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414章 来自军事上的肯定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414章 来自军事上的肯定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42 来源:笔趣阁

接下来就开始了,富弼拿着文报,以河南方言,大抵讲述了一下过去一个季度大宋取得的成就,粮食生产稳中有升,谈不上光辉,仍旧出现有饿死的民众,但总体上粮食是增加了,这算是一个比较伟大的成就,是中书门下廉洁高效的结果。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又有:人口稳步增长,新生儿死亡率有所降低。无疑这也是中书门下廉洁高效努力的果实。

到此富弼特别提及了一下:“这里本相多说两句,我要表扬王。其他地区未见有太大成效,乃是王所治的抚宁县,还有舒州,现在的京城,这三个卫生条例流行地区的新生儿数据大幅向好,才带来的平均数增加。所以当初著书立说的王提出了卫生条例,尽管文笔一塌糊涂,却是有功于社稷的,这就是读书人的真本质,以后再也不要提及他不是读书人的话题。”

就此一片嘘嘘声。大家郁闷了,富弼说的真是实话,专门这样提及的时候,就代表富弼虽然和韩琦有矛盾,但总体上不支持一竿子打死问题人物王。

否则数据上的东西,可细讲也可以模糊讲,譬如所谓的粮食稳中有升,其实最大的增加是河东地区,那些粮食是韩琦撩拨辽国虎须、组织暴走农民去边境种田种出来的。但富弼却不提河东和韩琦,只模糊的说了一句“大宋增长”。这当然是事实却没有细节。

韩琦也不在意富弼这些小心思,因为韩琦脸大,自来不需要这些东西彰显存在感。

说完了粮食,王安石忍不住的挪动脚步起身,想补充两句。不过韩琦把眼睛一瞪,微微摇头,意思不许王安石说。

老王不开口韩琦也知道他要说什么,他想提及粮食虽多,却集中在少数员外的手中,想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于是王安石仍旧是想提“分配”问题,也就是他一直在说的《方田均税法》。

但是韩琦以眼神表示:现在你若敢提及,你儿子不废么算我老韩输。

王安石真不想妥协的,儿子不做官他可以接受,但真的有点无法接受他们把大宋隐患当做政绩来装裱的行为。只是……又想到了抚宁县的确已大变样,是一条另类的救国之路,而在抚宁县“学成归来”的儿子,兴许也携带着一些设想和策划,准备在京作为。

思考到此王安石叹息一声,又退了回来,不说话了。

之所以昨晚和今早王安石总是叹息,几乎不和王说话,其实老王已经做好牺牲儿子的准备了。

说完了民生问题。富弼开始说财政,多的也没提及,总结了一句财政稳步增长,这也是大宋的伟大成就。

这次老富不想提及抚宁县,一是这一季度抚宁县的财政和王没什么关系,二一个呢,那数据实在太玄幻,说出来通常会引来无尽的质疑和嘘嘘声,也容易引导天下各县进行攀比和浮夸。

富弼总结道:“客观的说,过去几月是大宋的胜利,相当辉煌,是全体臣工配合英明神武的官家、带领天下民众所取得的惊人成就……”

到此王拱辰打算趁机切入强调一下三司的财政政绩,却被韩琦轻咳一声打断道:“中书该说的差不多了,下面老夫补充两句。”

就此王拱辰被弄的无比尴尬。

接下来,韩大脑壳大抵讲述了过去的几个月,大宋面临的武装闹事和叛乱问题。和富弼的“成就”不同,韩琦喜欢吓人,感觉上他口里的大宋药丸,到处都有黑幕,到处都水深火热。

韩琦表示:尽管广南形势初步稳定了下来,西北抚宁县剿匪战役也大捷,但大宋仍旧面临着诸多内部隐患,各位仍旧任重道远。

老韩又敲着桌子道:“当年老夫就不止一次说过,侬智高虽然败而逃窜,但隐患继续有。侬智高的同族人侬宗当,仍旧聚集了残余叛军武装,依托地势险要,躲在山中为害。狄青平乱侬智高有功,但绞杀不够彻底。当时张方平试图以经济和怀柔政策平复广南窟窿的隐患相当突出,却无人提出来。那时我韩琦提出了,然而谁都不听我的,全部都在装傻。诚然这有一连两任枢密院不作为的原因,一味的对广南妥协再妥协。但事实是:侬宗当仍旧多次出山烧杀抢掠,对我广南的有效经济建设形成了持续伤害!”

