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沟皇帝 > 第三百八十二章 送君千里之外

山沟皇帝 第三百八十二章 送君千里之外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1:01 来源:笔趣阁

铜鼓卫城,这座往日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乃至黎平府的本地人士也是了解的不多的小土城,在最近的一个月里迎来堪称是千年来最大的变化。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先是大半个月前有大唐新军来袭,守城的明军抵抗一番后干脆的投降或逃跑了。

这没多久,明军又是重新打了过来,让此地重新成为了战争,明军攻打了铜鼓卫城数天后,那场攻防战以大唐新军主动撤退而暂告一段落。

但是这还没完,这不,才没几天呢,大唐新军又是一次杀了过来,兵锋直抵铜鼓卫城城下。

连番的战争,让铜鼓卫城的那面矮小城墙早已经是千疮百孔,城里城外的血迹几乎把土地都侵染成黑色,深吸一口,彷佛都能够从空气中闻到浓郁的血腥味。

而残酷的战争,也早已经是让这个小土城内的土著居民早就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

这座小城的普通居民本来就不多,也就一两千人而已,当初大唐新军第一次攻打该城的时候,城内的民众为了躲避战争就是逃亡了十之五六。

等到明军来袭的时候,又逃走了一部分。

此外还有部分人死伤在战争之中!

到了今天,铜鼓卫城内已经是十室九空,放眼望去,全是明军将士,普通民众却是根本就没有几个了。

但是这一连串发生在铜鼓卫城的战役,却是让这个小小的土城的名字频繁的出现在大唐新军、明军高级将领的案头上。

即便是还在贵州中部赶路的祝志海,也是从前线送过来的战报里不止一次的看到了铜鼓卫城的名字。

只不过,他看到的铜鼓卫城战事,自然是经过了添油加醋的!

他所看到的铜鼓卫城战役,乃是说北路军前锋邱宇苦战多日后成功夺取铜鼓卫城,毙敌数百,过程壮烈,战果丰富。

仅仅是通过这封来自北路军的战报,一个有勇有谋,坚忍不拔,沉重冷静的将领形象就是浮现在了祝志海脑海之中。

让他感叹:“铜鼓卫城一战,不负国朝养兵百年啊!”

当下,就是开始着手给邱宇嘉奖了,这样能打又忠心的将领必须得升官啊,要不然的话,岂不是代表着自己庸碌无畏,对将士们的功劳视而不见?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祝志海自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很好的统帅,前线将士立功了,他是不会吝惜自己的奖赏的,这个邱宇,他要在给朝廷上的折子里给他报功。

如果让祝志海知道了当初铜鼓卫城战事的真相,知道了铜鼓卫城是伪唐贼军主动放弃,邱宇所部是冲向了已经空无一人的城墙这才夺取的。

尤其是知道昨天在铜鼓卫城南部十多里外,邱宇所部在距离伪唐贼军还有百米就已经是崩溃,并创下了两军交战以来,最快的崩溃速度的话,恐怕会气的吐血三升,高喊一句:“来人,把他拉下去砍了!”

但是祝志海不知道啊!

此时最近两天黎平府那边的战报都还没有送到他这边呢,就算是送到了,那也是经过了诸多艺术加工的战报,祝志海要是能够从这些经过了诸多艺术加工的战报里看到战事的真实情况,那么祝志海就不是贵州巡抚而是神仙了。

基本上最近一段时间,祝志海所看到诸多关于伪唐贼军的情报,又是两军交战的战报,基本上十句里没一句是真的。

比如说之前黎平府彻底失陷之前,守军将领所送出的最后战报,说的可是力抗伪唐贼军,并杀贼众多,不下千人,城内军民届时齐心抗贼,最后纵然无法保全城池安危,但是必然也会重创伪唐贼军。

单单是看黎平府的当地官员的奏折,恐怕会以为伪唐贼军当初为了攻打黎平府,前后死伤两三千人呢。

然后再加上邱宇那边又说前后击杀了千余贼军,这加起来伪唐贼军在短短一个月不到就死伤三四千人了。

怎么可能!

当初进军黎平府的大唐新军一共也就五六千人而已,这要是死伤了半数以上,李轩早他妈率领军队逃跑了,还怎么敢在黎平府对抗贵州省兵五万人啊!

说起来,祝志海也是挺苦逼的,他处心积虑,呕心沥血筹集兵力,而且还亲自带兵上战场,但是下属的将领们就没一个人跟他说句真话。

嗯,当然了,这也不能怪邱宇他们这些明军将领,说真话?你敢说试试,他邱宇要是敢说当初铜鼓卫城战事的真相,分分钟被砍头好不好!

