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三百三十四章 重庆官绅(二)

崇祯十三年 第三百三十四章 重庆官绅(二)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嘉陵江码头上,停着大大小小十余条战船。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这其中有两条战船十分特殊。

因为它没有船帆,船舷边也没有多少手拿长竹蒿的船夫,反倒是两侧船舷密密麻麻伸出了长长的船桨,像一只在水上爬行的蜈蚣虫。朱平槿给它取的名字,就叫“蜈蚣战船”。

蜈蚣战船是朱平槿在贺桂、王祖义的建议下于九月初重新设计的新式战船,比原来水军装备的划子船大了许多。船长七丈一尺,宽一丈二尺,平底、方头、方艄的中国传统内河船舶样式。

船首甲板上有一门可以在圆形座圈上旋转的七斤铜炮。

船身中后段分作上中下三层。

下层是压载舱和储物舱,基本在水面以下。

中层是桨手舱,高不足六尺,左右舷侧各有大桨九只,每只大桨由两人划动。桨杆尾端钻孔注铅配重,保持船桨支撑点两侧的平衡。支撑点是由两个铜轴承组成的万向节,在靠岸或接舷近战时可以快速解脱拉回,防止船桨折断。

上层建筑是个低矮的开放式的火力平台。为了进一步降低重心,保持船身稳定,这个平台只有一圈蒙着生牛皮的木制女墙和四根楠竹支撑的竹席篷,大小可以容纳十五名火铳手兼炮手在上面打放。女墙四边底部都开有炮口,地板上有预制的炮座,可以让四门虎蹲小炮从炮口里开火。

船尾是带防护的舵手舱。舵手舱控制着带多个菱形孔的半平衡舵。遇到浅滩沙洲,可以把舵提起来一截,防止搁浅。

蜈蚣战船的速度略逊于轻巧细长的划子船,吃水更深。但比起官军惯常使用的民船来,速度快、动作灵活、火力强大。

船首的七斤半铜炮是蜈蚣战船的主战装备。在交战中,七斤半铜炮可以凭人力控制四面旋转,射界接近二百七十度,发射实心铁弹、水军专用的八枚大霰弹和一两重的普通霰弹。

实心铁弹能够在七十步内轻易击穿三百石粮船的船舷,双倍装药后甚至可以从另外一侧船舷打出去。

大霰弹装一斤重的大炮子八枚,每颗炮子的大小如汤圆,所以士兵们又叫汤圆弹(注一)。这种汤圆弹可以在三十步内击穿三百石粮船的一侧船舷。

一两重的霰弹是水陆通用普通装备。装十斤可在百步内打穿皮甲,对人体造成重创。

即便被迫接舷近战,蜈蚣战船也不吃亏。每艘船有桨手三十六,舵手兼竹篙手五,炮手、火铳手及军官二十五,共计六十六人,装备了虎蹲炮、火铳、火药包和各式冷兵器。

四川的内河航运因为必须适应长江三峡的险滩和沱江、涪江等水浅沙多的河流,常见的大船也就三百石,载兵百人左右,装备火铳、火箭和冷兵器。五百石和一千石的船不多,主要用在长江岷江主航道上。设计时预估,一艘蜈蚣战船可以依靠其速度和火力,至少抵挡住两艘三百石大船的攻击。

但是,蜈蚣战船的缺点同样十分明显:没有任何生活设施,连全体船员一起睡觉打盹都不可能。若拉屎更惨,必须抓住绳子将光屁股伸出船舷。一个不小心,就要下江洗澡。

……

蜈蚣战船上层的平台上,寒冷的江风呼呼刮过朱平槿的脸庞。贺桂笔直地站在朱平槿身边,一如他以前在谨德殿当作战参谋一样。

他指着两侧那些官军水师的船道,“世子,别看他们的船比我们高大,只要是开阔流缓的水面,我们一艘可以打他们五艘!”

朱平槿很满意贺桂的信心。他微笑道:“你想利用速度优势,用大炮远距交战,让他们不能近身,干挨打不能还手!只是战场环境复杂,任何一种预想都只是简单化的东西,不能作为预测交战的结果。兵士既要练习远距炮战,也要演练近距接舷战。要预想到最坏的情况,如船体起火、搁浅、破损,或者被激流冲向下游等等。须知:事预之功则倍也!”

