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家谋算(一)

崇祯十三年 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家谋算(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夜深沉,月无光。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敲梆打更的声音消失了。在瘟疫魔影的笼罩下,成都全城一片死寂。也就是王府和省城的四门之上,还高高悬挂着大红灯笼,显示着这个城市最后的活力。

郡王和官员们每人捏着块油纸包好的肥皂,在各自随从灯笼的引导下,匆匆离开了蜀王府。今夜对他们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郡王们要赶着回去通知小宗,分派人手,准备石灰口罩以及大锅煤炭猪油药材草木灰等生产肥皂的原料。他们自己和家人,得赶紧用世子赐下的肥皂洗个澡,传染了瘟疫那可不得了。明天一早,他们还要在石泉王府聚会,商量出合股销售肥皂的章程。

官员们则要立即动员兵丁衙役进行全城搜查,无论如何得将那名不知死活的乞丐找到。明日将病患迁出城去,便要封了四门,将石灰洒遍全城。当然最累的,还是成都和华阳两县的父母官,官府里所有的事情,他们都有份。巡抚大人严令,两家县衙最迟在明天,就要将世子颁下的《控瘟防疫歌》刻板印制张贴全城,还必须派出小吏,挨家挨户敲锣通知:

三日一沐浴、五日一换衣;身上不藏垢,头发打散洗;粮食要煮熟,生水要烧开;馊饭不可食,陈水不可喝;旧衣锅中煮,棉被太阳晒;出门戴口罩,上街避乞丐。养猫不喂食,让它抓耗子

……

刘之勃回到巡按衙门,径直去了后衙。他入川赴任,只带了一老妾一老仆。老仆住在外院厢房,所以二堂里格外冷清。他吩咐妾室磨墨,老仆烧水,自己则在二堂正房的官帽椅上休憩片刻。

朱平槿今晚的表现极大震撼了他。

万万想不到,刘之勃对自己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幸好自己持重,没有轻信谣言!万万想不到,蜀藩世子竟是如此一位忠君爱民、有仁有义的亲蕃!尤其是世子率先提议,为远在京师的皇帝进贡肥皂,让他觉得很惭愧。

自己为什么没想到呢?刘之勃对自己说,难道是自己到了四川这远离京师的偏远之地,忠孝之心就淡了吗?明明应该力劝世子出城避瘟,为什么自己不在平台上大胆提出来呢?仅仅是因为害怕百官的非议,害怕自己落下阿附藩王的恶名?

为什么?刘之勃对自己一连提出了几十个为什么,可是他一个为什么也解答不出,这让他更加痛苦。他把自己头上的乌纱摘下来,端端真正地放在桌上,凝视着展开的双翅。十几年的寒窗,一辈子的抱负,难道就在这瞻前顾后、犹犹豫豫中渡过?

刘之勃狠狠锤了桌子一拳。不,既然已经走上仕途,我刘之勃就一定要为国家,为百姓做几件好事!一省巡按御史,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可以为百姓做的事情很多嘛!比如今年四川的税赋,便可以奏请朝廷减免。去年四川大旱,献贼入境;今年正月里遭了民乱,现在又发了瘟疫。天灾**接踵而至,奏请减免的理由非常充分!

定下了决心,刘之勃总算平静下来。他细细回想着今晚的一切,准备给皇帝写奏报。

什么世子贪财好色,什么世子不臣之心,肯定都是富顺王、刘尽忠那些心怀叵测的反贼故意散播出来的!刘之勃恨恨地骂道,国家危难如此,这帮奸佞小人还是不肯消停,总想搞些幺蛾子出来,企图浑水摸鱼。他们无非就是用泼脏水造谣言这种下三滥的招数,想把朝廷的风议吸引到世子身上,让世子百口难辨,从而达到他们篡国夺位的妄想!

廖大亨此人也不错,或许他有些贪念权位,或许他有些行事操切,但起码能识大体,肯做事,不营党,难怪陛下对他赞誉有加。那个保宁府的张继孟,真是昏庸至极。丢了一州两县数万百姓不说,现在竟然任由瘟疫蔓延到省城。他为什么如此丧心病狂?为什么有恃无恐地把自己龌龊的想法公诸于世?那还不是仗着他是东林老臣,与陛下今年二月下诏起复的周延儒关系密切而已!

廖大亨是巡抚,他说他不好参劾张继孟,那分明就是把事情摊在在世子和百官面前,让我看着办。哼!廖大亨,你太小瞧我刘之勃了!岳武穆道: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鄙人既已出仕,便有以身许国的准备。他一个张继孟算什么!即便周延儒本人贪赃枉法,我刘之勃一样参他!不参劾张继孟,我就对不起陛下的知遇之恩!。

刘之勃正在心潮澎湃,妾室过来小声道,墨已磨好。刘之勃带好官帽,振振袍服,抖擞精神进了书房,端端正正坐在桌前,开始给皇帝写奏疏。内容主要是奏报保宁府瘟疫大炙,知府张继孟昏庸失职,放任瘟疫蔓延,现在瘟疫已经传到了成都府。蜀世子急召百官朝会商议,经巡抚廖大亨提议,决定省城戒严三日,禁绝百姓出入,清查瘟病患者并转移至城外隔离。此后半月,成都许进不许出,直到疫情初步控制。

