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484章 关于青塘未来的思考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484章 关于青塘未来的思考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36:38 来源:笔趣阁

现在大家很鸡血,对大很佩服。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他们认为有这个安全的会师机会,乃是因为“大魔王一句话,卓洛兰部吓得后退七十里”。

于是小小的宗城,一个比落后县城还小还破烂地区,现在形成了铺天盖地的难民营,以及游击队的营区。对了,现在他们不叫游击队了。

这次河潢人第一次见识了大宋的先进,以及那恐怖的后勤力量。

这个凛冬将至的现在,大家眼泪汪汪的期盼中,只见那源源不断的船运,正在把越来越多的物资运往宗城。

战乱谁都经历过,当初厮政权也未必有多温柔,大家都知道在这种时候的御寒帐篷和棉被、粮食有多贵。

但现在,这些由宋国志愿军把控的物资可以免费给民众享受,没有地方取暖的,只需要去登记,就可以进入公用暖场,那个地方有宋国产的焦炭在源源不断燃烧,提供大家避风港。不会很暖,却可以保证冻不死。

没有粮食的只要去排队,每日都可以免费领取到一碗糊状的据说是饲料制作的粥,吃不饱,但可以保证没有粮食的人饿不死。

当然物资是有限的,主要是供给作战军人,顺便能勉强保证民众饿不死冻不死。想吃好一些的也不是不可以,伴随运粮队而来的还有很多宋国奸商,正在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

这些要花钱,有金银的,有毛皮的,有牛羊马匹的人,都可以和宋商交换。

划算还是不划算也说不清楚,但至少在宗城有王干涉是明码标价的,不会随便被抢走,不会随便被没收,可以保证换取到民众想要的东西。

诟病也有,一些声音在指责宋人是奸商,交换条件不够优惠。人家当时在南区,卓洛兰下令从民众手里买物资给的价格非常换算。

对此真的没有办法,这就是愚民,这就是宣传的力量。于是包括王在内,以及这个地区集中的宋商,无一例外都在戳卓洛兰的脊梁骨,大肆咒骂她破坏市场规则。

妈的她用于购买粮食的那些金银,分明是打下潢州后从潢州城抢的,却相反成为了她的口碑,导致现在王的维稳压力很大。

好在她有张良计,王有过墙梯。要说猥琐阴险大自问不输给谁。

王亲自撰写剧本,自导自演一场收获民心的戏码。

很简单,找了一个羌人中骨骼比较清奇的小姑娘,给她两棒棒糖,承诺事成后再给五个棒棒糖。

小姑娘就抱着她的小羊羔,一副没头脑想换东西的样子,去一个人多的宋商档口放下羊羔,拿着一块糕点和一个拨浪鼓就跑。这算交易。

当时现场的人都为这丫头着急,寻思换这些东西怎能需要一头羊羔呢?

在那关键时刻,提前埋伏的大以亲民形象跳出来拖住了小姑娘,苦口婆心的劝说一个羊羔可以换的东西更多。且当众怒斥了那抚宁县来的奸商说要“明码实价,不许蒙人”。

于是那个现场,收获了非常多的掌声。一传十,十传百,大的民望就更大了,维稳压力就减轻了。事后多给了那小姑娘三个棒棒糖。

这就是大的节操,就算于这个战争时期的临时据点,明面上仍旧有许多民众代表和指导员工作,双管齐下,暗下大也准备了非常多的棒棒糖,有一只地下水军存在。这只水军是娃娃兵组成的,因为娃娃最好忽悠。

就这么的,在宗城这个无比草根的难民区中,王被宣传成为了神明,连同志愿军也被神话。

这只尸山血海中转战数千里的宋军,到现在只剩下一千九百七十人。且他们看起来非常土冒,甚至比厮骑兵队的装扮还土。却就是勇不可当,许多人都相信现在有抚宁军在这里,哪怕只是不足两千多人,西夏军也永远打不过来。

