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沟皇帝 >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黄河三大方案

山沟皇帝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黄河三大方案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1:01 来源:笔趣阁

宣平十五年的一场洪涝,把李轩以及帝国的高层官员们都是给吓了半死。

这种惊吓不仅仅是因为洪涝本身,而是因为这一场暴雨虽然大,但是根据皇家理工学院的报告,以及地方上的老农们的经验,这样的暴雨不说十年一次,但是二三十年发生一次都是很正常的事。

这也就是意味着,以目前黄河和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顶多就是支撑十年一遇的洪水而已,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造成大范围的洪涝。

而即便是十年一遇,甚至每年都会有的普通降雨,都是会造成中小规模的洪涝。

而这种状况是帝国所无法忍受的!

修建水利设施已经是刻不容缓,尤其是黄河以及淮河这两个结合在一起的重灾区,更是需要立即进行整顿。

今年的夏天洪水过后,帝国就已经是开始对上述地区进行水利设施建设,不过更多的还是结合救灾,通过以工代赈的模式来修筑,总体而言,其重心并不是修建水利设施,而是救灾。

但是在今年冬天开始,李轩已经是指示相关衙门,尤其是负责大规模基建工程的工部,做出了一连串的相关规划,针对黄河以及淮河流域进行整体防洪工程的修建。

尤其是各大薄弱地点更是趁着秋冬季节水位下降的时候,加紧修筑,以备战来年春夏的洪水。

为此,帝国仅仅是在今年秋冬时分,就已经是提前准备了大约三百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黄河以及淮河的治理。

而这一部分资金,其实并不列入宣平十五年的财政支出预算里,因为宣平十五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早已经是花了个精光,一场洪涝对帝国的财政打击是相当严重的。

为了抗洪救灾,帝国先后花费了大约一千五百万元,这些钱有五百万元是帝国中央财政的应急资金,还有大约三百万是从各部门挤出来的,有大约五百万是从各地方财政里挤出来的,另外两百万则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

如此庞大的花销,也是可以证明洪涝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为避免来年再一次发生洪涝,哪怕是国库里已经是空的可以饿死老鼠了,但是李轩依旧是强行拔出了三百万元用于黄河以及淮河的治理工程。

这一笔钱是从帝国银行里贷款获得先行使用,等到宣平十六年的时候,再从水利预算里偿还。

因此虽然是在十二月低才是确定下来了宣平十六年的水利预算,但实际上在九月份的时候,相关工程就已经是开展了。

随着春节的到来,帝国也是正式迈入了宣平十六年。

春节刚过,内阁的人员就是向李轩报告了黄河-淮河的治理工作。

“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针对黄河以及淮河流域,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方案,而前提的重点则是以修筑堤坝、扩大蓄水库的容量为主,以确保不产生大规模洪涝为核心。”

“重点堤坝的修筑,包括开封地区的堤坝、洪泽湖大堤等,针对上述重点区域的堤坝,我们准备采取新型的修筑模式,在工程中采用大量的水泥。尤其是洪泽湖大堤,将会大规模采用石条、水泥等材料,力争修筑一条永不溃堤的超级大坝!”

“通过修筑洪泽湖大堤,并迁移原洪泽湖周边区域的城镇以及村庄,以及整个洪泽湖的面积将会扩大到现有的三倍以上,并把现有的诸多湖泊连接起来,其蓄水量能够比原来提高五倍以上!”

“而洪泽湖的扩容工程,不仅仅能够抵御洪水,还能够有效的提高该地区的河运能力,进而加整个运河的运输能力!”

内阁官员的报告,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洪泽湖扩容工程上,而这一工程,也是帝国大唐经过多方面的商讨,所制定出来的重点工程。

根据皇家理工学院的相关研究报告,要彻底治理黄河,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难度非常的大,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修筑河堤能够做到的,黄河治理困难,其根源不在于修筑河堤之类的,而是在于黄河中上游的水土流失。

黄河中上流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的河水里掺杂了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淤积在河床上,并不断的抬高河床,进而迫使河堤也得不断的修高。

所以治理黄河的根源,是要解决黄河中上流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目前不太可能做到,一方面是黄河的中上流区域,有一部分并不在大唐控制区。

即便是都处于大唐掌控之中,帝国也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植树造林,避免过度开发等问题,至少也需要几十年才能够初见成效。

