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带着系统穿历史 > 第一百五十七章 阎应元(1)

带着系统穿历史 第一百五十七章 阎应元(1)

作者:梦中捉刀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4:36:47 来源:笔趣阁

满清十二万雄兵。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吴三桂带着五万关宁铁骑。

左良玉带着五万精兵。

一起进攻京城,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举国震惊。

在朝廷上面,引起了无数人的议论。

在民间同样的引起了无数人的议论。

各间酒楼,茶馆,都是议论这件事的声音。

比如,这是在山,东的一间酒楼内。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吧,无数的兵锋,直接的指向一人。何玄到底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才使得这么多的军队,这么多的势力,要讨伐他。”一个身穿锦袍的书生摇动着扇子,嘿嘿的笑道,他是官二代,平时也是鱼肉乡里之辈。

听说何玄在大杀鱼肉乡里之辈,他就吓了一大跳。不过好在何玄远在北京,他却在山,东,两者相差千里,他不怎么担心。

今日听说何玄倒霉,他也不由的快慰之极。

“何神将做的哪里是天怒人怨的事情,比如说他得罪了满清,是因为斩杀了满清的前任皇帝皇太极。满清侵我大明国土,杀我大明百姓,他们的皇帝当然该杀,何神将杀得好。”旁边有个蓝袍书生说道:“至于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左良玉的弟弟左良云,都是做恶多端之辈,早就该死。”

“何神将是做得太好了,到处斩恶,终于让诸多的恶,汇聚在一起,共同反对他。”蓝袍书生说道。

锦袍书生听得了蓝袍书生这么一说,他也不由的一气:“好,好,你们这些穷人家,最喜欢的就是何玄这样的人。但是你们喜欢有个屁用,现在三路大军围攻,二十多万的军队,我就不相信他不死。”

蓝袍书生也不由的语塞。

现在公认的最强军队是满清。

第二强的则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号称大明第一强军。

第三强的却是湖广总兵左良玉的兵。

第四强的才轮到了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李自成的军队数量多了些,所以战斗力能压制张献忠。

这等于说,何玄一个人对上了当世第一强军,第二强军,第三强军。

这……确实没有赢的希望。

“也许,何神将还会赢,何神将一直以来,创造了多少奇迹。”蓝袍书生嘴硬的说道。

“哈哈,你慢慢幻想吧,穷胚子,这一次何玄死定了。面对着这样的军队,他何玄再是孙悟空,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一次他死定了。你真以为他天下无敌了?”锦衣书生得意的嘲讽着。

蓝袍书生语塞。

是的,在当世第一强军,第二强军,第三强军联手的情况下,又有什么人,能不死呢?

各方议论之辈,都认为,何玄这一次,只怕是……在劫难逃!

……

此时的何玄,已经怼完了朝廷当中,那些虚假的大臣。

返回了自己的神国公府当中。

在书房当中,静静的等着。

如果没有弄错的话,今天应当有一个人会到。

看看时辰,应当差不多了。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的样子,宋管家走了进来:“大人,锦衣卫副指挥使方旗求见。”

“叫他进来吧。”

“好。”宋管家走了出去。

片刻之后,锦衣卫副指挥使方旗大步迈了进来。

在他身后,有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留着长须的中年男子。

方旗一拱手:“神将,你要我找的人,我找到了,也给你带过来了。”

方旗是有些不解,他跟在何神将手下办事也有一段时间,佩服神将的为人。但是神将有些事情就看不懂了。比如说,特意叫他去了江南一个叫江阴的小地方,去把一个叫阎应元的典吏给请过来,这就真的不明白了。

典吏那是什么官?勉强要算的话,那就是九品芝麻官。

何神将当时还交待了,请这个典吏的时候,要尊重一些。

不过,既然神将交待了,那就照办就是。

何玄一听交待方旗的事情给办好了,他也不由的一喜,看向了方旗身后那位四十多岁,留着长须的俊儒中年:“可是阎应元阎典吏当面。”

其它人,不知道这位阎典吏的才华。

但是,何玄可是相当清楚。

这位阎典吏,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赴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纪突出。

但是到了历史上的公元1645年,他才真正的焕发出了他本身的才干。在历史上的这一年,清国占领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颁布了剃发令,号称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江阴人民愤起反清,一开始的时候是由着一个叫陈明遇的人领民地反清。

但是,到了后面,清贝勒、大将博洛命降将刘良佐统重兵包围江阴城,陈明遇感觉自己的军事组织能力不足,就让位于阎应元。

接着,在阎应元领导下的江阴老百姓,如有神助。

就用一些老百姓,打得清贝勒博洛和刘良佐,恢头土脸,大败亏输。

清朝亲王多铎闻知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他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洲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贝勒博洛平定松江后,统率所部二十万大军来到江阴城下。

但阎应元,硬生生的率领着江阴的百姓,抵挡着这二十万大军足足八十一日。击毙满清的兵马以及当时投降满清的伪军七万五千人之众。包括亲王三名,大将军十八名。

刘良佐亲作《劝民歌》,希望江阴投降,应元怒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史。”

破城之日,阎应元在东城城门上题“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城内依然拚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

阎应元身中数箭,投水自尽,被清兵拉出水面后刺断胫骨令其下跪,禁于栖霞庵,有僧人闻“速杀我”之声不绝,天明时不屈而死。

这位阎典吏,才是当时真正的军事大家。

以区区一小城,城内百姓,无正规军,可以对抗满清和伪军二十万大军,还反杀伤七万多人,杀死满清亲王三人。

诸多战绩,不说震古烁今,但也横扫当世,千古难寻。

若说在明末的历史上,能与之并称的,也只有李定国一人而已。其它明末诸将,什么袁崇焕之流,论军事能力,给阎应元提鞋也不配。

偏偏,这样的传奇人物,名气却远不如史可法大。

但史可法虽然英勇就义,本质上却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书生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