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四百三十八章 后备干部

崇祯十三年 第四百三十八章 后备干部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朱平槿的花树讲话,为松潘的军、民两个方面的治理格局定下了基本的调子,也为四川边疆土司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m.uu234

散会后,各人并没有散去,而是在廖大亨的召集下继续开会,对龙、松、茂地区的整军、民政、对榷、关隘、税收、粮储、设县、任官、土司、番兵诸多事宜进行进一步商议。

这些事务需要及时拿出细则章程,以便利用即将召开的重臣大会,与巡按、三司和蜀王府政务司和三总部的相关官员对接,尽快落实下去。其中比较复杂的是人事安排问题,一心往龙、松、茂地区掺沙子的护**总监军孙洪对此提出一个崭新的概念,叫做“援边干部”。

“援边干部”的概念,并不是孙洪一拍脑袋而蹦出来的火花。它的突然出炉,有一个大的复杂的背景,甚至掺杂着孙洪个人的一些隐秘心思。

后备干部,曾经是世子朱平槿的心腹之患。随着朱平槿的师傅舒文翼周游列国似的在四川各州府组织蜀考,后备干部短缺的矛盾逐渐缓解,通过蜀考储备的后备干部已达约八百人。

这批后备干部通过了松林山基地集训,全部列入了护**军籍,所以干部的具体分配权不在政务司,而在总监军部。

政务司副总理李崇文在接手朱平槿岁末大战打下来的地盘后,面对满目苍夷的城镇和农村,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川北振兴计划”。

计划核心,就是通过地方官府王庄化,全面强化王府对地方的管控。继而通过强化管控,加快农业生产的恢复,继而为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奠定粮食基础。

地方官府王庄化,强化管控,都需要干部。李崇文没有干部,就把手伸向了朱平槿。朱平槿对这个计划大致赞同,批示总监军部在干部配备上予以支持。

随着护**在仪陇、阆中、巴州、南江、通江、达州各地战场的胜利,这个“川北振兴计划”又从渠江流域的广安、合州顺理成章地扩大到了保宁府、夔州府、潼川州以及重庆府的渝西地区和成都府的简资地区。

这块新的区域面积巨大,共计大约五十个县,占据着龙泉山以西、华蓥山以东和整个巴山地区。

地方王庄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大面积铺开,各地垦荒指标的巨大压力及特色产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地方对军政干部的大量需求。可军队与新兴王有工商金融企业也需要干部。各地的诸侯都在拼命叫唤要人,总监军部手中这批训练好的干部便成了各方觊觎的目标。

对此,总监军部向世子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分配计划,即地方三百五十人,军队二百五十人,工商金融和兵工行业一百人,文宣社团五十人,剩下五十名思想素质、身体条件、文化水平和家庭背景各方面均过硬的后备干部充实到蜀王府等统帅机关。

然而这个看似照顾各方面利益和需求的人事分配方案遭到了朱平槿的严厉批评。

朱平槿认为,每一项当期的具体工作,都应该与当前全面工作中的重点相结合。不能五个指头按五个跳蚤,结果一个都按不到。这就是局部服从整体,次要服从重点的道理。

当前的重点,就是四川全省军令、政令的统一。说明白点,政令的统一就是整合四川二台三司、道、府、州、县各级衙门;军令的统一就是四川主客两军、营兵卫所团练的全盘护**化。而要达成此目的,这批后备干部是重要的人事资源。

朱平槿强调,要强化这批后备干部的理想和希望,鼓励他们的激情和干劲,整合、团结和改造旧衙门、旧官僚、旧军队,把他们变成统一在蜀世子旗和护国安民旗下的新衙门、新干部和新军队。完成了这项工作,四川就有条件招收和培养更多的愿意投身到护国安民大业中的有志青年,继续充实到护国安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世子朱平槿对总监军孙洪做出了这番重要指示,然后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保命养蛋的伟大事业中,留下孙洪在春风中凌乱。

孙洪对领导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领会、积极宣传贯彻,迅速调整了分配方案。然而这个新的方案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因

