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557章 逐步接近巅峰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557章 逐步接近巅峰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36:38 来源:笔趣阁

九月中旬。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作为临时性政治同盟,现在王拱辰暂时和王穿一条裤子,于是王拱辰唆使曾经的老部下御史、检举司马光在舒州时候的种种错误,说司马光因为执政疏漏造成舒州城上百无辜平民死亡。

政治就这点事,当时那个事件司马光有错但无罪,他也在确认后尽力的补救了。但作为知州他在现场,那么理论上舒州发生了、他怎么都难辞其咎的,何况还涉及了他那个叛逃去西夏的侄子司马小花。

在当年这个事件是冷处理,并没把司马光怎么样,但现在有政治需要,王拱辰就指示门生把这事翻出来炒冷饭。

不说能把司马光怎么样,但既然有人捅出来了,他暂时停止履行职务、去御史台解释清楚是必须的。御史中丞欧阳修是不主张这样搞的,但老欧阳也并不完全代表御史台。还是当时大说的那个道理,王拱辰的能耐仍旧很大,欧阳修治下的官僚机构要“照章办事”的时候,欧阳修这种在乎名节的人,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于是借助王拱辰和王的发难,九月下旬的一次朝会,韩琦借机开炮,提出了:把大部分外交治权收归枢府的举措。

更诡异的,难得有精力参加一次朝会的赵祯,支持了韩琦的提议。

那么相当于礼部被阉割做太监了,礼部其他业务暂时还没有动静,不过原本归属于中书门下的“外交权”被韩琦拿到了。

因为在福康劈腿一事上,司马光把老赵给彻底惹毛了。又处于老赵最像龙傲天的时机,加上有先例,所以赵祯当然借机下达圣旨:剥夺礼部之外交权,归属于枢府。

与此同时枢府建制升半级,正式和中书门下平级了。

这算是一次大宋的较大政治改革,意味着大宋没有首相了,或者说现在韩琦和富弼都同时是都大宋的首相。

这除了代表赵祯于迟暮之际对中书门下的不满外,也代表回归本源,这是有先例的。譬如辽国的外交权就是归属于北府枢密院,此外大宋历史上也有过一段岁月,外交权限是归属枢密院而不是礼部。

说白了这只算是业务的调整。在曾经外交权归属枢密院时期,理论上中书也是宰,枢密是相。只又因这些时期大多数时候,平章事和枢密使是一人身兼两职,所以关于治权的归属并不太重要。

在大宋这种事经常发生,例子实在太多,譬如前阵子工部一会归属中书,一会又归属三司。又譬如大理寺这个最高法院,治权一会归中书,一会归御史台,现在则是两个爹一起管理。

群牧司也一样,一会属于中书,一会又属于枢密院,看当时的政治需要。

再譬如农业口一会归属工部,一会归属户部,一会是独立机构司农寺。最后干脆分成了几块,连兵部也都自有一部分耕地治权。

所以现在大宋的政治过度到了新形势,礼部仍在,不过治权被皇帝和韩琦削弱了,外交业务划拨了枢密院。但礼部外交口的人韩琦一个都不要,只是把管辖权移交就行。

而这个外交口管辖权,现在韩琦交给了枢密都承旨王。所以法理上,外交口的事现在是王负责,只不过办公在北京。

鉴于北京也算首都之一,也没人说什么。反正这个时代需要外交的地方,肯定是距离北京最近。

如果是套用辽国习惯,这就成为北府和南府的区别的。当然韩琦不承认这一套,委任给大仅仅是临时性,韩琦会逐步配合吏部,挑选自己想要的人,然后组建枢密院自己的外事司,再委任一个制置使。

不论怎么说,只没有名誉,实质上前番工业司和礼部险些把狗脑子打了掉出来代表大赢了,大魔王现在真的算“大宋北府宰相”了。掌握了工业司这个怪物的治权,也顺便全面接手大宋的外交事宜。

鉴于王这家伙厉来算是鹰派且好战,现在开始接管外交事宜。这也代表着老赵于这晚年迟暮之际,转向了较为强硬的思维。

顺便枢密院建制升级,大的级别当然也就又升了半级。工资则被朝廷大方的升了一级半,之所以工资升的多是因为韩琦改革官员供奉,给了一笔战争伤残补助金,理由是王在青塘战场患过肺炎,身体一直不好,算是医药费。

至于现在的工资到底有多少,其实大魔王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从做官以来就没拿过工资,都放在户部一直没去领。

大宋户部真特么落后,不开放银行户头,只发现金及实物。譬如每年有布匹、盐巴、茶叶以及大米的特供,且依照规定不能折现。妈的积攒了两年后,大就再也懒得去领了,一开始得用几台牛车去拉,现在则恐怕要用火车,卧槽就更不想去领了。

曾经接到过一次户部催促说“再不去拿钱要收取管理费”,然而,接到这种蛋疼通知的时候王正在四渡湟水。不得不感慨户部还真有创意。于是也不了了之,并不知道他们现在是不是真的在收大魔王的管理费?

