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沟皇帝 > 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没了张屠夫,带毛猪也吃

前线里直接带兵厮杀,有戴亚新这些中将军长,往下了还有邓卫方这些少将师长们,更不说还有一大票的准将和上校等等。

用不着一个陆军上将亲自带兵上阵厮杀,真要这么干,还不得让鞑靼人笑死,笑他们大唐无人啊。

陆军上将这种大佬,其作用就是坐镇后方,制定大战略方向,并从后方得到足够多的补给和支持,至于具体执行难战术的人,自然是带亚希和邓卫方他们。

而之前的卢愚之呢,则是更倾向带兵打仗,而不是在后方坐镇。

这种行为,其实说的不好听一些,就是和属下抢功。

而且还不务正业没有从后方够到足够多的支持,所以卢愚之上将任职西征军总司令的那几年,不少前线将领是颇有怨气的。

你都一个陆军上将了,还和我们这些少将、中将抢风头,还要不要脸啊。

而且作为西征军总司令,竟然都不能从后方获得足够多的支持,导致前线部队补给不畅,甚至有时候都缺兵少粮。

所以卢愚之上将在西域的那几年,虽然风头了,战功看似大了,但是最后还是被调回了金陵城养老。

主要还是陆军内部对他意见太大,三天两头弹劾他,而李轩呢见此也是顺水推舟,反正李轩为了平衡陆军内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让一个陆军大佬长期坐镇塞外掌军,尾大不掉。

于是乎,当初拿下了西域之后,卢愚之上将迫于陆军内部的压力,而圣天子也没有挽留的意思,所以很自觉的称病请辞,回京疗养去了。

然后又有枢密院副使,陆军大佬方希同上将担任了第二任的西征军总司令,不过方希同在任上比较低调,也比较中规中矩,其主要战绩是率军拿下了中亚的西南部地区。

再后来,则是调任了顾志书上将担任第三任的西征军总司令。

顾志书上将呢,则是和卢愚之上将是属于完全相反的类型,他来了之后就没亲自带兵打过仗,而是坐镇后方,除了制定战略外,还三天两头往金陵城跑,后方一有什么好东西,就想着弄到西征军去。

要不然,西征军也不可能成为全陆军最先装备米尼步枪、一百毫米前装线膛炮的部队了。

对此,西征军里的将领们对顾志书上将是有着很大的好感的!

这说起话来,都是不由自主的带着恭敬。

不抢功,也不胡乱插手前线部队的详细战术,还从后方弄好东西到前线来,这样的上级才是好上级啊。

戴亚新他们自然对顾志书上将有着极大的好感,并投桃报李,打仗的时候都是卖力的很,而且往往也是刻意的捧着顾志书上将,一有什么战绩了,就说顾志书领军有方。

所以,虽然说顾志书三天两头往金陵城跑,但是其战功一点也不少,而且陆军内部对他的评价也是比较高。

至少没有出现之前卢愚之和方希同担任西征军总司令期间,总是有持续不断的弹劾。

卢愚之被弹劾,那是和属下抢功还不务正业,导致西征军的日子过的苦巴巴的。

方希同被弹劾,纯粹是能力太差,陆军内部谁不知道这个人能够爬起来,靠的是跪舔圣天子啊。

到了前线也整天屁事不干,就知道写折子回金陵城吹捧圣天子,制定战略不咋地,完全依赖参谋团队不说,而且还喜欢胡乱插手,遥控指挥。

差点还吃了几次亏。

这么下来,前线将领自然就不喜欢他了。

而能够在中亚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甭管是将官还是校官,全都是有来头的。

比如长期在前线领军作战,现任西征军副参谋长的应易康少将,他之前担任第三十一步兵师的师长,但是后来第三十一步兵师被轮换回去后,他却是继续留在了西北任职。

先是担任了轮换过来的第九步兵师的师长,然后又是调任西征军担任副参谋长。

军衔虽然没有变,但是那怕是没有政治嗅觉的人都能够看的出来,人家正在稳步的积累资历,一步一步往上爬呢。

这样的人,背后没人撑着可能吗?

