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沟皇帝 > 第八百五十七章 地方办企业

山沟皇帝 第八百五十七章 地方办企业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1:01 来源:笔趣阁

宣平六年的春节,对于大唐王朝而言,是一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春节,大唐君臣们是高兴无比。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而靠着大唐王朝扶持工商政策,在这几年里赚了大钱的工商阶层们,也是过了一个大肥年,虽然说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对大唐王朝充满了反对乃至鄙视,因为这些大唐王朝里的工商阶层,之前严格上来说还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阶层。

大唐王朝的税收政策让他们可是非常的不满。

但是现在呢,他们对大唐王朝的工商政策那是最为支持的,甚至是坚定的支持大唐王朝继续北伐,然后彻底统一华夏,因为这能够让他们赚取更多的金钱。

钱啊,谁不喜欢啊!

而那些普通民众们就更加不用说了,大唐王朝目前在民政上的主要政策,基本上就是可以总结为扶持工商、减轻农民负担。

前者是针对工商行业的,而后者则是针对农民的,实际上大唐王朝出台的诸多政策,很多都是专门针对农民的。

从最开始的统一农业税、再到参军分田、官田以租代购、开荒免税,这些都是专门为了减轻农民而出台的政策。

无数大唐治下的农民,在大唐王朝的诸多农业政策上受到了实惠,兴许虽然很多人依旧是难以吃饱,但日子却已经是比以往好过了许多,已经是不会和以往那样,随便来一点小灾小难,就让一个农民之家彻底破产,出现卖儿卖女的情况。

同时大唐王朝对于最近各地所遭受的一些天灾,也是积极救助,早年广东西部的台风洪涝,再到江西南部的旱灾,然后再其他零零碎碎的诸多天灾里,大唐王朝都是以‘以工代赈’政策为核心,实施了广泛的救灾活动。

同时还让各地政府组织修建水利设施、疏通河道、修理官道,这些地方上的基础建设,中央方面只是给予了极少象征性的补助,而大部分资金都是需要当地解决。

如果是当地财政有钱,那么大部分都是地方财政出资,再辅以当地士绅们的捐助,然后雇佣当地的农民们在农闲时修筑。

如果是当地财政没钱,那么只能是动员士绅出钱,农民出力的方式进行少量有限,有且是路桥、水利方面的修建了。

这样不仅仅让各地的基础建设得到了改善,而且花钱也不算多,另外这些基础建设活动,也是加大了大唐王朝的民兵组织的组织力。

因为不管是通过互惠互利的方式,还是官府出钱请人修筑官道,基本都是当地的民兵组织牵头拉着当地的青壮修筑的。

在各地基础建设上,李轩发出了训示:各地要因地制宜,克服困难,尽可能的进行水利、道路、桥梁事关民生的基础建设。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地方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且不解决还不行!

至于中央财政干嘛了,以前中央财政都是入不敷出,而去年开始中央财政稍微缓解了一些,但是中央财政大多都是用在了一些关键的工程上了,比如说工部的工厂,税部的办公费用,然后还有五个通商港口的商贸区建设。

至于普通地方,目前的中央财政还是没有能力给予太多的扶持的,只能是给一点象征性的补贴,尽可能的让当地自行解决。

而这个自行解决,也不是让地方政府征税了,征税的权力,只属于中央税部,地方政府要插手,那是要抄家灭族的。

不过人家地方政府也不是没有办法的啊,税不行,那就收费啊!

然而收费这种东西其实也收不了多少,因为税部那边盯着呢,你要是敢弄乱七八糟的东西,人家税部分分钟就踏平地方衙门。

最后没办法,地方政府就是开始准备借钱了!

最近松江府那边就是开创了大唐王朝的先河,为了扩建通商港口的码头,松江府衙门通过一番操作,直接把上海码头以及附近的仓库、地皮打包,成立了嫡属于松江府的上海码头公司,然后以上海港码头公司的后续盈利作为还款方案,以上海码头公司的部分地皮、码头作为抵押,向皇家银行申请贷款!

皇家银行作为一家政策性的银行,当地的上海皇家银行分行的行长们政治敏感性非常的强,觉得松江府的这种操作方式存在着政治风险,所以是拒绝了!

