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藩镇 > 64.得之桑榆

藩镇 64.得之桑榆

作者:燕歌豪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08 来源:笔趣阁

今日已码五千字,晚上再码三千,兄弟们一日五更看得爽,投票收藏吧,你们的支持是《藩镇》前行的动力!

轻柔和煦的春风迎面轻拂,李贤齐精气神儿,那叫一个爽,驿道上马蹄翻飞,红巾似点点跳动的火焰。

临行前,李贤齐给血刀帮冷三去了封书信,狼盗领刘武先死在李贤齐箭下,现在狼盗归降血狼堡,大家化敌为友,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后就不要为点蝇头小利争来斗去,流星庄的事也是一场误会云云。

马蹄得得,哨骑飞驰回报:“流星庄只剩了些老人妇孺,大部分人不知去向。”

一旁的周武咬牙恨声:“巨子,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以报被赶出庄子的羞辱。”

未理周武的气话,李贤齐若有所思,问:“庄子里可有粮食?”

“有,听闻一千越骑路过,战战兢兢,杀猪宰羊,倒是殷勤得紧。”红巾儿哨骑答道。

李贤齐嘴角浮出一丝儿坏笑,扬鞭前指,“某料庄上人等,躲得不远,我们索性进庄,住个一天半宿——”

“段灵狐!”周武顺着马鞭一望,惊呼道。

段灵狐率几骑红巾儿策马来到李贤齐面前,扯缰勒马,柔声禀道:“段灵狐不辱使命,成功刺杀血刀帮乌图虎,节帅府王虞候全家,杀人慑敌,血刺名扬幽州,还搜了两万七千贯浮财。”

段灵狐容颜清纯稚美,声音依然清亮,言语中的杀气却叫人心惊。

“巨子,可惜幽州之行没有找出主谋。”段灵狐幽幽低叹,在李贤齐面前宛若一个伤春的少女。

“好兄弟,辛苦了,回头给你记一大功,血刺,这名儿起得不错,斩突袭,威震敌胆,红巾儿需要血刺,咦,冷三怎地不见?”李贤齐左右瞧了瞧,只见柳五一脸惶恐。

段灵狐冷哼一声,“柳五,你自个儿上前交待。”

柳五催马上前,恭敬地递上一封书信,李贤齐拆信一看,渐渐脸上阴云密布。

信中道,公子一脚将冷锋寒踹个明白,市井之中岂是男儿久留之地,锋寒接掌血刀帮,整合帮中势力,借助军中势力人脉,投身幽州牙军,希望凭借手中刀枪博个富贵前程,乌老大得罪红巾儿,罪有应得,其家财尽献给公子,扣在血狼堡的弟子,请公子看在两万多贯银钱份上,让他们死得利索一点,流星庄得罪了公子,是灭掉还是放过?但凭公子一言决之,锋寒决无怨言,更不会因此事与公子结仇。

哼,投身幽州牙军,军中势力人脉,信中透出威胁,李贤齐脸色阴沉得可怕,众人皆惴惴不安,

柳五大眼忽闪,鼓足勇气,颤声道:“柳五立誓加入红巾儿,生死不离。”

李贤齐注视着他,半响才喝道:“红巾儿就收了你,随雄武军越骑进庄!”

孙长老在庄门前翘等了半天,接到幽州飞奴(唐朝以信鸽传信,称为飞奴。)传信,冷三要大伙儿弃了庄子,躲到燕山去,可庄子一千多人,老的老,小的小,一两天内那里能够疏散出?再说偌大的庄子,几十年的心血,万一被人毁了,置起来也不易,公子那日退出庄子也重诺守信,将人质说放就放,毫不拖泥带水,寻思着,还不如多备活猪活羊,笑脸想迎,公子也许相逢一笑,尽泯恩仇。

李贤齐瞧着孙长老点头哈腰模样,脸沉似水,怒声喝道:“红巾儿雄武军越骑要在庄上训练一月,多备粮食马料。”

孙长老一听,如坠冰窟,浑身凉了个透,还道他们率军平了北风堂,只是路过这儿,敢情是假道伐虢?

自酿的苦果自个儿尝,孙长老悔恨交加,垂头丧气地去张罗粮食马料。

丘陵环抱的流星庄绿树掩映,小径野草蔓生,张仲武也为此地的隐秘惊讶,距幽州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

流星庄,横刀堂。

肥鸡卤兔,烤羊烧肉摆满一桌,李贤齐请张仲武、周綝等入坐,席间还有一位浅绯袍衫的从五品文官,乃是檀州长史吴仲舒。

吴仲舒瞧着满桌的酒肉,笑道:“我等托公子的福,好酒好菜可不少啊?”

李贤齐头摇得像拨浪鼓:“都是此间主人的盛情,对了,快将孙长老请来。”

孙长老来到横刀堂,强颜欢笑,一见座上尽是紫袍绯衣,心中更是惶恐,刚抬起头,蓦地听见有人唤道:“孙校尉。”

孙长老抬头细细瞧了一会,迟疑问道:“可是周大嘴?”

周綝欣喜地点了点头。

“啧啧,现在出息了,听老兄弟们说,大嘴做了雄武军檀州兵马使,正七品上阶的致果校尉,了不得,了不得!”孙长老直起腰夸道。

周綝一张脸臊得通红,忙介绍到:“这位是雄武军使,檀州刺史张仲武。张檀州,这是某初入军中的上司,孙校尉。”

吴仲舒起身,风姿优雅,拱手见礼:“檀州长史吴仲舒见过孙校尉。”

“几位贵客临门,蓬荜生辉,久闻张檀州的大名,率军多次击退胡虏,屡建边功,军垦聚民,奖励耕织。老朽对你敬慕之情无以复加——”孙长老跪伏在地。

李贤齐插了一句:“就如那江水滔滔,连绵不绝,又如无定河泛滥,一不可收拾。”

孙长老倒是接得快,“正是某心中所思,今日得睹真容,崇敬之情,不吐不快!”

