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552章 妖界名族

月老志 第552章 妖界名族

作者:风斯在下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3:13 来源:笔趣阁

江家父女不比寻常囚禁,墨玉夫人没有见到阴无涯,自不肯交给邢道生看守。

邢道生派人安排兵燹宗一行在别院住下,将几个弟子叫到跟前商议道:“兵燹宗抓来了江沛风父女,阴*道长嘴上不说,必会嫌咱们办事不力。老夫甚感面上无光。最近可有金燕子的消息?”

流星心头暗笑,你整日和飞挝寻欢作乐,全不去查访金燕子的踪迹,现在知道颜面无存,早干嘛去了。

邢道生在门中地位极高,这话他可不敢宣之于口,轻咳一声,毕恭毕敬地道:“回禀师叔,金燕子躲在九皋观里不敢出来。那灭法老鬼门人弟子众多,咱们不好在他观里动手。”

飞挝接口道:“咱们对付森江就是了,何必非要拿金燕子开刀。她可是金谷园的人,万一惊动了禺狨王,可就不好收拾了。”

禺狨王是妖族七圣之一,赫赫有名的炎方霸主。七圣代六大妖神而起,气焰盛时,连天庭都侧目而视,结连灵山,将其分化削弱。

劝化了美猴王,戡平了牛魔王、九头虺,妖族急剧衰落,几个大圣都蛰伏不出,不敢再兴风作浪。

五妖圣的势力虽不足以对抗天庭,各霸一方,也让天庭无力进剿。鹏魔王、狮狏王、禺狨王在炎方纷纷建国,互成犄角之势。中夏用羁縻之策,还算相安无事。

后来禺狨王招象为婿,渐渐闭关修炼,不理政事。谁知象羽翼丰满之后,休弃了禺狨王女,将他的势力蚕食殆尽。外人不知底细,便误将厉象王和禺狨王当作一人,或者只知有厉象王,不知有禺狨王。

事实上禺狨是妖界中的名族,远祖相传是八大神族中的风神禺彊,同族有移山擘石的禺公。堪称是妖族中的世族,远非其他妖圣可及。

七大妖圣虽然都是在大羿击杀六大妖神后乘势坐大的,来历却不甚相同。牛魔王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蛟魔王是尧帝儿子丹朱,鹏魔王、狮狏王是被帝舜放逐到四夷的四凶,猕猴王、美猴王是祖龙时代首先起兵抗暴的混世四猴的遗裔,厉象王是帝舜的兄弟。

混世四猴乃通臂猿猴、赤尻马猴、灵明石猴、六耳猕猴,都是妖族的旧贵族,一度建立邦国。祖龙混一山海,诛除豪杰,许多枭雄都遭了毒手,猴族由于体质孱弱,在妖族属于下中,因而得此保全。

孰不知猴族肉身虽然无足凭恃,智能却非许多妖类可比。有说人类是古猿的后裔,并非无的放矢。

在龙族强盛的时候,追亡逐北,不可一世,不但四灵俯首称臣,昆仑神庭都被迫远徙,避其锋芒。四猴登高一呼,天下望风景从,应者云集,豪杰并起,推翻了强大的祖龙帝国。

是以神庭论功行赏,以四猴当居首功,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阴阳两界都拘管不得,如同一块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中夏种姓常称作黄炎子孙,黄是轩辕黄帝,炎是炎帝神农氏,原本是两个部族。当初人皇伏羲和龙马为友,得观麒麟河图,创设出先天八卦。人族智能大进,渐渐具备和四灵一较长短的资格。到了神农氏尝百草,务耕稼,成为天下共主。传了七世,至榆罔,遭逢蚩尤之乱,国势大衰。

轩辕黄帝讨灭蚩尤,继炎帝成为天下共主。之后的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都是黄帝后裔。

相传伏羲人首龙身、神农牛首人身,神农和伏羲未必有什么血缘关系。上古之世,人类和四灵混居,生存条件极为艰苦。首领必得一时才杰,群推共戴,所以让王的情况层出不穷,古史称作禅让,传为美谈。

