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1322章 功果

月老志 第1322章 功果

作者:风斯在下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3:39:05 来源:笔趣阁

到得西山天色已晚,万鬼窟却是灯火通明,和明钦见过的情形大异其趣。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人鬼殊途,相传鬼和神一样享受香火,使用的冥器也是凡间子孙进奉,材质特殊,多用纸制,和凡间实物自不相同,形制却如出一辙。

凡夫识力有限,能看到鬼物的并不多,志怪小说汗牛充栋,对于阴界的描写也是人言人殊,莫衷一是。

方娥绿统御西方鬼族之时,似乎和西方教已经没什么关联,她位为十大鬼母之一,从属于阴界另一股强大势力。世人皆知阴曹地府在九泉之下,盘古神王开天辟地,轻清之气上升,重浊之气下凝,清寒的天界和浊重的阴界本来都不适合居住,是以神族居住于昆仑山上,建立神庭,统御万方。

神族惟我独尊,至高无上,奢侈享乐,不思进取,活动的范围颇为有限。西方教进入天界,教化蛮族,修罗、夜叉、地行龙、金翅鸟先后归皈,号称天龙八部。后世三教统三界,西方教的势力在阴界落地生根,连儒、道两家都难以撼动其地位,但天界和阴界天遥地远,地藏王进入阴界已是西方教在天界衰落之后不得已而为之。

神族遭逢大败,分成两支逃难,一支迁往海外,开创了十洲三岛仙道之风,一支流徙天界,在天族、羽族的支持下重建神庭。及至龙族战败,帝国四分五裂,神族渐渐在天界站稳脚跟,和西方教的关系遂告破裂。封神大战时,西方教虽然实力尚存,和阐、截两教齐名并称,号为三教,又籍着两教启衅的机会网罗了不少修行高手,此后却一直居于西方,难以撼动神族的地位。西天佛老、南海观音和崇恩圣帝、黄角大仙、北极玄灵同列为五方五老,这个五方五老皆是教外人士,崇恩圣帝便是关圣,黄角大仙乃是封神的姜太公,在民间皆极受崇信,但在天庭并没有实授仙职。

《西游记》推崇佛教,对道教颇多贬抑之词,孙悟空大闹天空,要请如来佛出手,才将他擒获,佛教神通隐然在满天神仙之上。玉帝实逢蒙之子,父子媚事西王母,逢蒙以弑师发迹,玉帝逼迫妹婿小金乌禅位,囚禁亲妹,追杀两个外甥阳诛、阳戬,德不配位,所信用的文有四大天师,武有李天王父子,如此而已。四大天师是太上老君弟子,李靖则是极寡情薄义之人,当初畏惧四海龙王,忍见哪吒割肉剔骨,毫无生人之气,封神大战居于后方,无分寸之功,所幸三子皆是一时之选,父凭子贵。父子之间要以法宝震慑,千年之下,芥蒂犹在,可见李靖人品不足称。但也正是这种人,玉帝才放心任用,两人本属一丘之貉。杨戬智勇双全,神通广大,只因是前朝王孙,虽有舅甥之亲,犹被玉帝忌视,所谓‘听调不听宣’,貌似杨戬记恨囚母之仇,犹有余恨,实际则是没有传召不得擅自上天。

二郎神的神通修为犹胜孙悟空一筹,非以法宝取胜,天庭非无能战之将,本无须求救于西方。世俗皆熟孙悟空大闹天空何其煊赫,扶保唐僧西天取经,却每每受制于妖魔鬼怪,到处搬请救兵。

虽然说‘一物降一物’,孙悟空战力不输于人,只是对于层出不穷的法宝拙于应付而已。却也可见孙悟空的修为尚到不了超凡入圣的境界。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鳞爪偶见,也让人猜度他的身份。其实孙悟空修为比起二郎神还略有不及,二郎神是十二金仙玉鼎真人弟子。佛陀十大弟子中须菩提号称解空第一,特为传授《金刚经》。菩提祖师亦名须菩提,又何须枉费疑猜。皆缘世俗过爱孙悟空,又有大闹天宫的战绩,有道是‘名师出高徒’,故而推测菩提祖师必是准提、接引二教主之流的人物。

