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中之套(一)

崇祯十三年 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中之套(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城外百姓因争抢银花钱而引发短暂混乱,朱平槿、廖大亨和刘之勃恍然不知。uu234刘之勃急着回城,想必他的嗣子刘文郁已经从北门入城,此时应当到家了。

进了东门瓮城,廖大亨便见到华阳县知县沉云祚带着几个衙役正等在五显庙前。

廖大亨素来不喜这个到处出风头的年轻进士知县。他见到沉云祚手提官袍,一路小跑过来,便沉着脸勒住马匹,面带愠色责问沉云祚:

“沉知县可有紧急军务呈给本抚?若是县内公务,汝自当呈文报知府衙门处置!”

廖大亨的意思就是你沉云祚一个七品知县,不应当越级上报。就算成都知府现在还托病不上班,你上面还有藩司衙门呢!

“下官冒昧打扰世子和两位大人,确因县内有件公务!”沉云祚向世子和两位大人见礼完毕,这才不卑不亢回禀廖大亨,“只因一件官司,事连巡按刘大人之家人。听说刘大人出城校阅官军,下官不敢惊动,故而只好在此迎候!”

“一件官司?”廖大亨心里嘀咕,瞟向朱平槿。正好朱平槿也转过头来,瞬间四目相对,朱平槿眼皮一眨,廖大亨顿时什么都明白了:

必定与陈士奇的那份弹劾奏折有关。

刘之勃没注意朱平槿与廖大亨的小动作,他急火火追问道:“沉知县!本官家人究竟惹上了何样的官司,快快道来!”

……

要知道是何样的官司,时间需倒退到今日破晓时分。

刘之勃的妾室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侍候了老爷出门,便回屋取下耳环手镯放进了首饰盒,用蓝布拢了头发,拴好灰布围裙,然后提了竹篮出了后门上街买菜。

买菜的地方并不远,出后门沿巷子向东,穿过一条大街,再走不到半里路,就是龙王庙。龙王庙前的正街上便是热闹的集市,什么吃的、用的东西都有卖。如果正好碰上逢场天,就会买家挤卖家,背篼碰箩筐了。

刘之勃的妾室穿着很普通,走在大街上毫不显眼。早年生活的艰辛,在她脸上留下了磨灭不去的印记。

她本是刘之勃的邻村人,年纪三十几岁了。刘之勃的原配夫人嫁到刘家,便把自己的贴身丫鬟,也就是她,作为女方的嫁妆之一陪嫁过来。

都说红颜命薄。刘夫人嫁过来没几年,便患上绝症。去世前,因为没有为刘家留下一儿半女,所以坚持要刘之勃将她收了房。后来她为刘之勃生了一个女儿,去年底刚嫁给一个京官的儿子。

刘之勃因为无子,便抱养了他大哥的儿子刘文郁做嗣子。昨日老爷说,今日午前少爷便要赶到。所以她临出门前,除了在竹篮里放了些铜钱,还特意在抽屉里拿了五钱碎银子搁在怀里。

这些年的光景,真是一年差比一年!她曾听老人们说,万历初年一石米才值七钱银子,现在一石米已经涨到了多少?三两!

米价长了,肉价势必跟着长。肉摊子上一斤肉,二钱银子还要外加十个铜板(注一)!

老爷是个油水不沾的清官,跟着过了这十几年,她也习惯了。再怎么着受穷,也比陕西乡下时强些。初到京师,她见着那些官眷们穿金戴银,身后的丫鬟仆役也比自己穿得好,自然眼红过一阵。兴许是不留神说漏了嘴,又兴许是那些官眷眼睛毒,转眼就看穿了她的想法。于是很快,那些金丝掐的发髻,镶金磨的玉簪(zan),绫罗绸缎制的衣袍,宝珠翠玉的全套头面和首饰连着镶嵌螺钿的盒子一起送到家来。

可没等她穿戴整齐试上一试,刘之勃便让老仆全部送了回去,还跟她发了好一大通脾气。若不是为刘家留了一丝血脉,说不定她早被盛怒之下的老爷赶出了家门!

