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战国赵为王 > 第八百二十九章 胜利所带来的附加问题(第二更)

如果说灭掉燕国是一道赵国人十分期盼并且为之奋斗了将近一年时间的正餐,那么吞并箕子朝鲜则是正餐之后的美味甜点。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燕国和箕子朝鲜的覆没无疑敲响了北方诸蛮族的警钟,让他们都感受到了威胁,以至于开始纷纷北上,整个燕国和朝鲜国的边境百里之内一时间竟然完全失去了蛮族的踪迹。

赵丹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情非常的舒畅,因为这充分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当强大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别说是文明人,就连野人都怕你!

当整个华夏大地彻底的进入冬天的时候,李牧也率军班师回到邯郸,向赵丹交令了。

自然的,又是一番盛大的庆祝和封赏。

和庞一样,李牧虽然得到了非常厚的赏赐,但是并没有获得封君之位。

要知道现在还剩下四个国家呢,而且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和燕国差不多甚至更强的国家,如果一个燕国就给李牧封君,那么灭掉秦国楚国的时候还怎么封?留点余地好了。

不过李牧对此倒也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现在的他才刚刚晋升为赵国北方大都督、并且获得了入龙台议事的资格,已经是非常满足的了。

过犹不及的道理李牧还是知道的。

除此之外,李牧还在一次龙台会议之上向赵丹提出了另外一份要求,那就是希望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将义渠给收入赵国的版图之中。

“大王,如今的义渠国之地国土也算不小,加上又是绝佳的牧马之地,而且义渠人又是十分合适的骑兵人选,加上如今义渠胜作为义渠王又在为大王效力,正是拿下义渠国的最佳时机啊!”

赵丹一听李牧的这番话之后,不觉也有些心动。

于是赵丹便命人取来地图,然后就吓了一跳。

“咦,这个义渠国现在居然已经这么大了?”

说起来,义渠国还是几年之前赵丹为了削弱秦国而从秦国之中分裂出来的国家,但是由于赵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关注着中原战事,所以对于义渠国其实并不关心。

义渠国就好像箕子朝鲜一样,对赵丹来说都是一只手就能够捏死的弱鸡,这种弱鸡自然是没什么好值得关心的。

所以等到李牧在地图上给赵丹比划了一下之后,赵丹才发现现在的这个义渠国不但已经占据了原先的义渠地二十几个县,同时还因为义渠胜一路给李牧打下手的原因,在阴山以南拿了不少地盘,甚至已经开始将触手伸到河湟之地,最西边已经差不多要抵达西海,也就是后世的青海湖了。

“对了,居住在这里的羌人呢?”赵丹有些奇怪的问道。

李牧答道:“羌人不是义渠人的对手,都被义渠人赶到山里和高原之上去了。”

这其实也不奇怪,这个时代的羌人部族基本上就是刚刚脱离了野人状态不久的样子,虽然义渠人也是相当落后,但怎么也不可能输给野人不是?

赵丹砸了砸嘴巴,突然想起一个问题。

现在的赵国、包括是整个华夏世界因为常年战乱的原因,其实是有着大片的土地需要去开拓的。

除此之外,等到以后一统天下之后,还有许多的大工程需要去建,比如说直道啊,水利啊,维护长城等等,这都是需要大量人手的。

如果把这些羌人统统都抓来当苦力来干这种重活的话,似乎是很不错的选择啊。

当然了,也不必仅限于羌人,比如说什么氐人啊,西南夷啊,百越啊等等中原地区之外的诸多蛮族,好像都可以嘛。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要么就同化,要么就奴役,羌人这种野人就是很适合用来奴役的对象。

毕竟这些家伙也不是华夏子孙,说实话赵丹用起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强大的罗马帝国不也同样是建立在诸多蛮族奴隶的血汗之上么,罗马人用得,难道寡人用不得?