甚至有人相信:凭借这一千九百多人,这只军队可以轻松在寒冬打进西夏兴庆府去。

因为许多人都发现了,这只军队不但有神器燧发枪,还有更加犀利的“火龙”。

是的现在野战炮的绰号被叫做火龙,志愿军部拥有三十门,下一期订单还没送到,有七十门在路上,但也快了。

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言论和捧杀,曾经一度把王气的跳脚。老子们有这么神吗?这么两千条枪就想打进兴庆府去?希望辽国和西夏朝廷不是这么认为的,否则局势还会出现进一步变化。

鉴于此,王召集代表和各种指导员开会,要求:正确的宣传方式是夸大宋军意志,但不要渲染战果,要宣传宋军“仁者爱人”,要宣传宋国和宋军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才勉强在河潢地区取得了暂时的平衡,但往后仍旧任重道远。

而不能是什么“大魔王一句话,卓洛兰部吓得后退七十里”,更不能是“两千人可以于冬季打进兴庆府去”。

这么宣传的话,耶律洪基或者没讹庞怎么的也会坐不住的,那非常不利于往后的部署……

十一月十五日天气已经显得很冷,青塘雄主厮正式带队进宗城。

随他一起而来的,除四个游击队组成的不足二千的残兵外,还有许多沿途跟随厮而来避难取暖吃饭的民众。

王和穆桂英亲自出迎三里。

穆桂英不是第一次见他了,但是王是第一次见这时已经六十出头的老人,貌不起眼显得有些消瘦矮小,羌人身上那惯有的凶悍气息几乎没有,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迟暮的长者。

王率先抱拳见礼道:“大宋枢密承旨王,见过厮将军。”

“相公客气。”

下马之后,年迈的厮第一件事拉过了年轻的董毡一起上前,一副把接班人介绍给王的态势道:“犬子往后需相公提携处众多。厮带子,代表全族人感激相公,感激大宋志愿军为河潢民众所做的一切。”

言罢,老泪纵横的样子拉着王的手,嘘嘘的态势。

又和董毡客气了一番后,一起向三里外的宗城开拔。

根据父亲吩咐,董毡也拍马匹的样子道:“河潢地区能得此局面,全凭相公帅军转战千里,纵使名将卓洛兰亦受到相公之虎威吓阻,从南宗口子后退七十里,否则我等也无法顺利进入宗城获得保护。”

王笑而不语。

厮有些伤感,还觉得儿子有点蠢不会说话。所谓的“河潢地区能得此局面全凭相公”说的有点不合时宜,至少方式不对,因为一路进宗城的现在,厮看得再次落泪。

大部分汇集而来的民众,都以难民姿态聚集在宗城周边,伤痕血泪满布、兵荒马乱的景象。

哪怕就这样的景象,也是王转战几千里硬打出来的形势,但是实在太惨了。

遥想当年厮只是个孩子,占据身世噱头,成为了河潢地区宗教和豪强的傀儡,用于统治这个地区。这个过程用汉家的话来说呢,就叫“挟天子以令诸侯”。

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成熟的厮借助宋国力量,逐渐摆脱各种恶势力,统一了各部族,逐步把青塘治理的井井有条,人口达三百万,成为了吐蕃王朝分裂后最强盛的政权,没有之一。

执政的二十多年里民众安居乐业,不论农业、畜牧还是商贸,在宋国帮助下都有了长足发展。

在西夏入侵、潢州沦陷之前,根据厮自己的统计,累积在河潢地区粮仓里的官方富余粮食达九百万斤以上。

曾经的河潢,就是这样一个富庶丰足的地方。只有关心领地、想长治久安的雄主,才会看着那样的盛世而欣慰,看着现在的满目疮斑而落泪。

青塘马也算是有名,宋国需要战马,为了维护河潢地区的长治久安,接受了大宋册封的厮每年进贡给大宋的战马是一百三十匹。

汗,这数字对于国家层面有点儿戏了,但就王这个枢密院系列官员了解下来是真的,至少呈交到群牧司的名册就是一百三十匹。

但也算一份心意和礼单,在这个时代,青塘和大理是唯一接受了大宋册封还进贡的政权。

说起来西夏理论上也接受了大宋册封,但相反要大宋每年给他们钱,让他们不打大宋。

除了进贡的礼数外,每年青塘对大宋的出口贸易包括了非常多的项目:近三千的战马,毛皮,毛毯,皮制帐篷,酿酒以及铁矿等等,与此同时也从大宋换取到非常多的羌人所需要的日用物资。

