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投鼠忌器(一)

崇祯十三年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投鼠忌器(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朱平槿督兵急赴保宁。uu234他脑中满满的都是王朝阳为什么要造反。

然而,信息沟通的不畅以及大胜之后的些许骄傲,使他未能意识到,川北的局势远比他想象的更混乱更复杂。王朝阳兵变,只是在川北这锅沸油里撒入了一把辣椒。油温一点没降,反而增加了许多辛辣的味道。

仪陇护庄大队长王省吾得知保宁事变的时间,只比朱平槿早了大半天。二十二日上午,新政坝李家的一名家丁匆匆来到金城寨,带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和家主李俊英请求出兵的口信。

长平山血战后,三营三连伤亡惨重,王省吾率连部和剩下的两个排进驻仪陇县县治金城寨,后来便以这两个排为骨干,扩编成了仪陇县护庄大队。

金城寨是个山城,易守难攻,但地势深入巴山,周边都曾是土暴子的老巢。

化名白无常的张光培率残部从广安突围以后,重新回到了姚玉川和蒋成仁以前的老窝,化身为第四代的摇天动。其地盘就在金城寨东北的七星寨,距离不足百里。

而去年底进攻蓬州和营山的一股土暴子,在进攻失利后也偃旗息鼓向北退入了巴山。据王省吾多方侦查,这股土暴子的领哨名叫袁可仪,号为“闯山虎”。因为同样姓袁,所以遥奉争天王袁韬为掌盘子。袁可仪这股土暴子盘踞在金城寨东南约百里的仁和寨,兵力大约一千五。仁和寨四周都是大山,东边一条小河,沿河可直通渠县。

王省吾部进驻金城寨后,以养病为由礼貌地驱逐了知县毕九成,接掌了仪陇县正堂大印。世子的嘱托和严峻的匪患,让王省吾对金城寨的防务一点不敢掉以轻心。他一面将寨中守城丁壮补入护庄大队,剩下的人组成护城队,日日组织训练,一面将寨中所有的老弱妇女迁往新政坝及新政坝以西的安全地带进行屯垦。

这样一来,寨中就只留下了约千名军队,不仅减轻了许多粮食压力,而且使金城寨成为护**进攻巴州的坚固前方基地。进击巴州的右路官军贾登联部,便以金城寨为后方依托。

扩军离不开屯粮,而屯粮必须确保新政坝到金城寨这条后勤补给通道的畅通。而控制道路的关键点,就是长平山上的长平寨。

长平寨的朱老爹一族已被罗景云收编为仪陇县独立护县中队。这个独立护县中队成立之初,只有朱氏丁壮七八十号,但随着官军在巴州附近的大规模集结以及土暴子在嘉陵江东岸的出击,保宁府和蓬州的上千百姓从大山里逃出来,使这个独立护县中队迅速扩充到了约三百人。

仪陇县独立护县中队与金城寨的士兵、贾登联部的三千辅兵一样,除了守城护路,也要承担军粮运输。数百余辆大车、鸡公车每日奔波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上,给已经断粮的寨子带去急需的给养物资,更为贾军的六千人送去每月需要的两千余石粮食。

到了崇祯十五年正月中旬,金城寨已经囤积粮食五千余石,足够王省吾部一千人坚持整整一年。

……

报信的李家家丁赶到金城寨时,王省吾与副大队长周常忠和大队副监军、仪陇开明士绅邓问行正在金城寨山脚下检查一座正在建设中的防御堡垒。

这种堡垒北方曰墩堡,

南方名碉楼。

碉楼建在金城山向南突出的一根山梁上,距离金城寨南寨门有三百多步。通往巴州的官道在山梁的西面,从北到南夹在山沟里的上千亩狭长屯田带在山梁的东面。

借助北高南低,东西下斜的山势,在山梁棱线上建一座堡垒,既可卡住山下平坝上山之路,又控制西面官道,还可以掩护士兵就近屯田。

碉楼建在山梁处的一整块岩石之上,远观外形呈下大上小的六棱台锥型。近观就会发现,它有六个明显突出的尖角。

若从高空俯视,碉楼便好似一个突出六个尖角的刮民d徽。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刮民d的d徽有十二道尖角,而碉楼少一半。另外每道突出的尖角中间,还有一道三尺余宽的平墙。士兵们根据它的外形特点,把它叫做“六角碉”,又戏称为“狗牙碉”。

六角碉的设计高度是五丈四尺,每一丈为一层,用方木铺地。顶部敞开,上有席棚遮雨,胸墙处可以安放大炮。下面二、三、四、五各层,都开有铳眼和虎蹲炮口。六个角部的左右和角部的凹陷处,都设有铳眼和虎蹲炮口,因此无论敌人攻击六角碉的任何地方,都会遭到防守者的两三面侧射。

最下面的一层,对角最窄处四丈,最宽处五丈四尺。为防敌以大量火药爆破,用了三层条石加夯土垒砌:两层一尺见方的砂岩条石构成外墙,外墙里面是五尺厚的碎石夯土,碎石夯土层里面又是一层条石,因此最下面的一层墙体总厚度已经达到八尺,而六个角部更是实心满填。

