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到新政(二)

崇祯十三年 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到新政(二)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新政坝位于嘉陵江的河道弯曲部,与川中川北很多传统农耕区一样,是个典型的江岸弯曲部冲击小平原。uu234嘉陵江水在这里被南边的离堆阻挡,被迫向西拐了个大弯,同时流速减缓,便在这块河湾处留下了万余亩良田。坝子沿江流展开,南北长约二十里,东西宽约十里。南北东三面是山,西面临江。

新政坝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唐宋两朝,新政坝是新政县的县治。至元明时行政区划调整,这才撤县划归到南部县。到了朱平槿的前世,新政坝又从南部县划出,成为了仪陇县的新县治。因为毗邻水路,又是巴州、仪陇县到潼川州和顺庆府的陆路捷径,新政坝商贾林立,贸易发达,是不亚于南部县的区域商业中心。

船队溯嘉陵江而上,终于接近了新政坝。

纤夫大爷手指远方给陈有福介绍:“瞧!陈官爷,那就是新政坝的西门码头。码头两岸便是河街。河街卖吃食的最多,江水一涨立即撤了。”

陈有福张目望去,河滩上有一长排简陋的竹木棚屋,江岸边还停靠着数十条大小不等的船只。

陈有福的心思不在卖吃食的河街上。江岸越来越近,那道斜挂在江岸上的石梯吸引了他的目光。石梯一丈多宽、数十步高,连接码头与城门。只是城门明显歪斜,城垣更是城砖尽落,露出了里面黄黑色的夯土(注一)。

在此时,陈有福的信心坚定无比。

“只要有道城垣,那土暴子人再多,也休想打进来!”

……

新政坝西门高高的石梯之下,一行衣着鲜亮的士绅立在码头上。迎着缓缓而来的船队,摆好了欢迎的架势。

欢迎队伍的前头几步,并排站着三人。

中间领头的人物,乃是一名身着吏员青色盘领衫,腰缠黑色丝绦(tao),足蹬(通皂)靴,头戴双短翅吏巾的老者。他须发皆白,慈眉善目,杵着一根虬藤杖。他身旁还有两位老者,一位容貌相仿,身着锦袍,头戴凌云巾;另一位五短身材,心宽体胖,也是身着锦袍,却带了一顶可以遮阳的烟墩帽。

在他们仨人身后队伍里,一位十四五岁的劲装少年不停地把头探出队伍,急不可耐地盼望着的船队到来。

终于,纤夫们拉着第一艘大船靠上了码头。

青衫吏巾的老者轻跺拐杖。

这一跺可非同凡响。唢呐、铜钹、大鼓立即开始吹吹打打,码头如同红白喜事一般地动山响。

一名高大精壮的年轻纤夫在另一位老年纤夫的指点下,将首船上抛下的缆绳牢牢系在了石缝里留出的铁环中。

见着欢迎的队伍,那高大纤夫便迎了过去。可刚走了十几步,他突然发现自己上身**,顿觉不妥,又转身跑回去,翻过船舷,跳进了船仓。

此时,又有几条大船靠上了码头。跳板刚刚搭好,便有红甲黑盔的士兵拿着短矛火铳涌上甲板,鱼贯从跳板上通过,然后迅速在码头上集合。尖锐的竹哨声和军官的口令声,士兵的脚步声和应答声响作一团,既是那么嘈杂,又是那么井然有序。唢呐大鼓的吹打声,与军队的气氛相比,显得是么不和谐。

眼见那高个纤夫走过来却跑回去,转眼间又是一大片黑盔红甲的兵士

整整齐齐在码头上列队。这等场面让见惯了大世面的三位老者有些忐忑不安了。

“贺家小九!”中间的老者拄着拐杖,头不斜身不转地喊道。

“李世伯!”那名十四五岁的少年立即应声,从密集的欢迎队伍中挤出来。

“这就是你爹常说的王府亲兵?”

“可能是吧!”少年隔着红色头巾抠抠后脑勺,“我也只是听少爷和爹说过,还没亲眼见过……”

“你爹该在船上吧?”老者终于转头看了少年一眼,“罗监军、陈营官,带兵主将我等皆不认识。总得有个人相互介绍,以后大家好说话!”

“我爹在不在船上我不知道。不过听说我三叔也要回来!三叔回来,我几个哥哥……”

这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三位老者不想听小孩呱噪,便缓步迎上去。一位高大的年轻军官同样黑盔红甲,快步向他们三位走来。

“护商队营官陈有福!”军官向三位老者敬了一个奇怪的帽檐礼,“奉世子和抚台大人之命,卑职率护商队全营将士前来新政坝驻军。罗监军另有要务在身,可能晚到一两天。本军之来,是为着护国安民、天下太平……”

拄着拐杖的老者擦擦眼睛:“老朽双眼浑浊,将军恕罪!方才拉纤之人,可是将军?”

还是被人认出来了,陈有福有点不好意思。他嘿嘿笑了笑,算是默认了。

“想不到!想不到!”老者跺跺拐杖,“天家亲兵,一军主将,竟能放下体面,与士卒同甘共苦,难怪王府亲军所向披靡!”