但是人家松江府不死心啊,转脚就是找上了民营的‘广丰银行’,这家广丰银行,实际上乃是广州那边的诸多海商等实力大商家,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民营银行,实力嘛,虽然不弱,但是和皇家银行相比自然是没法比的。

然而让这群掉钱眼里的商人,派人来很认真的考察了上海码头公司的资产,认为这是极为优质的资产,然后还真答应了贷款!

不过即便是答应了贷款,但是松江府那边的官员也是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操作方式是否可行,这要是落得一个把国家资产贱卖给商人的罪名,那么当地官员可就得完蛋了,所以他们很谨慎的写了一封奏折,请求李轩批准他们的计划,而是没有私底下直接就签了合同。

当李轩知道这事后,也是觉得很无语,这些地方官员们捞钱的方式还真是无师自通,不分中外,不分古今啊,这一手操作,怎么看都怎么像是后世人的手段。

但是李轩却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让内阁方面严加审核,同时也是让内阁方面拿出一个地方政府筹办国营企业的管理办法来。

总不能说下面随便什么地方政府想要成立企业了,就成立企业了,也不能说企业想要怎么搞就怎么搞了,这要是有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把整个州府给卖了怎么办?

而宣平六年的春节过完后,第一场内阁会议,就是商讨这个国营企业管理办法!

工部、税部、商部甚至吏部等等部分都是有参与,最后在会议上,他们是最终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国营企业管理方案。

首先,在内阁成立国企部这个全新的机构,这个机构将会统一管理所有的国营企业以及其他的国营资产,不管是原来的工部企业,又或者是礼部的皇家出版社等等。

上述各企业的主要少数负责人,应当是官员,由国资部推荐,吏部任免的方式落实,而普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等,则是效仿以往的工部企业,面向社会招聘,其经营方式,遵照市场经济原则。

所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样正常缴纳税收,盈利部分企业留下部分扩张、经营所需的资金,剩下部分直接上缴国库。

为了确保国库的收入,税部方面将会直接派遣税务官员常驻各国营企业监管账务。

这个全新的机构,几乎是直接把工部给拆分了,而这样一来,原来的工部几乎就是有名无实了。

为了补偿,同时也是为了调整,国企部将会以原来的工部主要机构为基础成立,工部尚书、右侍郎等大部分工部官员都会直接调任国企部。

而工部被剥离了直属企业后,只剩下原来的修建各地基础设施,权势一落千丈,但也算是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工部了。

同时对于地方筹办国营企业的行为,则是准许省办企业、府/州办企业,其所有权应当归属当地的国资部门,其他管理办法类同中央直属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一样正常营业、缴纳、盈利则是直接上缴当地财政。

不过筹办这两类的国营企业的时候,需要得到国资部的批准,原则上,只允许筹办民营企业不愿意涉足,或者是无法涉足,事关国家命脉的企业,而普通类,会普通民营企业形成竞争的企业种类,虽然没有明确的禁令,但是一般是不会通过审核的。

松江府的官员们苦苦等待了许久后,发现自己筹备了许久的上海码头公司终于是得到了许可,成为了大唐王朝的第一家府属国营企业,然后和广丰银行的正式签订了的贷款合同,借款十万两银子用以扩建港口相关设施。

大年初六,通过大唐朝报,大唐王朝向全天下正式宣布了国企部的成立以及颁发了新的国营企业的管理颁发。

而这也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各地的地方也是能够办国营企业了,虽然说办理国营企业不一定赚钱,有时候还可能亏钱,但是一个大型国营企业在当地,对官员们而言盈利其实都不重要,他们更看重的是这种大型国营企业所带来的税收以及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及能够带动相关的产业。

一时间,各地都是磨拳搽掌,准备筹办国营企业,凭什么松江府那边可以办,我们就不可以啊!

我们这里更穷,更需要这种大型企业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啊!

短短一个月不到,新成立的国企部就是受到了数百份筹建地方国营企业的申请!

不过虽然申请虽然众多,但是因为这种政策刚推行,国企部那边也是非常的谨慎,只是选取了十家比较典型的给予批准,其他的嘛,先押后,先看看第一批的试点企业情况怎么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