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505章 悲催的石油研究院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505章 悲催的石油研究院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42 来源:笔趣阁

离开青塘已成定局,于是马金他们留下,带着穆桂英以及穆桂英的部曲亲兵,火速返回潢州。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四月五日是个伟大的日子,潢州城码头的羌人们简直惊呆了。要说原本那些宋国来的商船就够大了,但此番真的牛了,这是神马黑科技?

一千五百吨级的大船不需要人力,没有风帆,只有轰隆轰隆的机械声,伴随着浓烟滚滚,就可以自己在河道中穿梭?

话说这个事件在宋国方面是被骂的,说是机械工业局铺张浪费乱弹琴,他们所谓的试航,其实是去接他们的局长大人,竟然需要这么大的船?

这在吐蕃人眼里是神迹。

听说这艘神奇大船是从宋国大名府来的,这要经过很多转折,一些河道的水位造成了大船很难行船。如此就要采用底重心的平底船设计,但这么大的船,这么大的载重,还装上一台突突突的机械怪兽,它竟然能拉满物资、从大名府到这里不散架?

“这到底是什么技术?这么大这么重的船可以在浅水区行走?”

码头上,上货下货见惯了船运的许多人把震惊情绪表露无疑。

没人知道,就连行船经验丰富的宋国掌柜和水手们也不知道。但他们知道,北京造船厂的团队是当年抚宁县机械厂的一部分,还有沈括的一部分,论及脑洞技术,尤其对木材工艺的理解和,当今世界无出其右,他们就是可以做到。

“大宋厉害了。”

“是啊黑科技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这种大船,大宋于战争中,同步进行修建的绥德军至保安军铁路,大名府至汴京铁路,听说也已经进度过半了。一但通车,他们调集物资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因为流通方便了,通车后的地区,粮食物价就会非常稳定,因为可以用底成本把便宜地区的物资,统筹到价高地区。”

“至于南方地区听说暂时没有大规模的铁路计划。不过这种平底机械大船厉害了,能大幅改善漕运效率。”

“最牛的在于:抚宁县机械厂的第三代蒸汽机验证早已经结束,听说就在大魔王于西凉府智退卓洛兰的同时,抚宁机械厂第三代量产版蒸汽机就下线了。”

“第三代蒸汽机什么样啊,厉不厉害?”

“卧槽我连第一代都没有见过好吧。不过听说相比第二代机器,推重比提升近三成。”

“这个推重比提升三成是什么意思啊?”

“你这就叫不学无术,要多看抚宁工业报你就懂了。推力和机器自重的比,就叫推重比。假设不增加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提升推力可以。或者不提升推力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体积和自重也可以。就这么一个事。”

一个懂点技术的家伙介入道:“听说相比二代蒸汽机魔改版,第三代机器暂时还不如第二代厉害。不过新架构设计则更先进,后面可挖掘潜力更大,相信不用多久,以抚宁县机械厂的实力,就会在设计第四代的同时,把第三代机器魔改至两百马力以上。”

“这么一个机器真有两百匹马力吗?”

“有的,比两百马匹更强,因为它是统一发力,协调方面损耗更小。”

这些就是现在民间在纷纷议论的东西,基本上沿途停靠补充水煤时,码头上能听各种民众这样议论。

成就感是有的,大宋现在真有内功了。

或许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忘记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但这些已经不在重要,纠结这些毫无意义,就像后世的人坐飞机高铁时,一般没兴趣去论证是谁发明、谁推动的产业。

但只要我有别人没有,或者大家都有时我国最先进,这就是民族荣耀感的来源。现在宋国百姓哪怕大多数没见过火车和蒸汽机,却都能把这些说出个一二三来,原因无他,这是他们相比于辽国人西夏人的优越感。

这一晃眼,听着这些消息,王自己都觉得恍如隔世。

当年寒碜啊,带着一群草根弄出来的蒸汽机,除了如同快散架到处响,还傻大黑粗,机器么天大一个,寿命低劣,用不到半年,还只有区区三十马力。

现在一转眼就王所见,装配在大船上的这台机器总成要小太多了,只有当初一半那么大,却能提供一百二十马力输出,鉴于工艺和材料进步,加上沈括又提炼出了质量更好的润滑材料,现在运行寿命提升至当初的五倍还有多。

也就是说,现在起蒸汽机的商用环境基本成熟,用蒸汽机不说划算么,至少已经不亏本。

不过限于产能不够,现在除了叶庆华和官府外,一个都拿不到货,还处于叶庆华的独占期。

装在大船上的这台是二代魔改版,机械厂认为三代虽然推重比和工艺参数更好,但新东西不如老东西成熟稳定,所以不急于在领导用的旗舰上尝鲜,稳定耐草就行。这是机械厂总管许浪山的观点。

