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593章 文事武功

月老志 第593章 文事武功

作者:风斯在下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3:13 来源:笔趣阁

仙道修行虽有炼体、炼气两种,也是专就武的方面来说的。

修证仙道也有文、武两途,大约功德偏重于文,炼养偏重于武,功德指的是事功和德业,事功又不单指文事而言,古往今来,以武功封神的也有很多,像姜太公、关壮缪,至于德业就很少有武力的关系了。

一般来说,乱世的时候以力争雄,武人的地位要高一些,治世的时候偃武修文,文士就显得比较重要。

宋太祖有鉴于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乱局,矫枉过正,武人的地位每况愈下,国家积贫积弱,难以抵御外患,最终沦丧于蛮族之手。

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说到弊病,文士武人都在所难免。不光武人割据是国家不幸,文人贪鄙同样是祸乱之源。

先秦的教育文武并重,汉唐还有这种遗风,司马相如、李白虽以诗赋享盛名,剑术也有不俗的造诣。所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班超投笔从戎,威行西域,这种例子不可枚举。

一自文武分途之后,文士手无缚鸡之力,多愁善病,武人又争勇斗狠,粗鄙无文,全都不成样子。

不过后世学问太广,节目太多,所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还不能学有所成。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穷的知识,是很徒劳的事。凡夫选择性情相近的学科成一些专门的学问,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文、武两道,有偏重而无偏废,文武全才虽然绝世稀有,作为一种必须的质素总该有所涉猎,而不是说人人都要到专门名家的程度。

天地本是浑然一体,从其创分来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千差万别,种种不同。自其统合来说,宇宙万象大多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性质,儒、释、道纵有无穷法门,无非是一种修行,三界的物类大同小异,人与人构造上差别更小,显而易见的也只有肤色发质罢了。

修行法门根据肉身和灵魂的不同,虽有炼体和炼气之分。炼体的能肉身成圣,炼气的则化神返虚,阴魂和阳魄已经浑然一体了。

文、武两道同样是如此,武功最高的境界并非肉身的强固,而是兵法韬略。项羽学书学剑都无所成就,他的叔父项梁责备他,项羽说剑术杀伤力有限,不值得一学。要学就学万人敌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

兵法虽是武事,就需要一点文字基础,自古能成为一代名将的往往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考武举的《武经七书》几乎都是名将的著作,孙武、吴起、姜尚、李靖这些人,反之,军事的失败和主将的文化素养通常有很大的关系,从陈胜、项羽到黄巢、李自成之所以难成气候,归根结底都是素养不足。

陈胜是佃户出身,虽然很有志向,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但他的鸿鹄在实际也很有限,‘苟富贵,无相忘’,无非是想求取富贵罢了。所以稍有点成绩,就急于称王,成为众矢之的,很快就被扑灭。

项羽虽然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有不错的学习条件,但他在文艺上实在没什么天分,以为学文就是为了记姓名,简直当成了账簿之学,无怪他只知道以力征经营天下,最后众叛亲离,还不觉悟,说什么‘天亡我,非战之罪’。杜牧、李清照都对他颇为同情,天真的说‘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是王安石眼光比较老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项羽至死都认识不到失败的原因,真可说是回天乏术,就算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恐怕还是要重蹈覆辙。

草圣张旭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草书长进,这是以武入文的典型,道家用符箓驱鬼辟邪这是以文入武的显例,文武两道殊途同归,至于吟诗作对,拳法解数不过是雕虫小伎,相互鄙薄就更加迂陋可笑了。

修行者虽然属于武事的范畴,但三教法门众多,远非打熬筋骨可比。像儒家学究天人之际,墨家精擅机关守御之法,道家穷极四方上下,和天地精神往来,都需要很高的文化素养。

修行方法自以儒、释、道势力最广,儒家有词章、义理、考据之学,不光在神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仙界修行中也有相当的势力。

儒、道作为中夏自生自长的两个流派,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孔子向老子请教过礼的问题,多少有些香火渊源。

当然孔子的儒和老子的道有很大不同,儒家切近人事,化民成俗,在凡间一度成为官学,影响力既巨且深。但仙界是道家的大本营,儒家推尊的三皇五帝虽然是人道至尊,在仙界多半是隐居清修,不问世事。

这也是三清四御万世一系,即便以儒家的力量也难以轻易撼动。儒家在神道中一般都是些地祇、人神,享受凡间香火,在仙界做官的好像都不是很多。

至于儒家的修行境界比起佛、道两家还是不遑多让的,境界化分虽然属于一种品次,标准还是比较质实的。

等级是统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越是广土众民的国家,要使政令行之有效,如臂使指,就需要厘定一个合理的制度。

在封建宗法社会等级比较严格,难以逾越,所以有贵族、平民的分别,及到秦汉一统之后,以郡县代替封建,朝廷选派官吏,理论上平民百姓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士夫的地位,除了皇帝之外,没有父子相传的官职。

这样一来,资格就成为划分品次的一个重要标准,武事还可以用战功定爵赏,天下承平,论资排辈似乎也是不得不然的方法。

文事有科举和学校,科举以考试评定优劣,学校通常以学习年限为标准,这些方法在衡量才学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总归是片面了一点。尤其明清以来八股取士,识者多以为是戕害人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