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奇术之王 > 第247章 要钱不要命的江湖人(1)

奇术之王 第247章 要钱不要命的江湖人(1)

作者:飞天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8:32 来源:笔趣阁

根据公共媒体刊登的消息,济南修建地铁的决议一开始提出来是在二零零零年之前,但该决议一提出来就被搁置,遭到众多地质专家的否决。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济南名为“泉城”,数千年来地底泉脉就没有断绝过,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以“泉”为唯一旅游资源的城市。这是大自然赠予济南人的独特宝藏,就像全国无数的金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藏一样。面对这种巨大的自然财富,如果善待,则这个城市就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如果不加善待,肆意妄为,那么就会遭受大自然带来的无法抵挡的天谴。

泉脉深藏地底,通过各大泉群的喷发口涌出地面,汇聚成七十二名泉和不计其数的小泉。地铁轨道是要直插地底的,每一公里造价昂贵,不可能单独为了某一股小泉脉当道而调整路线。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就是当时济南城面临的窘境,一方面是交通拥堵,需要发展地铁来纾解日益膨胀的运力,一方面则必须保泉护泉,珍惜老天、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这些好东西。

于是,从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四年,至少有二十余支地质勘探队应邀而来,给济南的地铁项目会诊,在济南的二环之内进行钻孔勘探作业,总钻孔量不下四万个。

坊间最惊人的一个消息是从一位著名的民俗专家那里传出来的,而此人正是协助勘探队选址钻孔的总顾问。

“地下有东西。”此人说。

他是济南民俗专家圈里的大行家,在业界称得上是泰山北斗,一言九鼎。所以,这句模棱两可的话引得很多行业里的老大都不淡定了,后来有人专程开了个各界大佬的碰头会,将此人请来,解释这句话。

说是“请”,其实就是几位有着江湖背景的大佬硬是带着人、操着家伙把此人押来的,一直押上了停靠在大明湖码头边的一艘朱漆大船上。

人一到,马上开船,到了湖心,沉锚落桨。

船上,几位大佬早就摆出了三堂法刀,也向此人亮明态度,要么说实话,要么凌迟了喂鱼。

无奈之下,此人说了下面这一段话——因为干系重大,当时同船之人刺破中指歃血为盟,约定谁也不能泄露消息,否则天诛地灭,五雷轰顶。

关于这段话,坊间有数个版本,最合理、最贴近原文的是这样:“勘探队钻孔之后,就会下潜望镜,观察地底岩层分布。我也是第一次真正看到济南城地底的情况,四万个钻孔,七成以上钻孔成井,个个都钻到了地底的储水层,提上来的水经过化验,全都是顶级天然矿泉水。勘探队的人都服了,挑大拇指赞叹泉城名不虚传。这都是次要的,毕竟咱是老百姓,城市怎么发展,都是政府说了算。我只说一点,西安来的勘探队在闵子骞路那边一气打了二百多个孔,而且非常密,就是绕着闵子骞墓干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不单单是给政府勘察地质,直接就是奔着盗墓来的。老济南传言,闵子骞墓地下埋着孔夫子玉简,玉简上的很多话都在《论语》之外,一旦发掘,就能把《论语》扩容两三倍,让那些被掩埋的古人智慧重见天日。咱是什么人?看这群孙子撅腚就知道他们要拉什么屎了。有一天,我就跟勘探队的头儿把话挑明了,告诉他第二天就拔腚滚蛋,别在济南城搞事。济南城地下宝藏多着呢,要是谁来谁挖、谁挖算谁的,那不就乱套了吗?勘探队的头儿姓吕,见糊弄不了我,就说了实话,他们的确是奔着闵子骞墓里的玉简来的,而且已经日夜赶工,凿开了一条墓道,当晚就要动手了。他给我十万块封口费,要我退让一步,无论成功与否,第二天绝对离开济南。我不图钱,但一想到他们能找到玉简,让更多孔夫子的智慧箴言得见天日,这也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而且我决定了,只要他们得手,我就报官,到时候人赃并获,一起上交国家……”

说到这里的时候,此人的话是“正常”的,只牵扯到勘探和盗墓,没有任何神秘成分。

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十万块人民币不是个小数目,收买这民俗专家应该不是问题。反过来说,这群盗墓贼能一出手就扔出十万块,可知闵子骞墓下面埋着的东西一定值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十万块。

闵子骞墓就在百花公园北边,如今已经修建为纪念祠,成了济南城内的又一著名文化旅游景点。

盗墓是中国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被称为一本万利的行业之首。

中国自古就有“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一说,新政府成立后,各种古董的价格打着滚地向上涨,增速之快,叹为观止。

