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计方定(三)

崇祯十三年 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计方定(三)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崇祯十五年二月二十四日,春光依然明媚。uu234

寿王府深宅中的一个小院内,玉兰树下摆了一张床榻。身心俱疲的朱平槿横躺在床榻的一侧,舒服地闭着眼睛午睡,享受着午后的和煦阳光。

他刚刚见证了一场大屠杀。

锦屏门外的河堤上,三百八十名罪大恶极的土暴子一个不剩地提溜出来,全部砍头。

身形消瘦的张继孟死到临头,终于尿了裤子。当他明白一切都晚了的时候,抛下了忠臣义士的伪装,惦记上了周延儒和京师里若干高官的祖宗八代。

砍了张继孟,刘之勃尤不解恨,当即令将尸首挫骨扬灰,抛入嘉陵江中,以祭奠川北无辜死难的百姓。那名京师来的传旨太监大概没见过这么血腥的场面,当场便吐了早饭,被士兵们架了回去。

“傻笑啥呢?”罗雨虹斜撑起身体,盯着朱平槿脸上的轮廓线,狐疑地问:“是不是又在想女人了?”

“什么又?除了你一个女人,我想过谁?”

“哼,做贼心虚!你妈不算女人?”

“还讲不讲道理?”朱平槿在小院的花榻上翻了一个身,把肩背和屁股亮给老婆,“我们好歹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说话做事总得有点理性人的样子!”

“那你必须给我说清楚!想什么!”罗雨虹跟着老公翻了半圈,把一只玉足翘起压在朱平槿的大腿上,一副不得答案誓不罢休的模样。

“我在想,一旦我们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京师那个崇祯会干什么?”

“你说对了,我真是有点担心!他会不会不顾一切地对你翻脸,来个什么圣旨,宣布你为人民公敌?”

“思来想去,我判断可能性很小。

崇祯与你我一样,也是有文化的理性人。面对他可以自由支配生死的人,他可以无所顾忌。但像鄙人,哼,雄兵在握,他奈我何?

概率论告诉我们,考察的样本越多,规律性越明显。所谓机制,便是有规律的某种规则。

生活在这样一个机制中的人,很难轻易摆脱机制运行规律对他的影响。崇祯即便身为皇帝,也在机制的约束中。他不可能独断专行,不可能一个人做出重大决定。按照朝廷的机制,皇帝的想法必须经过廷议,才能形成最终决策。

所以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撇开皇帝,以京师的那些大臣们为样本进行考察。这时我们能发现什么?”

“一群典型的官僚,只想自己捞钱,根本无心正事!遇事能躲则躲,绝不承担责任!高情商当领导,高智商干苦力……”

“宾狗!我帮样本们打仗,帮样本们省钱;我没有举起反旗,我的道义调门比样本们们还高。更重要的是,我在祖国的边缘地带有几万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

这群样本们的理性选择是什么?

换句话说,按照利益驱动理论,最符合样本们利益的选择是什么?”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表面上装聋子瞎子,骨子里想当墙头草、两边倒!一面享受体制内的权利待遇,一面与民营企业家眉来眼去……”

“宾狗!”

“我知道,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有兵!”

罗雨虹睡不着,干脆屈腿坐了起来,两肘按在了朱平槿的身上,手掌托住了下巴。

“可是我担心,万一崇祯偏执狂突然发作,不管不顾甩开官僚们……”

“你担心的很有道理!崇祯撇开内阁单独下中旨的事情干过好多回!不过,大明不是大清。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遮羞布还没有扯开。一旦崇祯下中旨,就丧失了体制内的法定权利,连胆大的文官也可以封驳回去!

再说了,别忘了鄙人的身份!鄙人乃藩王,仅下天子一等。崇祯的中旨对鄙人根本没有法律效力!

崇祯敢阴悄悄地下中旨,我就敢堂而皇之地批驳回去,甚至直接将传旨之人斩了!

他只有躲在乾清宫的大床上一个人抹眼泪……”

“你把崇祯想简单了。他是死要面子的人。你明天一宣旨,就把他逼到了绝路上,不跟你翻脸也不行了!万一他公开下旨谴责你,就算你得了天下,名声也臭了……”

“所以刘之勃的建议很好,这就是刘之勃的价值所在!”

朱平槿睁大眼睛扭头看着老婆,双眸放出光亮。

“这次政策出台的形式,是廖大亨和刘之勃领衔上奏,四川大员们连署,本世子下旨批准实施,最后假惺惺地报请北京批准。这样一来,我们向北京展示了团结和实力,也为我与崇祯之间的关系留下了缓冲。”

“那刘之勃和廖大亨不是又当了出头鸟?”

