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510章 六战六捷,势如破竹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510章 六战六捷,势如破竹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36:38 来源:笔趣阁

在京就是无人权,除了有大白严管,王安石老魔王也对王下达禁足令,命王读书复习,只有两日时间就要考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说起来本来明日就要考,但王安石放水,满地打滚的说要再过两日,王才班师回京好歹要休息一下。于是这才有了两日的缓冲。

不论考得起还是考不起,这事王安石不关心。但王安石认为要有态度,临阵磨枪也总是有些用处,磨枪了,还不堪用的话好歹算是尽力,念头会通达些,也会洒脱些。

“学问不是读两天就会有,多读两天等于零,此点为父知道。此番是开小灶锁厅试,让你无法作弊取巧,为父也认为很公正。但为父需要你放下得失之心,勇敢的走进考场,哪怕一题不会答也算你有态度,也算你尽力了,算你经历了人生的最重要时刻,往后做不做官无所谓,但这就是为人在世的责任,以及读书人的姿态。“

这就是王安石把王锁在书房时的结尾词,他的大义凛然让王找不到吐槽地方。也让白玉棠对她家公公惊为天人。

这就是王安石的为人。

正因为此哪怕将来他知道变法面临太多阻力几乎不会成功,他也硬上了。这就是老王的理念,和此番对王的要求如出一辙:成功还是失败并不重要,但作为大宋宰相在其位谋其政,若不尽力把毕生认知转化于政务,那就是失职。只有经历了,哪怕失败哪怕阵痛,才叫圆满,念头会通达些。

不过也还是有些福利的,王安石派了大白姐来陪读。

此外,老王的藏书中竟然有几部类似《金1瓶1梅》的书也被王找到了,和白玉棠一起研究了一下,她不懂的地方由王解读给她听,往往能弄的她面红耳赤的扭捏样。

这种书在曹集手里绝逼算低俗,但王安石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他的书房里出现这些书就算艺术,算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典范。

不管白玉棠信不信,反正王就是这么评价老爸的小黄1书的。白玉棠也有点被唬住了。

王文绉绉的道:“说起来,其实我的学问并不低于我父亲,只是领域和路数不同,但总体在一个级数。”

“是不是就像我和展昭战法不同、却在一个级数那样?”白玉棠有点萌的问。

“非常正确。”王点头道:“所以老婆你无需脸红,这里又没外人,既然我和大老王在一个级数,那么我读这些书籍就是艺术,而不是低俗。我把这些解释给你听,自然也就是丈夫对妻子的关爱和调教……哎吆……”

结果被后脑勺一掌,白玉棠呵斥道:“你不就想骗我‘吃那东西’吗,不许胡闹,公公他老人家把你关在这里是让你应考,不是研究艺术。快些读书。”

“额好吧,我只是读书累了放松一下,我以为知道我想法的。”王只得又拿起了书本。

“书拿倒了!”白玉棠很无奈的帮他把书正了过来,对这纨绔子弟很无语。估计他是考不起了,但他就这德行,谁也没办法了。

其实白玉棠并不喜欢现在的生活,觉得他考不起也好,最好被开除,等成亲后约他一起远行,成为江湖中的“神仙侠侣”其实很不错……

现在的国子监自李觏去世后,乃是药丸党腐儒党基地了,也是司马光的后花园。

五月三日清晨中的国子监鸟语花香,宁静,院落,凉亭,园林错落有致,形成了三维立体的腐烂的书卷气感觉。

时至今日的王算长成了,虽没穆桂英高却也已经是大宋高个子,身着青衫布衣、头戴纶巾走进国子监时,许多时候不见的司马光也感觉有些陌生和惊奇,带着一群人围观。

实在想不通了,就是面前这个弱不禁风的美书生,他带志愿军赢得了河潢战争,奠定了大宋大国崛起的概念。

围观众中司马康也在,在司马光要求下,司马康亲自来拜见了大哥哥,感激当年王在舒州时候对他的救命之恩。

前面那扇门很破旧,古香古色,踏进那道门后就是王的命运之旅,这次是司马光随同国子监几个“教授”亲自考王的礼部考。

礼部的考次、考的是一些基本经义。

司马光会更具需要从《论语》、《孝经》、《礼记》、《春秋左氏传》、《毛诗》、《周礼》、《仪礼》、《周易》、《尚书》、《谷梁传》等等著作中,抽选大约十个知识点为题来考教。

这就是所谓的墨义大义十条。

这个部分说难也难,说容易其实也容易。这些东西相对是死东西,用功强吭书本之后,基本就能拿到主要得分。且这些经典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标准答案”,所以就算是司马光监考,只要不犯大错,也能获得及格以上分数。

当然这部分的难点在于积累,这并不是小学生考填空或者默写。内容叫墨义,自己的理解就叫大义。根据皇帝的要求要以“微言”回答。根据泰斗欧阳修的指导“不能标新立异乱用生僻词句,不能乱凑野史助答”。