在高利润、高收益的驱使下,各路盗墓贼无视地底偷窃的高风险性,早就被真金白银冲昏了头脑,见缝就钻,见墓就盗,如同闻见血腥味的鲨鱼一样。

当时的大明湖画舫游船之上,各路大佬一听到西安盗墓贼瞄准了闵子骞墓里的玉简,所有人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济南是块宝地,但地里的“宝”跟外地人无关。外地人过来盗墓,明显就是压山头、抢地盘来了。按照江湖规矩,抓到那类人,轻则剁手跺脚,重则就地活埋。眼前这民俗专家被十万块晃花了眼,还傻呵呵等着盗墓贼们得手,恐怕真的是嫌自己命长了。

要知道,金银财宝动人心,盗墓行里无父子。

盗墓贼心狠手辣,即使是同伴、父子、兄弟、翁婿、连襟之间,都会在大件、大伙、大器出土的时候,瞬间失去理智,杀人越货,独吞宝藏。

民俗专家收了对方的十万封口费,很可能最后就“有命拿、没命花”。

“快说快说,你他妈快说!”当时就有七八个人连声催促,“说重点的,说重点的!”

于是,民俗专家一句话说到最重点的:“盗墓贼全死了,被鬼吃了。”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但随即就有胆大的人叫起来:“哪里来的鬼?老张,是你心里有鬼吧?”

这民俗专家的确姓张,单字名运,上几辈与坐镇济南府的大草包张宗昌有同宗之谊。再向历史上追溯,他家与两宋名将张叔业是本家,也算是武将之后。

一直以来,他被业界的后辈们尊称为“张爷”,但这画舫上全都是大佬中的大佬、老人中的老人,所以,称他为“老张”是很自然的事。

张运苦笑着辩解:“各位爷叔大佬们,我细说,你们嫌我慢;我快说,你们又质疑我的人品。别逼我了,再逼我,我直接跳到湖里喂王八,这件无头悬案就到此为止算了。”

于是,各路大佬只好重沏了新茶,各自把着南泥小壶自酌,耐心地听张运说下去。

简单来说,以下的事情分为三个重点部分,我不再援引张运的原话,而是概括于下:

第一部分,西安盗墓贼按照预先勘察好的路线打通了盗洞,并且将红外线摄像机沉下去,先行打探,确信已经找到了一个古代墓室。姑且不管那是不是闵子骞墓,他们百分之百确定,那是一个古墓的主室。

第二部分,张运在暗处偷瞧着,亲眼目睹盗墓贼下去盗宝。他手里攥着手机,就等盗墓贼带着玉简出来,马上打电话报警。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既要为国求宝扬名天下,又要拿到政府的大笔奖金,务求名利双收。作为民俗专家,他的生活水平非常一般,连小康、中上都算不得,年过半百,仍然只是个穷知识分子。所以,天赐良机,他必须抓住。

第三部分,盗墓贼没再上来,一直到了鸡叫三遍,天色将明,那盗洞里也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个鬼爬上来。张运大着胆子过去,拽着拴摄像机的绳子,把那台日本进口的微型摄像机提上来。他看了摄像机里的内容,所有盗墓贼下到墓室里之后,四下散开,寻找宝藏,但只过了半小时,所有人就慌乱地跑回来,争抢绳索,向外攀爬。可是,盗洞极细,一次只能容一个人向上爬。为了逃命,所有人拔刀火拼起来,血肉横飞,惨烈之极。摄像机拍到,一个巨大的黑影飞速靠近,将墓室里活着的、死了的、半死的人全都卷走了。张运判断,除了鬼、怪兽之外,任何人力都不可能做到那一点。

世界上不可能有鬼——这是唯物主义者斩钉截铁的定论。

世界上会不会有鬼?可能有吧,人类对于不知道的事只强调“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就是一种鸵鸟心理,把头埋在沙坑里,在心里大叫“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其实自己的身体全队在外面露着——这是聪明人的想法。

世界上有鬼,也有更多未知的东西。可见和不可见的,可知和不可知的,共同组成了我们身外的这个世界——这是奇术师的回答。

但凡是有点分辨能力的人,都知道第三种回答是最正确的。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们未见、未知、未识的,并不代表没有,也不代表不会发生。

画舫之会的内容是被一个濒死的大佬传出来的,他告诉了自己的小妾,小妾又告诉了自己的情人,情人在酒桌上喝大了,又告诉了作家协会的几个三流作家,此事遂被添油加醋,一路流传开来。

传归传,大家都只当是故事来听,从没有人像我一样,在种种离奇的际遇之下,把各种不可能、不可信、不可知之事全都串连起来综合分析,最终得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地底有龙,龙活着,盗墓贼误入龙穴,遭到屠杀。”

既然有这样的结论,跟着就有一个巨大的难题横亘在我和连城璧面前——如果龙也出现在等高线密集的沟壑里,那么谁也不可能有命进入镜室,那条龙就是镜室天然的捍卫者。

当然,龙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