“老爷要当清官,这没错。拿了那些不干不净的银子,下辈子便要投到鬼畜道去当饿

鬼……可老爷这清官,当得也太清了!”

刘之勃的妾室想着钱箱里那所剩无几的碎银铜子,心里便十分发愁。刘之勃从不乱花一文钱,衣食住行更很简朴,领了俸禄便都放在她那里。可家里必要的开销总是少不了的。

这离京赴任要钱吧?家里的公婆要寄些回去吧?还有当年那些凑份子供养老爷读书应考的兄弟妯娌亲戚们,总得有所表示吧?

还有老爷身上的那件官衣,也要自己出钱的!

除了发愁之余,还觉得有些愤懑。

前两天廖大亨的小妾刘惠莲过门来拉家常。同样都是妾室,你看那金玉满身、妖精狐媚的模样!

她想起来就忍不住骂人,还好我家老爷是个正人君子,钱色两头都是不沾的。

菜市从来就不是个清净之处。

四川物产丰富,尤其是在这个季节,鲜菜大量上市,叫不出名字的山珍野货很多。不像老家和京师,一到冬天就只有白菜、萝卜几样冻菜换着花样轮流吃。进了菜市,看见琳琅满目的各色鲜蔬嫩果,刘之勃的妾室迅速忘记了心事,开始专心致志挨个与菜摊老板杀起价来。

刘之勃的妾室沿着菜摊子一路杀价,转了大圈,买了满篮子菜。

“这是什么笋?”她走到一个菜摊前,指着一堆竹笋问。刘之勃除到四川,在廖大亨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吃过笋子之后,就对那入骨的鲜味念念不忘。昨晚他还专门嘱咐,今日买些笋子回来,让儿子也尝尝鲜。

那菜老板一眼瞥见了她竹篮里的猪肉,连忙热情推销起来:

“这是昨天叙府用快船送来的竹笋,是筇(qiong)竹的嫩笋。筇竹又叫罗汉竹,竹子可以当拐杖,笋子脆鲜微涩,最是好吃不过。大姐,这东西喜油,和着肉炖煮最好吃!”

“那价钱……?”

“不贵,一斤一百二十文。”

一百二十文!这个价钱把她吓了一跳,都快赶上肉价了!

老板瞧出端倪,连忙补充道,价钱是贵些,但是绝对公平。因为这些是山珍,要采笋人冒着生命危险进到大山里才能采到,所以不是天天都有卖的。能买到,只能说明买菜人有缘够运气。况且这筇竹笋丢头不大,一斤便能剥出七八两。若是您嫌贵,可以买成都本地产的慈竹笋。慈竹笋也好吃,味道还略微有些甜,一斤最多二十文。

想到越来越空的钱箱,刘之勃的妾室犹豫了。不过她想到老爷的嘱咐,这才狠狠心。钱箱空了便空了!她心里发发狠。总不至于一个四品巡按,还把家人给活活饿死了!

她下了决心,便开始砍价。砍到一百文,再也砍不动了,她这才认真挑选起来。这笋子娇贵,大热天的放两天就黑了,所以老板见着来了大主顾,连忙招呼婆娘应付其他主顾,自己亲自上阵,帮着她挑选。

“一共两斤四两,正好二百二十五文。”老板手中的秤杆翘得高高的。

“二百二十文!”刘之勃的妾室再次砍价。

“好好!二百二十文就二百二十文!下次您光顾!”老板很会做生意,立即就用五文钱换得一个长久的主顾。

铜钱都在竹篮里,篮子里还装着肉和菜。她提着沉重的竹篮不好付账,于是低头把竹篮放在地上拿钱。

好容易数清了铜钱站起身来。这时,她的头顶撞上了一个硬东西。

“哐当!”一个大瓷盘落在地上摔成几瓣。

“哎呀!”一位书生模样的人先是大惊失色,紧接放声嚎哭起来。

“这是我家祖传的宝贝呀!你要赔!不赔你走不脱!”

