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80章 明君的孤独感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80章 明君的孤独感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42 来源:笔趣阁

汴京。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皇城。

已经夜了,景福殿仍旧灯火通明,赵祯还不想睡觉。

皇帝在什么地方,就需要有许多人抬着灯火作陪,除了显得热闹些,也是正大光明释义。这是规矩。

赵祯是个节俭的人,但他仍旧需要皇帝该有的仪仗。

站在下方的各种小太监们正悄悄传递着眼神,猜测着皇帝为了什么事而兴奋,这么晚都不睡觉,而是手拿着某大臣的文报沉思着。

那个明显相当阴险的老太监站立赵祯身边,阴测测的把眼睛一横,又吓得小太监们赶紧低着头,不敢眼神交流了。

这个时期赵祯身体并不算好,于是老太监担心的道:“夜了,官家该休息了,莫要累垮身子。”

“呵呵无妨,今个朕高兴。”赵祯笑着又扬起手里的文报:“这是张方平给朕的汇报。你能相信吗,朕的那神童,上次提交的策论并非空谈,已经初见成效。张方平说了,小孩已经开始了人工孵化工作。把小鸡出生的过程效率加快了几十倍不止。舒州市场上的小鸡正在增加,张方平的展望是,来年舒州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吃到鸡蛋,鸡蛋会大幅跌价。”

老太监道:“老仆以为,这个时代流通太困难,鸡蛋又是易损物资,难以运输,所以未必是天下之福,至少汴京就很难享受不到。”

赵祯苦笑道:“这次你又错了。张方平说那个小孩把孵化的方式上缴朝廷了。张方平现在就在舒州,亲自熟悉人工孵化小鸡的流程,他想把这些流程吃透,那当然以后就会在许多地方推广,自然也包括了汴京。托神童的福,咱们皇城采购鸡蛋的价格应该也很快会便宜下来。”

“?”

老太监有些感觉不好。那个小屁孩似乎太大无畏了,希望不是个圣人啊。咱们大宋的圣人已经过多了,不能再多了。

老太监的内心想法,其实也就是赵祯苦笑的原因,所以皇帝又道:“你觉得是小孩大公无私,还是张方平威胁勒索王家了?”

老太监严谨的想了想,躬身道:“张相公口碑素来就不太好,为人较奔放。所以……老仆认为是他威胁勒索小孩的可能性大些。”

赵祯这才舒出一口气:“如此就好啊。朕的江山,朕的子民,张方平如此勾当做下来,等于替朕勒索王家。所以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弥补王家一下?”

老太监道:“这当然是陛下做主。不过上次赐他神童已经有些人不高兴,他年纪太小,老仆觉得不宜操之过急。”

赵祯叹息一声喃喃道:“天下子民都以为朕可以为所欲为,却又有谁知道帝王家的烦心事。那个司马光也不知怎么了,竟是专门上书朕,要求朕撤销神童封号,他说那个小孩三观不正云云,说是迟早败坏朕的名节。除了司马光和小孩有仇之外,其他人倒不是和小孩过不去,而是和王安石过不去。尤其淮西的官员此番对王安石意见最大。”

这些事老太监不关心,于是就不说话了。

但赵祯很孤独,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于是需要倾诉,所以继续叹道:“人人都有难念的经,大宋的压力就是朕的压力,朕的压力成为了张方平的压力,张方平的压力成为了王安石的压力,于是为了解决目下岭南的窟窿,王安石得罪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循环啊,并且是死循环。这个天下,为何就有这么多的矛盾无法解决?”

随即再道:“这个王安石也是……他从出仕起就是个充满了争议的人物,真是一块茅石头。”

老太监笑道:“这些老仆记得,当年他进京赶考时,鉴于他孩童时候就非常出色,于是都还没进行殿试便有许多人看好他,京城的贵人们纷纷都召见他要点拨。可王安石都不去,谁的面子也不给。然后皇城司监控到这些后,老仆亲口汇报您了。”

赵祯点头道:“这就是从那时起,朕就关注他的原因。朕并不觉得他有多好,只是觉得他特别。事实上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得罪人,导致朕原想点他为状元,进行更高一级任用。却是那些召见他未果的大臣就不干了,整天纠缠着朕说这不妥,那不妥,烦的要死,没办法下只得点他第四名及第,外放使用。”

“结果他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伴随争议,有时甚至和朕对着干,着实可恶。”赵祯最后道。

老太监嘿嘿暗笑,这就是王安石的仕途了。否则啊,其实他王安石到这个位置可以少奋斗六年。

皆因大宋的官,没特别突出情况的话,一般都是依照规矩三年考核,然后挪动。对于王安石那家伙而言,当初他进京赶考时候机灵些的话,状元及第起点就会高一级,那就省去了三年奋斗。

