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沟皇帝 > 第三百四十章 扫盲班和军校

山沟皇帝 第三百四十章 扫盲班和军校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1:01 来源:笔趣阁

如果只是为了培养军官的话,说实话他的扫盲班只针对刚提拔起来的不识字军官就行了,没有必要在全军施行。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既然全军施行了,为的就是等以后这些军人退役转业后,回到地方上成为大唐王朝的坚定支持者,并带动普通民众支持大唐王朝。

实际上,目前大唐王朝就已经是利用退役退军维持基层统治了,村镇级别的官员相当多一部分都是退役军人,之前为了建立镇、村级别的行政中心,大唐新军可是特意转业了众多现役军人去担任各镇的治安官、各村的捕盗官。

甚至是新成立的县级机构里的县巡警局,其局长也都是转业的军官担任。

不过在高级官员上就比较少了,因为那是文官的地盘,内阁那边筹办的三县衙门,高级官员的位置一共也没几个,内阁那边自己都嫌少呢,哪有多余的位置让给军方的转业军人了,因此目前军方的转业军人,一般是局限在镇、村这两个级别。

断文识字的军人,不仅仅是未来大唐新军战斗力的保障,更是未来大唐王朝对基层统治的核心支柱,因此李轩自然是不会怠慢的。

既然已经给提干的文盲军官开设了扫盲班,李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扫盲班的规模扩大化,反正一个老师教二三十个人也是教,五六十个人也是教。

所以当部队开始招募新兵扩张,出现大量文盲军官的时候,大唐新军的扫盲班也是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扫盲班里的老师自然不是什么正规老师,甚至连读书人都算不上,他们都是军队里本身识字的一些人,有军官,有文书,偶尔也从内阁那边抽调几个人过去。

不要求你掌握什么高深知识,只要你能够断文识字,能够给人启蒙就足够了。

而扫盲班的规模也不再是和以前那样零散的,而是以部队编制为组织直接授课,这一讲课,那可都是半个队甚至一个队的规模。

好在扫盲班教授的课程都很简单,就是简单的识字以及数学,此外看老师的个人能力,能力强的还会说一点天文地理的常识什么的,如果他自身都是个半吊子,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在扫盲班里教授太多了。

但是这并不重要,这扫盲班只是最基础的识字和数学课程而已,如果后续想要继续学,还有一个武学堂呢。

如今的武学堂也是趋向于正规了,招生依旧是直接面向全军乃至社会考生,只要通过基本的文化考试,体能合格,那么就能够入读,并同时获得准尉的军衔。

一入读,就有薪资发放,虽然说薪资不多,但是维持生活,偶尔喝点小酒还是没有问题的。

武学堂的课程也不多,一方面是文化课,包含传统国学,也就是四书五经,另外还有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等最基础,乃至常识性的文化课程,而专业课程则是有步科、炮科、骑科、辎重科四大科目。

学制比较短暂,只有三个月而已,每个月招一次生。三个月的学制里只有前面一个月才是纯理论学习,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实际上已经是到部队担任副排长,说是实习呢,但实际上到了打仗的时候,也是和其他军官没什么两样了。

两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后,通过考核将会被正式授予少尉军衔,其中大部分都是会担任副排长或者排长职务。

少数名列前茅的学生,他们则是会进入作战司或者营部、团部担任副官、作战参谋等职务,同时将会进入御学堂继续学习。

而御学堂的学制之前没有定制,如今最新规定是一年,郝柏年他们作为第一期御学堂的学生,也才刚毕业而已。

同时为了适应大唐新军扩军比较迅速,不断有人需要进入御学堂学习,因此御学堂的是三个月就招生一次,每一次大概会招募二三十名的学生。,这种情况在短期内是不太可能改变的,等到以后大唐新军走上正轨了,兴许会得到改变,但是现在自然是不会的。

而御学堂的讲课老师除了李轩自己外,郝柏年、方希同、李春景等高级军官已经成为了主力。

虽然说规模还很小,实力也非常弱,但是大唐新军的军校体系,实际上是已经建立起来了,要发展壮大,需要的就是时间了。

就当李轩他们在兴泉府搞内政,扩军,乃至出兵攻打连和县甚至周边地区的时候,贵州省城贵阳的一群大人们也终于是知道了兴泉府那边出现了一伙胆大包天的贼军,不仅仅称帝建制,而且还攻克了兴泉府城。

这事,闹大了!

兴泉府失陷的消息,几乎是刚传到贵阳呢,就是一夜之间传遍了全城。

“混账,这个宋志文是怎么搞的,不是说伪唐贼军不过是一群山匪流民吗,纵然有些棘手,但是只要大军一到就能够将之剿灭吗?”贵州巡抚祝志海气的胡子都飚起来了:“怎么才个把月功夫,这伪唐贼军就已经把兴泉府给攻陷了,本官要狠狠的参他一本!”

巡抚大人在上头发表,下头的一群文武官员们自然是话都不敢说一句的,明朝的巡抚可是权力大的很,哪怕是下头站着的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等大官也是不敢在祝志海发飙的时候说上那么一句话,生怕就惹恼了祝志海,让他参上一本,这官帽子说没了也就没了。

有明一朝,巡抚从无到有;从临时差遣到常设官;从开始的督理税粮、抚治河道,整饬边关到节制三司,手握民政、军政大权;从各部自行推举再到九卿廷推,最终一省巡抚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史,权柄之重几乎可以和中央分庭抗议,嗯,如果这个巡抚够胆子造反的话。

祝志海身为一省巡抚,从二品高官,在这贵州一地里,绝对是个比天还大的土皇帝,而且这人脾气暴躁,很少和别人讲什么情面,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臭脾气得罪了人,他身为一甲进士出身,本该在翰林院养望的清贵翰林,也不会在十年前就被扔到贵州这疙瘩,十年不挪窝,从布政使干到巡抚,但是愣是没能调回京师。,

所以这不管是文武两届的官员,惹恼了他都没好下场,因为他脾气不好,而且更重要的是民政军政都能管。

今日听闻伪唐贼军攻陷了兴泉府城,祝志海几乎是暴跳如雷,这关节上谁惹他谁倒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