……

巡按衙门东侧的茶楼。

雅间里,秦裔一个人静静坐在窗边,眼睛注视着几处的动静。从他的位置看出去,巡按衙门的后门

和窗外小巷的两端,所有动静一清二楚。

隔壁旅舍楼上设的观察点,视野更好。登高便能望远,巡按衙门里的动静也能瞧见。

按照朱平槿的指示,秦裔的身份是绝对保密的。除了一个书生、一个护卫和几个王府里的太监,消息组的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们老大的身份。他们既没有看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过他的声音,更不知道他要他们做的事是为了什么。一旦出了事情,王府里的人都要迅速与外部人员掐断关系。

时辰还早,可小巷里已经有人来往出入了。

刚才楼上观察点的消息说,衙门里清清静静,后门里只有个衙丁在放哨。这衙丁是个老头,昨夜一直在后门的门房里值守。好像昨晚没睡好,他今朝出现在视野中就在打哈欠,只有刘姨娘出门时才故作抖擞。刘姨娘一出门,他便故态重演。

巡按衙门的布局和守卫的情况,秦裔早就一清二楚。

巡按衙门几乎与省城所有的衙门一样,坐北朝南。南边一块是办公区,叫前衙。北边稍窄的一块是生活区,叫后衙。

中国南北方的四合院都差不多,巡按衙门的后衙也是一个完整的四进四合院。

一进有前门(大门)、照壁、倒座房、垂花门。二进和三进是四合院的主体部分:中间一个四方形的院子,有朝南的正房以及两侧的厢房和耳房,中间围成一个院子。二进的正房叫大堂,三进的正房则称二堂。四进则是最北端的后罩房,二堂与后罩房之间形成了狭长的后院(注二)。

后门便在后院的一侧。

刘之勃此次入川赴任,带的长随少得可怜。除了时不时会见拜访的重要客人外,刘之勃很少使用正堂。二堂则是他和妾室的生活区。东边两间是寝室,西边两间是书房,中间用于日常起居。

秦裔判断,陈士奇给刘之勃的那份文书,极可能就在二堂的书房里。

要进到二堂,必须避开大门和后门站岗的衙丁。

巡按衙门后衙里共有十一个衙丁,一个老仆。大门附近有八个,住在一进的倒座房里,分做三班站岗。垂花门之后的生活区,衙丁一般并不进入。

老仆住在二进的西厢房里,有时会进到三进、四进里做事。

后院有三个衙丁,守着后门。因为最北端有后罩房,所以后门并非开在正北边,而是开在东侧临街的围墙上。

人若从后门进入,便正对四进的狭长院落。正对后门的角落里有一口带亭子的水井。右侧是后罩房,左侧是东耳房。东耳房有门,可以通到三进的院子里。后罩房里有厨房、柴房以及几间下人的住房,这三名衙丁便住在靠近后门的东头两间房子里。

秦裔决定在白天动手。

原因很简单,因为前衙、后衙防范的重点都在夜晚,在晚上动手很危险。围墙里面有衙丁值班放哨,围墙外头还有打更报时的更夫。稍有动静,就可能将附近巡逻的都司镇抚兵引来。

可到了白天。防范就松懈多了。晚上巡逻的人白天要补瞌睡,街上的更夫也撤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理也开始松懈,这才是最致命的。

要从白天进去,首先要确定进去的地点。从正门大摇大摆进去是不行的,翻墙也不行。因为南墙和西墙都被前衙包着,要翻墙得先进入前衙;北墙修着后罩房,翻墙就等于翻房顶;唯一临街的东墙,外边就是人来人往的巷子,白天翻墙等于自投罗网。所以要进入刘之勃的书房,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后门进去,而且还不能惊动前门的八个衙丁。

从后门进去,后罩房的那三名衙丁,便是最大的障碍。

注一:按猪粮比一比六推算。

注二:参考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