如来佛是燃灯道人的弟子,燃灯道人是阐教副教主,和元始天尊地位相当,十二金仙中文殊、普贤、慈航皆由道入佛,为如来弟子,孙悟空既为如来再传弟子,和阐教第三代最为杰出的弟子二郎神战个旗鼓相当,原属情理中事。

修行者中不乏隐逸之流,淡薄名利,如菩提祖师、陆压道人皆是。有人推测陆压道人年辈和鸿钧老祖相埒,亦属无稽之谈。陆压道人修为不逊于十二金仙,但也到不了三清和西方二教主的地步。事实上陆压道人是帝俊和皇娥之子,天都总管陆吾神的弟子。他身份特殊,自我放逸也有不得已之处。

气有清浊,也是相对而言。诸天环境有种种分别,也是元气清浊的关系。人死为鬼,天界既然有鬼族,当然便有辖治鬼物的神佛。

“前面就是西山城了。”

迎面只见一座牌楼,上写着西山二字。进入城中,就见得高楼夹道,复道行空,城中行人往来,络绎不绝。

“看来这阴界生活也不错。”

林绫修为平平,没接触过什么鬼物,见城中楼阁连云,灯火辉煌,似乎比天族和有鼻国更为富贵繁华。

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鼓乐轰鸣之声,明钦和林绫对视一眼,心意相通,“去看看是什么热闹。”

行了二三百步,道上人头簇拥,越聚越多,前方现出一座高台,上面灯火通红,舞乐齐作,似乎在上演什么盛大庆典。

一眼望去,看客如云,人山人海,手里都拿着一尺长的短棍,五颜六色,闪闪发光。

“这是什么地方,好热闹呀。”

走到近头,一道关卡拦住去路,门外站着一个红衣老者,年过半百,外面的人围着他七嘴八舌的谈论,都道:“让我们进去看看吧。”

红衣老者摇摇头,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学堂有规定,庆典开始之后,不得放入外人。”

明、林两人闻言方知是一所学堂,四面的围墙皆是铁栅,并不甚高,那舞台高出地面甚多,百步之外也看得清楚,倒不一定非进去不可。但是鬼人目力有限,都想凑近一些看个清楚。

林绫惊叹道:“这鬼界毕竟不同,我们学宫道院都无此排场。”

江山门虽属新造,治下学宫道院却如雨后春笋,篷勃兴起,天族道术号称昌明,四大道门、八大辅翼皆有许多道术高手学宫道院讲学,江山门大力奖掖,这要算奇功伟绩之一。

这所学堂只是西山城一座蒙学学堂,规模不大,学生不过六七百人,明、林两人观看台上,表演的多是七八十几岁的孩童,居然能打造出如此场面,确属难能可贵。

明钦看墙上的漆字,方知此间唤作聚英学堂。

林绫扯了扯明钦,朝一边的铁栅指了指,这学堂周围的铁栅不过一人多高,站在铁栅外面观看的路人也为数不少,以明钦和林绫的修为,翻进去自是轻而易举。

“咱们进去看看。”

林绫见猎心喜,已经忘了此来是要对付阴神通。她刚修炼了云梭玉步,身法甚快,暮色之中行人如织,自无人注意得到。

两人展动身法跃过铁栅,就见舞台下面摆着许多坐椅,只是早已坐满,更多的人都在座位两边站立,原来校方为应邀而来的家长都设了座位,对于不请自来的看客便付之阙如了。

高台的样式略显奇怪,中间多出一条长桥,有时候演员们会在长桥上走个来回,有种形影相吊的味道。

林绫恍然道:“这一定便是鬼界的鼎鼎有名的奈何桥了。”

