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带着系统穿历史 > 第一百零一章 你有大炮,我有神功(1)

宣府总兵杨国柱,高永明,苏定这些人,带着何玄向松山城的西边走去。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杨国柱苦笑着:“我听苏定说过,你的嘴比较冲,没有想到这么冲,这下子可是把宁远总兵吴三桂给得罪了,小心他以后暗中出招对付你。这人的性子,可是有些小气。”

“吴三桂要对付我?就凭他?他有什么招数能对付我。”何玄有些不屑的说道。

杨国柱听得一怔,接着苦笑:“也对,我忘了你是天下第一的何神将。吴三桂他再有什么招式,也拿你这样的人没有办法。对了,今日正好是我轮值守着西城墙的时候,你也跟着我去西城墙看看。你可是我手下的将,万一清军攻来,你也能出一份力。”

他解释了一通,何玄才明白现在松山城是怎么布防的。

松山城,共有四面城墙。

无论哪一面,都可能遭受到满清的袭击。

所以,松山城的城防是这样轮守的。

松山城中,一共有八大总兵,分别是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东协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

而就由着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两人,守着西城墙。单数日是大同总兵王朴的兵来守,而双数日则是宣府总兵杨国柱的兵来守。

密云总兵唐通和蓟府总兵白广恩这两人,守着东城墙。单数日由着密云总兵唐通来守。双数日则由着蓟府总兵白广恩来守着这城墙。

东协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两人,守着南城墙。单数日由着曹变蛟来守,而双数日,则由着山海关总兵马科来守。

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和宁远总兵吴三桂两人,守着北城墙。单数日由着王廷臣手下的兵来守,双数日则由着宁远总兵吴三桂手下的兵马来守。

而这一天,正是双数日。

“杀鞑子的事,我很有兴趣。责无旁贷。”何玄说道。

接下来,杨国柱,高永明,苏定,以及何玄诸人,上了西城墙。松山城虽然只是小城,但终究也是真正的城池,其城墙颇厚,远不是青山军堡的城墙可以比的。城墙高就有六米左右的高度。

杨国柱扶着城墙的砖石,感慨着说道:“这一次松山城当中,屯积了我们大明国,最后的精锐了,如果这一战再败的话,真的不堪设想。”

杨国柱确实是一个气概激昂的人物,他在原来的历史当中,在松山锦州这一战战败之后,清军以高官厚禄劝降,杨国柱死战不降直至中箭身亡。他是真的爱国,所以感觉肩上的压力相当的大。

“总兵多虑了,现在我们有足足的十三万人马,再有洪督师的精妙指挥。更有何神将的相助,相信定可以战胜清军。”高永明在一旁说道,他此时也颇多感触,他记得第一次见何玄的时候,何玄还是一个小小的官员,好像只是百户吧,转眼之间却已经是从三品的指挥同知,而且有天下第一神将之称。

现在何玄在明军中的地位,绝对不在他这个三品指挥使之下。

“希望能战胜满清。”杨国柱说道。

……

正在此时,突然见得了远方,密密麻麻的清军,向着这边靠齐。

清军又要攻城了。

杨国柱面色也不由的一变:“满清又攻城了,大家准备。”

只见远方的清军,推着一些大炮,直接的来到了离松山城的城墙大约一里远的地方就停住了,似乎在调试炮的样子。

何玄也不由的唇角一抽,大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好像没有见过这种。但是想想也了然了,到了明末的时候,火器本来就出现了。但是由于热兵器的威力并不算太足,成本太高,炸膛太多之类的原因,所以形成了冷兵器与热兵器并行的时代。

小股的清军,铁定是冷兵器。比如自己第一次对抗清军的十几人,第二次的三百人一牛录,都是如此。但是后面,对着济尔哈朗的时候,济尔哈朗本来就是满清受排挤的亲王,诸多旗主当中地位最低的,他的手下估计没有什么火器部队吧。

