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奇术之王 > 第406章 舌辩群雄,万人不敌(1)

奇术之王 第406章 舌辩群雄,万人不敌(1)

作者:飞天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8:32 来源:笔趣阁

这的确是一线生机,我相信静官小舞的计算。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或者说,我从她的凛冽眼神中已经意识到,如今我们都已经被“逼上梁山”,只能走这条“非此不可”的反常之道。

“我去。”我没有一句废话。

这时候,做比说更有意义,挺身而出比龟缩不前更具大丈夫气概。

“你此去好有一比。”静官小舞微笑起来。

“比从何来?”我问。

“诸葛武侯羽扇纶巾渡江,舌战群儒。”她点头回答。

“舌战群儒”是诸葛武侯的成名大战之一,他身为儒生,一张嘴斗败了江东吴侯麾下数百儒生,说得一干腐儒哑口无言,最终说动吴侯,联刘抗曹。

我没有诸葛武侯的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只有一颗英勇无畏、精忠报国的红心。

“多谢谬赞,不敢比于古代智者。我只希望,能化身擎天巨伞,遮蔽铁公祠,平安度过眼前这一劫。”我说。

“请吧,这局死棋就都等你一颗活子呢!”她笑着拱手。

离开别院时,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事态的严重性。

日本兵已经双重围困铁公祠,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都双手平端长枪,面向祠堂,凶神恶煞一般。

向高处看,不仔细寻找,就能轻易发现左前方制高点上三挺机关枪组成的战斗工事。一旦铁公祠开战,三挺机枪就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向下倾泻一轮又一轮弹雨,将逃出祠堂的中国人射成蜂窝。

工事下面的树荫里停着吉普车、摩托车,司机和射击手都在车上,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视野之内,能见到四只青色的狼犬,都在训犬员的引领下,隐藏在左侧的小树林里。

“一百刀斧手、张全中等九人再加上我、静官小舞,怎么能抗击如此精锐的日寇战斗部队?”我不能不感到绝望,但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前走,沿着鹅卵石小径到了祠堂正门。

日寇果真肆无忌惮,已经在祠堂正门外十五步处架起了三组机关枪工事,旁边还排列着十只小型*发射器,目标直指铁公祠。

我向里面去,日本兵并不阻拦,摆定了“只许进不许出”的架势。

“吱呀”一声,我推开铁公祠的灰色木门。

祠堂内果然挤满了人,至少在一百名左右,将九张桌子密密麻麻地围了起来。

九张桌子即“九宫”之数,按照顺逆原则分列。

张全中所在的桌子在靠近祠堂供台之处,即九宫诀中的“戴九履一”的“九”位。令我宽心的是,他与围在身边的十几人并未发生混战,而是隔着桌子对峙,气势并未落于下风。

与他的情形恰恰相反的是土地奶奶,她站在居中的桌边,双手按着桌沿,一口接一口地吐血,鲜血已经染红了八仙桌的桌面。

咣当一声,大门在我身后关上。

那声音虽响,祠堂内的人却没有一个回头看我,只是专注于各人眼前的桌子。

噗的一声,土地奶奶又吐出一大口鲜血,身子一晃,向前扑倒,半身趴在桌上。

那桌子旁边站着五个人,全都穿着日本军官服装,武装带上左侧斜挎指挥刀,右侧斜挂短枪。

“胜了!”其中一人用日语大叫。

他就站在土地奶奶正对面,只叫了一声,陡然间急退,胸口正中已经插进了一把明晃晃的匕首。

土地奶奶只有两只手,却在一瞬间同时攻击三名敌人,每一个敌人胸口要害都中了一刀,顷刻间毙命。

“八格牙路——”剩余两名军官同时拔刀,架在土地奶奶后颈上。

土地奶奶无力挣扎,连眼睛都已闭上。

我没有直奔中央“土”字桌,而是翩然从人群中穿过,到了张全中身边。

“你来了,太好了!”张全中满脸喜悦。

“大敌在何处?”我急声问。

张全中来不及伸手去指,而是抬头向上看,以目光示意。

铁公祠顶上的木梁全都裸露着,木头连接处的钉子、扒子清晰可见。现在,两大主梁十字交叉之处倒钉着一张黄铜罗盘,盘面向下,笼罩全场。那应该是张全中设置的一种“反控”之术,等于是给普通罗盘进行了简单“加密”。一般奇术师要读懂它,必须将看到的数字反转一百八十度,很可能产生逻辑混乱。

日本奇术师来得太多太快,张全中的计划被打乱,这种伎俩自然失效。

罗盘不重要,张全中要我看的是单脚立在主梁上方的那个人。

我的心猛地一沉,因为那个人早就“死”了,就死在“龙头铡、八门皆死”大阵中,被天降电光迎头斩杀。以上过程,是我亲眼所见。

随即,我想到静官小舞写在茶桌上的“十世之敌”四个字。

此人没死,正是中国奇术师的大敌。他的“死”只是假象,即“金蝉脱壳”之术,那么很可能土老二之死也要算在他的头上。他用假死骗过所有人,然后隐藏于暗处,伺机刺杀了土老二,随即悄然遁去。