演员们穿着五颜六色的彩衣,看起来光鲜亮丽,无穷灯光照射在身上,舞台下面人头簇拥的座池,看客摇着发光的短棍,好似磷火点点,让人毛骨悚然。

这时,礼官走到台前,说了一通开场白,两人听了她的绍介方才明显,原来这聚英学堂也有许多分号,开创者是位年近古稀的道术名家,聚英便是她的名号。接着这位郝聚英上台和家长见面,台下掌声雷动,气氛颇为热烈。

这郝聚英话语不多,言谈甚是朴实,不过却是热情洋溢,能开创出如此局面,成为十多所学堂开山祖,想必有些过人之处。

明钦看了林绫一眼,天族修行之风颇盛,而且打破了女子不得进学的传统,天族有不少女学士都是新学造就出来的。以林绫的条件进学自然不成问题,不过她性情粗率,只怕没多到多少智识。

接下来上台的才是西山学堂的祭酒,此人也是一位女流,且是郝聚英的高足,年过四旬,其貌不扬,手里捧着一个红皮夹子,说得慷慨激昂,催人□下。

天族的学校有官学和私学之分,两者皆渊源甚久。官学由朝廷设立和管理,治学者皆有朝廷官职,享朝廷俸禄。各项经费也由朝廷拨给。私学由私人建立,自负赢亏,吸引生源便成了重中之重,生源稳定,学堂便可蒸蒸日上,反之,便有关门歇业的危险。

这种盛大典礼在官学自然并不多见,在私学却是一种扬名立万的手段。聚英学宫如此煞费苦心,铺张扬厉,无非是想让鬼族父老望风歆慕,将儿女送到这里求学。

学生的演表乏善可陈,三十多个节目近半都是在长桥上往返,在轰鸣的乐声中和灯光的照射下,一张张面孔或凝重,或木然,或心怀忐忑,总也看不出多少喜悦。

据说教育是鬼族三件心腹之事之一。其外两件是医疗和住房。按说鬼族似无须在意这三样东西。事实上却恰恰相反。

人死为鬼,鬼死则澌灭于天地之间。意味着永远的消亡,是以鬼人自然更加在意医疗条件。人死之后,原来的家业一毫不能享用,为了不变成孤魂野鬼,就只有购置阴宅,故而鬼界的阴宅极为昂贵,寸土寸金。

教育则是改变境遇的惟一途径。鬼人生育较凡人为难,而且不像凡人那么自由,需要报阴司批准,所以对儿女的教育更为重视。

女祭酒不惜糜费,举办这样一场规模盛大的典礼,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

林绫看了一会儿,热情顿减,这些学生年岁不大,自然谈不上什么艺术造诣,好在看客对学生宽容的多,没有谁会评定他们的艺术水准,当然看客自身就谈不上什么艺术修养,无非是看个热闹而已。

舞台在于大小,人饰衣裳马靠鞍,如果只是搭个草台班子,行人看客也不屑一顾,这样装潢华美的舞台确足以弥足表演的拙劣。

林绫撇撇嘴道:“这样走来走去有什么好看,傻子都能来这个。”

明钦笑道:“走桥在鬼族可是非常高雅的事情。你没看大家都看得很兴奋吗?”

走轿不知是何人发明,和云梭玉步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身姿步态是极平常的事,这真是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修行以人形为第一重境界,走轿也是举止的塑造确有用处,只是更为简约。

学生看起来是舞台上的主角,事实上却成了学堂取悦家长的工具。所以没人会在乎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年纪还会为了单纯一句赞美去努力的取悦别人,做老师和家长眼中聪明灵巧的乖孩子。

舞台上的节目走马灯一般轮换,他们的衣着大多光鲜亮丽,虽然极力让自己精神振奋,声音激越,什么‘我是鬼,我骄傲,我自豪’,这真是可怕的教育,可怕的是老师根本不懂得教育。

二程曾向周敦颐问道,周敦颐说,寻孔、颜乐处。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却能不改其乐。”

这并不是让人消极避世,不思进取。而是说一个人真正器识广大,便不会总被外物所困扰。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之所以让人觉得苦,是因为掺杂了太多功利的目的,学习反而成了谋利计功的手段。舞台再美,掺杂了功利,便索然无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