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77章 选择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77章 选择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42 来源:笔趣阁

此时,大老王还是没让王离开,而是又再次拿起桌子上那封文报看了一下,然后又看了宝贝儿子一眼。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他这个样子,已经是第二次了。

王觉得奇怪就走上去看看,这封不知什么地方来的文报,应该和我大有直接和间接的关联?

王安石也不反对,现在的他对神童儿子的感情很奇怪,于是道,“儿便仔细的看,看了以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为父。”

哎吆我去~

王看了一下,这大抵上是大酷吏李参的第一次敏感执政。

又王指着文报上的一个字道:“爹爹你得先告诉我这是什么字?”

听神童的小子这么问,耿天骘险些摔倒,实在无语了。

王安石倒是和蔼,给儿子解释了一下出处。又看了一眼耿天骘道:“无需这样,当年本堂在韩琦下面做州签判,韩琦公亦有不少生僻字不认识,却不耻下来找我求教了。不懂不要紧,怕的是不懂装懂,或者懂了装不懂。”

“是。”耿天骘瀑布汗,连韩琦都有许多字不认识,文宗泰斗欧阳修亦整天骂那些学士喜欢显摆用生僻字,看起来文青还真是病了。

询问了几处,王就读通了。

这说的是陕西都转运使李参搞贷款的事。

带了个“都”字,所以这货的官比义气爸还大一级,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守边帅臣了。

原则上这是一封喜报,是李参呈交给朝廷报功、用作年度大朝见总结时候的材料。

当然是给张方平的了,那么张方平现在在舒州坐镇,于是这封文报就转到这边来了。

目测张方平拿到后又拿给自己人王安石看。那么这个举动透处一个政治信号:兴许老张对李参的政务持有怀疑态度,或者是褒贬参半。

想到这里王甩甩头,接着看。

其实是好消息,说李参今年在春耕前给陕西民间发放了“青苗钱”,也就是贷款。让老百姓不受高利贷以及地主粮商的节制。其后,秋收大丰了。

“儿说说你的想法。”王安石再次问道。

王道:“这种情况就叫所谓的青黄不接。民间百姓手里没有余钱,抗风险能力太低。为了买种苗,为了租借耕牛,为了在秋收前吃饭。他们通常只有借钱过日子,但高达四分利息的贷款,春耕延续到秋收,时间跨度超半年,计算利息超两分,就等于他们平白无故的损失了两层收入。”

见这小子才看了一眼直接就说到核心,王安石和耿天骘捻着胡须频频点头。

王继续道:“并不是真的只损失两层,这只是刚刚开始。高利贷往往写明期限,一定会卡在农户秋粮卖出去前追债。那么在诉棍治下,高利贷追债是受到官府保护。与此同时没估计错的话,当地的粮商联盟统一抛压粮食,导致粮价大跌,被活力组织追债的百姓没抗风险能力,只能低价把手里的粮食卖出去用于还贷。从利息上看仅二层左右损耗,但加上对粮价的操纵配合这个加权。于是大头百姓每次为这笔青苗钱所付出的代价超过四层以上。然后再缴纳官府税粮,那么虽然秋收了,基本等于白辛苦,不会剩下什么。最多持续半年,又开始了借贷买青苗,然后就这样年复一年的持续循环下去,官府税收其实也就死亡了。”

王安石听得频频点头。

耿天骘忽然插口道:“公子,为何说官府税收也死亡了呢?不是一直都在缴纳吗?”

王道:“你说的仅仅指粮税和身丁税是固定的。但我朝有个特点,商品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我朝商税超越了其他一切税种的总和。那么商税来源于交易,不交易就没有gdp没有商税,额,请自动忽略gdp三个字眼。于是很显然,交易就会产生商税,作为国朝最大的税种,它直接决定了国朝财政充足或者枯竭。从这里看,怎么保证充**易?很简单,需要老百姓手里有钱,钱不流通就是死的。王二的粮食如果没被活力组织盘剥了,且卖了个好价格,那么他就会买走李四的肉,李四卖肉有钱了,他就买走了张三的佐料。其实不论官府和百姓的钱,都这样来的。”