“那当然!我跟你说过,国王不能犯错。什么意思?就是最高领导不能轻易承担责任,否

则百姓很容易丧失对最高领导的信仰,进而动摇统治权威,引起觊觎者篡位夺权,进而引发天下大乱。

我们要记着,做事情,要台面下主动,台面上被动。要时时刻刻凌驾于矛盾之上,不要身处矛盾之中。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廖大亨和刘之勃这些大臣,天生就是替我们背锅的,所有的坏事都由他们出头。

你想想,如果崇祯和朝廷大臣们都彻底丧失了理性,公开动手,谁来承担责任?当然是廖大亨和刘之勃。

廖大亨这只老狐狸不是傻瓜。他跟我说过,如果崇祯派绨骑锁拿他,他就以冒旨为名,先将绨骑斩了,然后上疏鸣冤,再发动乡党同年书生士绅全川人民一起上书闹事,总之是拖时间,又不公开造反。确实不行,就改名换姓,躲进蜀王府,躲进护**……

我并不担心廖大亨,我担心的是刘之勃。这个家伙一根筋,弄不好圣旨一下,他就找一根白绫上吊了。”

“我知道,就是你们当官的让临时工背锅的那一套!”

罗雨虹无聊地挠挠老公的胳肢窝。嘴里鄙夷,心里得意。不过,她还是担心朱平槿把刘之勃卖了。

“你不能袖手旁观!不管你怎样玩,总得有点良心!”

“我知道。你放心好了!”

“宣了旨,你就要出发到重庆?”

“是啊,耽搁了好久!本来王应熊是可以挽救的。刚开始,他还通过王行俭找廖大亨,试探和我们合伙造船的可能。可事到如今,也不得不……

周延儒写信给廖刘,这就泄露了他的情报来源。刘名升上了心,把王应熊派往北京的信使给截住了。王应熊在信中告了我们一状,说我们将来必然称兵谋反。今日不反,明日必反;今上在位不反,太子即位必反;我们不反,我们的手下必反。

总之,内江王到重庆与他王家发生冲突后,他对我们恨进了骨髓。王应熊很聪明,他渐渐发现我们推行的富国强兵政策,必然会触及他这种权贵的根本利益。

王应雄是定时炸弹,留不得。这种人越聪明,便越危险。官场上的老话:早动早主动,晚动必被动!”

“那王应雄会不会得到消息提前跑了?”

“内江王说,王行俭在替我们稳住他。”

“你记着,王家的银子你给我拿回来!”

“知道了。哪一回你不是惦记着人家的钱包?”

“你知不知道,你这次川北用兵花了多少银子?还有流民入川,又要花多少银子和粮食?”

老公平静的脸庞,给她留下一道清晰的侧面轮廓线。罗雨虹盯着这道轮廓线,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焦躁。

“李存良在金城山只搜出了三万两黄金,三十二万两白银,激动得像个叫花子拣到金元宝!你算算,加上在广安的缴获,折合下来也不到百万两白银。

这点钱算什么?

五年重工业计划马上就要实施,农业投资简直是天文数字,军队和政府机关的花钱更是像淌水一样,哗啦啦……”

“我知道,你现在很困难。”

朱平槿终于睁开眼睛,给了老婆一个正面回应。

“你没钱了。汇通钱庄初始本金三百万加上存款税收,入库银共计八百多万。按照一比一点二的发行比例,正常货币发行额度只有一千多万两。于是你将发行比例调整为一比一点五,加印了一百五十万两银钞。

可这一百五十万两转眼又花得精光,所以你干脆整了个莽的,偷偷加印整整三千万两!

然而三千万对你来说还不够!

光是在川南嘉定、叙州和马湖三州府强制购粮一百万石,你便花掉了其中二百五十万两;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农贷款、工商业投资、道路投资,又是一千万;

还有八百万两到达湖广,让朱至瀚去占领金融市场,大量收购粮食。一千万两进入南北两京,去吸收当地金银存入;

我甚至估计,你还会在几家大企业上市时同步放水,让市场有能力承接大盘股,甚至让股市又创新高……

是的,我们通过我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让我们的钞票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我们掌握了造币权,就使我们有了充裕的资金来干我们想干的事。

但问题总有正反两面!

银钞没有足够的现货白银做支撑,一旦股市崩盘,大量货币被挤出股市。流动性的洪水就会冲破金融安全稳定的堤坝,就会导致银行挤提,汇通钱庄就要破产,我们两个都要上吊。

记着,光注水不下米,粥会稀的!”

“我是在悬崖上走钢丝,难道这个我不懂?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呢?你知道我们现在还剩多少粮食吗?”

