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飒飒西风 > 第六百一十九节 暮烟初起

飒飒西风 第六百一十九节 暮烟初起

作者:居简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3:49:30 来源:笔趣阁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已是四十多天过去。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刘老学究的病在儿子刘驽的精心调养下慢慢痊愈,只是由于他奔波劳累多年,身体耗损甚重,加上年纪颇大,隐隐已有风烛残年之势。

大理寺的拳谱生意最近做得风生水起,拳谱下册开售时,汹涌的人潮挤满了整条街。

刘驽因此赚了一大笔银子,库房充盈,衙门里的开支从此不再是困扰他的难题。

他期间除去练功外,常与唐彪联系,了解夔王的动向和城内外的局势,并据此在考虑将来的应对之策。

又是二十多日过去。

学完速成拳法的学徒挤满了大理寺外,要求传授书中记载的“最为精要的六式”。

刘驽于是在大理寺衙门院内开辟了一块场地,由他训练的那七名教头出面,指点这些学徒拳谱上的武功。

为了防止父亲刘老学究整日里思念远在江南眉镇的母亲,他便请父亲出马上阵,亲自在这些习武子弟歇息时为他们讲授子书经集中的道理。

刘老学究毕生浸淫儒学,研究极深,竟将书中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即便是个粗人也能听得进心里去。那些习武子弟不仅不厌烦,竟然还个个喜欢听,听到精彩处常常鼓掌呼喝。

刘老学究因此大感振奋,往日因夫妻分离导致的悲观情绪稍稍有所平复,整个人精神了不少。

刘驽闲时也常常在旁听父亲讲学,随着时间推移,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早已不是儿时那个严厉讨厌的一家之主。

他心中有时会想,“父亲虽是一介书生,却清严刚正,独具气魄。武林中的那些争名夺利之徒与父亲比起来堪称云泥之别,难怪母亲当年会不顾家中反对,拼死也要嫁给父亲。”

期间,余小凉来大理寺找过刘驽几次,请他为自己驱除体内的寒毒。刘驽遵守先前的承诺,将此人体内的寒毒除了个七七八八,临了嘱咐道:“余公子日后仍需调养,否则寒毒有复发可能。”

余小凉听后一惊,“啊,不是驱散了就好了么?”

刘驽微微一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个道理你应该懂。”

余小凉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那刘贤弟可有好办法?”

刘驽拍了拍此人肩膀,“无妨,到时候再来找我。”

余小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却也无法,告辞而去,不小心找错了出口,在一群嘻嘻哈哈的衙役们的指引下,方才顺利走出了大理寺。

到了九月份,秋风肃杀,城内草木日渐凋零。远处的城头上,隐隐传来兵士的呐喊和鸣金击鼓声。

黄巢和王仙芝大军近来已经开始对长安城发动进攻,只不过试探之举居多,因此城墙上的守军尚能支持得住。

刘驽根据与师兄朱温约好的地点,带人趁夜在城墙下的一处地道口等待。师兄果然没有食言,先后通过运进来六万多担麦子。

经过此事,他对师兄的印象好了不少,心想:“人各有志,师兄喜欢杀人,我又何尝不杀人。他能做到一心体恤百姓,在这乱世中实属不易。”

