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259章 暴风前奏、钢与火之歌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259章 暴风前奏、钢与火之歌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42 来源:笔趣阁

依托阴损老辣的手段,抚宁县得以在九月末甩脱了近乎所有包袱。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现在一切都在筹备,轻装前行。直至有天在钢铁与火焰中披上铠甲、重装上阵。

十月初,迅速高效的协调指挥下,北山矿区已经全部重开。它们的权属人是新的股份制企业“西北联合投行”。

小铃铛在民间散布的流言已经首期兑现,县衙不在介入,联合投行以企业姿态,招收了第一批正式工人重开矿井,薪酬不算高,但相比以前的“服役”有天壤之别。

这些还不是重点。王首次以联合投行首席掌柜身份制定了“退休政策”。即但凡为投行工作满二十年的,不论男女和年纪,可退休享受一半薪酬的退休金养老。

这在大宋绝对是个超级重磅炸弹,因为这个待遇就连公务人员都没有,真正享受这样待遇的只有大宋的正式官员。

在官方水军以及“奸细小铃铛”的有效宣传下,在大多数抚宁县子民已经初步信任官府的情况下,哪怕这个政策是画饼,远远看不见。但信心就是一切,和往前的奴隶待遇对比,抚宁县基本上就鸡血了。发生了空前的盛况,万人空巷全部涌来县衙,把所有公务人员挤的人仰马翻,以前是找不到人,现在是但凡会走路的,连十岁以下的小孩都来纷纷报名,哭着喊着的要求进煤矿干活。

然而第一批岗位有限,既然是矿业,年富力强的男人优先,前往有过矿井工作经验的优先,等等。

具体实施这些的底层资料,就来自于他们的简历,以及全柏林近段时间来的走访摸底、结果小铃铛的消息,哪些人适合进矿井工作,不说绝对准确,但是大抵上还是能做到人尽其用。

其中有许多老矿工,在他们的建议下,结合京城来的技术团队以及老罗爹的建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整改加固矿洞,做到相对的安全。

抚宁县缺人,那就要尽量的器械化。现在大宋这方面还很落后,但这些方面京城的煤场已经走在了前列。前期王花费相当大的技术研发投入,提出了很多脑洞思路,于是开发制造了较多品类的器械样机,但暂时没卖出去。因为丧心病狂的奸商太多,在大宋内陆又不缺人,工价低,所以就连小舅爷都不愿意“产业升级”。

现在抚宁县来带头,左手倒右手,那些往前销路没打开的器械,第一批就卖给抚宁县,这些设备现在已经运抵。正在京城技术员的协调下,组织工人适应学习操作规则,顺便调试。

应用下来,不完善的地方有很多,在老罗爹看来应该加以鄙视,说这样的用料会让使用寿命较低。在老罗爹这个行家艺术家的眼睛里,这些设备的很多关键地方的用料工艺,完全是可以替换且有质的提升。

然而不是说他是材料学顶尖存在,他说的就一定对。王真花费一天听取了他的心得和建议,有的地方的确有道理可以采纳,但总体上是屁话。

“你对力量一无所知。”

这是当着小铃铛的面,大批评老罗爹的话。

事实上大要的根本不是艺术品,最终的目的是工业化量产化,能用就行,拉扯着走,慢慢修改出最平衡的方案来的过程,就叫工业。

老罗爹会的那些东西当然是艺术,特殊时候用于高精尖领域可以,然而王问一句产量几何时他就挠头。若依照他的材料处理工艺来制造矿井设备,那样产出的煤恐怕只有曹集用得起,结论是然并卵。

得到这样的回复老罗爹一阵郁闷。原本故事话本听多了的老罗爹,以为知县老爷花费那么大心思诏安自己一家,那几乎是卧龙出山的形势,应该会有求必应,待若上宾。

结果却是:在王的眼睛里,没有哪一天、没有哪一人特别重要。

将来所有抚宁县订购的器械和设备,使用心得和数据,会源源不断的反馈京城的煤场,让他们提供售后的同时,也就等于提供改进的方向和依据。这个事业就会如同王的饲料配方一样,持续的改进下去,1点1版直至9点零版……

十月上旬,王带着县衙有关领导同志,一群的等候在新建的圆窑外围,等候大宋官方第一批焦炭出炉。

这是里程碑的意义。

王始终认为,焦炭在北宋时代已经被应用,这是个技术和心得不断刷新的时代,焦炭技术早了欧洲五百年时间。

然而事实上来到大宋后,王却没见过真正的焦炭,至少官方没有。

大宋是秘方盛行的社会,焦炭技术民间的确有。譬如展昭的刀、白玉棠的剑,以其说是民间顶级铸造师打造的,不如说是有焦炭的人打造的。王敢肯定,依靠煤、木炭,是打不出那样的“天刀”来的。这就是秘方。