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太难,而且一时半会的也做不到。

所以皇家理工学院就是提出了第二方案,并宣称这一方案可以确保未来百年内的黄河都处于受控之的状态。

这第二方案就是主动对黄河进行改道,在某一段区域对河堤进行爆破,人为决堤,然后让黄河流向事先设定好的河道,让黄河从现有的南下夺淮入海,变成流向山东入海。

如此是为了改变黄河和淮河共用出海口,造成皖北、江北每年到了汛期的时候,都面临着洪水的局面。

此外,这样还有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解决北方水资源问题。

要知道华夏南北方的水资源分配是非常的不平衡的,自从黄河夺淮入海后,河北、山东等地缺水导致旱灾频发,而皖北、江北两地则是因为黄河的河水涌入,每年都面临着洪水危机。

如果能够对黄河进行人为改道,那么就能够同时解决很多问题。

这种主动改道的方案,其实说白了就是黄河现有的河床既然高了,那么就给它换一条新的河道,虽然说依旧是治标不治本,但是通过事先的提前规划,可以确保未来几十年的安全。

在这个过程里,辅助对黄河中上流进行的水土问题进行治理,有望在五十年后初步解决黄河问题。

而等到五十年以后,李轩估摸着帝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将会有大幅度提升,到时候再针对性的进行治理,比如说修筑一个超级水电站。

简单粗暴的把黄河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四,通过超级大坝对黄河的水位进行调节,到时候不仅仅能够解决洪涝问题,还能够顺势解决秋冬季节黄河水位过低影响通航的问题,顺便还能够发电。

还要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水利工程,用作灌溉使用。

但是这个提议,目前同样是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要实现的规划好黄河的河道,提前搬迁,同时修筑河堤,不能说什么准备都没有,然后就直接让黄河改道了,这样的话不叫治理,而是叫洪水……

只是这种波及数省,数百万人口的超大工程,一时半会的其实很难进行解决。

这一方案,被许多人所赞同,就连李轩也是非常倾向于这一方案,但是这一个方案的实施难度太大,光光是规划河道、并迁移民众,这就是一个庞大并且耗时许久的工程,除非李轩不顾民众死活,直接让黄河改道。

所以,这一方案虽然也是被高层确定了下来,但是目前好处于前期规划和准备阶段,至少十年内是看不到计划实施的可能性。

为此,皇家理工学院又是提出了第三方案,这个方案同样算得上是一个治疗不治本的方案,而且同样简单除暴的超级大工程。

那就是洪泽湖扩容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非常的简单,那就是直接把洪泽湖作为蓄水库使用!

实际上,这个方案也是目前是实施的黄河、淮河治理方案的一个延伸,前明时代就开始用洪泽湖作为蓄水库使用,用来降低洪涝的危害了。

只是前明时代的技术水平有限,施工能力太差,所以洪泽湖的蓄水量是有限的,而且洪泽湖的大堤还是土垒的堤坝,三天两头有事没事就决堤。

然而现在的大唐帝国,其技术水平以及更加重要的施工能力,却是要远远超过明王朝,乃至任何一个传统封建王朝,大唐帝国有足够的实力来修筑一条超级洪泽湖大堤,把洪泽湖的湖水都束缚住。

同时其远超传统王朝的官府组织能力,也能够让大唐帝国把周边区域的民众进行集中迁移,以扩大洪泽湖的面积,从而达到把现有的洪泽湖的蓄水量提高到足足五倍以上的程度。

经过详细的考虑后,李轩正式批准了这三大方案同时实施,只不过优先度有先有后,洪泽湖扩容方案是最优方案立即实行,拨付大量的资金和人员,要求立即进入施工阶段。

而第二方案,也就是黄河改道方案则是进入准备阶段,进行调研并准备工作,进行图纸作业。

至于第一方案,也就是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则是进行研究阶段,研究出来详细的可行计划。

这几个方案的重点,自然是洪泽湖扩容方案,这一方案直接关系到未来二十年乃至更久的淮河安全,哪怕是以后黄河改道了,但是洪泽湖依旧可以发挥出来巨大的抗洪、浇灌、通航等作用,因为除了黄河外,还有淮河呢。

进入宣平十六年后,趁着距离夏天汛期还有几个月时间,洪泽湖工程也是进入了紧张的攻坚时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