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二十一章 殊途同归(四)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二十一章 殊途同归(四)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大变局中,怀揣心思的人远不止红枪会的王黄二人。

距离邛州北门不远,有一条昏暗狭窄的小巷。小巷尽头,一座倒八字门的宅院颇有些气势。只是砖落土现的高墙,绿苔步痕的石阶,印证了宅院的古老和没落。

走进大门,转弯过了门房,便是个深邃的天井。仰头看去,屋檐上只有一片小小的天空。

沿着东厢房檐下的回廊继续前行,过了耳房与正房间的夹壁走道,一个稍大些的天井出现在面前。

正房前,一名汉子身着束身战袍,腰挎战刀,略显紧张地等待着来客。来客仿佛知道主人的心思,迅速向主人一点头,轻声说道:

“大人,大事济矣!”

“好!”主人用拳头狠狠砸了手掌,然后大手一摆,做了一个里面请的手势:“力行兄,请堂内说话!”

这间老旧宅院的主人,便是邛州守御千户所掌练兵,兼守城的世袭副千户卢本学。

他四十岁上下,身材中等,眉宇间一股精悍之气显露于外,显然是名能做事的干吏。但正因为他想做事、能做事,所以他从来难入历届上官的青眼。

卢本学本打算像自己的祖宗一样,守着这份世袭的官位了此残生。但自从邛眉上下摆明与成都对着干之后,他的心思就有些不同了。

最近巡抚衙门行文邛州所,下了“军改善后”的命令,卢本学的世职和所里几乎所有的世袭军官一样,变成了啥投资基金的铁杆庄稼。

有些军官很高兴,有些军官很愤怒,但是卢本学却平静如常。只是他已经暗暗下了决心,要利用当前邛眉的局势干出一番事业。

至于促使卢本学最终下决心的因素之一,便是今日到访的客人,邛州生员易力行。

易力行本是大邑人氏,父母早亡,未婚无子,但身边女人不少。易力行在大邑参加了两回生员试,均以落第收场。估摸着在人才辈出的大邑县难以挣得功名,他几年前便落户邛州,当了回高考移民。

易力行有个本事,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也就是有点特立独行,所以在一团和气的邛州书生圈子里并不讨好。不过他家财颇丰,为人豪爽大方,为自己赢回了不少人缘。

卢本学与易力行喝过一顿大酒,酒后互吐真言,此后便成了忘年之交。这次卢本学借老天下雨使了一个“息操计”,让手下儿郎四散而逃,便是易力行的鬼主意。

客人入座,卢本学微笑道:“易先生,将士四散,邛州已是一座空城。下一步,该是徐大人以渎职之罪命人拿我了!吾等还是早早出城赶往成都为宜!”

“只怕徐大人还没下令,城外的土暴子已然破衙而入了!”易力行笑回道。不过他随即否定了卢本学的提议,尽管这提议是他先前的总体计划。

“卢大人,我们走之前,先得做完一件事。做完之后,卢大人也不可去成都……”

“先做何事?”卢本学问道。从易力行的神色上,他看出他的谋主又有了新的主意。

“兵没跑完。王四牛把跑掉的一些人叫了回来。现在西门已经封城,东门、南门被红枪会控制,北门依在您家丁手中……”

“那黄焕呢?”卢本学插话问道。

“黄焕徒步出了西门,不知去向。王五牛骑了骡子出城,红枪会出城的还有几人。学生估计是分头向大邑、崇州、名山的王庄请援,也有可能是回他们的老巢王家山喊救兵。”

卢本学有些不解:“他们请援,这是好事嘛!我们何必掺合?若要掺合,不如干脆起兵,把杨伸、徐孔徒抓了献宝岂不是省事?”

“那城外蟊贼如何应对?”易力行顿时反驳道,“难道大人要亲自上城搏杀,与贼寇战个你死我活?结果章宏斌见势转向,举兵投靠蜀王府,因此封官进爵,而大人满身血污,却只有这邛州一座空城做见面礼,

还要与王四牛、黄焕等一干乡下人争功?”

“吾乃武人,要城何用?还是两千兵马来的实惠!”卢本学一语作答,表明他刚才不过是故意为之,于是两人会心大笑起来。

“黄焕本是大人所提携,王四牛也是大人招入行伍。既然如此,不如大人再卖个好,让王四牛名正言顺!”

