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六百七十一章 北塘炮台

战斗在甲午年 第六百七十一章 北塘炮台

作者:西瓜是水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3:40 来源:笔趣阁

“呜呜”

在声声汽笛声中,日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舰桥上面的伊东亨佑,出羽重远,尾本知道

登陆运输船江户丸号上面的小松宫彰仁亲王,奥保巩,大寺安纯,伊地知幸介,义门

一群日军的海陆将领,都站在璀璨夜空之下,内心澎湃的遥望着西方黑色无边的大陆轮廓。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哪里是,直隶,津门!

夜已深,万籁俱静。

在大清的直隶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清日双方各有异梦,都在暗夜里积蓄着明天的力量。

在西洋历2月18号的这一天,大清直隶省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日军第1军如犁庭扫穴一般,轻松的击败了通州清军,吓跑了张家湾的程文炳部,兵困燕京城。

光绪皇帝下令锁拿替罪羊聂士成,并且一度异想天开的下昏令,命令大舅哥志锐去攻打东交民巷。

慈禧老佛爷强横出场,再次垂帘听政,下令朝廷‘光腚’乞和。

刘坤一在滦州热热闹闹的开了一整天的‘誓师勤王’仪式,幕僚易顺鼎写的誓师文花团锦簇气血轩昂的简直能感天动地。

誓师完毕,诸将准备在晚上痛饮一杯壮行酒,明日上午正式启程勤王,就收到通州来电。

‘议和在即,滦州诸军在原地待命,不得擅动’。

刘坤一顿时‘怒发冲冠’的给通州去电,‘三军将士砺兵秣马,枕戈待旦,杀倭报效皇上之心拳拳,万不可轻启议和。’

甘军游击王华,率领着1800名就要断粮,而且手无寸铁的溃兵,呆在虹桥村一带的**个村落里面,翘首以待的等着刘坤一大军的到来。

王华为此还特意写了一封长长的奏折,准备到京师以后上奏皇上,奏折中涕诉状告旅顺副都统何长缨跋扈,强行侵吞甘军的罪行。

而何长缨率领着扩编的山海关军团,经过了两天的急行军,一路风尘的到达了牛道口镇,距离通州大约还有100余里的路程。

预计抗倭军将在20号下午,抵达通州城南的张家湾镇。

南下的津门旅带着大量的辎重,伤员,和14门火炮,刚刚抵达了宁河县城,就接到了津门北洋军务帮办大臣刘坤一的急令。

‘朝廷旨意,议和在即,各部归营不得妄动,柳刚志部暂驻宁河武毅军大营,严束士兵在营地待令。’

柳刚志想了想,觉得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机,就大骂了几句‘特么比’,下令部队进驻宁河大营。

而李经方则是率着伤兵,大清将军们的尸骸,带着大量缴获的日军铭牌,旗帜等各种战利品,继续南进。

李经方昨天在路途中,就收到了父亲李鸿章手写的家书,信中李鸿章对于知道他安然无恙极为高兴,并且询问何时回津。

这次回津门,既是李经方的任务,同时他也想回家看一看,再和父亲好好的进行一番详谈。

这一天,在这诸多的事情之中,有两个当时看着似乎不是很波澜的小细节,并不为很多人所留意。

然而应该记住的人,或者说真不该记住的人,却偏偏都牢牢的记住了这两个小细节。

从而产生了两个,深深影响了未来中国,甚至世界地缘格局的大变化。

其中一个就是欧格衲,还有黑木为桢,之前对大清誓旦旦做出的,‘东洋军队将立即东退到宁河’‘不会攻击燕京’的保证。

正式基于欧格衲的这个很正式的保证,大清皇室才没有在日军围困燕京之前迅速逃离,结果被日军堵在城内,陷入极端的被动之中,任其鱼肉。

这个保证,后来经过何长缨的大肆宣传下,在后世产生了两个很有名气的谚语‘欧格衲的承诺’‘黑木为桢的谎言’。

用来形容不守承诺出尔反尔,欺骗诡诈的人或国家组织。

也正是通过这件事,让华夏国从上到下的智识分子,开始对之前深以为信的西洋公理,条约产生怀疑。

进而真正的意识到,藏在西洋光辉外像下本质的血腥丛林法则。

由此,华夏和英国的蜜月期宣告结束,不再如同以前那般,相信英国的任何条约和保证。

并且开始改变了之前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接收态度,批判多余接受。

另外一个,就是山县有朋在暂停火条件里面第3条的‘辽东,朝鲜清军’,引起了慈禧的警觉。

在大清皇室看来,任何一支并不知道,而且不受控制的军队,对这几十年来一直苦苦挣扎,风雨飘摇的大清八旗来说,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征兆。

清日战事走到此时,不管大清是输的多么的不光彩,似乎也都走到了尾声。

而何长缨在安州,辽东的藏兵,还有在旅顺的军力,也已经将要渐渐的暴露出来。

而那个时候,他和他的抗倭军所要面对的,就绝对不单单只是凶残的东洋兵。

西洋历2月19号,清晨6点,渤海湾北塘炮台东北十五海里海面。

日军舰队混编舰群。

“呜呜,”

在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信号兵石井力三郎的旗语下,混编舰队开始分航。

一队驶向北塘炮台,准备攻击清军蓟运河口的炮台阵地,一队驶向北面十五海里处唐河入海口,进行步兵登陆。

而这个时候,早已被惊动了的北塘炮台的守军们,都蜂拥的跑上了蓟运河河口两岸的北营炮台和南营炮台。

众人望着东方海面如林,直冲天际的烟柱子,无不是骇然变色。

这北塘原本是正定镇总兵吴育仁的防区。

朝鲜事起,李鸿章先后两次抽调仁字军去牙山增援,结果第二批在高升号上遇袭,死了**百人。

第一批的三营仁字军,则是跟随江自康从牙山一路退到平壤,然后又逃到鸭绿江,最后和何长缨的抗倭军一起去了旅顺。

而在北塘大营驻守的最后两营仁字军,在何长缨奔赴山海关的时候,光绪就越过兵部插手,全部拨给了何长缨。

光杆司令吴育仁在心灰意冷之下,就回了津门的宅子里养病,空着的北塘营房和南北炮台,就成了津门道练水勇的练兵驻地。

而这些水勇自从来了北塘,朝廷又没有枪支弹药供应,就象征性的给了两百条前膛旧枪。

所有的士兵都是干拿着军饷,天天混吃等死的无所事事。

别说放炮海防,就连铅弹都没有打过几颗。

“这些倭狗究竟要干什么,朝廷昨儿不是刚给津门来电说是停战和谈,不得浪挑衅事,怎么又要打来了?”

负责守卫北营炮台的营官沐长材,急的直跳脚:“就算真的要打,特么的跑到北塘来打个***瞎没见南边三十里的大沽炮台?摆摆舵轮就过去了,那里才是你们该去的地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