“……”王安石和耿天骘不禁面面相视了起来。

王又道:“也就是说因为执政官员不作为,本该是朝廷拥有的大量钱财,进入了活力组织和操纵粮食的商人手里。他们损害的不仅是朝廷,还有无数的大头百姓,国以民为本,民又以食为天。往后其实不需要再推导会发生什么了。”

“可老夫想听你亲口说会发生什么?”书架后面传来一个声音,原来张方平也躲在这里,现在走出来了。

“见过伯伯相公,那小子就继续说。”

王见礼后道:“上述我说的是一个恶性循环。这些事发生让老子们这些朝廷鹰犬显得很蠢,受到了伤害的大头百姓不信任咱们了。老百姓受到伤害后他们不会分辨原因,他们只会怪朝廷,怪皇帝。过不下去之后就有了一个群体叫做‘逃户’。这些人躲在山里再也不出来,不参与朝廷经济圈,不在给官府服役,不在缴纳粮食给官府。那么受害的最终就是咱们这些朝廷鹰犬。依照我大的保护费理论,他们缴纳了保护费给朝廷,是皇帝的子民,没把他们保护好就是不讲义气,是渎职,是背信弃义,是政府的工作没有做好。是欺君……”

说不完被张方平后脑勺一掌道:“你是不是又喝醉了,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吗,朝廷这么大罪过,欺君都用上了?不要和老夫玩文字游戏。对诉棍那套对老夫没用。老夫承认工作没做好,然而你小子休想给咱们乱扣帽子。还有你的语法到底是谁教的?为何咱们是鹰犬了?鹰就不说了,狗这么低级的东西你自己承认没问题,别代表老夫。”

“额,伯伯相公威武,小子错了。”王还指望他保护王家,并且发放银行牌照呢,于是也不敢怼他。

王安石很心疼宝贝儿子被抽脑壳,然而真不敢说老张,隔壁司马大爷照样被他这么对待,所以很难为此指责他。

张方平坐下来,想了想道:“小,根据你刚刚发言,这么看来,你对这次李参此番放的青苗钱,持正面看法?”

王有点紧张。老张这是第二次透出褒贬参半的信号了,否则以他的脾气不会这么问,不会把陕西的政务哪来淮西商议。

说起来李参那个大酷吏胆子的确大,而且很聪明。于是他真的在历史上这个年景执行了青苗钱,让陕西边地的财税大幅增加,财政一片飘红。

李参的勾当,也就是将来大魔王心中《青苗法》的初形了。

李参比王安石聪明的原因在于他不“变法”,而是悄悄进村不打枪。他就是闷着头做事,只告诉朝廷老子赚钱了,没说什么“我变法”。所以李参暂时不是天下的靶子,没几个人对着他突突突。

当然皇佑五年李参大酷吏的这份财政飘红答卷,后遗症也很大。就此有这个思路的人,当然就被人给关注了。

李参很聪明,这次事件后他就低调的缩回去了。这是他的机智所在,也是他没能青史留名的原因。

那么,张方平在陕西财税飘红的这个时候,都没完全持有对青苗钱持有正面态度,王忽然懂了,知道为何后来张方平会反对王安石变法了。

核心在于,张方平看到王安石遍体鳞伤下,朝廷由政争逐步过度到党争。许多官吏借着新法名誉在下面胡搞瞎搞。那么以老张的性格,不论王安石做的事是否正确,但套用他一贯逻辑:身在其位不能摆平麾下官员,致使各种幺蛾子发生,就是对国朝和体制犯罪。

这就是政治。而政治没有对错,是立场和利益博弈之后形成的结果。

作为一个小奸臣的觉悟,这就是一次政治性抉择,把这叫做站队也可以。

不过站队前,王也需要最后分析确定:老张到底是不是对李参的政绩持有质疑态度?

会不会我大弄错了,老张为了套话故意考验?

张方平这家伙眼睛揉不得沙子,这时候表达错误的话不说成为他的政敌,至少是“骨骼不够惊奇”的表现,往后就很难得到他的重点栽培,然后很难获得银行牌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