成都疫情奏报完毕,刘之勃立即笔锋一转,将矛头对准了保宁知府张继孟。他详细叙述了保宁府土暴子的残暴,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官兵丧师失地的狼狈,最后才点到了张继孟的昏庸。他奏报到,现在川北的土暴子已经控制了通江、南江两县,占据了四川出入陕西汉中府和兴安州的重要交通隘道,随时威胁就藩汉中的瑞王的人生安全,并致使川北山川之险为敌所有,四川北部门户大开,陕贼可以自由出入。现在川北的土暴子趁瘟疫蔓延,又再次占领了巴州城。如不迅速采取措施,保宁一府有全部陷落的危险。张继孟昏庸无能,丧师失地,罪无可恕,请朝廷即刻准许将那张继孟革职拿问。

刘之勃将张继孟的罪行一一列举清楚,自觉得十分确凿,这才提笔一转,恳请朝廷适当减免今年四川的税赋。他还隐晦地奏明四川正在实验防控瘟疫的新药。只要这边实验有效,立即大量生产进贡京师。本来朱平槿今夜的表现,刘之勃也写了几句,可他思索再三,还是抹去了。也许,一个醇酒美人的藩王,才是皇帝心目中的贤王。

刘之勃心中叹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世子虽贤,可惜出生藩王世家,也就埋没了。

刘之勃动笔给皇帝写奏疏,廖大亨才迟迟回到他的衙门。巡抚衙门在王府西侧不远,只因王府西门遵义门夜里关闭,轿子要经过王府南边的端礼门、裕门和棂星门绕一圈,所以距离才稍微远了些。但是廖大亨回衙晚,并不全因路程变长,而是他需要在轿内想想刚才发生的事情,吩咐轿夫故意走慢些。

散会之际,世子令程先生给他带话,说王府准备公开招收一些文人士子到王府,整理典籍,修制文章。另外还准备开办一所子弟学校,让一些闲散宗室和王府官员、庄头的子弟读书。

乍一听,好像王府的要求合情合理。王府珍藏的典籍甚多,堪称蜀地最大的孤本、善本所在。献王在时,曾经诣(yi)心收集藏书达数万册,廖大亨多年前曾有幸受邀参观过。整整一座大殿,里面全是密密麻麻数不尽的书。招收文人士子整理典籍,此乃蜀地文坛盛事,因此廖大亨是不可能反对的。

开办子弟学校也很正常。大明立国三百年,蜀地宗室成千上万,王府官吏、宦官、护卫、奴仆、帮工、长年更是多达数十万。办个学校让孩子们读书,按照孔夫子的说法,这叫做“有教无类”,所以廖大亨更不可能反对。

可是时机不对呀!廖大亨想。现在正是瘟疫可能四处蔓延的时候,城门还要关闭三日,这时候王府怎么突然提出要办学招人?上午听说世子亲自上街延请老师,难道就是为了这件事?廖大亨想来想去,都没有想出一个结果,正在这时,轿夫唱了一声“落轿!”,巡抚衙门已经到了。

廖大亨回衙,钱、孙、李三个师爷都还在那里等他。东翁未回,他们也不好提前入睡。廖大亨未急换衣,先沉着脸将今日世子平台之招的情形简单对师爷们讲了,然后问各位先生有何高见。

钱、李两师爷自从年初为巡抚大人献了死中求生之策,又献了借刀杀人之策,立了大功,已经稳稳坐上了巡抚幕僚中的第一、二把交椅。钱师爷看到巡抚大人的脸色,以为他是因为无利可图而气恼,于是笑着劝慰道,世子在与罗姑娘唱双簧,一块肥皂就算全用猪油制成,成本也不过三钱银子。只要出货量够大,世子不会比郡王们少赚多少。李师爷也笑道,既然肥皂之利官府本来就拿不到,那么也没有什么损失。只要平安躲过瘟疫,大人巡抚之位便是稳如泰山。

听了幕僚的话,廖大亨的脸色仿佛云开雾散。他微笑着点点头,令小妾惠莲将今夜带回的肥皂切成四份,三份赏给师爷,自己只留了一份。三位师爷千恩万谢,各自回家召集洗澡去了。等三位师爷离开,廖大亨重新沉下脸。他脱下官衣,换了件家常的薄纱氅衣,吩咐惠莲几句,然后独自提着灯笼走进了衙门的后花园。

后花园的水榭凉亭中,有几个女戏子正在咿咿呀呀清唱小曲,见到大人过来,连忙停了出来见礼。廖大亨闷哼一声,挥手让戏子们退出花园,然后对凉亭中起身作揖之人笑道:

“刘兄,你我姻亲,又非外人,何须多礼?刘兄一去数月,想杀兄长也!戏子们唱戏,也没个丝竹琴瑟,不知这惠莲是如何安排的!”

刘先生笑着称谢道:“怪不得族妹!现在国丧期间,小弟可不敢给大人添麻烦!”

“哎呀,什么大人,在家只有兄弟,没有大人!”廖大亨佯装生气。

刘先生隐隐发笑。

“好好!那小弟便僭越了!兄长夤(yin)夜相邀,必有大事。小弟此来,洗耳恭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