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月老志 > 第671章 不悲不喜

月老志 第671章 不悲不喜

作者:风斯在下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3:13 来源:笔趣阁

沈荷裳和石清歌同门学艺,使的也是‘栖梧剑法’,并无特别的奥妙。

高明的老师擅于因材施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禀赋优长。造化生人,没有完全相同的,从气质到兴趣都有种种差异,如果不懂得这种差异,弟子很难青出于蓝,超迈前人。

一个人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成就,就是发挥特长的结果,他的经历和成绩往往是不可复制的,大师的弟子多半不是大师,归根到底是弟子资质禀赋不同,大师是否擅于传授还是次要的问题。

因材施教的‘材’指的就是气质禀赋,并不在于教授的内容。一套剑法,一种身法,如果每个弟子修习的都是一个模样,那就是完全失败的。譬如临帖写字,人人都去临摹写王羲之、颜真卿的字,写的完全一样,就永远成不了高明的书法家。

中夏的文字早就是书同文,从南海到北海,写出来的文章识字的都能读。但是嘴里说出来却是五花八门,各处有各处的方言,这就是不同的塾师教导的结果。过去的塾师方言很重,不懂得官话,教的读音可能也不太对,但是学生并没有分辨的能力,哪怕的是错的也要尽快模仿,结果就是误人子弟。

当然学习任何技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一辈子止步于模仿,那就只能一代不如一代。有的老师讲家法,讲派系,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形成盘根错节的党徒,达成利益的垄断,不准他人染指,这种卑污的言行无疑是对道术发展的绝大损害。

但门户之见由来已久,本来就是生存竞争的一个方面,甚至连贤者也不能避免。

碧梧宫的‘栖梧剑法’是天南神尼从十洲三岛学来的。她又加以变化,剑式大气浑成,灵动巧妙,是碧梧宫弟子修习最多的一路剑法。

相传南方鹓雏是五方神鸟之一,‘非醴泉不饮,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栖梧剑法颇有羽族神通的灵妙,衣影翩跹,好似飞鸟一般。

石清歌入门甚久,‘栖梧剑法’的造诣非沈荷裳可比。她功力深湛,挥动长剑有电闪雷鸣之势,光焰逼人。

沈荷裳使出来则飘逸灵动许多,剑尖带着刺刺异响,直取绿云鬼母要害。

外家功夫以筋力伤人,平常打熬筋骨,修炼的铜皮铁骨一般。内家以劲气伤人,采用道家吐纳炼气的方法,登萍渡水,走鼓沾棉,速度力道可以和凶禽猛兽相比。

仙道修行更进一步,能将真气推衍出五行变化,吞刀吐火,摔碑裂石,比斗起来有掀天震地的威势,但是威势越大并不见得威力越强,弓弩炮弹都是威力绝强的兵械,箭支并不比刀剑来得长大,炮弹也不比战车来得沉重,很多时候凶猛的光焰都是力量控制不住的结果。

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坚壁清野固然也是兵争的一种策略,更多时候毁垣伤稼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易发难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并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

仙家的器物之道十分精密,制作出来的法宝威力绝大,胜过枪炮千万倍,可惜仙家对这类法宝没有严格的控制能力,一旦祭放出来,连地星都可能烟销云散,当初盘古神王开天辟地,费了偌大气力,撑柱在天地之间直至油尽灯枯,在广渺宇宙中开辟这么一个家园,真是艰辛备尝,以盘古神王的能耐,穷毕生之力,也只做成了这么一件事。

后来四灵攻伐,祖龙征天,战火绵延到地星之外,太元圣母痛心疾首,对四灵的狂妄无知深感厌恶,这才选定相对弱小的人族来做地星的主宰,东皇太一转世重生,扶植人族,一画开天,人文肇始。

人类素以灵智见长,又有仁心仁德,创设出种种善道教化的宗教。但人类的争斗之心和四灵一般无二,体质虽不如四灵,法宝的精巧却犹有过之。将来会不会重蹈四灵覆辙,盛极而衰还很难说。

修行者大多只知道追求高明的术法和强大的威力,不知道控制灵力,适可而止。是以有被法宝役使的危险。

沈荷裳修炼的忘情禅功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注重对灵力的凝聚。

仙界修行使用的多半是后天之法,注重繁复精密的变化,是以阴阳真气之后又有五行灵力,八卦之力。

道家又有先天之法,不假外求,抱定逍遥无为之旨。

太上忘情是道家修行最高境界。情是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情是人类的力量之源,‘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晋人王戎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草木鸟兽不能说没有感情,但总不及人类的复杂丰富。人类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受感情支配的。

譬如在搏杀的过程中,就有感情的活动。如果只求杀伤敌人的话,使用的劲气显然会十分经济。反之,掺入了憎恶或怜悯的感情,劲气也会跟着或重或轻。

有的人看到了七情的力量,把七情当作真气一样积聚,不轻易展露,在搏杀时才释放出来,像姜琳的‘照玉神功’,怒熊神君的‘苍熊之怒’,都是此类法门。

这和忘情禅功一线之隔,路数却绝然不同。忘情神功是天南神尼修行半生的杰作,目标就是太上忘情的最高境界。

太上忘情有八重境界,要求修行者逐渐达到不喜不怒,不忧不惧的状态。

沈荷裳和石清歌使用的都是‘栖梧剑法’,心法却大不相同。石清歌修炼的是‘清鸣术’,这是天南神尼早年修炼的功法,和忘情禅功的路数截然不同。

李商隐诗,‘雏凤清于老凤声’。‘清鸣术’有一种崭露头角,蒸蒸日上的气势,是以石清歌的剑法雷烈风动,锋锐逼人。

太上忘情是极高的境界,天南神尼修行多年,也不过将忘情禅功修炼到第六重境界,第七重无欲无求是一大难关,天南神尼执掌碧梧宫,门人弟子无数,想要心无欲求,谈何容易。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后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是不喜欢礼的,说它是忠信寡信,乱象丛生的产物。但这是和道德仁义相比之下而言的。