后来曹丕假借禅让的名义逼迫汉献帝退位,得意地说尧舜禅让也不过如此。不旋踵又被司马氏所篡,此后国势衰微,奸雄枭魁层出不穷,皇帝像走马灯一般轮换,不论南朝宋、齐、梁、陈、北朝魏、周、齐都是一丘之貉,但于名义上无不假借禅让文饰。

李唐诛灭暴隋,得天下本正,类同于汤武革命,不比谋朝篡位之流,可惜没有见识,仍然假借禅让的名义。

史事多有似是而非,若不考见当时的实际情况,很容易混为一谈。因为古有禅让之说,将曹丕、司马炎等人掩耳盗铃的举动都称作禅让,诚然是有名无实。但若只见后世禅让之流都是奸雄枭魁行谋朝篡位之实,反诬尧舜禅让是儒家美化、子虚乌有,而指竹书纪年那一流史书记载什么尧幽囚、舜野死为事实,也未见得高明。

大约在草莱初辟之世,君主总须承担相当的责任,人格多是光明俊伟。否则决不能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后世生齿日繁,诈伪丛生,少有纯德之人。像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之流,尽管也有遭人诟病的地方,终非秦二世、隋炀帝可比。

若说秦二世、隋炀帝这样的暴君、甚至曹丕、司马炎那样的庸主,能奠定一个长治久安的局面,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相传尧、舜、禹、汤都有让王的举动,许由、务光、伯成子高之流见称于庄子,后世议论纷坛、莫衷一是,对是非对错、有无其事争论不休。须知,所谓让王者,不是以富贵让人,而是以责任让人,以富贵让人,别人不肯接受,自然会觉得奇怪,将责任让人,别人退而不受,就再正常不过了。

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滔天、内忧外患,人类的命运岌岌可危,哪里像太平之世,富有天下,享乐无尽,没有相当的才具根本应付不了这种局面,像道家称道的自了汉多是自摈于人道之外的,难于世间承担什么责任。

伏羲、神农虽然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血缘本非人类抟结自固的惟一方式。至于黄、炎二帝更是分属不同的部落,后来化合为一,更加无分彼此了。

但蚩尤、炎帝的后裔虽经击败,在族内仍有相当的势力,到尧帝之时内部有四凶,缙云氏就是其中之一。

牛魔王相传是炎帝之后,他在七妖圣中神通未必最强。论血脉弟兄中有鹏、蛟、狮、象之类,鹏是凤凰之子,蛟是龙族孽孙,狮是貔貅血裔,猕猴王、美猴王有混世四猴的封爵,神庭钦赐丹书铁券。禺狨王是古神之后,妖界名族。

他们能推举牛魔王为首,想来没有别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他是炎帝之后,可以和黄帝子孙相对抗。自从天庭、灵山联手扫灭牛魔王、九头虺,这种名义就不存在了。而且岁月更替,沧海桑田,秦汉一统之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黄、炎血脉难分彼此,炎帝的名义自然难以出来号令了。

天庭援佛平妖之后,妖族势力一蹶不振,很多妖族和人类混居,相互通婚,已经成了见怪不怪的事。

当初白娘子下山报恩,和许仙结为夫妻,由于是千年蛇妖,遭到法海的迫害。同情白娘子的固然很多,左袒法海的也不少。到了蒲留仙集结神怪故事的时候,人、妖两族的界限就非常薄弱了,只要不杀生害命,公然通婚也无人说三道四。

凡人常见的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妖族都是披毛带角的禽畜,文化极低,纵然不至于喊打喊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始终有猜防歧视的意思。第二种则认为妖族凶悍,不近人情,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前一种则封神、平妖两次大战,皆有这种观念主导。然而人的观念皆受环境影响,人类在三界相较算后起的灵族,羽、毛、鳞、介、龙一一衰落,人类则勇猛精进,自强不息,终于宰制三界,取得如今的地位。

