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沟皇帝 >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这雨,太大了!

山沟皇帝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这雨,太大了!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1:01 来源:笔趣阁

对于轮距的标准,大唐帝国并没有对民间进行强行的规定,理论上来说,你喜欢造多宽的马车都可以。

但是如今的马车,大部分也不是私人打造,很多都是马车公司,再不济也是马车作坊打造的,他们打造的马车都是有规格的,除非特殊需求,不然的话为了市场,他们造的马车也是和官方的马车一样,起轮距都是一米四。

毕竟马车造出来是用来用的,而且大部分还是需要跑在国道上的,你要是搞的太大,那可跑不了。

因此在这种影响下,实际上民间的马车,普遍也是使用的一米四的轮距。

如此也就造成了,大唐帝国里的马车轮距,虽然各种都有,但是一米四却是属于一个大众标准。

不管是军方的大量马车,还是说民间里的货运双轮、四轮马车,又或者是有钱人使用的普通双轮乃至四轮马车,其轮距都是一米四。

因此大唐帝国的官道,也是根据一米四的马车轮距来制定官道的宽度的,轮距再加上必要的行人空间,因此普通官道的宽度就是两米,当然了,这其实只是理想标准,在一些施工困难的山区,其官道的宽度往往只有一米五六左右。

但是,绝对不能低于一米四,低于一米四的话,那就是不合格的官道,主政官员会挨批的。

而部分官道,则是有四米宽,因为部分官道是需要满足两辆马车并列行驶。

而超过四米的官道的道路也有,不过比较少,而且也不算是硬性规定,有一些是军事需求,比如说天津到幽州城,再到宣府,大同府的官道,这一段路,就是典型的军事需求,其最低标准就是六米,部分路段甚至能够达到十米以上,而且道路的情况相当良好!

这一方面是因为军事需求,而另外一方面,这片区域乃是属于北方平原地形,修路容易。

而内陆地区,如果没有军事需求的话,主要是一些地形平坦,建设难度低的地区,同时该地的财政也比较良好,同时也有这个运输需求的话,那么就会修建宽度比较宽的官道了,比如上海到杭州的官道,那就是六米大道,宽敞的同时,而且路面结实平坦。

浙北和江南都是不差钱的地区,而且此地属于平原地区容易建设,更加重要的是有着庞大的物资运输需求,才会有这种足足六米宽的官道。

大唐帝国的官道,总体上来说,还处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很多还是延续使用前明时代的官道,说是两米以及四米的标准呢,但实际上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进行扩建,目前只有一些容易建设,或者是有着军事需求,又或者是地方财政比较宽松的地方,完成了官道扩张和新建的工程。

但是,即便是有部分路段,还是前明修筑的官道,但是也是能够用的,只是没那么好用而已。

四支督导组,他们有的乘坐船只沿着长江南下,然后通过京杭大运河北上,而有的,则是直接过长江,然后走陆路北上,都是坐船做马车,甚至在部分路段直接乘骑马匹的,所以督导组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这不快不行了,他们还要赶到各自的任务目的地督导当地的官员防洪抗洪呢,这要是迟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李轩对这一次的防洪抗洪是非常重视的,这四个督导组的组长,都是督察院的正三品佥都御史担任,并且是赋予了一定的临时权限,而佥都御史,在督察院里,本来就是平时巡视各省的大员,可不是什么普通官员。

他们去到了当地,能够极大的震慑当地官员。

督察院就是负责‘督察’这一环节,而指导嘛,则是由内阁的其他部分派出的官员负责,包括农部、工部等部门的官员的,在技术细节上,指导当地的官员进行防洪抗洪。

督导组前往各省后,金陵城这边也是没闲着,众多大臣们开始调动大量的各种物资北上,尤其是至关重要的粮食,那更是重中之重。

而负责提供以及部分承运任务的大唐粮食总公司,一纸令下,就是让下属的各省道分公司准备了大量的粮食以及运输粮食所用的船只以及马车,然后大量的粮食开始朝着北方运输而去,加强当地的粮食储备,以便及时救灾。

当然了,大唐粮食总公司虽然是国企部所属企业,而且还是非常典型的政策性企业,但是好歹也是按照商业模式运营的企业,他们虽然提供了这么多的粮食,但是官方还是要给钱的。

只不过是不用立即就给,可以欠账,同时价格也只是最低的成本价而已。

粮食在北运,其他物资也是陆续北运。

尽管洪水还没有来,但是大唐帝国却是已经几乎动员了大半个帝国的力量准备防洪抗洪了。

五月三日,淮安府府城,江北道道员季令达看着手中报告书,在看看外头正在不断下的大雨,直觉告诉他,这一次麻烦大了。

他手中的报告书,乃是京城通过加急送过来的,除了皇家理工学院的天气预报外,还有一封圣旨,圣旨上要求他必须高度关注天气,做好防洪抗洪措施,并且说,当地驻军将会为防洪抗洪工作提供帮助。

