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沟皇帝 > 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又震动了:免费分田

虽然李轩并不打算现在就变动科举的模式,进士科和博士科这两种科举模式,将会在未来多年都会是大唐选官的重要方式。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但是李轩却是可以决定科举考什么内容啊!

不过要想真正的大规模推动科举的考试内容,还得有大量的合格考生呢,总不能说就这么几个人懂得基础的物理化学了,就把试题全部变成理科内容啊!

除了科举外,让李轩想要推动近代教育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今大唐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而如今这种只依靠私塾、私人书院、官学的培养模式,注定是无法满足的,他需要更高效的教育体系。

为此李轩已经决定,准备加大各地少年学院的规模,之所以加大少年学员,而没有把幼军营列入,那是因为幼军营一直都是在持续扩大规模,而且受到生源的限制,也不可能扩张到多大!

去年下半年,李轩已经是批准建立广州幼军营、赣州幼军营这两所新幼军营,今年上半年,李轩又是批准建立了邵阳幼军营、贵阳幼军营、赣州幼军营。

截止到现在,这些直接嫡属于皇家管理,只招收孤儿的幼军营,已经是扩充到了八所,其中七所为负责低端教育的幼军营分营,而一所则是负责中高低兼有的肇庆总营。

在学孤儿已经是达到了两千余人!

其中仅仅是肇庆幼军营总营,学生就是达到了六百余人!

但是幼军营毕竟不是普通的书院,它的生源只限于孤儿,普通人家的学子是不收的。

幼军营里,免除学费,甚至是免费吃喝,这基本上就等于是皇室收养了他们,并提供教育,这里头所需要的花费其实也不是个小数目,也不能无限制的过于扩大。

所以普通人家的学子,是不收的。

而幼军营的定位是比较特殊的,首要是培养忠诚于皇室,忠诚于皇帝的人才,这些人都是孤儿,对于他们来说,幼军营就是他们的家,皇帝李轩就是他们的父,只要操作得当的话,以后李轩就能够得到一大批‘养子’。

而这些幼军营的学生们,以后会成为官员,会成为军官,成为科学家,将会是清一色的社会精英人才,有了这么一批人的支持,李唐江山将会更加稳固。

但是幼军营却是不能取代普通教育的,所以各地的少年学院还是要继续发展,而且是要继续大规模的开设!

七月中旬,李轩向天下颁发圣旨,为解决各地贫寒百姓无法求学的问题,要求大唐治下各府都至少要筹办一所少年学院。

同时加大少年学院的学制,定为一年级到六年级,同时对学生的年龄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招募年满八岁、十六岁以下的学生入学。

在梧州、广州、贵阳三地设立三所新的高等学院,学制为七年级到十二年级。

这基本就是消防幼军营的制度,不仅仅学制上效仿,而且其他方面基本也是参考了幼军营,比如说学习能力优异者通过考核后即可提前升入高年级。

但是因为教育资源紧缺,为了扩充生源,照顾贫民子弟,少年学员以及高等学院,都是学费全免的,所以对学子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长期无法升级的学生将会被劝退,不想劝退也行,那么就需要交纳学费了,而且这学费还不低。

不过李轩还是没有给这些毕业生直接授予功名,因为这会打破目前的科举平衡!

要想博取功名,还得需要参加科举!

毕竟他李轩总不能给所有这些新生代的学生都搞一个功名啊,哪怕是秀才也是不能乱给啊,

因为在大唐治下,即便是秀才,那也是有资格当官的!

为了响应李轩推动教育的政策,工部也是指示麾下的众多工厂们,准备成立一所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该校同样是设立在肇庆,由那些工厂里的工程师们负责兼任教师,向天下招募学生,只要通过考核,即可免费入学。

学有所成后,就可以加入工部下属的各大工厂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学制只有短短的一年。

这其实就是一所技术学校,培养的是中下层的技术人员,并不涉及那些高级工程师,这些人员,有着国子监里的理学院培养。

虽然说理学院的很多人都是跑去参加科举了,但实际上中博士科的人到最后,很多都还会是到工部任职,成为一名技术官僚。

而且现在博士科的录取人数实际上并不多,一年八十几个而已,但是理学院那边的学子好几百呢,而且每年都有人不断的报考进去,这么多学子,总归是要寻找出路的。

当不了官,当个工程师也是可以的!

而且当工程师当的好了,照样能够当官!