郝柏年就是他最大的靠山,不仅仅是郝柏年,就连李春景对他也是颇为欣赏。

要知道郝柏年和李春景可是一直都是死对头,能够同时获得这两个死对头的称赞并提携,那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而没有这两个大佬亲自出手扶持,他也不可能这几年来一直都待在西北作战,而且越爬越高。

其他人,甭管立功还是不立功,一两年时间基本也都被调回去了。

毕竟前线的位置有限,你霸占着别人就来不了,而陆军内部一大票的将领等着来中亚前线混资历捞功劳呢。

所以能够长时间在中亚作战的前线将领,背后基本都是有人撑着的,哪怕只是轮换来的,也都不是什么普通将领,普通将领根本捞不到来前线镀金的机会。

因此前线将领的不满,实际上很容易就会被反应上去,并且是被金陵城的陆军大佬们得知。

卢愚之上将和方希同上将都是这么被干下去,而现在的顾志书嘛,却是颇受前线将领的欢迎。

戴亚新也是知道,顾大人最近又是在折腾,想要弄过来一批后装线膛炮。

如今海军那边已经是率先装备后装线膛炮了,陆军自然是不会落于人后,已经是陆军的御用火炮厂商,天津枪炮厂加紧研发陆军用的后装线膛炮了。

尤其是中等口径的野战炮,更是重中之重,天津枪炮厂那边已经是展开了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八十五毫米后装野战炮、一百毫米后装野战炮等多个口径陆军用的后装线膛火炮的研发工作了。

口径大一些的火炮有难度,短时间内估计拿不出来。

不过口径小一些的短管榴弹炮不管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是比较简单,其中的七十五毫米十六倍身管的榴弹炮已经是完成了设计,现在已经是开始了小规模试生产了。

按照老规矩,第一批火炮肯定是先给近卫军使用的,接下来才是陆军装备。

顾大人就是盯上了这一款已经开始小规模试生产的七十五毫米榴弹炮,想要在陆军开始装备的时候第一时间弄到中亚来。

而西征军里的部队也多,更何况这本来是一款步兵师的师属火炮,骑兵部队想要装备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戴亚新却是想着,到时候看看能不能也弄一批来用,不用多,弄上一个营十八门就行了。

不过后装线膛炮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嘛,他们只能用前装线膛炮,而且即便是即便是前装线膛炮也没多少,一共也就两个营而已。

不得不说,因为前装线膛炮出现的比较晚,而且对比后装线膛炮的技术差距不大,导致了前装线膛炮刚出现没几年,后装线膛炮就出现了,让前装线膛炮成为了过渡产物,根本就没有装备多少。

这装备多了的话,恐怕不用几年就得淘汰换掉,所以陆军对前装线膛炮都是相当的矛盾,最后只装备部分充当过渡武器使用。

如此一来,其实陆军内的大量火炮,还是旧式的前装滑膛炮呢。

好在鞑靼人的火炮也都是滑膛炮,而且数量没有他们的多,性能也没有他们的好,所以火炮方面,大唐陆军依旧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更不要说,好歹也有三十多门的前装线膛炮坐镇呢。

戴亚新中将已经是决定了,给这些鞑靼人好好上一课,骑兵该怎么打步战!

而在给这些鞑靼人上课之前,他自己也是突击学习学习步战该怎么打!

因为他也一只半懂的!

这个时候,大唐陆军的参谋制度就是凸显出来了巨大的作用。

戴亚新以及一大票的骑兵师师长、团长们都不擅长,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打步战怎么办?

有参谋啊!

大唐陆军的参谋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军部、师部、团部都是有完善的参谋团队,而参谋团队本来就是提供各种战术建议的,所以往往不会只安排同类型的参谋人才,会安排不同类型的参谋。

有擅长炮战的,有擅长骑战的,有擅长机动作战的,有擅长辎重补给的,有擅长工程的,有擅长步兵战术的。

第一骑兵军里的众多参谋们,虽然说擅长步战和炮战、工程的参谋不算多,但却是有。

戴亚新还把其中几个比较出色的抽调到了军部参谋部里,制定详细的防御战术,而他自己也是趁机突击学习学习步战该怎么打。

戴亚新还能临时抱佛脚,不过乌力罕那边就得抓瞎了。

他们鞑靼金国里不是没有步兵和炮兵,也不是没有擅长步战和炮战、防御作战的各类人才,但是说实话,这些人才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西线和西南线和欧洲人打着呢。

在中亚这边,以骑兵为主,甚至连步兵和炮兵都没多少,这将领自然也都是清一色的骑兵将领为主。

少数的几个擅长步战、炮战的鞑靼将领,这会也都在大后方率领两三万的步炮坐镇,并没有跟着过来。

这要是过来就是好几百公里的机动距离呢,对于步兵和炮兵们来说太远了,估计走半路上就被南唐蛮子给发现,然后派遣骑兵给突袭掉了。

没有相关的人才怎么办?

废话,自然是硬着头皮上!

总不能没有了张屠夫就不吃猪肉了不是,哪怕是带毛猪,他们也是不嫌弃的。

所以乌力罕等一大票鞑靼金国的骑兵将领们,就是对着前方四五公里外,那些南唐蛮子们在无名湖泊边上构筑防御阵地开始苦思冥想起来。

思索着该如何攻克他们的防御阵地,然后歼灭这支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大唐第一骑兵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