如果只是当地下雨的话,那么问题不大,淮安府虽然处于淮河流域,不过却是处于下游,在中上游没有大量洪水下来的话,仅仅是当地下大雨,淮安府各地的防洪堤坝还是可以扛得住的。

但是,奈何这一次下雨的不仅仅是淮安府当地的,而是一整个中原地区都下雨,尤其是河南那边,预计也会下大规模的暴雨,这雨水会汇集到黄河,然后不断沿江而下,冲击着两岸的堤坝,再加上当地也下雨的话,那么发生洪涝就是必然的。

当即,季令达就是把属下的官员找了过来,然后吩咐下去,下属各州府立即组织防洪抗洪工作,为了减少扯皮开会讨论耽误时间,他直接要去,命令直接传达到各县各镇,下属各州府县不用高什么开会讨论了,直接照办就行了。

而且他的指示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要各地立即组织防洪抗洪工作,动员征召当地民众紧急加固堤坝,疏通河流,同时转移容易发生洪涝地区的民众到安全地带。

不管黄河中游会不会下雨,也不管其他地方会不会下雨,但是小心总是没错的,更何况,上头已经是有了明确的指令,要防洪抗洪,到最后哪怕是屁事没有,虚惊一场,但是也不会有人来说他浪费人力物力。

随着季令达的一声令下,淮安府下属的各府县都是迅速动了起来。

大唐帝国立国虽然十几年了,但是统一华夏其实也就是最近七八年的事,帝国正处于立国初期,行政效率可是相当高的,不会说和那些立国百年以后的王朝一样,进入王朝中期后,整个政权都是陷入了一种懒惰期,各种乱七八糟的毛病多的是。

如今大唐帝国的地方衙门,官员们为了升官,为了政绩,大部分还是很拼命的,因为大家都不傻,都知道在立国初期的这些年,是最容易出头的时候,再过几十年,等到阶级固化之后,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然了,行政效率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如今大唐帝国的大部分文官,都是自身培养的官员,这些官员学习的就是各种近代化知识,那么是刚进入官场没有什么实际经验,但是理论基础基本都是有的,稍微锻炼一下,就是一个合格的官员。

如今大唐帝国的读书人乃至官员,可不是以前的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士子!

同样是士子,前明士子和大唐士子,那是已经变成了截然不同的概念,当然了,人其实还是原来的那群人,只是所学的东西不一样了而已。

江北道率先开始防洪工作,而河南那边则是要稍微晚了几天,没办法,三百里乃至五百里加急再快,也需要时间!

等到邮递司把圣旨传到河南的时候,那已经是好几天之后了。

不过诡异的是,当河南省巡抚萧保关看到这份加急报告和圣旨之后,感觉有些怪异!

要防洪抗洪?

难不成是我眼花看错了?

这外头的阳光猛烈的很呢,纵是五月初,但却已经是有了六七月盛夏的迹象了。

在如此阳光明媚的天气下,你让我们开始防洪抗洪,而且还是立即行动不得有任何的拖延,同时规模也是非常大,要动员全省。

这好端端的,怎么可能发洪水嘛!

但是,尽管心中有些怀疑,但是这皇家理工学院的天气预报内容却是不得不让他重视,毕竟这是皇家理工学院,他们所提交的每一份报告,那都是不能有任何轻视的。

更加不要说,随同天气预报送来的还有圣旨呢。

圣旨上,明确说了让他立即动员全省进行防洪抗洪。

既然有了报告也有了圣旨,哪怕是他不太相信未来一个月会连下暴雨,但是也得老老实实的这么办,要不然,别说官帽子保不住,他连脑袋都百分百保不住……

抗旨不遵,这罪名可大了去,死刑都是最轻的,极有可能都会连累家人!

如今的大唐帝国,可是依旧保留了连坐制度,某些罪行可是‘一人犯罪,全家抄斩’。

所以,甭管他信不信,愿不愿意,都得老老实实的按照圣旨的指示去做,因此一接到圣旨,他也是没敢有丝毫的耽误,立即就是下令全省进行动员防洪抗洪。

而说来也巧,他这天刚下令动员全身进入防洪抗洪呢,第二天的傍晚时分就是开始下雨了,一开始还只是小雨点,但是到了半夜是越下越大!

这天夜里,河南省巡抚萧保关彻夜未眠,因为这雨,太大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