贺桂答道:“末将明白!只是如世子所言,要在实战中才能练得精兵!”

“不会落下你们!”朱平槿哈哈笑起来,“这次让你们千里行船赶来,就是让你们参战!一旦控制了渠江,就能把土暴子的阵势一劈两半!”

贺桂兴奋地一拍木头的城堞,“多谢世子!我爹何时……”

“估计你爹明日便到定远,贺桓跟着舒先生、孙先生他们一并过来。这次大战,是王府兵成军以来的一次大会战,谁都落不下!不过,我们一家可不能将仗打完了。”

盯着那些官军的战船,朱平槿向贺桂努努嘴,“于大江的船和兵,都比我们多。”

“末将懂了,要与官军搞统一战线!顺便试试他们的战力。有能战的,末将把他们挖过来!这些能战的水师,当官军太可惜了!”

“你与你家少爷一样聪明!”朱平槿由衷赞道,“你悄悄告诉他们,拉来一百人当连长,拉过来四百人当营长!”

“只是于大江不好拉,听说他对曾英十分忠诚!”

“那就把功夫下在曾英身上,来个一锅端!记着,蒙古鞑子,以弓马得国;而我们大明太祖高皇帝,以舟师得国!两条蜈蚣小船怎么够!”

“末将明白!”

两人正说着,一声轻叹从后面传来。朱平槿转过身去,原来一名长相俊秀的少年公子。那少年公子的年龄比朱平槿还小些,双手搭在女墙上,正把头伸出船舷,痴迷地观看舷侧的桨排整齐地翻动、入水和前后。

“如晦!”

“世子!”少年公子面色中带着青春的羞涩。

“表弟不必与本世子生分!”朱平槿走过去牵了他的手,“我们兄弟还像小时候一样!走,表哥带你下去看桨手划船!他们最辛苦!”

……

官船上,廖大亨独坐在舱里闭目养神。王行俭站在船头,注视着前面那艘蜈蚣船。眼见世子将他重庆府的邱家表弟牵下了平台,他正欲回舱,却看到到蜈蚣船两侧的船桨突然变了节奏。两排船桨同时离开水面,向斜上方高高竖起,来了个蜈蚣亮翅。在玩什么花样?他不明白。

王行俭从船头回来,瞧见廖大亨假寐,便感叹道:“廖公,世子心思机巧,真异于常人也!他那艘蜈蚣船,拖着我等这艘官船,竟能行走如飞!只是我等之船反让世子之船拖着,下官有些惶恐!”

“惶恐什么!”廖大亨微微睁开了眼睛,“他一十几岁的少年,正是爱玩的年纪!他拖着老夫,在官军水师面前显摆一番,不知有多么得意!”

“知世子者,唯廖公也!”王行俭赞叹道。

“藩抚和谐,也是为官功夫!”

廖大亨露出微笑,眼睛也睁开了。

“没了王府的银子,你我哪里找银子养兵去!短了银子,只怕那些武人立即便要翻脸,纵兵抢掠地方!湖广消息说,楚王不肯出银子,宋一鹤(注二)又拿不出银子,那左平贼便自己动手找吃喝,抢得襄阳、郧阳两府哭爹叫娘,最近好像连承天府也开始叫苦了!宋一鹤拜折弹劾,左平贼上书自辩道,他不让兵士们抢掠,兵士们便要哗变。是抢掠还是哗变,让朝廷自己选择!皇帝还能说什么?只能下诏斥责地方!”

王行俭听着有些心虚。他接到消息说,合州士绅正在串联,准备到按台衙门状告赵 荣贵。赵 荣贵抢的东西,他自己也有份。廖大亨说这番话,是不是在敲打自己?

好在廖大亨并没有接着就这个话题继续往下:“所以啊,藩抚和谐,便是今日之大局!地方上要更加注意。他天家贵种,又是少年心性,犯浑打泼的时候也是有的。我们这些个大臣,人人饱读诗书,犯不着与他计较,总以不伤和气为限。”

王行俭反应过来。原来廖抚讲的是内江王到重庆府来垦田一事!