工部下属的各大工厂里,很多工程师都是有品级的呢,而且品级还不低。

大唐要大办少年学院,高等学院,这事也是引起了一定的波澜,不过和朝报的影响比起来,却又是有所不如了。

少年学院、高等学院,只是办学而已,虽然学制有些古怪,学的内容也比较杂,但是办学总归是好事,而且还是免费的,同时也没有说直接授予功名,那些读书人以及士绅们总不能反对不是。

所以,和朝报的发行引起了重大波澜不同,各州府办少年学院的事,虽然也引起了一些议论,不过很快就是没什么人关注了。

而朝报呢,随着第一期的大唐朝报陆续在各地印刷并发行,很快就是传遍了整个大唐王朝,上面刊登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是能够引起一片议论。

其中最受重视的不外乎就是开荒免税一事了!

不仅仅是那些普通百姓们开始磨拳搽掌,准备开垦荒地,就算是一些家境厚实的地主士绅们,也是准备组织人手开荒。

这可是税收优惠啊,在大唐地面上可是罕见无比的好处!

以往随便偷了一点税收,立马就是会引来那些挨千刀的税务官甚至是税务稽查队,轻者罚款,重者入狱甚至抄家灭族。

而现在,却是有着光明正大的免税优惠,这种好事岂能错过?

于是乎,这个夏天,几乎整个大唐治下都是讨论着开荒事宜!

而李轩还怕这个夏天不够热,又是在这个夏天里加了一把火,在第二期大唐朝报里宣告了‘以租代购令’!

以租代购令里宣布,无地农民在当地登记申请后,可购买一定额度的官田!

正在租用官田的农民,只要是家中无地者,也同样可以申请购入官田。

可以购买官田,这不是新闻,因为大量的官田以前也是租给那些无地农民的,私人购入官田也是可以的。

重要的是,购买田地的时候,可以选择分期付款,每年分期款项,可以直接用当年度的出产缴纳,而每年缴纳的份额,和每年租用官田的地租差不多,连续分期付款十年后,这份官田即归属农民所有。

虽然说选择了分期付款后,连续缴纳十年的地租,其总价肯定是远远高于田家的,但是账是不能这么算的,首先绝大部分的农民,都是拿不出来这些钱来购入土地的,而且也没有那个地主会傻乎乎的让农民以租代购。

同时每年分期付款的数字其实市面上的地租一样,也就是说农民租用其他私人的土地,租用十年后,地还是别人的,但是如果是租用官田的话,十年后这地可就是自个的了。

十年后,这土地却是直接归属农民所有,无地农民就能够变成有地农民,而这一点对于众多无地农民而言,那简直是天大的好处。

古代的农民,对土地执着是超乎后世人的想象的,为了能够分一份土地,无数的贫寒子弟现在是打破了脑袋也要参军。

但是现在参军的标准是越来越高,身体条件不过关的话,是很难应征入伍的。

所以,现在的李轩是准备搞出来分期购买官田,准备进一步刺激农民,让他们更加的拥护大唐王朝,反正官田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拿出来呢。

至于说官田不够分?

不可能的事!

大唐王朝占据贵州两广之前,这些地方的土地至少有半数以上都是集中在宗室、士绅手中的,而大唐王朝来了之后,宗室的土地自然是被查抄,少数一部分成为了皇室拥有的皇庄,而大部分则是成为了直接归属农部管理的官田。

然后大唐又是特别的喜欢抄家灭族,而抄家所得的土地,也是清一色被纳入了农部管理的官田,再加上明王朝的地方官府原先拥有的一些官田,所以如今的大唐王朝里,实际上农部才是最大的地主,拥有整个大唐治下,将近百分之十五的耕地。

而且总数随着大唐王朝的扩张,抄家灭族的持续进行,官田的总数还在持续不断的增加之中。

更加重要的是,大唐治下,但凡是不归属私人的土地,一律都是官田,而这年头的开发还比较低下,荒郊野外有着大量的无主土地呢,而这些土地是谁的?自然是属于官府的!

以往这些官田绝大部分都是直接租给那些无地农民耕种,少数一部分则是用来分给将士!

现在嘛,则是加入了以租代购令里,准备分期出售给那些无地农民!

如此一来,虽然表面上大唐王朝将会损失大量的官田,但是大唐王朝要这么多官田做什么,李轩又不指望这些土地赚多少钱,他需要的是这些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口,为大唐贡献更多的赋税、兵源。

这,才是土地对于统治者的价值!

以租代购令一出,因为其分期付款的模式,几乎就是等于免费分田了,由此造成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之前的开荒免税,瞬间就是引爆了全天下的舆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