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战国赵为王 > 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为镜?这是一个问题(第二更)

君王,统御一国万民,治国思想和方略显然是必不可少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作为一个穿越者,赵丹有什么自己的思想方略吗?

好吧,并没有。

毕竟赵丹在穿越之前又不是什么国家领导人,瞎操什么心啊。

但赵丹现在是了,所以这个没有治国方略的问题就有必要解决一下了。

其实吧,没有也不要紧,可以抄……不对,可以“以史为镜”啊。

以哪个朝代的史为镜呢?

赵丹理所当然的想到了汉朝。

当然是汉朝。

在后世,华夏民族又被称为“汉族”,仅此一条便已足够。

可是汉朝也有很多皇帝,到底要以哪一个皇帝“为镜”呢?

如果提到汉朝,所有人脑海之中所跳出来的第一个皇帝必定是汉武帝刘彻,什么卫青霍去病痛打匈奴小朋友啊,什么李广利远征西域诸国臣服朝贡啊,牛得不得了。

那么问题来了,汉武帝治下的大汉帝国,是不是西汉一朝最鼎盛的时期呢?

不是。

以对华夏民族的历史功绩而言,汉武帝无疑极其的伟大,当得起秦皇汉武之称。

但是汉武帝在位期间连年征伐不断,国家徭役沉重,导致到了后期整个大汉朝经济秩序混乱不堪,民不聊生,政治上也是一团乱麻,还搞出了巫蛊之祸这种令人智熄的事件。

文景之治两代明君留下来的底子,就这样给汉武帝挥霍一空。

当汉武帝去世的时候,留下的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大汉帝国,而是一个虚弱无比,风雨飘摇,甚至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走向解体和覆亡的大汉帝国。

好在汉武帝的后人们还算争气,先是有汉昭帝刘弗陵为大汉朝续了命,然后大汉朝才终于迎来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不世雄主汉宣帝刘询(刘病己)。

汉宣帝,就是赵丹心中想要去抄不对,是去“以史为镜”的那一位皇帝。

汉宣帝在位期间,对内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让疲惫不堪的大汉帝国再一次恢复了元气。

在对外关系上,汉宣帝联合乌孙大破匈奴,直接把匈奴打得四分五裂诸单于并立,再无法对大汉朝造成威胁,更有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做到了汉武帝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除此之外汉宣帝还平定了西羌,并置金城安置降羌,又设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汉朝版图。

《汉书卷九十四下》有言: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大汉帝国自汉武帝时开始对外大举扩张,在这位汉中宗孝宣皇帝的手上则真正达到了文治武功的顶峰。

学这样的一位皇帝,显然是没有错的。

汉宣帝的治国思想方略是什么呢?从这位皇帝训斥自己儿子汉元帝的话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霸王道杂之,这区区五个字,便精辟无比的概括了汉宣帝的治国思想。

何谓霸道?霸道的最佳代言人当然就是秦国,而秦国以法家思想立国,霸道和法家本就是不可分离的。

何谓王道?王道一直以来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自孔子以降,孟子、荀子等诸多儒家大能,无不极其重视王道思想。

所以“霸王道杂之”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那就是儒法并重,以儒家王道为教化,以法家霸道而扩张。

赵丹面前的荀子恰好就是这么一位儒法并重、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而且还是一个赵国人。

因此在穿越之后,赵丹早早就已经派人向荀子发出了邀请,然而这位荀子一直以来都含糊其辞,看上去并不是很想回赵国的样子。

但奇怪的是当长平之战分出胜负之后不过短短半个月,荀子就辞去了楚国兰陵令的官职,带着两名得意弟子来到了赵国

很显然,大儒也有一颗为官之心啊。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不也是为了求得官职,以使自己的理论有用武之地么。

这位荀子用是肯定要用的,但是在用之前,一个小小的、考验能力的理论测试还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赵丹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今诸国争霸,以先生之见,寡人当如何为之?”

荀况想了想,开口道:“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

赵丹听了暗自点头,果然这位荀子的确如传说中所说是王霸并重,这一趟算是没有请错人。

于是赵丹再开口问道:“以先生之见,何为王,何为霸?”

荀况答道:“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赵丹想了想,又问道:“先生当知在清河之会上,那范睢所言之‘一统天下论’。”

荀况表情变得严肃,十分郑重的点了点头,道:“确有所闻。”

赵丹并没有发现的是,就在他和荀况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坐在荀况身后的李斯和韩非两张年轻的脸庞上都不约而同的闪过了兴奋的光芒。

法家的人,天生就是大一统思想的拥护者。

其实自从战国后期以来,已经有不少人提出或者说是预见到了未来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大一统帝国。

但是像范睢这样以一国相邦的身份公然向天下昭告说明秦国有并吞天下之志,还真就是战国七雄之中的头一份。

范睢的这份言论自发布以来在整个华夏大地掀起了极大的波澜,赞同者有之,不屑者有之,怒骂者亦有之,总之整个思想界都因此而炸开了锅,稷下学宫那边据说更是每天都因此上演无数辩论和骂战。

赵丹问出这个问题,就是想要观察一下这位荀子到底对于大一统思想是什么样的一个态度。

只要在这个问题上,荀况能够给出赵丹一个足够满意的答案,在赵丹看来就合格了。

一旦荀况通过了赵丹的考验,那么赵丹事先预留下来的赵国六大臣之中的中尉之职,就算是找到新主人了。

荀况会怎么回答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