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482章 草原上的日出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482章 草原上的日出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42 来源:笔趣阁

草原地区总能最先看到日出。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不论对于人类还是动物,每个清晨的日出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代表着新的希望,以及新的危险和挑战。

十一月十三日日出,乃是从五月初被西夏军入侵开始六个月来,对于吐蕃人最友好、最有希望的一个日出。

年老的起南临温(厮),他带着爱子董毡、以及所率领的四只游击队,于互助地区以东的隐秘地区躲藏。为躲避漫咩的血腥屠杀,他们可谓绞尽脑汁受尽折磨,现在只能算是苟延残喘。

但就是这十三日清早,一个伟大且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起南临温和董毡,听到了王部志愿军于最不利的形势下、先于民和地区击溃了瓦刺兵团,其后又于通潢一线夹角口,全歼南通密兵团!

这是整个岌岌可危河潢地区的神转进,战争的神迹,一场看得见的胜利号角已经正式吹响。

哪怕真正的大反攻还没正式开始,西宁州(青塘城)仍旧面临被漫咩血洗之可能,北区残存游击队也面临最后被漫咩剿灭的可能,但从王四渡湟水神转向开始,后至宗城大捷、民和大捷、通潢大捷。

志愿军部于有限的两月多时间里,带区区两千五百铁军通过十次战役,六胜三平一负的神级战绩、有效歼灭西夏军团一万一千余人,至此正式进入了兵荒马乱的河潢地区绝地反击的前夜!

这是一个希望,是黑暗中、全体“厮”的灯塔!

所谓厮,并不是一个特定人名,其在土语中的意思是“佛的儿子”。董毡伟大的父亲起南临温经历无数波折、建立政权后,就于青塘被大宋称为“厮政权”。

大家称董毡的父亲叫他厮,这个地区也叫它厮,叫这个国度或政权,还叫它厮。

对大宋的相公们,厮最不喜欢的一个人是张方平。因为作为一个学者,老张考证后在其著作《乐集》中说厮其实是西域回鸪人。这时代的大宋文人就这德行,总是喜欢标新立异甚至危言耸听。

妈的回鸪于这时代几乎是马贼代名词,不是佛的儿子,于是厮认为这是侮辱性的著作。但大宋张方平表示“拒绝修改言论,除非找到新的史料和证据”。

鉴于大宋体量,又因西夏威胁的存在,宋国朝廷现在也不是张方平当政,所以厮只得放弃了这些纠结。

每一场战争的内幕都从来不简单。

早在此番河潢战役打响,政权岌岌可危之际,厮一方面为河潢民众的血泪,几次泣血文书催促救援。但另外一方面,厮疑心较重,初期时候不敢全部信任王。

现在看着地平线的阳光徐徐升起,满头白发的厮心中惭愧:为何早期不信任王呢?

纠其原因:王是个毛头小子,是张方平门生,还是王安石儿子。于是厮又要倚重王,却又留有防备之心。

就是这个原因,当时西宁州眼看守不住,厮接受了狄咏关于百团突围适者生存的战略,那是因为信任狄青和狄咏,同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事实上,后来厮于北线周旋时,仍旧不完全信任王的战术“不指挥”,厮仍旧存在联络子民和军队、局部形成抱团取暖的情况,这才是几个月拉锯中,他们被漫咩绞杀得尤其惨的原因。

譬如现在,厮也不能免俗的聚集了四只游击队想有个据点过冬。譬如早前,王部宗城攻防战大捷后,竖起了集结大旗。但厮仍旧不敢信任王,认为王就算宗城大捷,但是没有积石军增援,他就无法守住宗城,仍旧存在五渡湟水跑路的可能性。

现在,于十三日的清早,想着这些时厮老泪纵横,北区被血腥绞杀的二十多个游击队中,恐怕有一半是因为自己不放心之下的串联瞎指挥、而断送掉的。

当初成功突围的四十几个游击队,现在反攻的号角声响了,连一半都没能活下来,而那个看似不可信任的王一直得不到厮军队支持下,再传神迹,独自吃下了南通密兵团以及瓦刺兵团。

悔不当初啊!

就因为王没成年,是张方平门生,是王安石儿子,所以厮不信任他,致使了如此惨重的损失?

董毡也知道父亲的心思,难过的道:“父亲莫要多想,不是我等无能而是敌人太残忍。此外,谁叫他是王安石儿子?王安石早年间有许多不利于我羌人的言论,可当时宋国偏偏派了王出阵,这难免让人多想。”

说起来这也是误会的一环。

王安石的确从思想层面上就不认可羌人这个民族、以及这片土地。以至于许多年后,和大宋有交情的厮不在了,董毡继位后还是保留了亲宋政策。但这个历史上的蜜月期、从王安石拜相后正式宣告了结束。