如果是沈括那个纨绔子弟么,他其实更喜欢拿新东西新技术来显摆。

这个问题上大支持许浪山大叔,所谓安全第一,领导的船,万一机器炸了不得哭瞎?像沈括那大纨绔自己实验滑翔机的人么,也就他一个而已。

顺便,都还没有到京,王接到了某御史写来的文书,御史台表示:对沈括浪费国朝资源大搞纨绔的行为给予严重关注,对机械工业局知事王给予警告。

这是因为前阵子王提供了想法,批了经费,允许沈括修建一套最原始的“风洞系统”,方便他测试空气动力参数、而不至于再摔破他的脑袋。话说他那个脑袋现在看忒值钱了。

那无比简陋的风洞系统,算机械工业局麾下“航空二院”技术验证装置,用的正是最新第三代蒸汽机驱动,采用较大的速比带动涡轮,然后在特定环境下“猛吹”。

现在的设计还很寒蝉,起步很低,导致风力不足,无法测试更大形的参数,但是测试相当于一两人载重的滑翔机还算绰绰有余的。

机械工业局是王生出来的,且制定了相关条例。但当时的大还是个光杆司令,甚至没有下属,就因河潢战场告急而带志愿军西征了。

所以又如同吕惠卿在抚宁县一样,后续的组织结构搭建,各项工作开展,基本是沈括完成的。这小子除了是技术宅外,也有一些组织基础,因为在这之前他就是一个县的主簿。

在他的手里,现在的工业局有了所谓的“铁路一院”、“航空二院”,以及刚刚成立不久的第三船舶设计院,简称“301所”。因船舶院刚刚搭建没多少人,就被航空院铁路院的人戏称为“所”。

至于为什么这么命名,王也没弄懂,总之沈括这小子弄出来的就是这些名册,且呈交中书门下定制了,现在王拿他们也没办法。

这些,都是这个四月天行船获得的喜悦消息。总体上大宋真正蒸蒸日上。

对于王而言,当务之急是寻思考试的事,考不起的话干脆辞官回家相妻教子,顺便做生意赚钱,或者成立个东印度公司出海做坏人似乎也不错?

最后,吕惠卿现在不是知县了。因政绩好,加上统筹志愿军战场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后勤能力,他现在是银州知州了。

治所仍在抚宁县,行政区和以前出入不大,但现在是州级,还是上州,算朝廷直辖的工业重镇。

当初因为和西夏的外交问题,明面上不能出现“银州”这个叫法,但现在西夏没脾气,在志愿军北川河口大捷后,富弼果断通告天下,恢复银州行政区建制,吕惠卿知州,且不受西北转运司节制,中书门下直辖管理。

这其实就是大宋第一个“直辖市”……

作为沈括儿时的玩伴,陈凡也是技术宅。虽然不是一起当过兵一起嫖过娼那种,但也是一起闯过祸的那种死党、譬如小屁孩时候他们一起点燃了“天然气井”。

上年大纨绔沈括在北京谋取了一份差遣,律属于新机构机械工业局,听说有相当充足的经费可供挥霍,陈凡就果断去投奔沈括,一起参与石油研究。

虽然这群技术宅是启蒙最早的人,但无奈基础知识薄弱,有深造需求。那一时期关于数理化发展最成熟的地方是京城煤场旗下的“煤炭学院”。

于是沈括和小舅爷签署了“委托深造协议”,陈凡成为了机械工业局的首个“公派研究生”,拿全额俸禄入京深造学习,看似效果不错,沈括便又批了更多的经费,扩大了研究生派遣规模。

时至今日,煤场不仅仅只有子弟小学了,还有子弟中学,以及煤炭学院。

这个冠名太难听了,实际控制人是王,但曹集是名誉院长。鉴于小舅煤老板出生有煤炭情结,所以必须挂他的名,来自腐儒的阻力才小。他毕竟是皇后娘娘不成器的弟弟嘛。

在深造过程中,陈凡表现出了优异的学习天赋,还提出了许多新的知识和论点,都是当时王没有提及过的。就此成为了理科精英之一。

是的,现在大宋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层次,已经高于王当时提出的启蒙,这就是成就。是投入经费后广泛播种,收获的盛夏果实。

他们提升的基础知识,当时那些东西王想不起来,但他们搞出来后王能大抵看懂,以便及时进行指导,保持路线正确,不至于绕弯路。

学者其实是这个世界最固执、最难说服的一群人。一但他们认定了一门理论、不碰的头破血流很难纠正。但威望的好处就是,时至今日的大魔王一但发话他们会认可,不敢反驳。

实在是因为王各方面成就太大了,基本没错过,在业内他是系统性提出数理化的导师、先行者。这个光环对非儒家学术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时至今日,除非事实上证明王错了,否则或许有人可以拿走他的官位,但基本无法在特定领域否定他的“领路人导师”的成就。

这就是另类的领袖光环。

石油研究工作方面拥有充足经费,以及先发的经验,又加上基础知识攀升和实验,总体上大宋对外打仗的这一年来,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就陈凡看来,现在工业司的火油能量密度,已经极其凶悍。

陈凡发誓,以前从没想过有燃料能爆发出那样的火力来。

但仍旧还有瑕疵,有些工艺方面的东西还不太明确。

这需要兵部猛火油坊的东西,相互进行印证。但兵部拒绝参观,拒绝出让工艺流程秘方。

别看都是官府机构。但传统观念里兵部是重量级大部头,而工业局则是第二梯队“企事业”,受到众人鄙视。又加之大魔王无法分身,无法对这些事进行公关。所以在隐藏秘方的保守思维下,工业局的要求不被待见。