张仲武强忍住笑意,上前扶起他,“孙校尉乃军中前辈,岂不折杀仲武。”

孙长老殷勤地斟酒劝菜,眼睛骨碌碌灵活乱转,有了周綝这层关系,庄子可保。可凑齐一月的军粮马料,庄子也揭不开锅,这事儿得请张檀州作主,正在犹豫瞻顾之际。

李贤齐遵循着食不言的古训,浅酌细嚼,一直偷偷观察孙长老,见他神不守舍,把他的心思猜了个**分,从怀中摸出冷锋寒的信,直接就递给他。

孙长老满脸狐疑,接过信读完后,怒骂道:“好个冷三儿,忘恩负义的东西,只顾着自己的前程,兄弟们的生死,庄子里一帮老老小小都不顾了。”

周綝忙劝解:“孙长老无需烦恼,怎么回事?”

孙长老将头往外一偏,气鼓鼓地也不作答。

李贤齐起身,走到大堂中央,团团作揖:“就凭诸位长老抚恤袍泽遗孤,收养边塞孤儿,贤齐心中敬佩,日后流星庄老幼的吃穿用度,红巾儿一力担之。只需造个册子,某派人来放,金银钱财,不过是些身外之物,该用的地方尽管去用。”

张仲武点头称道:“贤侄所言,某有同感,孙校尉,日后有甚难处,尽管到檀州来找张仲武。”

孙长老眼眶湿热,赶紧起身道谢。

“李贤齐只求一件事,让这些孤儿读史明志,让汉家子弟牢记,五胡乱华,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被当做两脚羊,舂成肉糜当作军粮食之!”李贤齐的声音渐渐沉痛悲切。

满堂肃静,鸦雀无声。

李贤齐的悲呼如那山洪爆,浪头千尺,滔天而来,冲击着堂上众人的心灵堤岸。

“中国之地理北高南低,北方寒冷干燥,游牧民族仅靠放牧狩猎为生,经济单一;南方温和湿润,土地平坦肥沃,资源丰富,耕牧渔猎,经商务工,抵御灾害的能力远较北方强。北方游牧民族一遇雪灾旱情,为了生存,像永不安静的海潮,一波一波地侵袭华夏中原。”

“如勤劳耕作的农夫与野蛮穷困的强盗为邻,农夫辛勤耕种,强盗抢掠烧杀为生,矛盾纷争不可调和。游牧民族与华夏民族,正如强盗和农夫,两大族群的争斗世代永不休止!”

“好!”张仲武大声赞道,“贤齐见解鞭辟入里,高人一等,令世人警醒。”

座上几人闻言俱各深思。

李贤齐接下来的话更令众人吃惊,“辽东诸胡,乃大唐腹心之患,远胜吐蕃、回鹘。”

张仲武却是不解,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攻占西域和河西走廊(甘肃、青海一带),回鹘也趁机崛起,占据北庭都护府。大唐从此一蹶不振,勉强自保,如何扯到辽东诸胡?

“吐蕃、回鹘穷兵黩武多年,上层争权夺利,民众困苦不堪,必有土崩瓦解之时。辽东诸胡靠近中国,兼农耕游牧之利,据山川渤海之险,此隋、唐两朝数征高丽的原因,数十年乃至几百年后,契丹、女真、室韦(蒙古)相继崛起辽东,横扫漠北,汉人将有灭国亡种之险!”

知道这历史的进程,为了家国,我要警醒大唐的有识之士,辽东诸胡才是心腹之患。

那一刻,李贤齐心中呐喊,辽金蒙古兴替,汉人再无一处牧马之地,五代两宋,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吴仲舒转身望着张仲武,正好迎向他的目光,看出张檀州眼中满是震撼之色。

李贤齐对回鹘、吐蕃的见解毫无虚夸不实之处。吴仲舒却不相信辽东诸胡会乘势崛起,大唐边镇屡败辽东诸胡,这话有些危言耸听,眉头微蹙,一付怀疑的口吻悠悠叹道:“物换星移,数十年后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

张仲武满脸肃穆,正色问道:“贤齐对安抚辽东诸胡有何良策?”

李贤齐一字一顿道:“迁移、混杂、定居、同化。”

吴仲舒哑然失笑:“贤齐不知,你说的法子虽好,但是太过迂阔,不切实际,就说这定居,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牧,难道强令他们就地圈养牲畜?”

“吴长史,桃花坞之行,可看看李贤齐的尝试。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路多艰,正需仁人志士结伴而行!汉家男儿,如不能征服同化异族,必为异族所灭,大唐将士,如没有此种信念为魂,犹如无舵之船,势必沦为方镇内战的爪牙。”李贤齐声若金石,铿锵有力。

李贤齐后退一步,叉手为礼,大声道:“故请孙长老务让孤儿们读史明志,传承汉家热血!”

孙长老快步上前,扶着李贤齐:“无志空活百岁,有志不在年高,为了汉家骨血,孙长胜愿率流星庄上下投在红巾儿麾下。”

张仲武长身而起,纵声长啸,尽抒平生之志,昂东望,满是义无反顾的豪气。

啸声良久方绝,张仲武转过身,环顾众人神情激动,朗声问道:“李贤齐年少大才,檀州刺史,雄武军使张仲武愿以雄武军狼牙骑指挥使,从六品上阶振威校尉延请你,可否?”

你说李贤齐是归入雄武军麾下,还是独立自主展?兄弟们支持藩镇,燕歌感激涕零,别忘了投票收藏,藩镇越来越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