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304章 距离突突突还任重道远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304章 距离突突突还任重道远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42 来源:笔趣阁

“一二一,一二一……”

新兵训练工作仍旧在持续紧张的进行中。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马金负责调教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体能,以及纪律。

狄咏算是政委,这家伙始终像个文青,且非常崇拜大的语录和模式,于是负责新兵的洗脑以及组织生活什么的。这家伙在这方面有些天赋加成,他是狄青的儿子,狄青作为从最底层爬起来的人,在怎么和基层大头兵沟通方面是真有心得的。

实际上仍旧是王强调的“不脱离基层”的重要性,于是在这个层面上,展昭武功在高名气再大也没什么用,比狄咏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穆桂英比展昭好些,但也远不如狄咏和马金。

所以穆桂英展昭两人名誉上是抚宁军的将主和副将,但实际执行工作的人是马金和狄咏。穆桂英展昭现在的工作除了护卫外,更多是进行理论层面的“研发”。

譬如穆桂英会犹如总教官一样结合自己的心得,给他们讲解“势”,然后讲小团队譬如五六人在局部战术上的配合应用。

而展昭则犹如副总教官一样,给他们讲一些“态”,侵略如火的心态。还总结了些简单实用的肉搏技巧,简化为作战八式交给他们。这练不成高手,却都是很实用的东西,只要用功,就能大幅减少他们面临搏杀时候的流血。

至于王很少露面了,王的工作是统筹。关注马金狄咏展昭穆桂英四人的工作方式,然后记录他们的“教案”,进行总结和汇编。

这是王的试错。发现问题就纠正,发现特点就记录下来跟进观察,于是,这些就会犹如当初积累在西北投行的那些“笔记、图纸、心得”一样,是大的累积,最终会慢慢形成统一的教材,用于将来的军校。

大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文人儒帅,汴京那些吟诗作对的相公并不是。

这些东西事无巨细的都需要王统筹,所以真说起来抚宁县的直接政务没多少,无非是大略看一下安东耿天骘全柏林呈交的文件,签署批示一下,但王总是很忙。

小铃铛总是看着大忙到深夜,却不明觉厉。

除了军校教材的汇编,王还忙于把少量还存在记忆中的基础知识汇编成册,譬如最初级的化学、物理、算术、几何等等。

真正的内功是这些。王脑袋里那些穿越者的脑洞其实很快就会烧光,所以现在必须播下种子,让下一代去走这些路。事实证明这才是正确路线。

这方面王的知识储备真没多少,忘记的差不多了。但给古代的小屁孩们启蒙、用一些神奇现象以及简单小实验、勾起他们的兴趣是足够的。

往后才是重点。

这批种子广泛的播下去后,他们中大部分会成为素质更好的技工,少部分人则会成为学业有成,很快参与到教育别人的教师行列中。

在这基础上大数据般的大浪淘沙,遇到一两个类似武学上的穆桂英展昭,那么无疑,哪门学科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远远超过大现有的功底和心得。

这个进程不用担心走弯路点歪教学树。因为有王把关,相关知识王的确忘得差不多了,但别人提出理论来的时候王肯定能看懂,然后更具成熟的历史进程,王能轻易判断路线歪还不是不歪。

总之这些都是很宏大的工程,做起来很难,见效也会很慢,但是随着抚宁县的财政逐步改善,必须要起步、开始建设这个架构了。

否则王那点可怜的知识储备很快就用光,或许可以在用光前干掉西夏和辽国。但这不够猥琐,王的目标是在将来从宰相位置退休前,能亲眼看到大宋的战略轰炸机集群飞在地中海上空突突突。

说起突突突,目前最靠近这个目标的是燧发枪项目,但即便这个项目也急不了,差的还太多。

王也在同步进行火药工艺改进。要做这些事又涉及了非常多的问题,譬如保密机制的总结,政治敏感度等等问题。

小规模研发测试火药,又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那是可以的。但是要为将来的量产做准备,就有许多政治问题要解决,要想好公关方式。

除了上述这些政策性的东西,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一大堆。

火药的材料来源倒是比较广泛,对穿越者而言,最佳配比也都是有直接数据的。但这些其实不是重点,就算知道了配比,拿不出来就是拿不出来。

王自己小规模多次制造出来的火药,威力的确比大宋匠作监有进步,但问题仍旧很大。可提升的地方还很多。如此导致就算是老罗爹造的精品枪,有效射程也就止步于五百步左右。

那个时候测试王偷换了概念,五百步能打烂泥砖不代表就能打死人,或许只能打伤。

尤其对方穿了质量好的皮甲时就不行了,因为王亲自测试的结果是,处理工艺好的牛皮,无法在五百步被燧发枪打穿透,那就更不要提金属甲。

看似火药似乎没什么技术门槛,只有实际试产的时才真的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配比是远远不够的,每个环节都能影响到火药的质量,譬如木炭的来源,硫磺硝石的纯度和处理工艺。

一开始大便信心满满的犯了这些错误,以为把东西找来,依照比例混合后燧发枪的威力就爆表了,然而并不能!