这是很现实很客观的。

说起来当时一堆人想在各方面否定大魔王让他撤军呢,怎么还会给工业局面子?于是陈凡这样的三流官员的诉求,别说公关,他连求见“有关部门有关人员”都做不到。

并不是人人都有个宰相做爹,也不是个个官员都有王霸气,敢打进中堂去上访的。

所以陈凡进京深造、也类似于工业局派出的技术间谍,秘密背负了贿赂公关,获取猛火油坊工艺流程的任务。

这很难,就连张方平都帮不上忙。说起来张方平当政时、收拾兵部,缩减人家的经费是最狠的,至现在相当于张方平近乎半凉的情况下,兵部没人卖老张的账。

“地下党”陈凡咬牙持之以恒,进京深造一年来由小见大,保持了每月请相关官僚去樊楼逛两次的频次,花了不少公关费用后,仍旧没获得去猛火油坊参观的机会。

不过随着他的见识和基础知识增加,和那些技术性官僚喝酒聊天中,总在有意无意的谈及相关东西,一年来,基本被陈凡总结出了一个大概初形,这些聊天笔记对工业局“石油四院”的研发至关重要。

不容易啊,这已经算是工业局密探的卧薪尝胆了。走正轨渠道真没办法,花费了无数经费,通过长达一年的时间,几十次聊天试探,才逐步推导出了兵部猛火油坊的大抵工艺流程。

对门外汉,这些聊天笔记当然毫无用处,但对于业内的顶尖技术人员陈凡,这些交谈虽然不全是干货,已经可以研究和印证。

能做到这一切是因为他们有个不错的领导,王于战争中满地打滚的找富弼耍赖,才帮这些人弄到了行政编。否则以大宋这个时期的阶级优越感,陈凡就是花钱请客,相关口的人也不会去赴宴,送礼人家也不会收。

至此,轰轰烈烈的燃料工业进程眼看就可以开始了。

陈凡在煤炭学院内,通过各种资料的反馈和印证,加上配合学院的人大量实验研究,于是他已经制定出了石油四院的几种不同燃油的技术指标,且标注了号码。

这些都是技术结晶,都超过了兵部的传统猛火油。不过距离大魔王要求的“汽油”,还有些难点要攻克。

方向是对有了,制造出来不成问题。难点在于提炼工艺还不成熟,至少现在无法大规模的合格提炼。

这方面王很早就有过指示:早期内燃机压缩比非常低,燃料必须进行有效又充分的“雾化”,才能最大程度的和空气结合,进行压缩点火,混合不够就爆发不出足够的能量来,也就是俗称的“缺氧、燃烧不完全”。那样的内燃机用去农耕问题不大,但想推飞机上天,就是做梦。

于是,这就对燃料的质地和形态有了很高的工艺要求。

在大魔王治下,大家都是很鸡血的一种“传销”状态,并不需要大魔王本人在,整个团队都已经进入自动率,正在相互比拼,谁都不希望落后。

陈凡作为石油四院的领导,最早时候只有几个属下,被工业局的同事戏称为“401所”。现在航空院那些龟儿子竟然修建了个风洞出来,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

不说超越么,在这场技术大比武中,401所怎么也不能太落后啊。妈的偷取了兵部的许多成果倘若还落后,零基础的铁路和航空院还领先,那就丢面子了,按照二当家沈括的话来说么,就真有“撤院设所”的理由了。没有成果当然要缩减建制。

沈括有沈括的压力,他要对大魔王负责,投入了许多的资源、编制、经费,如果没有进展,总归是官僚机构,总要有人背锅。

这些就是一直缠绕在401所主簿陈凡心里的阴影,挥之不去。

有一种信仰就是“前进前进再前进”。能走到哪里谁都不知道。不用人催促,总之陈凡就想在大魔王班师之际交出一份技术答卷,这有什么意义毫不重要。反正就是想做到,不让大魔王失望。

但就在四月末,从煤炭学院深造毕业,带着无数心得、资料、笔记想要返回北京的陈凡,被抓紧号子里去了。理由是:窃取国家机密。

早在三月初就有了不对的预兆,有内幕消息的小舅爷曹集来警告了陈凡,只说了一句话:“跑,回北京躲张方平家里、其他任何问题,等大魔王班师后又再慢慢扯犊子”。

但陈凡害怕跑了更说不清楚,也不敢完全信任小舅爷,所以写信请示了沈括。

然而这方面沈括也是个白痴,迟迟没有回信指示陈凡。

沈括在这些方面也不能免俗,害怕跑了才说不清。也害怕回信指示下属“逃跑”后,连沈括自己也被跨省弄进去,那么工业局就哭瞎了。

于是就这样,消息到底怎么走漏的,工业局这么一个不被看重的企事业,到底怎么被有关部门盯上的,没人知道。总之四月末陈凡就被捉去喝茶了,关在什么地方都没人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