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吃相 > 第625章 商律之争

帝国吃相 第625章 商律之争

作者:牧尘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9:35 来源:笔趣阁

“陛下,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臣也是刚解决不久,包括载重等问题也都还在测试阶段,等科学院把所有数据都收集出来之后就可以编制制作手册让工部开始大范围推广,这样必然会极大提高货物的运送效率。”

“爱卿果然天纵之才,这四轮马车虽然自古有之,但转向问题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无数工匠都不曾解决,眼下爱卿解决了这个难题,四轮马车日后必然大行其道,爱卿当居首功!”秦始皇很高兴。

“谢陛下夸奖,研制四轮马车也并非臣一个人的功劳,有少府的造车令和四位工匠,有科学院工厂的炼铁坊和打铁坊的管事和工匠,而且公交公司能够运营将这些马车打造出来为咸阳民众提供便利,还有几位联合投资的商贾,上次臣说过,这公交公司投资数百万钱,将会极大的拉动配套的各种商业的发展,将会为内史府带来大量的税收和为数千人提供一个赖以维持生计的工作,只有朝廷给予宽松政策,商贾才能放心大胆的把存在手上的钱币拿出来投资更多的商业,促进钢铁冶炼,农具制造,货物流通,我大秦的百业才能欣欣向荣,昔日齐国富甲天下,正是因为商贾活跃,今日之大秦囊括四海八荒,继续苛法压制商贾犹若自缚臂膀,因此臣提请陛下松解压制商贾的律法,废《金布律》中歧视商业等末法,许以平民百姓自由经商之权利,并且减少课税刺激商业发展,以此带动更多产业发展,这样我大秦将会获得更加广泛的税收来源……”

关于减免商税和松解压制商贾的苛法,陈旭曾经和秦始皇提到过几次,不过都不是在朝议这种正式场合,而皇帝也从未在朝堂上讨论过这个话题。

而这件事陈旭必须用全力去推动。

随着钢铁水泥的出现并且开始普及使用,无论是修路修桥还是修建水渠水库等大量基础建设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光靠搜刮百姓这种手段永远都无法满足,而捉襟见肘的朝廷收入也肯定无法支撑,必须大量引入民间的力量才行,而解放商贾发展商业就是最好而且见效最快的途径,没有之一,只有大量的投资进来,水泥厂钢铁厂等才能大量修建起来,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后乱七八糟残剥平民百姓的事情发生,也会有大量官商勾结的事发生。

但所大善若伪,至善若恶,国家的强大必然伴随有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至少陈旭扪心自问绝无半分私心。

就像后世中国改革开放一样,乱七八糟的事情必然层出不穷,对社会对人的陈旧观念也必然产生巨大冲击,甚至政体都差点儿摇摇欲坠,但这种改革的好处也显而易见,若是不改革只会是死路一条,而改革才会获得洗经伐髓一般的新生。

至少在这个时代,没有摸石头过河的盲目。

而且高度集权的皇权之下,所有的混乱都会被很快压制下去。

更何况眼下大秦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需要的就是更加开明和放松的法令,残酷的秦法六国百姓皆都不习惯,自然也从心里产生巨大的抵触情绪,一旦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有人借机生乱,如果百业兴旺,农商匠卒皆都自由自在安居乐业,谁特么有闲心来造反。

大秦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统一之战后,严苛法律早已不再是大秦强盛的保障,反而成为了一种作茧自缚的巨大包袱,发展民生才是让大秦能够稳定强大的最好手段。

不过这些后世各个朝代总结出来的规律,实际上就是因为大秦的倒塌才明悟出来的。

比如汉朝,知道大秦亡于苛法,而且参与造反的人也知道秦法的强大弊端,因此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各种制度,但却大大削弱法术治国的方略,采用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使得大汉迅速繁荣强大起来。

这些事陈旭知道,但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都不知道。

因此陈旭就需要不断的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让满朝文武和皇帝看到这些事情的效果。

而且时间不等人,几年时间一晃而过,陈旭来大秦转眼已经三年多了,但对于法律的改变微乎其微,都是在周边挠痒痒,从未触动过任何法术治国的根本核心和利益所在。

而今天,陈旭第一次在朝堂之上提出了废除商律中的抑商条款,将被法家门徒视为末作的商业解放出来。

商业兴才会有百业兴,一个不会做生意的国家只会越来越穷。

陈旭的话还在朝堂之上回荡,满朝文武皆都沉默不语,有人皱眉有人愤怒,还有人激动有人脸色平静。

皇帝高坐龙椅,脸色平静看不出来任何情绪。

“陛下,商业乃是末作,商贾自来投机取利,若不是商律束囿,我大秦恐遍地奸商与民争利甚至与朝廷争利,何来百业兴旺!”一个中年大臣站起来,脸色看起来颇为愤怒,但也略微有些忐忑。