唉,大家都不容易!

李轩他们造反担惊受怕不容易,祝志海他们要镇压伪唐贼军的造反也不容易!

都是一不小心就会丢掉官帽子甚至丢掉性命的事!

如果让祝志海和李轩两个人坐下来,谈的估计不会是什么人生理想,而是诉苦。

这说着说着自己如何苦逼,他们兴许会因为都觉得自己是苦逼,从而成为忘年交。

后方的祝志海都不知道前线的具体真实情况,遥远北方的京师里,已经被白雪覆盖的紫禁城里的正德皇帝就更不知道黎平府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一天,已经老态龙钟的正德皇帝裹着厚厚的大衣,一边眯着眼一边听着身边的小太监在轻声诵读着各地送上来的奏折。

刚好读到祝志海送上来的奏折时,听到说祝志海说已经是筹集了五万大军进剿伪唐贼军,询月间就会有捷报送往京师的时候,他微微的点了点头。

对于祝志海,他还是比较信任的,是个忠心又有能力的老臣了。

只是这个人是个大嘴巴,一大把年纪还不懂得收敛,在京师的时候今天弹劾这个,明天弹劾那个,甚至到了贵州还是不忘掺和朝中的事,从而得罪了大部分朝臣,甚至连正德皇帝都是觉得他忒烦了。

大家和谐一点不好吗,当官的贪点钱纵然家中子弟犯个法不是正常的很嘛,要不然怎么对得住他们寒窗苦读十余年,而且还处心积虑爬到高位,这要是不捞到足够的金银,在家乡买上万亩上好良田,他妈的当初谁去悬梁刺股读书啊,很辛苦的好吧!

毕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嘛,我书都读了,你竟然不给我颜如玉黄金屋,信不信老子立马造反给你看……

嗯,这就是为毛自古造反多是落第读书人的缘故,不是他们想造反,而是他们想当官而不得,既然别人不给他们官当,那么就自己当皇帝呗,比当官还要高大上。

那些苦哈哈的乡里把人,是不会玩造反这么高大上的事的!

朝臣贪腐,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即便是正德皇帝也知道自己手底下的臣子们没几个两袖清风的大臣,毕竟这种事从古至今都存在,官员和妓女这两种职业,都是数千年来从来都没有怎么变化过的,古老而富有传统气息,你想要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你祝志海倒好,三天两头把这些破事拿出来说,生怕外人不知道大明王朝的官员有多**一样。

要和谐知不知道,家丑不可外扬知不知道!

这样不把你祝志海发配到贵州去都对不住满朝文武的期许,当初祝志海被发配到贵州去的时候,朝臣不少人都是写了送别诗词,大多都用上了‘千里’‘万里’等字眼,更有人用上了‘不归’‘不复还’这些词汇。

那场景就跟千人齐唱费玉清的那一句‘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一样,让人感动无比!

想到这里,正德皇帝又是把对祝志海刚生出来的一丝惜才的念头抛到了爪哇国去了,如今朝堂正值多事之秋,还是别把祝志海那个老愣头青调回京师来的好,让他继续在贵州那个穷乡僻壤和那些土司、山贼们打交道去。

如此,也不算辱没了他的才华,这不,现在刚好就可以让他去剿灭那个所谓的伪唐贼军了。

只是这个伪唐贼军好生奇怪,区区一个乡下小地主,竟然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汇集这么多流民山贼,乃至攻克了兴泉府城,这似乎不像是一个乡下小地主所能够做到的事啊。

不过也只是觉得略微奇怪而已!

造反每年都有,而且每年还不止一次两次,好的年份里有个五六次,要是遇上什么灾荒年什么的,几十次也是不是没见过,其中规模有大有小,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造反,有些声势也不小,席卷周边府县的也多。

但是!

从古至今,造反成千上万,但是没有几个普通百姓能够造反成功,最后统一华夏九州的!

所以从理论上的概率来说,这个所谓的伪唐王朝一时半会能搞出点动静来,甚至波及数省正德皇帝都觉得有可能,但是真的成为致命威胁,甚至把他老朱家的帝国给推翻了,正德皇帝那是打死都不相信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正德毫无疑问将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倒霉的皇帝!

而正德皇帝自负自己虽然算不上什么千古圣君之类的,甚至都算不上什么好皇帝,但是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倒霉成这样吧!

所以,他不担心,依旧淡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