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零三章 生死转圜(七)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零三章 生死转圜(七)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护**在河岸边扎下坚固营垒,打碎了土暴子的如意算盘;而贺仇寇率领骑兵进行的决绝冲锋,让土暴子充分领略了护**的战力。

争天王袁韬不得不将沿溪河两岸设伏的数千精锐兵力调上来,这就耽搁了时间。

然而,一些在意料之中的敌情,却是争天王袁韬发生动摇的真正原因:

木门镇出现了护**骑兵。据探马快报,这股骑兵大约百人。到达木门镇以后,他们并未停留多久,随即兵分两路:一股向柏山而去;另一股则向孟山石拱桥而来。

恩阳河石桥是土暴子阻断援兵的要地,当然会重点设防。这样一来,双方接触不可避免。

可这时,袁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召集众将议事,他只是将军师王怀玉招来,两人密商了一刻钟。不久,袁韬身边的喽跑马传令众将,中军令旗一挥:

诸军一起环攻,有进无退!无令擅退者,斩!

可土暴子一厢情愿,既忽略了对手的脾性,也忽略了自身的短板。土暴子的进攻尚未开始,又挨了当头一棒。

……

矮胖的地趟虎挤在官道的人流中,跑得气喘吁吁。两个健壮的喽一左一右,夹着他的膀子往前跑。

地趟虎手下普通的喽们可没有这等待遇。几里路跑下来,已经累的翻白眼吐白沫了。地趟虎手下的这些土暴子身体素质差,长期吃不饱,从原定的巴河西岸伏击阵地撤出,赶到恩阳河东岸,虽说好歹赶在了王府兵的前头,但已经耗尽了他们所剩无几的体力。再来一趟强行军,大盘子地趟虎都这般德行,下头的基层喽能好到哪去?

作为一名大盘子,地趟虎本来是有马的。可在大山里藏了两个月,什么东西都被他喂不饱的肚皮给吃光了,包括他可怜的老马。

地趟虎原来是夺食王王友进手下的亲信大将,渔溪之战中率六千多人驻守三河场,与刘镇藩的援兵对峙。渔溪大败,王友进失踪,地趟虎无奈率手下跟着争天王袁韬逃到了巴州以北的大山中藏身。

同样败出渔溪场的震天王白蛟龙占了袁韬在巴山的老巢关山寨。袁韬急忙带人回去火并。临行前,看在义军兄弟的情分上,分了地趟虎一些给养。

只是人多嘴也多,那点米粮几天就没了。

于是地趟虎只好与几家大盘子剩下的万余弟兄躲在山沟里吃糠咽菜,时不时来顿水煮人肉当大餐。

可光有吃的也不行啊。

没有盐,人脚耙手软抽筋出冷汗。

无奈中,义军又祭起了山里人缺盐时的老办法:刮老厕土熬水喝。

就这样熬呀熬,一万多人熬死了两千。地趟虎的六千人马也只剩了五千出头。

实在熬不住了,这几家义军集体给袁韬发了消息,说四川这个鬼地方不呆了,老子们要北上陕南。

结果他们等来的不是袁韬的回复,而是袁韬本人。

半月前袁韬终于带着千余人从关山寨胜利归来,并得意洋洋宣布他要带着弟兄

们干一票大的。

这票大的就在前头。

袁韬的人来报,说已经把蜀府军围住了,就等地趟虎这五千人赶到一起动手。

这时地趟虎身体各个部件正依靠惯性在进行无氧运动,没有能力辨别这个消息中的破绽漏洞:

这次参加伏击的义军少说也有一万三四,除去地趟虎本人属下五千人和守石桥的千余人,剩下的不少于七八千。

难道对付护**一千多人,七八千人一起压上还不够,非要等到这跑得半死的五千人到来才能动手?

然而,比长跑更倒霉的事就在眼前。

前方一声尖利的竹哨,数百名身披铁甲的护**将士突然像幽灵一样,出现在了官道左前侧的山坡上。他们迅速整队,拉成了一个百余步长的横队。

然后又是一声竹哨,地趟虎的眼前一排火光。埋头奔跑的人群猛然一顿,然后就是顺理成章的惨叫声。

程卫国天生就不是个安分的主。他趁着敌人欲攻未攻之际,大胆地将三个连撤出阵地,借助骑兵身影的屏护,也借着地势起伏和杂草灌木的掩护,在敌人的眼皮下埋伏到了官道西侧。

地趟虎的人马从沿溪河埋伏地域撤出,刚刚赶来,就挨了一顿胖揍。

当然,程卫国敢于进行阵前的短距出击,有一个装备上的优势。

那就是他的第二十营是护**自警卫营之后的第二个全装火铳营。而且第二十营与警卫营还有一点不同:

警卫营是分期分批换装,第二十营是一次性整体换装。

……

火器的生产能力落后于军队规模的扩充速度,在岁末大战后展现无余。

在罗渡镇整编三个新编营,受到火铳短缺的影响,新营老营开始争夺有限的资源。

总参谋长舒国平不得不亲自主持装备分配和编制调整,最后来了个平均主义才把矛盾压下去。无论新营老营,每营一连火铳。至于虎蹲炮,更是多的没有。

问题提前暴露,有时反而是好事。

罗姑娘为此大发雌威。“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变成了火器局的行动号令。

蜀王府动员体制的高效、山寨上马的传统、资金投入的天量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时发挥了作用。

缺乏原料,铁质的佛塔、佛像和经幢(chuang)都化成了铁水;

铳管打造成了瓶颈,很快便开发出了人力锻造机;

机床不够,成都府的木匠停下了家具活计,改为生产标准配件;

人手不足,王庄迅速调来千余庄户来打零工、干粗活。

位于成都西北角,本隶属于四川官府的兵仗局,也在做大做强的浪潮中并入了蜀王府的火器局。

兵仗局历年来以生产劣质武器而声名远扬。但归属于蜀王府之后,那些死气沉沉的匠户在坚挺的银钞刺激下,仿佛吃了大补丸一般,一天干六至七个时辰,而且是人停机不停,全家老少祖宗三代外加八竿子亲戚一起上。

到了三月初,完成整合的四川火器局已能日产火铳五十支。新式虎蹲炮和七斤大炮的生产能力则完全取决于原料供应。

兵仗局的一位侯姓老匠户在试射了护**的火铳之后,对所用的弹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改进建议。

他认为,护**的火铳优点是口径大,威力猛,有独子和霰弹两种弹药,战场适应性好。

但缺点也有。发射独子时后坐力太强,射程不足,远距离精度太差,还不如官军使用的精良长管鸟铳;在发射霰弹时,每粒小铅子的分量太轻,对轻甲之敌的杀伤力不足。

因此侯老匠户建议,修改独子形状,减轻独子重量,增加射程,降低后坐力;将一发霰弹里的铅子数量由八枚改为六枚,总重量依然是一两六钱,单枚铅子重量则增大,破甲威力更可靠。这样一来,独子可以远射,霰弹对付近敌,远近皆宜。

此外,侯老匠户还建议霰弹的弹托弃用掏空松木,改用粘合压实的多层毛毡,减轻无效重量,防止木质弹托出膛后伤及友军,并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速度之益。

火器局经过请示批准,立即开展了研究和实验,最后采纳了侯老匠户的主意,还给他发了一笔令人眼红的赏银。

新的独子仍为铅制,呈空心厚杯状,尖头更尖,内凹更深,尾部有斜纹,重量减轻到一两三钱五分(注一),装颗粒火药一两三钱。

独子中后部有三道环形凹槽,用以闭气。独子的生产方法,依然使用冷锻的方法,用柔软的铅柱在两瓣合成的钢模子里冲压出来。但模具更加精密,只要是一个模子(注二)冲出来的独子,直径几乎完全相同,因此火铳的射击精度大幅提升。

火铳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新式弹药的大量投产,使朱平槿有了更多的底气。他废弃了过去以连为单位换装的老办法,改为以营为单位整体换装。

戴东壁的长平山英雄营(三营)、程卫国的第二十营和陈有福第九团的第三十三营,成为了首批整体换装部队。但首先将新式弹药用于实战,还是被程卫国抢了先。

注一:一两三钱五分,大约五十克。明代鸟铳的弹重只有十克左右,实战中对披甲兵的杀伤力明显不足。辫子精兵身披两层甚至三层重甲便可肆无忌惮横行于战场,与明军鸟铳的杀伤力不足有直接关系。

注二:俗语云:“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就是形容多个人或物件几乎长的一模一样。在机械加工工艺中,可重复使用的模具铸造或者锻压,都有这个特点。

个别网文版主或楼主,认为在没有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年代,机械加工不可能达到那个“一毫米以内”的精度。对于这种学生似的天真,满脸沧桑、十指黝黑的大国工匠们会哈哈大笑。所以啊,响木认为,上山下乡运动很有必要。只要在车间里挥汗如雨干三天,学生们啥都明白了:妈的x!原来这玩意儿就是这样弄出来的!

以后有空,响木再写一个作品相关。这里就不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