他感叹着。转头问向左右两位老者:“可知何故?”

“请大哥(姻兄)指教!”

“仁者,无敌也!”

……

拄着拐杖的老者名叫李俊英,年龄已至耳顺,并且直奔古稀而去。李俊英是新政坝李氏一族的族长,又是南部县衙常驻新政坝一地管事收税的前任典吏(注二)。他身旁的老者,样貌相若的是他的四弟李俊成,五短身材的矮胖子则是他的妻弟周文正。

李氏一族是章怀太子李贤的后人。据说当年章怀太子李贤被他千古名妈武则天废为庶人,发配在新政坝附近的山上读书思过。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有益身体健康。李贤在读书思过之余做运动,便留下了新政坝李氏血脉。也许他动静太大,李贤终究难逃亲妈毒手,被赐死于黔中。世人感叹于武则天之毒,毒过蛇蝎;又伤怀于章怀太子之惨,惨过窦娥,于是在他留下动静的山上建了一座简陋的亭子做纪念。

自从那山上有了亭子,李氏一族便在新政坝繁荣昌盛起来。如今,李氏一族已是新政坝土豪大族,李俊英便是新政坝最大的盐店、粮店的东家。

介绍人贺永年迟迟不出现,是因为他不幸留在了尾船上。李俊英向陈有福自报了家门,又把欢迎队伍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一一介绍认识。

虽然李俊英自称南部县衙的一名老吏,可一看他待人接物的气势,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小吏。

李俊英,陈有福将面前的老者与贺永年对新政坝地理人物的介绍联系在一起。他知道,前面这些人都是新政坝的地头蛇,属于世子强调的“统战对象”。要实现世子在保

宁府“扎钉子,树形象”的任务,这些人是要全力争取的。于是他便学着罗景云的模样,略微夸张地向他们拱手致意。

“护商队千里而来,舟船劳顿。新政百姓有感世子恩德,略备薄礼,请将军笑纳!”李俊英稍一点头,立即身后就有管家大喊道:“将礼物抬上来!”

唢呐和大鼓重新吹打起来。几头洗的白净肥猪捆着红绸,几只角上拴着红绳的山羊,几十石粮食和盐,络绎不绝从城门里抬了出来。送礼的队伍从陈有福身边经过,又停在护商队的队列前。

“这里还有一份礼物要赠与陈营官!”李俊英笑眯眯地牵住陈有福的手。

管家将一个不大的檀木盒子抱了出来,李俊英指着盒子对陈有福说道:“这里是黄金二十两、白银二百两,翠玉带饰一双。请陈营官笑纳!”

“这可使不得!”

虽然陈有福拒绝了,但李俊英并不气馁。他笑道:“世子心怀黎民,派来精兵劲旅,那可是我新政坝百姓天大的福气!这些金银,都是新政满城百姓自发筹献之助饷,陈营官可不能寒了百姓的心啊!”

李俊英说的情真意切,让陈有福颇有些踌躇。按照他的性子,立即就要推辞。可如果真是百姓助饷,推辞了会不会违反 “统战政策”?犹豫间,陈有福想起了他的搭档罗景云。不知怎地,监军还不回来!

陈有福犹豫再三,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态度亲切但不失坚决,“新政百姓的心我领了,我护商队的全体将士也领了!护商队有铁的军纪:护商队上下人等,不得奸 淫掳掠百姓,不得擅取百姓财物!如今护商队远道而来,正缺军需粮草。百姓送的吃食我们收下了,但要照价付账!至于这些金银财宝,不能吃不能穿,陈有福只好却之不恭!”

陈有福坚辞不受,让李俊英有些意外,又有些感动。可他老脸被落,又有些愠怒。不断变换的神色,隐隐浮现在他的脸上。

大船不断靠岸,士兵陆续集结。陈有福再向李俊英一个军礼:

“卑职坐船经过蓬州之时,听说已经有些零星的土暴子在蓬州、营山一带骚扰。我们来到川北,就不能任由土暴子横行无忌!李公,军情如火,我要立即带队入城布防,请李公派人领路!”

“喔!好好!”李俊英惊醒过来,正要点人。那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已经蹦了出来,“陈叔叔,我叫,是我爹的儿子!我带你们去吧!我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到处都玩过了,带路没问题!”

陈有福已经猜到了这个少年的身份,可他仍然马着脸问道:“你爹是谁!”

“我爹就是贺永年呐!贺桂、贺桓是我哥,我排行老九。对了陈叔,我爹我三叔呢?不是说都要回来吗?”

“你三叔在潼川与匪兵打了一仗,就留在了那里!至于你爹,”陈有福对贺桐挤挤眼睛,“不知正躲在哪个船舱里偷看呢!”

注一:明代新政坝残存不完整的土质城垣,这有史书记载。

注二:明代,衙门里有官、吏、胥(xu)三类人。吏员,为“庶民在官也”。吏,是固定的职务,而胥,则是服役的内容。所以百姓服役,只是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