“坏了。”我心底暗自叫苦。

“这里不需要你,你的敌人在那上面。”张全中说。

我轻轻点头,右手在张全中肩上一搭,腾身跃上桌子。

“请各位静一静。”我抱拳拱手,向四面做了个罗圈揖,然后朗声开口。

铁公祠内本来就没有太大动静,奇术师的争斗皆在无声无息中进行。如果不是土地奶奶突然刺杀三敌,祠堂内一定仍然保持安静。

几十双眼睛一起望着我,让我后背发凉,有种毛骨悚然的诡异感觉。

奇术师的心都是冷的,所以他们的眼神也是冷冰冰的,不带一丝温度与情感。尤其是那些来自日本的奇术师,眼底深处隐藏着说不出的邪恶,目光射在我脸上,仿佛一条条扭曲的毒蛇,正在寻觅发起进攻的机会。

“除非杀光他们,否则今天的事,万难了断。”这是我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

“各位,兄弟姓夏,名天石,今天来到这里,就是想给各位调停和解,让今天发生在铁公祠的事有一个圆圆满满的结局。现在,持刀的两位,请收刀。刀是凶器,似乎不适合今天的奇术师盛会。”我向那两名日本军官指了指。

他们犹疑了一下,后退一步,收刀入鞘。

土地奶奶无力起身,仍然趴在桌上,一动不动。

我知道,地下所有日本奇术师只是棋子,真正掌控棋局的是主梁上站着的那人。同样,我也是掌舵者,而我手上可以调动摆布的却只有张全中等九人。

“各位,中日奇术本是一家分为两支,上溯至中原大唐历史,中日奇术师在长安、洛阳、登州都有很融洽的交流。今人只知道两国文人的诗词酬唱,却很少关注奇术师之间的切磋。据我所知,鉴真大师东渡之时,正是为了让中原奇术扎根于日本岛,帮助当地政府镇压海兽,使普通百姓过上平安幸福的好日子。鉴真大师东渡到第六次,才平安过海,达成夙愿。各位日本来的朋友如果熟知历史的话,当然看过鉴真大师东渡带去的奇术典籍。日本忍术、风水学、阴阳学、兵法、符咒术的兴盛发达,绝对有鉴真大师的功劳,是不是?”我扬声说。

唐代出现过“玄奘取经”和“鉴真东渡”两件佛学大事,轰动一时,名垂千古。

时至今日,史学家们对这两件事的看法都是泾渭分明,认为前者是“取”,后者是“予”;前者对中原文明的贡献不可忽视,后者对中原文明的损害非常明显。

在这里,我完全站在公平、公正的中立位置,阐述“鉴真东渡”的意义。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东渡这件事,当时的扶桑国人想学*唐先进文化有多么困难?他们必须先乘船渡海到达登州,然后长途跋涉去往洛阳甚至长安,才能侥幸得到皇帝的恩准,去阅读那些文化类、奇术类的秘密典籍。古代交通不畅,就算有扶桑人千难万险到了长安,记住了典籍上的内容,也不一定有命重渡大海回到岛上。再者,彼时日本不过是海上孤岛,物产极为贫瘠,百姓苦不堪言。那些目睹了长安繁华的求学者未必舍得下荣华富贵,再去过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海岛生活。所以说,“鉴真东渡”事件是日本发展的催化剂,使其文明程度一夜之间加速百倍,才有了近代叱咤风云的新日本。

回归到奇术、奇术师的层面上,鉴真大师当年带给日本很多玄学、灵异学、法家学、墨门要术方面的珍贵典籍,让日本奇术与中原奇术同步发展,等于是养虎为患,给中原奇术师培养了一个心腹大敌。

“鉴真东渡是仰慕我日出之国的神圣之光,没有那唐朝僧人,我大和民族也一定能创造出得天独厚的文化。”站在我脚下的一个日本人高声反驳。

我俯视他一眼,摇头微笑:“你大概还没有学到奇术的精髓吧?要知道,你之所以能够站在这个位置来克制九宫图中‘戴九履一’的要点,正是鉴真东渡的结果。中原数术为全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连美洲、欧洲的大国领袖都低头承认——难道他们的智慧还不如你吗?他们对宇宙、地球、世界、人类的认识还不如你吗?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如果没有中国古人发明‘九宫图’并无偿地传授给日本学者,那么,你们就算有十位天照大神的庇佑,都不一定窥见‘九宫图’的奥秘。”

在亚洲,中国历史与文化都是首屈一指,天朝皇恩,泽被苍生,八方小国受惠极多。这一点,周边国家的正史中都有记载,不容篡改,更不容诋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