而现在,面对着的是满清的绝对主力,不对,是满清的八,九成的兵力。

这种时候,火器出现了,到很正常。

特别是攻城的时候,原来的冲车要冲到跟前,要死不知多少人,自然不如火器的大炮方便。

这个时代的大炮,说白了就是放一个大铁球,里面放些火药铁片什么的,真的打出去,炸中的地方,如果敌人密集的话,死个十来个人,伤个几十个人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样的大炮用来轰城墙是最好。

而这个时代,大炮的射程,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13万八旗军主力,渡辽河,攻打孤城宁远。明廷派袁崇焕驻守该城,袁崇焕用“红夷大炮”重创八旗军,“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大明的红夷大炮让旗兵损失惨重,努尔哈赤也因之受伤,被迫撤军,因伤重于当年八月死去。

这一段,就是典型的吹牛逼了。

这个时代的大炮,还想一炮所中,糜烂可数里?他以为他放的是原子弹。

查一查那时代的明代文人记录,对于炮的射程,我们可以查到,号称红夷大炮的荷兰火炮是明人所见到的威力最大的西洋火器。与佛朗机相比,其设计铸造更趋精密,展示了更大威力。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荷人出没广东,粤人谋与澳门葡人共拒敌人。明朝是从中荷实战中逐渐认识了荷兰火器。巨铳乃红夷所恃长技,“长丈有咫,能毒人于二十里外”。

另外还有对西方火炮技术表示震惊的言论,如:荷兰“大铳长二丈余,中虚如四尺车轮云。发此可洞石城,震数十里”。(茅瑞征《皇明象胥录》卷5《和兰》)红夷大炮“一发十里,当之无不立碎,我虽有利刃,勿可与敌;虽有锐兵,勿可与战”。(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16)。

但是,大家也应当知道,古代的文人,对于数学方面,真的没有什么天赋。他们习惯性的随手往数字里面灌水,没办法,科举这玩意从来不考数学,他们在这方面相当的白痴。

明代的大炮打十里,二十里,哈哈哈哈,真是搞笑。

二战时代,各国75毫米野战炮射程最大不过9km,也就是十八里。

按明代文人的记载,估计着明代的火炮可以和二战一样。

所以,这些数据看看就好,千万别信。

下面这些资料,才可信一些。

而大炮的射程,1632年英国的“海上君王“号的舰炮资料。

首先是32磅及30磅加农炮。

根据记载“这些火炮的重量超过了5000磅,发射的弹丸如果用14°仰角可以发射到3000码外”

然后是18磅炮,“一门填装了5磅火药的18磅炮可以在400码的距离击穿2英尺6英寸的橡木,即使在在1000码的距离上仍然可以有效击穿1英尺的松木板”。

所以这个时代,英军最好的大炮,能打到一千码,能有有效杀伤。一千码就是九百米。

而研究过这段历史的话,会发现当时的英军在火器上,已经颇大的领先了明军。

明军也好,清军也好,他们大炮的有效射程,不可能到达九百米。

看完西方的记载,来看看大明朝比较靠谱的人戚继光的记载。

戚继光于1560年写成的《练兵实记》,是在蓟州镇训练士兵时的经验和实战总结,戚家军中装备的佛郎机火炮的数量在中国最多,种类也最齐全。但戚继光谈及火炮的射程,仅有1-2里的说法。《练兵实记佛郎机图》中云:“此器最利,且便速无比,但其体重,不宜行军,比无车营,只可边墙守城用之。今有车营,非有重器,难以退虏冲突之势。其造法,铜铁不拘,惟以坚厚为主。每铳贵长七尺为妙,则子药皆不必筑矣,五尺为中,三尺则仅可耳,再短则不堪矣。……其放法,先以子铳酌大小用药,……今制铁凹心送一根,送子入口,内陷八分,子体仍圆,而出必利,可打一里有余(明朝时1步=四尺=120厘米),人马洞过。”

说白了,戚继光当时,炮也就能打个一里左右。

戚继光时代过了差不多八十年了,现在的炮的射程,也就七百米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