为新方案尚未上报,世子的最新指示又来了。

这次是在川北、川中和川南设立十一个新县。要设立新县,干部自然少不了,所以分配计划还要调整;可是,他的动作速度永远赶不上主子的思想变化速度。

世子接见詹天颜和朱化龙,在花树下的那番话,摆明了世子要在龙、松、茂地区下一盘大棋。这个棋子一落,不仅改变了大明西北广大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而且也影响王府官内部的政治平衡。

……

广安大胜之后,护**已经进入巴山。一统四川,似乎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统四川后向何处去,这在王府高级干部中,最近已是一个绝密但又公开的话题。

随着世子朱平槿在四川官民中的声望日隆、地位日稳,这些王府高官们在将来向何处去的问题上逐渐产生了分歧,形成了三种主要意见,即所谓的“东进”、“北上”和“南下”。持上述三种观点的人群,又称“江派”、“马派”和“海派”。

持东进观点的人主要是雅州出来的干部和蜀地的宗室,如洪其惠、程翔凤、曹三泰等人和宗室中的内江王。

雅州出来的干部认为,东出夔门,顺江而下,占领富庶的湖广、江西和南直,凭借长江之险和江南之富与闯献或鞑子争夺天下,可立于不败之地。

内江王朱至沂则认为,只要占领南京,就赢得了正位大宝的绝对资格,而太祖高皇帝当年就是这样夺取的天下。

他们还认为,东进可以为四川的工商界提供巨大的投资空间,让蜀王府、宗室和四川士绅百姓获得巨额财富,让护国安民的政治理想用银子和粮食包裹起来,增强其号召力和凝聚力。

因为东进主要依靠长江水道,所以主张东进这一派称为江派。

持北上观点的人主要有秦人宋氏兄弟、田骞以及曾在秦地任官的王府右长史郑安民等人。

他们认为:秦地,民风剽悍;秦军,天下劲兵。陕北一撮流寇,竟然能撼动大明江山。这与秦人善战轻死、多马善走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还认为,从四川地理的特点和蜀地争夺的历史上看,蜀、汉不可分离,欲守蜀,必守汉。凡攻蜀,只有两条路,一条在北,即汉中和陇右;另一条在东,即夔门。

秦地乃闯献诸贼之老巢,如今肆虐巴山的土暴子便是秦贼余脉。如果闯献之一重占秦地,巴山土暴子势必死灰复燃,对四川构成致命威胁。所以,与其那时被迫起大军与闯献和土暴子争夺汉中、陇右两地,不如早些准备,尽快先敌占领。

因为北上主要依靠快速机动的骑兵,所以主张北上的这一派称为马派。

持南下观点的人主要有贺有义等部分干部。

他们认为,秦地,是流贼土贼的老巢,向北要与贼人硬碰硬,这是四川的人力物力难以长期承受的;湖广、南直,既是天下的财富重地,又是朝廷的政治中心之一,向东要侵占朝廷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一定会与朝廷发生正面冲突,这样会损伤世子统一天下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向南则不然。

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四省,都是朝廷眼中的荒蛮烟瘴之地,力量十分空虚。云南只有沐王府、广西只有靖江王府,且都是郡王一级,两广则王府全无。

“先南后北,南占北打”的战略思路在蜀地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一个“四川填泸州”,为蜀王府布局全川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如果把这一战略思路放大到全国范围,那么可以迅速攫取四省之利,为进取天下做好准备。

因为主张南下最坚决的贺有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向大海进军”,所以主张南下的这一派自称海派。

江、马、海三派之争,无疑会影响到蜀王府高干们的人事格局。

孙洪出仕蜀王府之前,既无功名,也无家世背景。他很清楚,他与其他王府高官相比,他是最弱势的。

贺家是世代将门,贺家将撑起了护**的半边天;

舒家是世代书香,还有舒师傅这样地位尊隆的世子傅;

高家是有兵有钱还有地

盘的土司;

洪家和程家的背后站着雅州士绅,而雅州是蜀王府的财赋重地。

他甚至不能与郑安民、宋氏兄弟和李崇文相比。

郑安民是正经的蜀王府右长史,宋氏兄弟有官身,连李崇文也有功名的。而他,只是一名没有功名官身的普通读书人。世子对他只有恩,没有求!