大自己头两次制造出来的火药就是垃圾,成色都完全不对,烟雾又大,又难闻,燃烧速度较慢,不是那种“哗啦一下爆发”的感觉。

是的配比就是那个配比,但粗糙的工艺过程导致掺杂了许多没用的杂质,都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哦,甚至工人的头皮屑都混合进去了有没有?除了这些外,包括浸泡压实碾碎筛选等等过程,都有很大秘诀在其中。甚至混合出来的颗粒形态和颗粒大小,它都能最终影响到爆发时候的量能。

穿越者又怎么样,从基础原料的源头开始、这些所有的过程就叫“工艺”。这些东西不过关,就肯定拿不出射程八百步的燧发枪来。

所以等待改进的地方太多,依据王经验,单纯以老罗爹造的那把枪的精度和膛线水准而言,若真有满血版黑火药,射程最终会到达一千五百步。

就算是缩水量产版,也必须达到一千步才算合格。所以就连大都面临这些蛋疼的问题,西夏蛮子拿走一份残血版的燧发枪图纸有个蛋用。印度阿三若有f22的图纸又有个蛋用?

除了工艺上的问题还有其他问题,就是量产后的品控以及安全问题。火药是会爆会烧、会死人的东西。作为穿业者在实验阶段,可以小心翼翼杜绝的问题,不代表量产时候那些懵懂的半童工就能保证质量还保证安全生产。

于是就连火药也回到现在燧发枪的问题上来了,技术当然没有门槛。但流水线量产状态下的管理流程以及工艺,就是两大拦路虎。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不叫工业化,而叫玩物丧志,可以看做纨绔子弟骗经费的项目。

不过这些都正在紧张密集的进行公关。西北机械厂内也已经成立了秘密车间,上了火药项目。这个项目是机密也是犯罪,若被朝廷的相公们发现那是真有责任的,因为这东西大宋之内只有一个机构能造,就是匠作监,律属兵部的军造监都没有这个制造权限。

这方面老罗爹和现有团队没太多心得,不过宝贵的在于他们之前积累了很多材料处理、生产流程和工艺控制等方面的宝贵经验,那么摸索起来也就相对的轻车熟路……

地下党头子狄咏留在绥德军方面的密探组送来消息:曹首义有动作。在王公开判处曹晴死刑后,曹首义不打算从京城大理寺公关,而是打算劫牢救出曹晴。

老曹这决策并没有毛病。因为这种问题很难翻案,除非曹晴是文人。

否则就算从大理寺层面驳回“死刑判决”,也不可能免罪。涉及到这种内部间谍奸细的问题,就算宽松的大宋也自来是矫枉过正的,且摆明了这是政治层面上王和曹首义的“文武撕逼”。所以没有惊喜,永兴军路提刑司里面的熟人、一个经验丰富的推官给曹首义的建议是:驳回死刑有可能,但只要王敢冒着得罪曹家的风险强行判了,曹晴脱罪便基本没戏。

那么老曹当然只有硬干。现在的政治形势,皇帝病危时候有小道传言说“皇后谋逆”。或许传言仅仅是传言,是笑谈。皇后若真谋逆怎么能活到现在?

但真相有时候并不重要,有这种传言的现有政治形势下,曹家的人一但真被王用这方面的问题定罪,政治上就是曹家的灾难。所以只能在确认前把人救走。人都没有了,曹晴也始终没签认罪文书,那就成为了未定调的悬案。

至于谁做的?当然是边境地区一切皆有可能,西夏人做的。现在大家都知道王抓捕了一个西夏重要人物。

西夏救人时候搞乱了囚牢,混乱中导致曹晴不知所踪。这些逻辑就是曹首义需要的。这个逻辑的确会被人引申到曹晴真是西夏奸细的问题上来,但好歹不会定调。无图无真相,人都不在,案子都没结,所以它也可以是“王自导自演报复曹家”的逻辑。比正式被朝廷结案定调的后果轻多了。

这些是曹首义所希望的,于是五月中旬,西北抚宁县爆出大案,传闻地牢被劫持,神机亲自抓捕的两个重要嫌疑人不知所踪。

此番劫牢做的非常高明,展昭呈报给王的调查结果是:较大可能乃是道门八大高手中的人出手,甚至是吕纯阳亲自出手。

这点上王心里有数,做这种事曹首义当然没蠢到自己出手,肯定会找曹晴她师傅吕纯阳求救的。不过抚宁县的官方口径上,却不能公开宣扬是道门做的。于是对这个事件王保持沉默不说话,而曹首义方面在大肆渲染:乃是王得罪了西夏人后遭遇的破坏和报复。

至于王到底怎么得罪西夏人了?妈的谁知道呢,又有谁会去关心真相。

这事注定会是王的污点、政绩上的过失。但暂时不会发作,也就年终总结时候会被朝廷的相公们考虑。然而那时王的经济成可以遮掩百丑,让无比缺钱的朝廷忽略掉大所有缺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