大宋这些方面真的很落后,且不会变通。就算知县时期,王也算中央特派员而不是地方官,所以“钱粮关系”在汴京户部,譬如当时抚宁县只负责其他人的开支,不负责王工资的。

现在同样,大名府不发大魔王工资,要去户部拿。妈的那点零钱谁有心思去拿,现在二丫在西北投行的那点股权分红,都比王安石这个宰相的工资多。

顺便,九月末于大名府,许浪山也终于成家结婚了。成家立业后,他对金钱的需求就大了不少。

现实很残酷,许浪山手下的一个项目工程师的收入,是许浪山这个机械集团总管“处级官员”的七部之高。老许专门来找王谈过,看是不是能增加一些收入养家。

对此王只能借他一些钱,却也没有其他好办法。这样的改革王不会搞,至少二十年内不会放松这个口子。老许想放弃行政编也不行。

诚然后世的确有这样的规矩。譬如一些时候的一些国企老总是有行政编的,但有行政编显然就不能享受企业待遇,这是一个法理问题。于是会形成工资倒挂,副部级企业头目收入不如一个基层销售员、这在分配大改革时期很常见。

转圜方式很简单:原则上可以多劳多得,但行政编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是公仆”,于是不能享受企业待遇除了是政治正确、还是法理。要享受也可以,差遣不变,但拿掉红顶子、组织关系抹除,这样就可以根据企业规则、盈利的总量来分配。

也就是说拿红顶换钱,这在后世的改革阶段例子太多,大的大伯他们厂长这个月拿一千多工资,下个月拿掉红顶后折算月薪就是十几万,一口气翻一百倍。

合不合理鬼才知道,但王手里没有折中,许浪山只有两条路:辞职滚蛋,或者继续享受行政编待遇。

可以预见在往后一段时间内,这些都会是发展中带来的问题,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乱子。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问题就去解决,这就是大魔王的政治指导: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没有总是正确的政策。在其位谋其政,尽力就好……

十月中旬,王派进登州了解情况的特使曹晴带来消息,另外还有王拱辰回信。曹晴以及王拱辰的说辞,基本证实了柳生阴严述说的登州港外海事件属实。

于是十月下旬,现在兼任枢密院外事司临时制置使的王,正式发大宋国书给高丽:将会紧急访问三韩,以解决一些双边问题。

“不论怎么的都要先礼后兵,先进开京去把藤原光子给弄回家再说。”

周旋了几个月,进行了数次政治撕逼拉锯,把人得罪了天大一群,现在王拿着这封自己签发的大宋外交国书也难免嘘嘘。

就此也无法出使,紧跟王委派曹晴为特使进辽国上京,求见北府参知政事萧慧,公关送礼,要求宋国使节团从辽国过境去高丽。

等至十二月初,曹晴才风尘仆仆的带回消息:辽国外交口拒绝发放通关文碟,拒绝宋国出访高丽使节团从辽国过境。

就此大魔王铁青着脸,久久不说一句话。

可惜制裁辽国的时候还没到。现在通货紧缩物资滞销,情况已经较为严重,整个大名府不论国企还是私企都开始有药丸之声。

哪怕物价跌的丧心病狂,白银升值升到极端不合理的地步,也必须让燕京来的那些用下巴看人的辽国豪商、用一块块的白银,以及近乎掠夺的价格换走大名府的大量工业品和农牧品。

现在大宗交易王亲自抓,每一笔都亲自带税务差人监督,看着那些一块一块的带血白银心头感慨:那些白银是大宋每年上贡的澶渊保护费,也是藤原氏运到高丽的白银,每一笔都是带血的!

但没有办法,纵使大魔王现在也都被辽国人捏住了卵。这批制造业就是大宋的火种,不能让他们死于通货紧缩。再便宜都要卖卖卖。

大魔王已经下达了指示:特殊时期多一份理解,要勒紧腰带克服困难。但不论什么情况,不许任何一个工厂停产,不许任何一个工人失业,不许任何一台设备荒废。

价格再低也卖给辽国,要什么卖什么。

亏损的部分由大名府给予出口补贴,设计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豆,猪肉,鸡肉,鸡蛋,以及一些民用品日用品都在出口补贴范围。

不补贴的项目:燧发枪,火药,神武跑,机床,蒸汽机。

诸如这类因为是大宋全面垄断,独有的东西。所以原则上虽然也受到通货紧缩影响,但不需要补贴也能继续盈利。

补贴资金来源于前阵子发行的铁交债券,以及工业司垄断利润的反哺。

这场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到底有多大,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评估手段,无法统计。但这笔被损耗的生产力最保守估计,能折算三十艘海军护卫舰了。

所以现在千难万难中除了隐忍,更坚定了大要采购装备组建海军的意念。

我忍……

铁路第一工程局、水利第一工程局一直在突击赶工,但大名府至登州段铁路仍旧比预计的通车时间晚了半月。

原计划是嘉佑五年十二月通车,但在严寒中赶工付出了非常多的代价,才做到了于嘉佑六年一月初验收。

做到就行,大魔王仍旧鼓励表彰了他们。其后马不停蹄就坐上了货运专列进行首航,火速前往登州。

这是因为辽国不借道,大宋和高丽陆地不接壤,所以大的出使必须于登州坐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