当时王安石说“要收拾西夏就要先平复后院,河潢自古就是汉家后院”。于是就果断对河潢开战。

王安石认为这片土地是汉家的,这个民族是个伪命题,他们是汉人支脉。所以不要以为老王不好战,打打打,最终还是有点猛的,打下许多战果,招抚了近百万的边境部族并入汉民。

但这也成为了王安石的一大骂名。反战派说他穷兵黩武,说他挑起民族矛盾致使流血和战火持续,最为主要的,理学党说王安石“背信弃义,放着敌人西夏摆一边,只对忠心耿耿的盟友董毡开战,良心不会痛吗”。

老王回答“不会痛,流血是因为国土不能光复、族人同胞不愿回归造成的。不存在背信弃义,孩子只打自家的,青塘是大宋的熊孩子,必须打乖了喊回家来吃饭”。

大抵就这意思。汗,和他回答《千里饿殍图》一个模式,因为王安石就这德行。

额扯远了。

看着朝阳的现在,厮听闻民和与通潢大捷,于是顾不上许多了,眼看已经不能阻止漫咩血洗西宁州了,再纠缠下去,厮的最后残留力量会打光的,会就此一蹶不振。于是哪怕面临卓洛兰部于南宗地区的封锁,也要想办法把活着的游击队带过去,和宋国志愿军会师。

“父亲真的信任王了?”董毡试着问道。

“不存在。”厮看着日出,智者般的语气道:“孩子啊你记住,不存在信任谁,只存在能依靠谁。我们一直执行的是亲宋抗夏策略,那还是以前的弱宋。现在的宋国今非昔比,尤其王此番带宋军转战数千里,于最不利的局面下通过十次战役,为我河潢地区的保存立下绝世之功,可以说,他于这个地区的名声威望,已无出其右者。”

董毡静静的听着。

厮接着道:“你的两个兄长,于南线带游击队周旋颇有建树,颇得民心。而与之对应的是你作为我幼子,手里握有大好资源,却最终于潢州战败,损兵折将不说,导致我潢州民众被血洗。这样名声上的彼此拉扯,若没有王和大宋朝廷的支持和认可,我百年之后,你就很难有效继承我的大业。”

董毡不禁浑身是汗。潢州战败的确是一生的污点,董毡自认为从战争理论来说,若换两个兄长在潢州会更惨,我董毡好歹带了一半多的部队回到西宁州。只因运气不好,遇到了卓洛兰这么一个统帅,若是一早是和漫咩拉锯,还未必真怕了他呢。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看着朝阳,因为年纪大了,厮有很多迟暮英雄的心思。说起来也不奇怪,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小儿子,最疼爱的也是这个小儿子。

兴许是天数注定啊,厮之所以愿意对董毡委以重任,让他带重兵驻防潢州,除了希望他有政绩建树外,也想提前培养他在厮军中的影响力,以便将来顺利过度,而不至于让河潢政权分裂。

可惜董毡真的运气太差了,遇到了卓洛兰这么优秀的统帅。造成了他董毡的败绩和污点,大儿子和二儿子却因在南区执行王战略较好,相反有了一些军中的基础和威望,还获得了宋国名将狄咏将军的支持。

“哎,希望这不是我厮政权的不幸开始。不论如何必须最快和王部会师,搞好和他的关系。我的孩子啊,我老了,有一天我会死去的,所以王喜不喜欢我那并不重要。但是你的路,还长着呢。”厮迟暮长者的语气叹息。

“谢父亲教诲。”

董毡低声回应着。想到要对一个牙口没长齐的纨绔子弟卑躬屈膝,便一阵郁闷。

此外说起来大宋有非常多的弱智政策,影响着我董毡的财路。譬如青塘有最好的青盐,鉴于大宋的政策,导致大宋境内盐价非常高,以前驻守潢州的董毡最喜欢把青盐走私至于秦凤路境内,联合他们的秦凤军一起挣大钱。

可惜前些年西北地界来了个老范祥,那个酷吏整天带着他的盐政部队查这个查那个,抓到的基本都杀头。砍的脑袋多了,风险大了,就代表参与走私的人的工钱要大幅提高,因为代价大啊,于是也就意味着利润被逐步蚕食。

但尽管这样,也能勉强维持获得较高的走私利润。直至西北来了个神机,那家伙和范祥不同,他反其道而行,直接在抚宁县废弃大宋盐税政策,他还丧心病狂的往北开拓,抢了许多三山七寨控制的盐池,大量用工业手段产盐,来了个“官方走私”。致使能辐射到的西北地区盐价大跌。

这等于完全切断了董毡的私盐利润。

原本每个人想看着王被老范祥请去喝茶的,然而天不随人愿,抚宁县最终被他王发展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不论财政还是军事政治上,都开始颠覆西北盐政地位。于是范祥那个酷吏现在已经被召回大宋朝廷了,西北解盐司看似仍在,但基本名存实亡,已经没多少可执行的业务。

世事无常啊,无奈啊,沃日啊!

那个亲手断了我董毡财路的龟儿子,他偏偏是我河潢政权的救命大恩人,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是个必须极力巴结的超级纨绔子弟、异端王安石的儿子。

同时他还是河潢地区的灯塔,江湖人称大魔王是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