”

“明钦?”

萧菖兰见到明钦,眨了眨明眸,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以她的估算,夜帝的速度飞鸟难及,乌有先生之流怕是追赶不上,况且他们是卓南斗的门客,只要保护好卓家父女便好,萧菖兰虽然身份特殊,却不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况且乌有先生、子虚子本不是夜帝的对手,纵然赶来也是无用。

萧菖兰知道明钦是南方墨者传人,凤凰国大将墨燕之孙,修为应该不弱,但和曾为魔宗钜子的夜帝相比,仍然差之甚远。他能追到这里,萧菖兰也觉得难以置信。

“趁着那人没有回来,咱们快走吧。”

明钦对夜帝的修为也颇为忌惮,不愿跟他照面。难得夜帝忽然将萧菖兰丢下,能趁机将她救走自是再好不过。

“走?你知道这里是哪儿吗?”

萧菖兰微微苦笑,“这里可是龙皇行宫,前几天龙皇在城中遇刺,已经驾幸此地。是以行宫的护卫要数倍于往昔,如若惊动护卫,哪里还有命在。没有夜帝那样高超的身法,咱们只有死路一条。对了,你是怎么来的?”

萧菖兰自问做不到夜帝那样飞天遁地,想逃出行宫而不惊动守卫龙皇的禁军高手,无疑是痴人说梦。

让她猜想不透的是明钦何以能向夜帝一样神不知鬼不觉闯入宫禁。轻身术本身虽然没有强大的杀伤能力,对于修行者却至关重要。不但是一种重要的防御手段,对攻击力也有质的提升。但轻身术关系到个人天赋,更加难以修炼。羽族天生羽翅,可谓是得天独厚。其他族类便没有这种便利,神族有气吸风云的法门,所谓‘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人体的经脉循环称之谓小周天,自然界的阴阳对流称之谓大周天,气吸风云便是借助气流周游全身达到腾云驾雾的境界,而一般的轻身术、提纵术只是在小周天打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法门虽然相同,飞翔能力却天差地远。

其实轻身提纵之术和腾云驾雾并无质的不同,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仙人高蹈,则能飞天遁地。主要是境界的高下,如果能进窥大周天境界,寻常的武功招式,轻身之术也能施展出石破天惊的威力。

世间武功和仙家炼体之术也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武者始终难以突破自身限制,所谓‘以武入道’,本身就是一种谬说。大道三千,武术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武’只是一种行为手段,从道术上来说,应该叫作炼体法门,武和道本非两种事物,也并无境界的高低。如果两者毫无联系,则以武入道根本不能成立。凡俗以为道的境界较武为高,故而以武入道是境界提升,这也不对。古人说,‘武者,止戈’。这虽非造字的本意,却是一种时代观念,极为深入人心。‘以武止戈’近似于墨家的‘非攻’,墨家昌言非攻,并非谴责抗议,徒作口舌之争,而训练出一批善于守战的武士。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本是文武兼资,旁及技艺。但人类禀阴阳两气而生,不能中正无偏,孔子传道,虽然也有子路之流的猛士,已不能无偏。墨子非攻,讲求守战之道。韩非子遂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说法,至此文武分途已经十分普遍。

后世文士手无缚功之力,真是文弱太甚了。虽然有胆者未必有勇,体格的健壮确能增长胆气,文化程度高的文明往往遭到野蛮民族的残毁,虽然和组织制度的腐化关系最重,文化越高,多数人必然趋于文弱也是不争的事实。

后世儒、墨、道、法皆为一种学说,武的精神近似于墨者,本身亦是一种道术,以武入道既非改换道术,也非境界提升,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成问题。

平常人说的以武入道,大抵仍是指功力的提升而已。寻常武者不过摔碑裂石,自然比不得道者飞天遁地。武者又有内外两家,而又推重内家,认为外家不过是筋骨之强而已。

但是以武入道的武和道又非内外家的分别,实质内家武学就是道家吐纳炼气之术,打熬筋骨就是服食炼体之法。但是天人大战后,帝俊退位,不知所踪,逢蒙弑师扶植小金乌继位,不久为其子所篡,是为玉帝。

玉帝尊奉太上老君为教主,文有四大天师,武有李天王父子,四大天师皆是太上老君弟子,李天王父子又是阐教门下,炼气法门趋于全盛,后世修行之法皆以炼气为宗,规行矩步,不敢有所逾越,盘古一脉的炼体传人,或者陨命,或者归隐,炼体古法残缺不全,无人问津,已然失其传承。人类的武术大部分是从四灵学来,如华佗的五禽戏和形意拳之类。皆遍习毛、羽强种,虽说古圣贤王师法四灵,取得龙马河图、神龟洛书、凤凰天书、丹诏之类的无上典要,但四灵道术也是从神族学来,神族是开辟之主盘古和太元圣母的后裔,亘古以来便是三界无可争议的主宰,即便四灵强者辈出,也无法撼动神族的地位。龙族攻伐神庭,几欲取而代之,很大程度上神族内耗严重,又奴役四灵,以致于天怒人怨,无法收拾。龙族兼并四灵,混一山海,兵力鼎盛,以方兴之龙族征伐衰朽之神族,才侥幸成功。人族在尧舜之世极于鼎盛,当时人族内有四凶之乱,外有龙族、妖族的威胁,神族本以人族对抗龙、妖二族,人族强盛之后,转化扶植龙族、妖族,加以制衡,人族的处境要比祖龙之时危殆的多,而龙族、妖族也迥非盛时,凭着一班忠臣良将的扶佐,居然大破三族,一跃而成为三界至尊,人族至今受其荫赐。诚所谓‘有志者事竟成’,非虚语也。

可惜人族终究底蕴薄弱,虽有一二圣王贤士英雄盖世,开创出大好局面,却无以守之。大羿被弑,舜帝南游不返,人类也风光不再。禹传子启,便对天庭纳首称臣,人族的道术始终和神仙颇有差距。

所以人类的武术和神族的炼体法门实质没有多少传承关系,而是从四灵学来,又辅以精密研究。但人类武术难以跨入超凡入圣的境界,实是由于肉身条件的制约,招式心法还在其次。

不过修行之道本来就在于不断突破自身界限,脱胎换骨并非不可能,只是盘古一脉凋零殆尽,后世无传,天庭重建皆是太元圣母传人,奉炼气为圭臬,炼法之法成了绝学无传,人类对于武学或者崇之太高,或者抑之太卑,不甚明辨武、道之间的关系。至于封神战后所谓肉身成圣七人,除了由佛入道的几位,可谓是炼体之法的遗音。尤其是杨戬,在七人中法力最高,他是帝俊之孙,小金乌之子,虽然师承元始天尊门人玉鼎真人,血脉之力的先天优势也是他人不具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