往日的河潢,能从肥美的青草里,看到处处可见的肥壮牛羊,牧民丫头会懒洋洋的放牧牛羊,等待着宋国商队到来,那虽然也是奸商,但他们会从遥远的东方,带来一些新奇又先进的思维,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还有许多大家都需要的日用物资。

但现在因为这场战争,往日的繁荣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了。

伤口总是会愈合的,但有个前提条件:必须在宋国志愿军的帮助下,最终击败邪恶的西夏军,把他们赶出这片土地。

想着这些,厮兴许是真的累了,没了任何兴致,说了句“人老了容易劳累”就离开去休息。

董毡留在了王的身边,与此同时他还带着一个狼腰虎背的年轻人,年轻人自我介绍叫:青谊结鬼章。

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大家所看到了事物就变得有些不同。现在董毡和青谊结鬼章把王看做了英雄,指望着王最终把西夏人全歼于这个地区,血债血偿。

但扪心自问,自打进宗城以来,其实王和他们想的不太一样。

都是利益闹的,王不愿意看到太多流血,在扭转了战略局势之后,内心里王不太愿意看到西夏军团真被全歼于此,那会导致西夏许多年都缓不过气来。

西夏伤的过重,就预示着往后青塘依赖大宋的程度降低。就这道理。

若只是击败西夏,又不让他们伤的过重,在保留了西夏和厮之间仇恨的情况下,西夏军得以撤退回去,就又成为了青塘地区永恒的威胁,辣么这种情况就像驻韩美军一样的,大宋也就堂而皇之的能在这里保留军事存在,对羌人提供“保护”。

否则作为联盟的一方,碍于厮还在的面子,以现在大宋朝廷尿性是不好意思强行驻军的。

这些就是王这个时期心中所想,这很龌蹉很政治,但哪里找不龌蹉的政客?于这个问题上王安石老爹会比王的想法还要猥琐些,别看他一身正气。

风险已经担负,代价已经花费。若不借助这个时期“收复”青塘,往后从王安石拜相的许多年里,这个地区要死更多的人,要进行连年的征战和拉锯,直至很多年后童贯、王厚、刘法、种师道他们那近乎掏空国库的几十万兵力,才能浩浩荡荡的开进这个地区,解决青塘问题。

这就是王安石的执念。就算在和西夏那些紧张撕逼的岁月中,老王也对这个富庶的地区念念不忘。历史上解决青塘问题时王安石已深埋黄土之下,但纵使是举世有名的蔡京、这个王安石一手提携的超级大奸臣,他也继承了老王意志,直至打赢了青塘。

站在相对低矮落魄的城墙上,看着羌人和汉民混杂、一团乱麻又凄惨的景象,王想的就是这些。这显得有些讽刺,还有些婊子牌坊的认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以天下苍生人权状况己任者,这个军老子们大宋驻定了。

碍于雄主厮还在,尊重他的精神和面子,王现在不需要把这个地区变为大宋行政区,有效控制就行。

至于将来怎么办:一代人做一代事,留给往后猥琐又敢下烂的政客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王深知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把所有事都做完”,真做完了,阻挡了后人上进人家答应吗?那叫功高震世,做的越多,退位后被否定的就越快!

如果做的一般偏上,给后人的阴影和压力不大,那么除非是刨了他们祖坟,一般就不会被黑的太惨,因为没有那个必要。

只有真正功高震天的绝世伟人,作为大到了天上,让人无法追赶,才会物极必反的遭遇后来者全方位的否定。

这就是政治,不以政治家的意志为转移。

但要做到保留西夏的主力军不大伤,必须有个条件是:漫咩不把西宁州屠城。若他真做了,王再不愿意也必须做到全歼漫咩部,且帮助厮政权要来足够的补偿,才能维持宋军的正义性,才表示大宋是负责任的大国。这就是难点所在。

就这样,董毡,青谊结鬼章,王三人,站在烈列风中的城墙上的现在都各有所思,推演着各自脑子里的“未来天下形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