这些就是墨义大义十条。除了需要熟读书本外,还需要交流切磋,加深理解。这就是大宋书院的作用,其实书院就是一个论坛。

墨义十条共考五场,每场两题,每日早中晚三场。

司马光亲自带人专门监考王一人,哪里还有耍花枪的余地。素知大魔王不学无术只会写小白文,现在大家都暗暗觉得好笑,等着看他的好戏。

五月三日的第一场考试开始了,试卷内容不可能泄露,因为是大家司马光现场才决定的考题。由司马光挥毫写下了题目后拿给王,王直接在司马光的题目下作答。

很奇怪,一堆人围着看,等大魔王的字快速出现在试卷上时,都很意外,这字写的真不难看,已经自成一家,算是王式的字体了。

且答题速度超出大家估计,这根本像是胸有韬略的人,无需去绞尽脑汁的思考。

至此包括司马光在内、大家面面相视了起来,愣是想不通王是怎么作弊的?奇了怪……

五月四日下午就结束了司马光主持的五场考试,晚间考第六场辞赋。

这个考试需要的书本积累虽不固定,但需要灵感和其他多方面的积累。这考教的是学子知识面,想象力,以及对山河、人文、对一切的思考和变通。

这更加没有标准答案,要看运气,看考官的风格偏好。可以想见的在于,如果有一天是王主考这部分,那么就算苏轼那惊艳整个亚洲的才华,他也照样拿不到高分,太阳底下就这点事。

这场辞赋的考官正是王安石。

理论上王安石要避嫌,但此番是司马光要求老王监考。司马光虽然反王安石,却扬言:恰好老王来监考才不会放水,换其他人,在不良子弟有功于大宋的现在,他们九成都要加人情分的。

司马光说的很客观,这等于把王安石和王架在火上烤,坦白说以王安石的尿性,他真会对吕惠卿放水,却真不会对儿子放水。

于是晚间在司马光和众多随员旁听下,主考官王安石温声道:“王你当时四渡湟水,又经历了残酷的严寒大雪而病危,最远时候兵至长城,现在你刚从北方战场归来,疏于对南方景秀山河的见解,若考你其他则显得不公,本场你便以‘北方雪’为题,尽情发挥。”

这么说没毛病,包括司马光在内、还有多个“教授”老夫子们捻着胡须频频点头,觉得王安石的确客观公正。

王提笔就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卧槽看到这里司马光等人昏倒。王安石对儿子惊为天人,也半张着嘴巴。

联想当时志愿军形势,空城计智退卓洛兰,最终被他领兵到了长城。那时他登高远望的进行回忆,从山川到河流,从酷暑到严寒,在这广阔的大好山河间南征北战,来回穿插。

所以哪怕不懂军事,但王安石和司马光懂辞赋、懂诗人心态。两人都知道作为一个“儒将”,当时神机登高远望回忆时、该是什么样的心态。

心态就是经历,辞赋就是一个人经历的折射。现在结合王当时的实际作为看,仅仅开头几句就充满了大气磅礴的豪迈。这几句不同于苏轼的小清新、不同于大宋惯有的华丽精巧。这是极为罕见的奇伟、雄浑之笔调,是大宋较为缺少的东西。

厉害了。

后面的王怎么修改已经不重要,仅仅开头部分,就被泰斗之一的王安石大声叫好,评价为:百年来第一雄文。

司马光觉得这么评价有些过,却又不好反驳,因为这的确是好,配合不良子弟的经历,由他亲手写来,换任何人来都不能否定这是顶好的好词,的确可称得上一个“雄”字。

于是这场运气贼好,王安石虽然不会放水,但是真有货了他也不会吝啬给满分。所以没有悬念,本场大获得无争议的全满分通过。

至此,神机再下一城,参考以来六战六捷,势如破竹。

而其余人只能干瞪眼,愣是弄不清楚王是怎么作弊的?要说辞赋笔调基本符合他大的风格和经历,倒也通顺。但司马光亲自监考的墨义他又是怎么通过的呢?

这圈子其实并没有多大,谁都知道王没在任何书院中有过论调、没和人交流过,他又怎么考的呢?

现在眼看大拿笔时,比拿令箭指挥战争还凶猛,许多人都在找原因。

展昭素知大魔王猥琐,便给司马光相公提醒:他和曹晴心有灵犀,在一定范围内两人可以心灵交流。大猫的阴险之处就在这里,他没说大作弊,只是对司马光称述了大魔王和女道士间的一个事实基情。

就此司马光觉得惊悚了,责令展昭迅速把曹晴找出来。可惜就算展昭尽力了十二分力,仍旧找不到曹晴入京的迹象,不知道那个美女道士藏在哪里祸乱大宋科举?

奇了怪。

总之这对于大魔王就是打仗,大家也都清楚战场中的神机有多猥琐有多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