建完第一层,王省吾便用五十斤的黑 火药包靠上爆破,结果难动墙基分毫。底部坚固如斯,但为了省工省料,六角碉的上面各层就减薄了外墙。第二层墙体也是条石,只是减为了单层,也没有夯土。再上面各层,就是用城中房屋拆下来的火砖砌墙,再辅之以沙袋,能挡住火铳铅子就行。

六角堡垒的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以“博学鸿儒、无经不通”闻名蜀地的著名建筑大师朱平槿两口子。

六角堡垒,需要用木棍和绳子(当圆规)在地上画出两个同心圆,然后将其十二等分,过圆心以直线连接等分点,再将内外圆与连接线的交叉点交替连接,就会形成这种六角突出的形状。

松林山集训时,罗姑娘曾经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漆木板上为护商队的军官们现场演示。罗姑娘演示时,世子则在一旁说明,现在都江堰西边大山里的土司石碉,有些就采用了这种构造理念。其优点,一是各角之间可以弓箭火铳相互侧防,因此没有防御死角。用云梯爬墙的敌兵要么把后背、要么把身体两侧甚至后背暴露给防御一方。二是防炮性能较好。因为突出的尖角可以使炮子跳弹,缓冲炮子的冲力。当然凡事有利有弊,这种构型奇特的六角碉楼相对方形与圆形的碉楼,费钱费工,修建耗时。

松林山集训时,护商队的大部分军官们由于文化底子薄,对世子和罗姑娘的讲课似懂非懂,但聪明且有文化基础的王省吾立即领悟到了知识的精髓。他以一种敬畏的态度,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统统用到了碉楼建造中。

在碉楼建造中,王省吾还运用了他学到的另一个知识,那就是土法水泥。

这种水泥的

生产很简单,就是用山上的石灰石加煤炭一起搭窑燃烧。石灰石便达成窑体,肚子里装煤炭。煤炭燃尽后将窑拆了,石灰石烧成了生石灰。将生石灰块和里面的煤渣一起碾碎磨细搅匀,再绊上一些熟石膏粉,就变成了水泥粉(注一)。等水泥桨变干,便可以替代糯米桨起到粘接作用,用作条石砖块的勾缝材料。

石膏是民间最常见的矿物,并不稀罕。碑院寺灶户家的门外,常常堆积着许多从卤水中捞取出来的凝结残渣。这些残渣的主体成分,便是石膏。

……

当李家家丁通过碉楼底层的转角楼梯,爬上六角碉的第三层,第三层已经铺好了地板,四周垒起了四尺多高的外墙。面积有限的碉楼上人来人往,背砖砌砖的、挑水和泥的人挤来挤去。

在嘈杂的声音中,王省吾与周常忠、邓问行站在外墙一个缺口处,指着远方的山头商量如何在附近建几座望台。

那家丁急急忙忙将王朝阳兵变的本末道完,又道:“贺总队长昨儿已连夜从碑院寺赶回贺家庄!许大队长率两中队人马渡过了嘉陵江,往(南部)县城开去,其余人马继续守备新政坝和碑院寺。许大队长说南部县城丢不得,碑院寺也丢不得,新政坝更丢不得。兵少地方多,到处都有土暴子,正着急上火哩。许大队长还说,王大队长有何打算,派人告诉他一声。至于贾将爷是否告知,任凭王大队长取舍!”

许大队长便是镇守新政坝的许守财。他着急上火是有道理的。

南部县护庄大队由原一营四连、贺家庄丁以及新政坝李家、周家的庄丁庄户改编,总数约八百。原来驻扎新政坝和碑院寺。

新政坝是官军贾登联部与护**川北部队的后勤大本营,囤有粮食约七万石,以及大量的火药、被服和兵器。新政坝控制嘉陵江水道,是保宁府连接顺庆、合州的必经之处。因此万万不能有所闪失。

除军事因素外,还有经济因素。

碑院寺、禹迹山地区是川北盐业中心,不仅仓屯着大量的食盐,还有更重要的盐井。新政坝近水楼台,成为川北盐业的流通中心。如新政坝被土暴子占领,金钱上的损失将会十分惨重。

就在不久前的去年年底,王府新任副总理洪其惠专程陪同四川巡盐御史方尧相从自流井来到碑院寺,详细视察了这里的盐井和煮盐情况。

在视察中,洪其惠明确告诉各家盐商,蜀王府与官府支持在碑院寺地区加大盐井开凿力度,产出更多的食盐。所有产出,蜀王府将照价照产全收。

盐业专营背后,无疑蕴含了巨大商机,让当地士绅热血沸腾。当地士绅最近刚凑了十几万两银子,组成了一个专事盐井开凿的“凿山社”。凿山社占股比例最大的前三位股东,便分别是李俊英、李俊成兄弟,周文正以及身兼蜀王府保宁总庄头和顺保护庄总队副总队长的贺永年。

江左的新政坝丢不得,江右的南部县又要保住。许守财手里不足一千人,被宽阔的嘉陵江分做两半,自然着急上火。

注一:这种半卵形的石窑曾在西南山区普遍使用,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尚有遗迹。行车过处,仿佛虫族巨卵遍布大地,极为有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