其后在机灵一些,别得罪皇帝和其他大佬,又会少奋斗三年。可惜那就是一块茅石头,于是花费了十年才走到了舒州通判位置上。

当然刺头也有刺头的好处,就是因为他的特别,导致皇帝始终关注那个家伙,他干的还不赖的情况下,别人就压不住他了,升的的确慢了些,但好歹在升。

沉默了少顷后,赵祯道:“朕当时就在想,小孩年纪太小不适合封赏,教育儿子也是王安石的功劳,所以是不是可以一定程度把赏赐加给王安石头上。可他王安石倒好,那是朕想照顾他都找不到理由。他送粮就送粮呗,好端端的跑那边去把陈署给打一顿,这就炸锅了,他打的不是人而是文人的节操。”

老太监暗暗觉得好笑,陈署被打了后,起初皇帝觉得打的好,但是后来形势急转直下,陈署在京城是真的惨,真的可怜。于是呢多谋少断比较仁慈的皇帝又开始同情陈署、责怪王安石打人了。

紧跟着,就是现在张方平勒索王家,给国家弄来实惠的事件,结果皇帝又有些为王安石冤枉了,想要给些补偿。可惜老王他非常恶劣的打人劣迹被记录下来了,与此同时,现在被拿走职田收入的整个淮西官员都在打王安石小报告。

多谋少断就意味着纠结,这就是赵祯不睡觉,坐在这里的缘故。

皇帝认为这些家伙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更可气的是不知张方平是不是疯了,他竟然在以“私分战争财富”为由把岭南宣抚使、枢密副使给拿了。

老张要只把狄青吊起来抽一顿赵祯就能接受,可惜张方平有点不讲究,确切的说是把狄青软禁了。然后消息走漏,被包拯收到了风声。

所以赵祯现在真的头大了。大宋军队怎么带所有人都知道,就包拯不知道。所以是的,宰相庞籍推荐、赵祯钦点的枢密副使狄青,结果就是包拯自带饭盒的去追着狄青咬。

一个好东西都没有,看起来他们谁都没错。结果就是赵祯做冤大头。

他们就是这么对待一个为大宋屡建奇功、宰相推荐、皇帝钦点的将军的。

仅仅张方平和包拯这两家伙蛋跳的话,赵祯还有办法平衡。然而那个死了爹正在丁忧的欧阳修都不在其位,却也跳出来生事了。欧阳修抓住机会上书皇帝说“看吧老夫早说那是一个小人,不能信任,国朝内忧外患之际不恰当私分战争财富就是小人,结果被张方平抓到了不是”。

对这封文书赵祯只有苦笑,欧阳修的“被张方平抓到”几字用的好**啊,不愧文坛泰斗。所以欧阳修的意思是“我虽然跳出来了,但官家你不要怪我,这事是张方平他们干的,这不关我的事,我只是路过时候顺口说了一句”。

都堂上,庞籍为欧阳修的添乱大为光火,庞太师写文章讽刺的时候是这样用词的:欧阳修是帅臣,然而现在大宋安稳,不需要他运筹帷幄于茅庐中,安份丁忧吧,别想出来做事,否则就是不孝。不孝的人他也不会忠。

汗。所以这边没有消停,那边庞籍和欧阳修也掐起来了。

于是现在仍旧没人去关注陈署那个战败的二流子。好在陈署已经没有被气死的危险,老陈的救星是张方平和王安石。

王安石后来公开写信道歉,言辞诚恳。其后张方平不讲道理的把狄青给软禁了,那么最看不惯狄青的陈署也找到了一丝心理上的安慰。

至少来说陈署虽然战败了,但既然现在狄青即将被否定,那么当初陈署“抗拒狄青命令”就成为了有挪动的政治事件,而不是一次简单粗暴的军法审判。

现在,多谋少断的赵祯一边记恨张方平撸了狄青,好处又在于赵祯不想把陈署逼死,那么在张方平给予狄青暴击的现在,也就一定程度找到了为陈署开拓的理由了。

说起来庞籍也不是个好东西。理论上狄青是他保举的,在狄青的事上面,他的立场应该和朕一致才对。然而现在追着狄青事件不放的人是包拯,他庞籍却不想惹包拯,去追着欧阳修和张方平怼。

人家欧阳修死了爹心情不好是正常的好吧?

还有,赵祯知道庞籍现在不爽张方平不是因为狄青事件,而是因为庞籍在护着他的好学生司马光,而司马光再追着王家咬,张方平在护着王家。于是就掐起来了。

“乱了啊,这群人,他们还不如个孩子。都说人越老越像孩子,这些家伙比王更孩子。”

赵祯叹息一声也困了,于是起身打算回去睡觉。

走得两步,赵祯又道:“警告司马光‘放开那个神童’,不要整天追着小孩找麻烦。”

“是直接发中旨警告,还是让庞籍相爷传话?”老太监道。

“庞籍传话。这不是朕滑头,而是大家都在牺牲,宰相就是要为朕分忧,他庞籍不会连这点牺牲都不愿意吧?”赵祯说完洗洗睡,暂时只能这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