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1231章 治法

月老志 第1231章 治法

作者:风斯在下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3:39:05 来源:笔趣阁

“神女尽可一试。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金光丈人不想和骊山神女为难,但是他对骊山神女以三日为限搬请救兵的说法显然不甚有信心。

“告辞。”

骊山神女和明钦辞别金光丈人师徒,退出禅室。龙族兵力强大,如今已经兵临城下,骊山神女纵有手段,金光丈人一心求和,就算神庭肯发兵来救,三日之内只怕很难赶至蜃楼城。

“神女,请留步。”

观澄从禅室追了出来,唤住骊山神女。

“尊者有何见教?”

骊山神女略感意外,心说莫非金光丈人变卦了不成?

“不敢。”

观澄合什行礼,踌蹰道:“龙族势大难敌,神女此去神庭搬兵,天遥路远,就算神庭肯发兵来救,只恐远水难解近渴?”

这也是骊山神女甚感忧虑之事,如若金光丈人无心固守,又岂会为她争取时间呢?

“尊者可有良策?”

骊山神女心想观澄追出来该不会是为了劝她罢手吧。

观澄言道:“方今神族有四位大将,皆手握重兵,人称中兴四将。神庭兵马过半都在四将手中,与其到神庭请援,不如向四将求救。如若四将肯发兵来救,蜃楼城才有保全的可能。”

骊山神女眸光一亮,她也知神庭朝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对于是否力保蜃楼城肯定会有不同意见,争持起来连年累月都不一定能有结果,势必会贻误战机。中兴四将皆手握重兵,独当一面,有便宜从事的权力。如果能说动一两位,或可解蜃楼城之围。

“江州刺史殷重甲出身天族世家,今为华阳军都统制,也是中兴四将之一。他的妻儿现在我普救寺。若让殷夫人修书一封,陈明利害。或许能搬动殷统制的兵马。”

观澄早知殷夫人母女在寺中居住,所以才想出这么一个主意。说到这里,骊山神女恍然大悟,忙道:“殷夫人在何处,我这去见她。”

观澄解释道:“殷夫人的公子、小姐得了失魂之症,正由秦神医医治,不知有无好转。神女请跟我来。”

殷重甲是中兴四将之一,又出身天族世家,麾下精兵强将极多。若知道妻儿有危险,定然会设法来救。

观澄引着骊山神女和明钦来到殷夫人居住的客房。当时明钦随秦越来此,用的是海暴的身份。殷家上下自然不认得他。

秦越服用过肉灵芝后,默察肉灵芝的药性,寻求化解之法,尚且没有结果。

殷夫人担心殷和殷花露的病情,正自焦灼不安。观澄是金光丈人四大弟子之一,殷家人对他颇为熟悉。

“请管家代为通传,这两位施主有要事须面见夫人。”

殷夫人得知观澄带人前来,还以为金光丈人有办法治她儿女,自然不可怠慢,当即迎了出来。

“观澄师傅,可是金光大师有什么吩咐?”

“非也。”

观澄摇了摇头,退开一步,指着骊山神女道:“是这位女施主有要事和夫人商议。”

殷夫人怔了一怔,打量着骊山神女道:“这位姑娘,我们好像未曾见过?”

“请夫人移步说话。”

骊山神女也不客气,径自往房中行去。

殷夫人微微皱眉,想到骊山神女是观澄带来,不会不知她的身份。

“观澄师傅,这位姑娘究竟是何人呢?”

观澄应道:“此乃神族骊山神女。”

殷夫人轻哦道:“就是那个传授祖龙仙法,之后又被祖龙强纳为妃的骊山神女?”

观澄干咳一声,不好接腔。龙族坐大,不少人归咎于骊山神女传授祖龙道术,以讹传讹,几乎成了不刊之论。

这事骊山神女自己也解释不清,只好充耳不闻,“夫人可知龙族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很快蜃楼城便会成为龙族囊中之物。”

殷夫人脸色微变,“龙族大军来了蜃楼城,此言可真?”