刘驽利用师兄送来的这些粮食,在死人街上开设了好几家上规模的义舍,每天向过往穷人发放炊饼。

短短几天,整个长安城的穷困百姓都涌向死人街,只为能排队得到一口吃食。

死人街,如今变成了活人街。

围在曹嵩庙外的信徒愈来愈少,除去一些铁打的信徒外,不少人已经彻底散去。

从这一点看来,炊饼的香味要比铜炉的烟味好闻不少。

身兼这些份外之事的同时,刘驽并未忘记自己的本职差事。

朝廷近来人心惶惶,百官居家欲逃。京兆尹衙门和刑部大门常闭,大理寺几乎成了长安城内唯一正常开张的审案衙门,不少百姓都将这里当作了鸣冤伸曲的去处。

尽管受理这些民案对大理寺来说有逾矩之嫌,但刘驽为保人心稳定,命差吏们将案子尽数接下。

一来二去,大理寺门外击鼓鸣冤者甚多,人头攒动。刘驽命大理寺辖下各司全部出动,接纳鸣冤的百姓。

由于他薪俸给得足,这些官吏衙役个个干活带劲,面带春风。加上有“太上皇”刘老学究在旁督阵,这些人哪里敢懈怠,个个审案时一丝不苟,堪称清正严明。

久而久之,大理寺名声鹊起,在百姓中威望甚高,堪称长安城内的第二个朝廷。

那名协助刘驽经营拳谱生意的寺丞十分精明能干,断案时也是一把好手。为了兑现自己先前的诺言,刘驽寻了个机会,当着众人的面将这个名叫董能的寺丞提升成了自己的副手,位列大理寺副卿。

尽管朝廷未有在大理寺设立副卿的先例,但大理寺的官吏衙役们都知道,在这里一切都是正卿大人说了算,正卿大人既然说有副卿,那就是有副卿。

“在座各位还请记下,从此以后董能就是我的左膀右臂。遇上要事,董能可直接向我禀报。你们务必听从他的号令,如有违抗,律法处置!”

董能听后十分激动,扑通跪下,匍匐在地,“多谢大人,卑职定不辱命!”

自从由寺丞升任副卿后,董能干活的热情愈发高涨,将大理寺内外事务打理得有声有色,让刘驽省了不少心思。

这天,董能准备了厚厚的一叠账簿,前来向正卿大人禀报差事。

刘驽静静地听此人说了许久,突然问道:“咱们在死人街上设的那几家义铺,为何这几日消耗的粮食比以往少了许多?”

他翻开其中一本账簿,“你看,平时每个铺子一天至少要用去三百担麦子,这家铺子昨天才用了二百四十担。难道是城里的饥民变少了,这不大可能啊?”

这实在是件蹊跷之事,他不能不上心。

董能微微一笑,“大人有所不知,最近有人在咱们旁边又开了一家义铺,他们家的蒸饼又大又好吃,好多饥民都去他们那边排队去了,所以来咱们这边义铺排队的人就相对变少了。”

刘驽心中莞尔,想道:“难不成这义铺竟成了酒楼,还须讲就口味才有人来吃,倒是有点意思。”

“哦,竟有这样的善人。你可知道,那人姓甚名谁?”他心里对那家新义铺的恩主起了结交之心。

“不知道呢,大人。那家新开义铺的恩主只出现过一次,之后再没有露面。听说恩主出现的那天,死人街周围的几条街上都挤满了人,堪称人山人海。见过的人说,恩主竟是个女子,模样堪称天姿国色,普天之下几乎无人能比,但凡是个男人,没有能不动心的。”

董能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显然也想见一见那位传说中的奇女子,只可惜天不如人愿哪!

刘驽微感惊讶,他实在想象不到,普天之下除了那人外,还有谁配得上天姿国色这个词。

“走,带我去死人街走一趟吧。”

“是,大人!”

死人街上,两人站在一家新开张的义铺前。

门前摞着两个大蒸笼,水汽咕咕直噗,透着蒸饼的清香。

刘驽看着一名正在忙碌的伙计,和蔼地问道:“小哥,打扰下,请问你们主人在不在?”

伙计忙着给饥民发放蒸饼,头也不回地说:“我家主人只来过一回,阁下就不要费心了!”

从伙计不耐烦的神情来看,这些天应该来过不少人找他的主人。毕竟那么大一位美女,谁能不一见倾心呢?

刘驽微微一笑,“那你的主人可留下过甚么名号?”

伙计仍然不抬头,“也没有,只留下了这块牌子,你自己看罢!”

刘驽抬头一看,铺子门头上挂着一块新刻的木牌,字迹娟秀,“暮烟起,户户有炊米;清风落,青天连万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