“是可忍孰不可忍!”到此老韩琦怒拍桌子,眼睛瞪的犹如铜铃。

下面的群官一阵郁闷,尤其那些等着弹劾王的在寻思:韩大脑壳怎么不上天呢。这些年,广南隐患的确有,要说伤害它当然有,也的确是一连两任枢密院没有正视。

但现在韩琦把这当做一个问题拿出来说,无疑是渲染王在抚宁县剿匪“除恶务尽”的功劳。

顿了顿韩琦接着道:“邕州知州几次上书枢密院,要求剿灭侬宗当,但广南西路转运使王罕则一直写信给王安石,建议诏安,理由是太过劳民伤财,山地作战形式恶劣。他以不想同时打响两场内部剿匪战役的明目来说事,所以就连王安石都存在原则性错误。最终由广南转运使王罕去多次谈判,诏安了侬宗当父子。这个政策本堂不敢说它错,但是你们的心思谁不知道呢,王在西北以铁血政策剿匪,你们则同一时间在广南搞什么妥协诏安,你们不就是想等着看西北剿匪失败的笑话?结果咱们不妨往后看几年再说话,看侬宗当父子的表现再来清算……”

“明府!”

也恰好在殿上、同一时间进京述职的广南转运使王罕急了,满头大汗的样子要出来说话。

但韩琦不给面子,摆手道:“你闭嘴,现在没你说话的余地。”

王罕想死的心都有了,急忙看向了财相王拱辰,希望王相爷出来说一句话。

但看富弼那么低调也偏向于王,而韩琦似乎卯足了力要搞些事,王拱辰缩了,当做没看到王罕的求助眼神。

到此,广南转运使王罕感觉上像是被人卖了。话说当时广南也不是真的没把握打,王罕也想过借调狄青入广,去教侬宗当他们做人。

这个军事问题倒是不难解决,政治问题却老大难,那一时期皇帝基本不管事,京中几个大佬在神仙打架,而狄青上次广南战果显著,却几乎把广南当地官僚得罪的太深。

这才是王罕不敢在同一时间像西北王一样对土匪宣战的理由,既然因政治原因不敢战,于是只有信了王拱辰相爷的话,推动诏安侬宗当的政策。

说起来这个政策在当时,就像政治上的对赌一样,王拱辰觉得王在西北打不赢,那么广南采取不同的方式,支持门生王罕于广南对匪诏安。一但王失败,在政治上就等于韩琦政策阑尾,而王拱辰政策英明神武。

妈的可惜王真以抚宁军区区一千多条枪,在最复杂的边境地区大平原上,剿匪了全部马贼的骑兵主力。

与之对应的,王罕在广南的诏安于大宋政策不能算错,却就显得太过穷矮矬了,因为广南不用面对边境的复杂因素,侬宗当实力也远比西北三山七寨弱了甚许多,但是!王拱辰系的人却不敢打,选择了诏安。

现在这个政策被韩琦当堂列为了“将来的隐患”,而始作俑者王拱辰却不回应,装作不知道的甩锅,对此王罕也就真的哭瞎了。

关于枢密院的发言,到此基本也就等于王拱辰和王罕被否定。两个老王不算错,只算怂。大宋一贯都怂,若在以前的贾昌朝时期,那当然是王罕的政策更正面,因为的确没钱打仗,也的确没能力打胜。

但在韩琦时期,显然是反过来定调的。

这些几乎就由韩琦一个人来说,富弼则在旁边无奈的半逼着眼睛喝茶,皇帝又不临朝,就此导致一些想借机弹劾王的人,心态发生了微妙转变。

“差不多,上半年我大宋内部的安全压力较大,但比较显著的事件就是抚宁县剿匪,以及桂州邕州的诏安,面对差不多性质的土匪,完全不同的应对政策,时间有限,其他的本堂现在不想拿出来说,只想提醒大家,大宋仍旧困难,形势仍旧不稳,不要完全被粮食增加多少,财税增加多少的假象蒙蔽。”

韩琦最后说完,也进入了喝茶状态。

包拯忍不住道:“这么说来,粮食民生财政的向好,它就成负面了?”

“去去去!”韩琦黑着脸摆手道:“我和你说不清楚,你根本不懂这些。”

包拯道:“明府是干了很多工作,但是败坏体制,四处插手本不属于你的事务,有奸佞之嫌也。”

接下来,老包不痛不痒的和韩大脑壳吵了几句,谁也奈何不了谁。

王缩在最后哈欠连天,主要起的太早了,而且他们扯起来时间太久,脚都站麻了。前排的大佬有座位,然而后排没有,因为放不下那么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