这个秘方说穿了也很简单,用木炭基本能解决含磷含硫过高的问题,但温度不够,打造一般兵器好用但铸造天刀不行。用煤的话,磷硫的问题就能直接封死最高端的锻造技术。

于是展昭的天刀,肯定是某大师用焦炭锻造的。

英雄所见略同,王的这个观点在抚宁县得到了老罗爹的“认证”。老罗爹说王是明白人,展昭的天刀就出自广1东地区,铸造这把刀的人就是老罗爹的同门师兄,一个有焦炭技术的人。

焦炭技术老罗爹也有。所以这个问题上,老罗爹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把王的脑洞和想法实际化。这个圆窑,就是老罗爹把关建造的。

每个人都有用处,王倒是有些后世的炼焦脑洞思路,但如果没有老罗爹,现在这个权属于股份制企业的炼焦作坊绝无可能具体建设出来的,那要走无数的弯路,失败无数次,烧无数的钱才会成功。

外行看热闹,现在一大群人只是等候着这个超级庞大的圆窑出炉一批焦炭。他们都听说焦炭很厉害,却不知道是什么。

至于老罗爹则很无语,不知道王为何如此丧心病狂,建设如此庞大的炼焦作坊?特么的一炉能产出半吨,这样的规模,在以秘方为思路,少量产出精品的大宋思路看来是疯了。

这个少年野心勃勃的要铸造全军的“天刀”,把抚宁县全体变为展昭。老罗爹正在傻傻的这么认为。

实际上王又鄙视包括老罗爹在内的人了,他们对力量一无所知。不知道小爷我的水泥作坊已经开建了啊,没有大量的焦炭,烧制水泥的路线也就很难了,然后,往后也无法成批量的炼化出合格钢材。

王不需要天刀,展昭那样的刀有一把装逼就可以,但是往后抚宁军的军备,需要应用磨具一次成型,质量却不能输普通状态下的手工锻造太远,这就行,这就是进步。

十月中旬,炼焦流程基本稳定了,这是在老罗爹参与的指挥下改进的。

但是现在的流程工艺,出炉焦炭需要七日左右,且一炉只有区区半吨焦炭。也就是说照这个估算,一月只有两吨焦炭可用,根本无法支持目下抚宁县的工业起步用。

于是“制造一代,应用一代,同时研发下一代”。仅仅几次出炉后,结合各项数据及心得,加上纸上谈兵的改进,抚宁县联合企业的“二代圆窑”建设图纸已经在筹备。

计划中的二代圆窑就真牛逼了,结合现有技术心得,王的要求是设计容量两吨,工艺流程要求提升到五日出炉。

这对老罗爹是难题和挑战,但他也真的投入进去了。小铃铛他爹天生就是为这些而生的,不为了什么,只要有这个土壤环境,他就会如同苏轼钻研文辞、展昭钻研武学一样的投入进去。

何况王承诺了“只要我大活着一天就照顾小铃铛一天”后,老罗爹在也没有后顾之忧和藏私的心思,开始奉献他毕生的心得……

当初忍受小铃铛一家二十几次越狱是值得的。

老罗爹的精品工艺最终还是用上了。这是烧水泥时候绕不过去的一个门槛,为了效率,直接需要挑战到材料学功底。

石灰石和铁石碎粉机能提高效率,但之前有过诸多尝试都然并卵,限于大宋现有的工艺,核心粉碎部件的磨损实在太大。

所以这个关键地方,老罗爹亲自出手打造了两套“天刀轮”,是的质量堪比展昭手里的天刀。这两台造价很高的设备,就是量产水泥的核心设备之一。

展昭和穆桂英每日眼睛发亮、流口水的样子围着这两台核心设备转悠,设备看着寒碜实际却是宝贝。他们一致觉得不良少年是暴殄天物,这种能让江湖好汉如痴如狂的神兵利器,然而大把它们弄成了低级工人使用的碎石设备。

有这两台设备,仅仅只是解决了水泥的基础用料问题。

但第二核心技术是煅烧的温度控制。

现在没人知道王要制造的是什么,这是宋人的空白。也没人知道这个叫泥水的东西需要的具体温度,就算知道了也然并卵,因为大宋没有办法具体的测量、更不可能有自动温控。

所以这一切全凭实验和积累,泥水作坊从建成开始就一直在进行试产,与此同时记录工艺和数据。

好在这方面有老罗爹参与指挥研究。论及火控温控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可以说就算是京城也找不出能和老罗爹比肩的人来。这方面,小铃铛他爹是有天天优势的。

若只是单纯掌握住水泥所需要的温点,那么在单纯实验环境下、这个难点应该早就被老罗爹攻克了。

最大问题在于,需要照顾现有炉子方案,照顾到产量和生产工艺的简单化,可复制,成本因素等等,要把这些所有综合下来又取得平衡点、产出王所需要的那种灰灰,这就难了。

难就对了,王批示:如果容易还要你们干嘛,老爷我带着这么多钱来西北你们真以为是摆阔的?给我干,实验实验在实验,改进改进在改进,水泥进度,必须配合抚宁县第一个三年建设计划,下年元月前,必须不怕苦不怕累,众志成城,攻克这个技术难点,为往后的建设打开局面。

面临大希特勒加斯大林似的管理,灰头土脸的大头工人全体立正誓师、并且他们也纷纷眼睛发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