愤怒是因为陈旭废除压制商贾的律法,忐忑是因为陈旭的身份。

特么的仙家弟子啊,不知道晚上会不会用太乙神雷炸死他。

但李斯给他的眼色他却又不能无动于衷,作为法家门徒,必然还是要和大佬李斯站在一起,同穿一条裤子,不然日后地位不保。

李斯的小动作陈旭都懒得去看。

一旦触及律法这种法家门徒的核心利益,李斯不可能不反击。

“陛下,臣曾熟读内需论,认为清河侯所言有理,商贾把存留在库房中的钱财投资商业,朝廷便会收获许多连带的商业税收,这些钱不会凭空而来,如果解除压制商贾的法令并且减少税收,必然会带动更多商贾把钱财活用起来,百业才能兴旺发达!”工部一个四品官员站起来为自己的顶头上司陈旭顶贴。

“陛下,东门外正在修建的渭河大桥投入几何您可知晓?”

陈旭也懒得继续等李斯的人跳出来打擂台了,因为这种事如果皇帝不表态,双方可以唇枪舌战几个月,实际上到最后一点儿意义都没有,反而只会降低他的身份和地位。

大秦天下秦始皇就是最大的boss,只要搞定他一切都ok,搞不定秦大大一切都白搭,废除压制农商的法令和发展商业的事情陈旭已经明里暗里和秦始皇说过许多次了,如果秦始皇不愿意,那么就没有半分的希望,但秦始皇却从未正面拒绝过陈旭的提议,而且眼下的态度也莫零两可,这种态度就表明秦始皇还在犹豫,需要给他一个更加实锤的理由。

“哪位爱卿告诉朕渭河大桥投入几何?”秦始皇显然不知道陈旭的问题答案,眼神落在户部令高腾身上。

“陛下,臣来回答清河侯的问题!”高腾身后一个四十余岁的黑须户部官员站起来。

“讲!”

“科学院和工部策划修建的东门渭河大桥长六十丈,共计需要消耗钢材五十万斤,水泥一百万斤,木材一千余丈,另有竹石麻绳不计其数,烧制水泥,挖掘河沙,筛选卵石,砍伐竹木,修建桥体,共计动用兵卒匠工一千余人,刑徒奴隶近万人……”

“朕只想知道大桥修好花费几何?”秦始皇脸色威严的打断户部官员的话。

户部官员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的虚汗赶紧说:“回陛下,按照工程指挥部的测算和眼下每日的消耗,大桥修好至少需要耗费五十万石钱粮……”

“哗~”

朝堂之上瞬间一阵惊呼和骚动,许多大臣都互相看见了同僚脸上的惊恐,就连一直脸色平静的李斯都忍不住保护脸皮抽动了一下。

而端坐龙椅的皇帝略胖的身体都跟着抽筋一样抖了一下,嘴巴略微张开愣了几秒钟才皱着眉头说:“五十万石,我咸阳仓也不过存粮三百万石,这座桥竟然耗费如此巨大?”

“是,陛下当日谕令无论多大代价都要将桥修好,因此臣等便没有再另行汇报!”户部令高腾苦笑着站起来说。

“陛下,根据测算的确要这么多花费,科学院和工部户部的测算明细臣已经看过!”右相冯去疾赶紧站起来为自己的属下顶住,“其中大部分消耗是在水泥和钢铁,水泥厂开山凿石,运送煤石,采掘黏土和灰石、磨制生料,钢铁厂的大量铁锭都是从河东和南阳运送过来,车马耗费巨大……”

“陛下,钢铁水泥虽是修路筑桥的利器,但开销也同样巨大,如果从咸阳至齐郡东海之滨修筑一条水泥公路,光是大小桥梁就有十余座,整条路若是要修建完成,全部投入不下千万石钱粮,这笔开销朝廷绝对无法支撑,除非引入商业投资,让大量商贾投入巨资建造水泥厂、钢铁厂、挖掘砂石石料,运送竹木等物资,否则光是这条路就会拖垮我大秦,何况今秋关中秋旱粮食减产约一成,加上齐东两郡的水灾之患需要官仓大量补贴,这些越发让朝廷开支捉襟见肘,但若是不修路,道路不畅则货运不畅,但若是修路,这必然沿途的郡县无法支撑这么巨大的开销,何况强征民力加重税负,只会让百姓更加疾苦怨愤,臣以前说过,朝廷之事皆可付诸于商事,若是把这条路交给商贾来修建,朝廷必然不会背负如此大的压力!”冯去疾说完之后,陈旭再次进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