赵丹愉快的将思绪收了回来,没有多少思考就拍板做出了决定:“没问题,等到明年开春,汝就率军南下灭了义渠吧。”

河湟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十分优质的牧马场,这个地方拿下来对于赵国是肯定好处多多的。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拿下了河湟地区之后,赵国就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对秦国关中形成了包围圈,这会让秦国人的防守变得更加的困难。

而且河湟地区本身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只要赵国骑兵能够适应这里的气候,那么未来就有希望更进一步朝着青藏高原进发,最终将青藏高原也纳入到赵国的统治。

当然了,那片高原其实并没有太多统治的价值,但问题是如果真的能够拿下青藏高原的话,那么就能够以此为跳板去进军印度了。

从距离来说,自青藏高原南下印度,无疑就比绕到西域中亚地区再南下印度要近了很多。

考虑到历史上阿三的渣渣战斗力,一旦赵国骑兵的铁蹄进入南亚次大陆,那么征服整个印度南亚次大陆几乎是毫无悬念的事情。

雅利安人能做到的事情,赵丹觉得自己没可能做不到啊。

不过这一点倒是不着急,对于眼下的赵国来说,先把河湟之地拿下来就可以了。

至于青藏高原和印度……赵丹觉得那恐怕得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将漠南和东北完全纳入赵国统治是最重要的事情,免得又搞出第二个蒙古人或者第二个努尔哈赤,然后是开发长江和长江以南的地区,再接下来才是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

饭总是得一口口吃啊。

在解决了义渠国的问题之后,还有其他问题也需要搞定。

相邦赵胜说道:“大王,在过去的一年之中我国一举灭掉了燕国和箕子朝鲜,获得的疆域十分的广阔,但是如今的问题在于缺乏足够的官员去治理这些土地,应该如何是好?”

赵国本身在战国七雄之中就不是一个以人口而著称的国家,虽然这些年来赵国也陆续的推出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成为成年人至少也得十八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赵国至少也要二十年才能够看到鼓励生育政策所取得的效果。

这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对于这个问题,赵丹其实也是有些挠头的。

说实话,赵丹成立华夏学宫的初衷就是为了要让诸子百家的这些大能们教授出一批合格的士子,然后让这些士子们进入赵国的官员阶级之中为赵国所用。

但是问题在于,华夏学宫的生源毕竟有限,每年培养出来能够为赵国所用的其实也就那么几百个人,而且这些人还需要一定时间的锻炼才能够独当一面,同样也是解决不了全部问题。

赵丹沉默了一下,说道:“这样吧,等到明年春天寡人再发一次求贤令好了,想来应当能够解决一部分的缺口。再传令下去,凡爵位在大夫以上者,家中若是有子嗣成年,也可以举荐为官。至于其他的缺口嘛,就先让燕国和朝鲜国本地投降的官员们暂时填上好了,不过投降的官员们只能够出任副职,正职必须由邯郸选派,这一点平原君汝和李卿(李斯)务必要注意。”

中尉李斯点头应是,随后又出了一个主意:“大王,臣以为其实可以进行异地任职。比如说让魏国的投降官员们去燕国任职,让燕国的投降官员们到魏国任职,如此一来的话既不用担心这些官员们勾结本地大族,同时又能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督。”

赵丹眼睛一亮,道:“这的确是一个办法,就从明年起开始实行吧。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不能抽调太多,就暂定为每年两成吧。”

顿了一顿之后,赵丹又说道:“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单单一座华夏学宫已经不能够解决问题了,寡人计划再创办几座学宫分院,专门用作吸收和培养士子之用。过几天寡人会和荀卿见一面,让他们拿出一个章程。”

开办更多的学院其实是赵丹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只有普及了教育之后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才为赵丹和赵国王室所用。

在场赵国大臣们对视一眼,对此倒也没有反对。

在这个年代,士子其实就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像虞信廉颇这些就是从士子一步步爬上来的,所以他们当然不会反对。

最近这几年以来,随着赵国的不断扩张,大批原先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公子哥们统统都被派出去当了官,就比如说赵胜的十几个儿子,除了未来注定要接任的长子之外,其他的统统都有官职在身。

所以赵胜和郑朱这样的大贵族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的,反正现在官位多得用不完,就培训一些士子来给自己的子嗣亲族们打打下手也没什么。

“好了,既然都没有问题了,那么就讨论最后一个问题吧。”赵丹咳嗽一声,然后对着面前的赵国大臣们说道:“诸卿以为,下一个攻伐目标应该选择哪一个国家为好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