愤愤不平的罗雨虹

揪住朱平槿大腿根部的嫩肉,语似连珠般反击。

“去年秋季,我们仅仅收入了两百万石粮食!单单四川填泸州、无息农业贷款、手下人吃饭等等几项大头,就支出超过一百五十万石!

我算过,按照目前的粮食消耗速度,存粮最多吃到三月底,就会颗粒不剩!没有我强制购粮一百万石,根本熬不到四五月的夏粮收获!

你可能不清楚,乐山和宜宾的情况与雅安、广汉截然不同。我们在当地并没有掌握绝对的权力。即便强制收购,也必须要当面支付。两地官府也是做了很多不要脸的事情,才让当地士绅愿意卖粮给我们,而且还肯接受银钞!

马湖的驻军倒很强势,余粮说收就收。但那里地方虽然大,但实际上就只有一个屏山县,田土不足三万亩(注一),其余都是穷得打鬼的土司。驻军自己也要吃饭,他们能上缴五万石已经是翻箱倒柜了!不过最后的结果还好,起码比我预想的好。毕竟还有余粮可卖,总比拿真金白银也买不到粮食要好很多!

这次宜宾和乐山的贡献很大。川南核心区很富裕,没有被张献忠和土暴子祸害,有三百年的财富积聚。宜宾有举人名叫周元孝,一次就卖给我们粮食十万石。还有个被崇祯罢官的大官,名叫樊什么,除卖粮外,还直接捐了一千石粮食和五千两银子。

你想想,没有这次强制收购的一百万石,我们拿什么养活军队?我们拿什么接受流民?我们拿什么去搞你的狗屁护国安民、天下太平?”

看着老婆越说越激动,朱平槿知道自己必须安抚她。四川经济的压力全部搁在她肩头。她承担的压力,并不比自己小。

“粮食储备和金融稳定,这是一个双重目标的两难选择。

你选哪一头?你当然优先选择粮食储备!

金融稳定我们可以用战场的胜利去影响,可以通过政策的出台去遏制,可以通过资源的引进去缓解,甚至是去骗、去偷、去抢……

可是一天不吃饭,心头饿得慌。

总之,金融不是刚需,不像粮食那样急迫。不过金融稳定也很重要。

我并非杞人忧天。我担心,这些多出来的天量银钞一旦进入流通,或者回流四川,我们很难保证物价的稳定。那时,老百姓就会发现银钞的真相,进而引发金融海啸。所以这次我不仅要抄了王应熊的所有家产,而且跟王氏一族有来往有劣迹的重庆商家,都要一锅端了!

小舅以前给我说,重庆是个大商埠,银多粮少。我估计,重庆一府作为四川首富,这次抢个三五百万现银是有把握的,此外还有十数倍于此数的实物资产,尤其是大量的土地田产!

有了这笔银子,汇通钱庄的资本金就可以极大充实。

有了这些实物资产,就可以极大充实王有企业,控制四川的经济命脉。

有了大量的土地田产,湖广移民

控制了重庆这个水陆要隘,全省的商业就能实现无障碍大流通,实现商业领域的彻底整顿,从而带动四川的商业大发展。

割除了重庆士绅这块毒瘤,商税这一块才能真正做到全省一刀切,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带来稳定的税收!你知道么,四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早就知道农业税是没有空间的。他把矛头对准了商税、矿税,结果办事的人趁机发财,在东南逼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团体东林党……”

罗雨虹打断了朱平槿的离题万里:“你这样公开抢劫,不怕四川的富豪都与你死磕?”

“死磕?现在我就怕他们不死磕!mao主席告诉我们,民族资产阶级是软弱的,官僚买办阶级是凶残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关键在哪?在有没有依附性!在有没有枪杆子!现在政权在我们手里,枪杆子在我们手里,他们要么依附于我们,向我们交税进贡,要么被我们枪杆子无情消灭!”

“你总得找个理由吧?你毕竟不是土匪!”

朱平槿说着重重嗤了一声。

“我敢公然抢劫,自然也有理由。人命关天,这条理由够了吧!要是不够,我再增加一条强抢民女!相信案情在报纸上公开,定然民愤极大,人人喊杀!”

“你有点变了,变得我不认识了!”罗雨虹冷冷评价朱平槿。

朱平槿哼了一声,重新闭上了眼睛,“是吗?就算变了,也很正常。屁股决定脑袋,你我都在变!”

“你的言下之意是我们俩需要重新磨合?”罗雨虹的双眼已经冒出了寒光。

“没有,绝对没有!”朱平槿下意识地坚决否认道,“我们俩是和谐发展的典范!”

但这不是他的真心话。

注一:《马湖府志》记载,马湖府在嘉靖时的田土数为两万七千余亩,粮额仅两千八百余石。万历清丈数字没查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