殷重甲将家人送来蜃楼城,自然是因为蜃楼城是天界名都,风景秀丽,是个吟游玩赏的好去处。龙族征天虽然天界各族早有风闻,毕竟天地悬隔,很多人都认为龙族征天至少也在若干年之后。哪知一夜之间,噩梦成真,蜃楼城已然危在旦夕。

“没错。”

观澄点头道:“师傅已经委派大师兄到龙族大营议和。”

龙族大军围城,大战一触即发,金光丈人菩萨心肠,不忍心让多年经营的蜃楼城毁于战火。得到消息后立即派遣弟子观空、观心和龙族主将谈判。

殷夫人松了口气,“蜃楼城乃天界名都,多少年未经历过战事。如果被龙族残破,实在可惜。”

龙族大军虽然没在天界出现过,但龙族混一四灵,大破神族,已经成为地界霸主,天界各族亦是人人自危。蜃楼城已有上百年未有战事,西方教只有僧兵数千,如何能是龙族大军的敌手?殷夫人倒觉得议和实乃明智之举。

其实战争之中强弱悬殊,众寡不敌,为了保全自己求和亦是势所不免之事。但是议和只是权宜之计,苟且偷安绝非长策。战争无非是攻守,进攻的一方常以侵略为目的,纵然称臣纳贡可以纾一时之祸,兵备不修仍难逃败亡的命运。

骊山神女斥道:“殷统制是中兴大将,蜃楼城乃天族故土,夫人不思虑战守之计,难道要将蜃楼城拱手赠与龙族?”

蜃楼城原本是慎家的封邑,慎家是神族册封的蜃楼王。神族、天族血脉相连,蜃楼城远在天界,道术上也属于天族。

蜃龙弑师自立,之后又被金光丈人驱逐,蜃楼城落入西方教掌控,只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

骊山神女对殷夫人的说法甚感失望,殷夫人是殷重甲的正室夫人,她尚且对抵抗龙族毫无信心,战事一起,神族岂不是要一溃千里。

“师傅不必动怒。”

明钦插口笑道:“既然金光大师已经派人到龙族大营议和,听听他们的条件再作决断也未尝不可。”

明钦和骊山神女在城外见过龙族大军,舳千里,旌旗蔽空,确实声势浩大。龙族气焰方张,金光丈人又畏敌如虎,刀兵未接,便派人求和,龙族岂有不趁机戏侮的道理?

骊山神女原想让殷夫人给殷重甲写信,让他调遣大军来救。想不到殷夫人居然赞成金光丈人的求和之议。这个主意看来是要落空了。

“罢了,我还是前往神庭搬取救兵吧。”

殷夫人进门来便揭了骊山神女的疮疤,自然让她心生不快。两人话不投机,骊山神女拂袖而去。

出得门来,却见秦越站在廊下,含笑道:“神女火气这么大,看来身体康复的不错。”

骊山神女见是秦越,面孔微红,她和秦越也曾交过手,秦越早年游历四方,采摘草药,曾到过骊山,骊山神女是骊山主神,对于秦越辛苦采到的草药一率罚没,闹得很不愉快。这次骊山神女被海暴炸伤,偏巧到了秦越的林下风求医。也幸好秦越不计前嫌,还帮她找来了肉灵芝,否则骊山神女还不知几时才能醒转。

“姑娘相救之德,我记下了。来日必有厚报。”

“神女言重了。你若早知今时之难,便该明白我采药是救人的。你们虽是神,也不该将一草一木都占为己有。”

秦越对当年之事尚且难以释怀,其实她游历四方,发现灵芝仙草多被强力者霸占,而神庭为三曜之主,‘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富有天下,而又不施仁义,窥一斑可知全豹,与其说神族是被龙族战胜,毋宁说是被自己的贪残击败。