因此孙洪谨慎地哪一派都不是,他只是坚定地充当世子派。世子要向东,他立即拼凑出一个团的军事干部出湖广;世子要收编赵 荣贵和王朝阳两部,他立即调配大量干部,将两部干净利落地吃了下来。

当世子要整编朱化龙部,摆出向秦、陇进军的架势,孙洪立即敏锐地意识到,世子在执行东进和南下战略的同时,或许并没有放弃北上的战略!

难道世子的战略是三面出击?

当世子宣布散会时,孙洪忍不住思索着。

世子一贯强调做事要有重点,那么三个战略中谁才是重点呢?

孙洪许久没有想明白,但他是最聪明的人。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子真实的想法总会暴露出来。只要他还是世子的亲信心腹,他总是会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些个秘密。因此他现在的急务,不是忙着去揣度世子的心意,而是立即将世子的旨意落实下去!

“……松州、茂州和龙安府三州府的干部最好定期轮调,毕竟那里是苦寒之地,各位大人和将士们确实过得清苦。”孙洪同情地对着詹天颜、朱化龙等人道。

“援边干部,有军有民。他们过来,便可替换有幸轮调之人。世子曾言:用人之道,必要他苦活、重活、好事、坏事都做过,方可大用。所以对这批援边干部,也有锻炼考验之意。”

“世子用人,确是不同凡响!”廖大亨长叹一声,摇头晃脑地替孙洪帮腔。

“天生贵种,与我等这般科场出来的书生就是不同!十岁的年纪,我们这些人还在苦读四书五经,想着有朝一日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世子已经开府建衙,备为一国之储君。哎,想世子这般年纪便有这等能耐,那也是被逼出来的。天生万物,无一不苦。即便贵为国主,也不能脱此孽海,缘也!命也!”

廖大亨再次成功地将严肃的工作会开成了轻松的茶话会。在廖大亨长吁短叹中,他和孙洪各自的真实目的被很好的淡化了,援边干部的计划毫无疑议地被通过。

干部定期轮调的提议,甚至让所有的边官兴奋不已。当然,被通过也是有前提的。詹天颜和朱化龙都取得了对这批干部具体任用的决定权。

诸事议定,已经时至中午。按照蜀王府工作餐的惯例,警卫营的火头军会准时在午时四刻把当日的伙食担子挑到院子门口,经过太监们检查后,分发到各位官员们餐桌上。世子这段时间身体不爽,没有与官员们共食,但是他的伙食时间与官员们一样,也是午时四刻。

可今天奇怪了,午时四刻已过许久,怎的饭食还没送来?廖大亨正要打发手下去问问,就见太监张维急匆匆跑来。

“廖抚,罗姑娘突然驾到。世子已经出门迎接……”

“罗姑娘到了?”

不仅廖大亨站了起来,程翔凤、舒国平、孙洪等王府官都站了起来。

“罗姑娘到了,怎的不叫上老臣!快快,请左公公带路,老臣可不想失礼!”廖大亨慌忙摆正衣冠,连声催促道。

“难道廖抚一省巡抚,还怕了她一个小姑娘不成?”詹天颜坐着打趣廖大亨。上月他在蜀王府,仅仅只见到了右长史郑安民。至于罗姑娘,成都街面的人都知道那是世子没过门的媳妇,他怎好贸然求见?

“哎呀,你詹大人成日里窝在大山沟沟里当土皇帝,根本不知王府里的深浅!”

廖大亨急得伸出手,准确地将詹天颜藏到宽大袖袍里的手臂捉住,一把将他拽了起来。

“你要榷场,你要钱庄,你要军饷钱粮,都要罗姑娘点头!没有罗姑娘这位管家婆首肯,世子发了旨意也不一定有用!快快,别磨蹭!你们都随本官去参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