上月初,内江王派了他的长子到重庆,下码头便与王应熊的独子王阳禧发生了冲突。不几日,王阳禧告到知府衙门,说内江王在巴县以北圈占的荒田,都是他王家的。内江王长子则派太监传话,说蜀藩奉旨垦荒。只要是荒地,管他哪家的,照垦不误。谁垦荒便是谁的!

这事情因为牵连了许多士绅的利益,更涉及对皇帝旨意的理解,王行俭不敢擅专,已经呈文二台三司,想必廖大亨已经看过。

“下官难呀!”

王行俭赶忙将其中一应关节细细说明。他着重强调,重庆府的荒田确实不少,但普通百姓能有多少?只怕中等之家也没有几亩,大部分都是显贵人家的。

“这有何难?”

廖大亨听完王行俭的陈述,笑着捋捋胡须:“传旨正使走了,副使还没走呢!问问钦差便可知道圣意!王大人可知这钦差是谁?”

王行俭摇摇头。

廖大亨便笑道:“武清侯家的,世袭锦衣卫副千户,名叫李存良,这次毛遂自荐,要随大军出征。既然他是世袭勋贵,又是天子亲兵,老夫便让他署了护**之副监军。”

王行俭一听就知道王家要倒霉。武清侯家是孝定太后一脉,那是正宗的外戚,与帝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会站到致仕的内阁大臣一边?再说王家在重庆的权势虽大,但人脉并不好。两年前因为王家横行乡里,被人在京师告了御状,罪状至四百八十余条。虽然点名告的人是王应熙,但是大家都知道其兄王应熊逃不了干系,而且御状中还明确提到了王家敛财的数额:一百七十万两银子。若是李存良旧事重提,将此事捅到天子跟前,正缺银子的皇帝说不定会打王家的歪主意。

王行俭还在脑中纠结此事,却听见廖大亨又道:“以老夫看,士绅们总把田荒着可不行!他们家大业大,少收三五石也无妨。可老夫就缺这三五石!你知道,皇上逼得紧,要老夫拿银子保乌纱。若是赋税不足额,老夫这乌纱帽也便戴不稳!你重庆一府去年便有欠税若干,若是清了税便好说,若是清不了……内江王不来,本抚也要来!本抚的章程就是:谁能交税,谁便来垦田!管他的是藩王还是流民!”

重庆府在元末明初之时,因为破坏的程度相对较轻,所以明玉珍选在重庆建都,而不是千年蜀都成都。洪武立国,赋税征收水平也照顾了四川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重庆府的赋税征收水平大大高于成都府。重庆府二十州县,赋税征收额度达到了四川总赋税的三分之一。而成都府号称天府之国,又有三十六州县,每年的征收额度却只有十六万余石。

这粮额一代代承继下来,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大的变化。三饷杂税都按照粮额数字推比,也就是说,重庆府二十州县要承担的赋税额度依然是四川的三分之一,约百万两银子,平均一县每年便要交五万两银子!

廖抚在表明自身的态度,更是在严厉警告自己,王行俭对此一清二楚。可要让重庆府的士绅出那么多的银子,或者是放弃那么多的土地,那廖大亨的乌纱帽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却保不住!想到这里,王行俭顿时愁眉苦脸起来。

“其实,士绅们也把土地看得太重了些。土里刨得出多少银子?”廖大亨眯上了眼睛,继续养神,“如今成都那边,盛行的是投资钱庄和机器局赚钱。”

“正巧下官想问一问,那机器局有没有造船的打算?”

难怪王行俭见着前头的船便夸世子“心思机巧”,原来他们有造船的打算!

蜀地出川下江南之船,往往有去无回。老板卖了货物,便将船一起折价卖了。只因船只逆流而上,还要拉纤通过三峡的急流险滩,路途上耗费的时间太久,耗费的人工成本也太高。四川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重庆又有漂木之便,造船业是十分有利可图的。

廖大亨想透了,不露声色地睁开眼道:“老夫这倒是不知。不过可以帮你打听一二。只是王大人,你得先把事情说清楚了……”

注一:一斤(明制)铁弹的直径约为52cm。

注二:宋一鹤,时任湖广巡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