礼和忠信变乱相比显然还是难能可贵的。太上忘情的境界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以忘情禅功便需要从道德仁义礼一步一步修炼。

孔子说,‘克己复礼’。又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老子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孔子的复礼和老子的复命有人事和天道的区别,但态度还是十分一致的,一个说非礼勿动,一个说妄作凶。

老子说无为,孔子说非礼,无为的态度更加超旷,太上忘情,无情自然无为。孔子是人道圣人,‘知其不可而为之’,既然不能忘情,就需要有一个行为标准,所以礼是道德仁义之下,退而求其次的做法,也是通向道德仁义的途径。

七情并没有严格的高低上下,欲有六欲,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种种感官需求。

其次是爱和恶,这是一种情志,属于相对复杂的情感。

喜、怒、哀、惧,这是情绪的变化,其实人的感情远不只七种,一般来说,有高兴和不快,但有时候感情往往很复杂,像喜极而泣,不怒反笑之类,事实上是对情感的一种抑制。

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情感比较平和,喜怒哀乐比较正常。如果环境恶劣,情感的表露可能会危及自身的安全。人们就会伪装抑制自己的感情。伪装抑制到一定程度,当感情被触动之时,首先的反应可能是相反的情绪。

喜极而泣,‘极’就显露出抑制的程度。不怒反笑,则是一种习惯性的伪装。

天南神尼将忘情禅功分作八重境界,自然对七情六欲有一番细密的观察。

常人虽不能做到太上忘情,但抑制或伪装情感是常有的事,诸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怒不形于色’之类。七情虽然没有严格的深浅高下,但在修炼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将所有感情都抑制住,人的气质禀赋比感情也有影响,有的人比较乐观,有的人易于悲观。

天南神尼虽然将忘情禅功传授给沈荷裳,两人的性格际遇相差甚远,天南神尼的修炼方法未必就适合沈荷裳。

悲喜两种感情予人的感受也不太一样,一般认为悲情的感染力更强,更持久。有些学者认为,中夏比较喜欢喜剧,泰西颇有悲剧气质。

古人常说,‘不如意事常**’,可能生命的历程本来就接近于悲剧,生、老、病、死,无可摆脱。作为一种文艺手段,就成了调剂精神的方式。

情感的过分抑制不见得是好事情,古人推崇‘忍’,‘小不忍,而乱大谋’。甚至有《忍经》,《劝忍百箴》这样的书。

忍就是一种情感抑制,姜琳和怒熊的修行法门都属于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堵住老百姓的嘴巴不许说话,堵的无非是愤怒的情绪,‘忍’是自我抑制,‘防’则是外界压迫。

忍一时风平浪静,有时候确实有其必要。但光靠忍绝不是长久之计。自我抑制容易抑郁变*态,外界压迫更不必说了,往往是一个专*制政*体土崩瓦解的前兆。

儒家讲道德仁义礼,这都是一种行为标准,居仁由义,克己复礼,虽然同样是一种抑制,但这是行为抑制,而非情感抑制。

孟子说,‘七十子之服孔子,是心悦而诚服’。只有精神上认同仁德义礼的观念,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当然也就没有情感抑制的问题了。

忍则是通过抑制情感来约束行为,貌同而实异,往往会造成难以想像的后患。

这也是忘情禅功比其他七情修炼法门高明的地方。

沈荷裳的剑法要比石清歌克制的多,她的功力虽不如石清歌,灵力却更为凝注,这就如同长枪和羽箭的分别,长枪进可攻退可守,奇正相兼,气势夺人。羽箭则扣弦即发,直取要害,丝毫不拖泥带水。

绿云鬼母只有一把昆吾剑,她和石清歌剑脊粘附,互不相让,眼见沈荷裳剑光闪烁,劲气流溢之声不绝于耳,虽然没有石清歌光焰四射的威势,剑尖虚点,若有实质,无形剑气刺到她的护体罡气上冒出缕缕青烟。

绿云鬼母霍然惊觉,她能驱使草木阴魂,山崖间布满气障,防的就是沈荷裳这种神出鬼没,无声无息的打法。

修行者力拼起来真气鼓荡,威势极盛,但也有沈荷裳这种诡秘奇巧的打法,突如其来,让人防不胜防。

不过她的剑气不论如何隐蔽,一旦碰上护体罡气,总会生出变化。

绿云鬼母是鬼道中人,神魂不够坚凝,最怕剑气挫伤。沈荷裳挥动长剑,一道道剑芒好像镰刀一般劈空而至,打的绿云鬼母周身的气障氤氲滚滚,千疮百孔。

绿云鬼母和石清歌比拼内力,不敢随意避闪,站着不动让沈荷裳当靶子来打,自然大为吃亏。当即厉叱一声,昆吾剑光华灼灼,发出一声尖厉的嗡鸣,绿云鬼母乌发飞扬,挺剑疾刺,逼住石清歌横掠数丈,脱出沈荷裳剑气笼罩。

石清歌猛吃一惊,绿云鬼母眉目冷凝,气冲斗牛,根本不给她闪躲的机会,万鬼山后崖高可百丈,山石崭削,绿云鬼母吸纳着山间木德之气,灵力充沛,两人一进一退,石清歌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眼看要被她一剑扎死在山崖上。

沈荷裳心头大急,但她的轻身术比绿云鬼母逊色许多,虽然可以借着山间乔木垫步调息,也根本追不上绿云鬼母的势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