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带着系统穿历史 > 第二十七章 初级增收果实(1)

带着系统穿历史 第二十七章 初级增收果实(1)

作者:梦中捉刀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48 来源:笔趣阁

何玄走到了自己办公的地方,小墩里面的第二号人物张黑子来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张黑子面容黝黑了不少,他站直了身躯,面容肃穆的说道:“何头儿,我这十多天来,一直在训练这些新兵,头儿要去看看吗?”,他满怀热诚的想着,自己这么十多天一直玩命的操练这些新兵,非常有成果!

他张黑子现在,可不再是夜不收。没有干劲。混吃等死。张黑子!

而成了小旗。超有干劲。热情满满。张黑子!

“看你训练的新兵吗?”何玄点了点头,前十多天自己收割了这些新兵的负面情绪值,现在理应再去收割一次了。

正在此时,却见手底下的人员之一的张通,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进来:“头儿,头儿,不好了,不好了。”

“什么事这么惊惶?”何玄问道。

“头儿,闹蝗了!”

“什么!”一旁的张黑子,都不由的面色一白,显然吓到了。

何玄一开始,还没有什么反应。

闹蝗?

不就是蝗虫吗?有什么可怕的。

等等,好像在历史上,蝗虫相当的可怕。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虫趋水喜洼,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

中国古代对蝗虫认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说法,又有“蝗鱼(虾)互化”之说,如:宋代陆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鱼卵所化”。潘自牧的《记纂渊海》:“有蝗化为鱼虾”。李《太平御览》〈虾门〉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李苏《见物》记载:“旱涸则鱼、虾子化蝗,故多鱼兆丰年。”。

每一次蝗灾,赤地千里。

无数百姓,没有吃的,最终要不就饿死,要不就造反。

何玄这才算明白了,为什么张黑子和张通两人,都吓成了这样:“蝗灾啊蝗灾。”

接着,扫过了手底上初级增收果实的介绍,上面是这么介绍的:“可以在某个地方划点,让这个地方的不缺水,风调雨顺,粮食增收到达五成之多。范围大约等于五百亩的田地。使用时限为五年,超过五年,自动失效。售价为负面情绪值300点。”

也许,这果实可以抵挡得了蝗灾!

而整个青山墩,正好就是五百亩田地左右。

“你们别急,也许,蝗灾,我有些办法。”何玄沉吟着说道。

张黑子虽然已经是小旗。超有干劲。热情满满。张黑子,但他本身说话,一向都是大刺刺的:“头儿,不是我瞧不起你啊。蝗灾这种东西,一向都是天灾,一旦动起来,是成千上万只的蝗虫一起来。连皇帝陛下下罪已诏,都没有什么用。”

“头儿你说你有办法对付蝗灾,我张黑子真不怎么信。”

一旁的石韦,也连连点头,他也不怎么信。

“如果我真有办法对付蝗灾呢?”何玄反问道。

“真做到了,老子就去吃屎。”张黑子不以为然的说道,他以前没有当小旗前,整个人都没有精神,没事就赌博,最习惯说的话,老子要是输了就去吃屎。当然,他以前是青山墩的第一高手,单打独斗没有人比得过他,到没有人敢强压着他去吃那啥,嘴炮也只是嘴炮罢了。

“好,这是你自己说的。我帮你记下了,我如果能对付蝗灾,你就去吃屎。”何玄点了点头说道。

而看到何玄那样平稳,自信,淡然的样子,张黑子却有些吓到了,他偷偷的打量着何玄,有些担心的问道:“头儿,你真有办法可以对付蝗灾?不会真的要我吃那啥吧?”

“呵呵,这种事谁知道呢?只能说,有个五,六分的把握吧。”何玄坏笑着打量着张黑子:“张小旗,我期待你到时候的表现哦。”

这下子,张黑子的面色都白了,他后悔刚才说的话了。

石韦在一旁却听呆了。

张黑子只是单身汉,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

他本身又是小旗,上头发下来的粮饷收入又高。

再怎么闹蝗,他也饿不死。

石韦却不同,他只是一个普通小兵,上头发下来的粮饷真不高。而他家里一共四口人,他,他婆娘,他儿子虎头,他女儿喜妞。如果田间闹了蝗灾,他家真有可能要饿死人。所以,现在听说何头儿有一定的把握对付蝗灾,也不由的激动万分。

……

何玄寻思着,要什么张黑子去吃米田共,自然是玩笑话。

但是,这初级增收果实,也需要足足的三百点的负面情绪值去换。

也许,能捞些负面情绪值回来。

何玄想着:“石韦,看你的模样很激动。如果我能去除蝗灾,还能让粮食增收个四,五成,是不是想要你们做些不算多难的事,你们都会去做。”

石韦听得眼睛都直了:“如果真能如此,头儿你叫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这样啊,行啊。叫所有人来开会。算了,这开会的地方太小,最多也就是坐下十多个人。你们把所有人召集来,去胡同口那边,就说本总旗有事情说。”何玄说道。

青山墩。

地方并不算太大。

大部分地方,都做了房子。也只有中央这一块,有一个大平台,平时墩里的人称呼这里,叫胡同口。

大明朝这个年月,又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什么玩的也没有。

至于这个时代流行的逛青楼,看戏什么的,在青山墩这个偏僻的地方,是不可能有的。

所以墩里的大伙,平时也都闲着,会来胡同口闲逛,互相之间找些事情聊一聊。今年的收成好不好啊,鞑子今年应当不会来犯关之类的话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