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明末寻道记 > 第二章山水求生道不休

明末寻道记 第二章山水求生道不休

作者:小河有水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6:04 来源:笔趣阁

第二章山水求生道

谢铭舟忍着悲痛在山前寻了一处好地,葬了师父,才发现自已竟然举目无亲,无路可投!

他见此时潼川府贼匪横行,民不聊生,自已炼气又未到辟谷之境,只得随了那流民往遵义府逃难,希望能找到口吃食不被饿死!

那小少年姓杜名启,也是潼川府人氏,家中亲人全都亡故,只身随了流民逃难,因年幼力弱,被几个饿得发慌的流民捆了去,竟然要将他剥洗干净煮了吃食!

幸好谢铭舟路过此地,打杀了几个流民救了他一命,自此便跟随在谢铭舟身后,一路逃难到了这泸州府。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杜启惊恐之下逃得一命,感激涕零,又见他功夫了得,若是在这乱世中学得这身武艺,也能保全自已性命,于是缠着谢铭舟非要拜师。

谢铭舟见他本质淳良,资质也还尚可,便答应了他,只是道门重礼,现在未行拜师礼,便不让他叫师父。

二人回到城内,七拐八弯到了背街一所破屋前,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迎了出来叫道:“铭舟,杜启,你们回来了。”说罢欢天喜地提了那鱼,自去厨房炖汤。

这老妇人和谢铭舟二人无亲无故,本是泸州府中住户,叫做刘杨氏,家中原有两子一女,十年前(崇祯七年)张献忠流民军第一次打泸州时(那时还没建国称帝,不叫大西军),女儿被流民军掳去,不堪受辱投江自尽。

两个儿子也被裹挟而去,至今生死不知,杨老汉则是死于去年流民军攻陷重庆后,上泸州劫粮之时。

谢铭舟初来泸州时,这刘杨氏已经饿得快要死去,谢铭舟不忍见她活活饿死,无奈下江捉鱼,救了刘杨氏一命,自此就在她家住了下来,每日采些野菜,捞点鱼虾,勉强度日。

按道家说法这五荤三厌之物,本不应食,《孙真人卫生歌》云:“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可是如今这世道,草根树皮都被吃了个精光,若还是谨守三皈五戒,五荤三厌,岂不是要活活饿死?

不一会刘杨氏端了鱼汤上来,三人吃完这条鱼,又把汤也喝得空空,仍是觉得腹中饥饿。

刘杨氏叹道:“都是老婆子拖累了你们,若不是我,你们两个也尽够吃了。”

谢铭舟擦了一下嘴说道:“大娘,你可不要这样说,咱们娘仨今日能在这儿,都是缘分所致,况且我们住在这屋中,弄些吃食也是应当。”

刘杨氏道:“铭舟,要不是你,我和杜启怕连汤都喝不上一口,真是苦了你……这两天连野菜也采不到了,往后日子可怎么过?”

谢铭舟道:“听说大西军已经逃往遵义府投了明军,到时官府肯定会派了人前来赈济,我们熬过这段日子就好过了。”

“大娘不要多想,明日我们走远一些,到九狮山里去,到时多采一些野菜,我再进山打点野物,尽够咱们吃的。”

谢铭舟想了一想又道:“杜启跟了我这些时日,我也帮他开了九窍,算是入了我道门,如今他老是叫我师父,却又未行拜礼,叫祖师知道了怪责,不如趁明天进山,多打些猎物来作谢礼,请了三师来,把这拜师礼行了吧。”

旁边杜启雀跃道:“要得,要得,明天我随师父一起进山,我去采野果野菜,师父去打大野物!”

刘杨氏也道:“那敢情好,明天你打了猎物来,我再找人来做三师,免得没有谢礼,惹别人笑话。”

三人就此说定,谢铭舟洗漱完毕,回到卧房,盘坐于床上,准备行功。然而眼观鼻,鼻观心,坐了半天,始终静不下心来。

眼前一会儿是火烧钦真观,一会儿又是饿殍遍野,东想西想,却想到师父临死前说的话:“乖徒儿,为师要去见祖师爷了,道观毁于我手,真是无颜见祖师爷啊!”

“你资质悟性都好,学甚么东西也快,就是心性不定!以后多多磨砺道心,你的成就肯定能超过师父!师父我才结初丹,也不知金丹大成后是什么景象?……”

谢铭舟泪流满面,只是直直地望着师父,说不出一句话来。

忽然“咣”的一声,谢铭舟一激灵清醒过来,抹干净脸上的泪水,啪地轻拍了一下脑门,喃喃道:“好险,差点入了魔障!”

下了床循声过去一看,却是老鼠打翻了灶上的碗。

这么一来,谢铭舟也无心再去练功。

一年前,谢铭舟的胎息诀已经练到了老化病的地步,老和病两个字都是形容呼吸的,“老”是指呼吸达到极其绵长的地步,一个时辰只需呼吸十来次。

而“病”则更分两步,先光吸不呼,将吸入的气通过练功转化为真气,存于下丹田,待到引气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再光呼不吸,将转化真气过后的废气呼出体外。

谢铭舟已经达到一个时辰光吸不呼或者光呼不吸只需十来次,实则这一阶段已经大成,然而却总差了那临门一脚,老是进入不了下一步“死”的境界。

这个“死”其实就是达到不用口鼻呼吸的程度,即老子所说的“气致柔”,致柔到极点,也就没有了呼吸,象胎中婴儿一样,转为了内呼吸,进入先天状态!

谢铭舟既无心练功,干脆准备起明日上山所需要的物事来。

他拿出原来捡的一把断刀,到灶房磨得锋利,师父原本留了一把宝剑给他,但他舍不得用,一直珍藏在房中。

他来到江边砍了一根楠竹,把靠近根部最硬的一段破开来削成了小指粗细、两寸来长的竹钉。

自从他练出真气后,就经常削了这种竹钉四处乱窜,道观后山上的野兔、琼江里的鱼儿都遭了殃,后来被师父发现打了一顿,罚抄了三天经文,这才有所收敛。

如今重操旧业,干起来自是熟门熟路,不一会削好了数十支竹钉,装在一个竹筒中,刚好露出一点点尾巴来,方便拿取。

又削了两个竹筒,好明日装了水路上饮用。本想射一条鱼回去晚上吃,无奈却不见影踪,只好作罢,却不曾想过哪条鱼儿会在这个时候出来晒太阳?

第二日卯时刚过,师徒二人已经收拾妥当,谢铭舟背了两个竹筒,里面装了清水,腰上系了一个装竹钉的短竹筒和一个布袋,里面装了火镰火石和艾草,再找了块破布包住断刀提在手上。

杜启肩上挎了一捆麻绳,提了一个竹筐,二人一先一后,急匆匆便往九狮山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