人类兴盛的过程,亦即是妖族衰落的过程,彼此毫无嫌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正是封神、平妖两次大战打消了妖族中兴的势头,人类才稳固了世代经营、来之不易的局面。

有的人回顾那段历史,认为当时杀戮太甚,甚至有为妖族鸣冤叫屈的。这话如果是妖族来说,当然无可厚非,倘若是人类来说,那必是数典忘宗、不分是非的糊涂虫。

人类的发展不能不说是得了神灵的青眼,天地开辟之后,汪洋大海中出现了鳞、介两族,随着清气上升,浊气下凝,水气散入天空,平陆上出现了毛族,高山上出现了羽类,四族繁衍生息,受神族约束。

千万年后,神族争权日益激烈,四灵和神族相互勾结,攻伐日甚。太元圣母渐渐厌弃四灵,抟土为人,种下了人族繁兴的因子。

人类原本是五虫倮族中的一类,倮就是皮肤裸露的意思。由于人类是太元圣母比照神族的样貌造作的。所以能直立,有智能,及到有巢氏、燧人氏之后,渐渐不与鸟兽混同,自号曰人族。

人族贤智辈出,能仰观天象,俯察地文,晓习四灵的精妙本领,诸如龙马河图、玄龟洛书、凤凰天书、丹诏、貔貅白虎玄解之类,皆能兼收并蓄,博观约取,抟成一种高尚的文化。

及至人类宰制三界之后,便有些贪于逸乐,争名夺利,和四灵的衰兆如出一辙。四灵以血脉称雄,挟山超海、移天换日比起神族也不遑多让,祖龙混一四灵,击破神族大军,天皇帝俊仓皇逃窜,差点遭了灭顶之灾。

之后太元圣母痛定思痛,创造一人族来牵制四灵,以为人族弱小,易于为制。哪知人族、妖族各得神族之一体,妖族血脉强横,人族则智能绝异,对于神族的道法独有心得,制作种种法宝,竟能鞭笞鸾凤、驯养蛟龙,恐非太元圣母当时始料所及。

但是周而复始,盛极而衰,太清老子著《道德经》反复告诫人类,‘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圣人不以兵强天下’,‘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能长保’,世事纷纭,命运如何还不得而知。

人类虽自命为万物灵长,统御三界,实际除了人界之外,天界、阴界的势力都不甚强盛。比较来说,天界文化最高,人界其次,阴界最次。老聃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这个‘地’指是还是地上之象,而非阴界。

阴界又叫幽冥鬼府,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试问如何取法。周易说,‘伏羲氏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至于地底的情状还未能注意及之。

其实神族对天界的开发也是被祖龙击败之后,远徙天界以后的事。大约神、人的习性如出一辙,都是好逸恶劳,如非迫不得已,实在不愿放弃富足的生活到不毛之地力求开拓。

而且天地的质性大不相同,盘古神王开天辟地,清轻之气上升,重浊之气下凝,山石都是重浊之气日积月累,不适合仙人生存。

仙道修行最喜欢的是洞天福地、名山大川。鬼仙是五仙中最低的品次,大约阴界条件恶劣,证果很难。地藏王菩萨发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所以特别受人崇仰,也是由于阴界条件特别恶劣,所以显得尤其可贵。

对阴界首先加以注意的要算通天教主。盘古神王物化后,皇天鸿钧和后土姜嫄作为神王、神后统率神庭。太元圣母则教授出两位弟子,即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掌管生、死两道。

大约世间品类都逃不脱生、老、病、死,佛陀便是有感于人生八苦,出家悟道。

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各执一端,开创了阐、截两教。一个修炼长生仙道,一个修炼杀伐之道。

但通天教主似乎对阴界无甚兴趣,他的碧游宫远涉海外,这在封神战时已然如此。大约阴界不毛之地,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种类,通天教主未在阴界传道也在情理之中。

俗话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将一种走投无路的心境刻画的入木三分。四灵攻战中尽有肉身毁灭,无处容身的亡魂,在阴界啸聚成群,可以想见的是,世间的战争越是残酷,阴界的生口便越是繁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