强盗拦路打劫,说什么‘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被视为一种罪恶。官府增关设卡,堂而皇之收取厘税,不见是有本质不同。所以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但是也有可以分辨的地方,则在于用心。强盗拦路抢劫,可谓是损人利己。官府征收税赋,固然不如藏富于民,如若为了维护和平秩序,赏善罚恶,主持正义,尚不失为一种正当理由。如果只为了中饱私囊,这和强寇不但行迹相同,用心也别无二致,岂不正应了苟政猛于虎,官府狠如狼的话。

帝俊得羽族、天族之助,又和西方教结盟,在天界重建神庭。可惜却未能革除弊政。天界盛言神道治法和仙道治法,似乎是针锋相对,非此即彼。神道为天道,仙道为人道,道术家大都称扬仙道治法,而贬毁神道治法。

实际神道治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大行其道,也取得了一些治绩,未始没有可取之处。仙道治法虽然方兴未艾,时运使然,确有突过神道治法的地方,若说全无弊病,也不太可能。

“昆仑神庭覆没,我来天界是为了对抗龙族,当年之事我也有措置不当的地方。还望神医不要再放在心上。”

神族为三曜之主,虽说人是一种修行境界,在神族道术中绝非至高境界。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些境界都在人之上。事实上哪怕后世的仙界,仙道治法已经广泛通行,在修行者的观念中仍认为天道境界胜于人道。昧于仙道实是人道的道理。

神族重视血脉传承,以血脉为核心则有贵族,这些贵族仰食于民,不事生产,骄奢淫逸,高高在上,却繁衍生息毫无节制。贵族越多,民人生活愈困苦。结果可想而知。

后世官僚虽无世袭的地位,社会地位却得贵族的遗传。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手中一旦有点权力,便作威作福。美其名曰,执法。有神道治法,有仙道治法,神道虽为天道,先儒还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有所愿,天必从之。何况仙道即为人道,不知有人,何得言法?

法虽一名,法理各别。有一王之法,有天下国家之法。一王之法维护是一朝一姓的统治,国家之法维护的是国民的利益,天下之法维护的是天下的公义。凡为国家之法,而不能维护国民利益,皆为残民之法,害民之法。凡为天下之法,而不能维护天下公义,皆为罔道之法,欺人之法。

骊山神女语义含糊,她做的是神庭的神,守护的是神族的山林,自然不觉得自己有何错处。

其实天从人愿的说法,多半是些冠冕堂皇的议论,或者是道术家的理想。正如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过是他自己的昌议,何曾真正实现过?

理想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神道统治者都宣扬自己是天命神授,理当千秋万世,平民百姓既无权力,又无思想,根本没有能力较真反诘。当然神道统治严酷到一定程度,往往会激起民人的暴力反抗,这可谓是自作自受,皇子王孙愿无生于帝王之家,其实不过是因果报应,‘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无须对其寄予同情。

伯夷、叔齐很反对这种事,以为是以暴易暴,以非正义反对非正义,即便以周武王的贤明,姜尚的才略,犹遭其非议。从历史的旧迹来看,以暴易暴怕是不可避免,李逵斧劈小衙内,很多人都觉得李逵不配称作好汉,滥杀无辜。正所谓江河万里,泥沙俱下,善恶是一种情感作用,是非是一种理智作用。理智则较情感为难,所以李逵是只知善恶,不知是非,一个智识低下的人,是不可能用理智判断是非的。

‘为官不仁,为富不仁’,这说的便是一种普遍现象,是直觉,而不可能将官员、富人一个一个调查明白。在这种空气下,小衙内极有可能成长为高衙内,当然在治法尚可保持的环境中,即便是高衙内也要通过审判,才能执行刑罚。但是治法崩毁就像生老病死一样,难以避免,所以总不免有人要做冤魂怨鬼。

仙道治法对民人的智识程度要求更高,这就不但要有情感,还要有理智,要知善恶,也要知是非,如果仙道治法能自为修复,或许可以避免以暴易暴的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