“那本官给他封个协理营事如何?”

“不好!”易力行摇摇头,“王四牛名列队头,骤然高位,只会让营中将领不服,生出乱子……”

既然易力行有主意,卢本学便静等他说下去:“……知州徐孔徒领兵方是正理。不如大人行前修书一封,公开保举王四牛,说他深孚众望,宜授守城之责……私下却令人向王四牛示意……”

“易先生思虑周详!”卢本学点着头,却向易力行摊出手来。易力行随即从袖中掏出呈文,卢本学看也不看,起身便在供案上用了印。

“下一步本官如何?”卢本学问道。

“卢大人不是说您是武官,愿意带兵吗?如今邛州精兵尽在章聋子手中,而那些兵无不是您一手一脚调教出来的……”

“那好!”

卢本学用拳头砸了桌子,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连夜分头行动!先生去成都,找到刘先生,代本官呈文廖抚,以正心迹;本官带家丁去蒲江,以告变为由进入邛州营中,杀了章聋子!邛州义仓有粮食十万石,乃是杨伸和徐孔徒的老本,千万要看牢了……”

“卢大人果真是英雄好汉!斩将夺军,豪气万丈!”易力行一边称赞,一边同样向卢本学摊出了手掌。

卢本学则以袖中书信回应之。

两人相顾大笑,各自出城。

……

名山县以北的百丈关,控扼雅邛官道,是雅州到成都的必经之地。过了百丈关,二百里即是省会成都,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故而古有“获百丈者得成都”的说法。

百丈关山脚下便是临溪河边的百丈镇。过了河上的木桥,就从雅州地界进入了邛州境内。

名山城北的百丈关和城西的夹门关以前都是雅州守御千户所的讯地。如今雅嘉守备团成立,千户所撤销,这些讯地自然由守备团来接防。

百丈关的驻军,原只有名山县守备营一个不满员的连。然而数日前,雅州、荥经、名山县守备部队各一部突然开到了百丈关,中间还夹着十几名蛮子骑兵,把这小小的关城挤得水泄不通。

崇祯十五年四月六日晚,天空阴云密布,星月不见,显见大雨又将来临。

这里靠近雨城雅州,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阴天,其余则是雨天。老百姓对天气早已见惯不怪,但还是收了晾晒的东西,关门闭户睡觉造人去了。

果然,快到子时时分,天空下起了暴雨。一时间,天地都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

在这水与雾的世界里,有几人偏偏未入梦乡。其中之一,便是蜀王府在雅州的新任总管刘道贞。

百丈关的北门城楼里,一丝微弱的灯光从门窗的缝里泄出来。刘道贞正襟危坐于简陋的小木桌前,一盏油灯在风中轻轻摇曳。桌上数张信纸,赫然便是陈怀年委托侄儿陈仕达转交世子的书信。

刘道贞任职雅州教谕,但却是如假包换的邛州人。当年他考取举人,也是占了邛州的名额。好在邛雅本是近邻,若回故土看看,也是一天多的车程。

可如今邛眉与蜀王府针锋相对,刘道贞是蜀世子信重的一方诸侯,是千余将士的主帅,怎么可能擅自离营回乡呢?

刘道贞正想着心事,木门突然嘎吱一声被推开。猛然灌进来的山风将桌上的纸吹得四处飞散,也将那盏油灯吹得摇摇欲坠。

“暌(kui)度,怎么还是这等鲁莽!你要学学世子,何等的少年老成!何等的雍容气度!”

“爹!人家那是龙种

不是世间凡人!”

进门的少年迅速关门,把风雨挡在外头,然后脱下湿漉漉的雨衣,在胸襟上擦干双手,这才把地上的书信一一捡起放回桌上。

“神鬼之论,本人是从来不信的。这不是出身龙种凡种之事,是个人修炼到没到火候!”

刘暌度见老爸又要开始洗刷自己,连忙用老爸关心的正事来转移话题:

“名山营一连和雅州营一连已经分别到达了甘溪和黑竹,距离邛州不足五十里。爸,我们是不是心急了些?若是打草惊蛇,世子怪罪……”

刘道贞拍拍桌上的信纸,轻轻摇头:

“邛州不止有杨天官和徐孔徒,还有牛角寨的老匪。陈怀年的书信写得清楚,这些老匪死性不改,早晚惹出事端。与其防不胜防,不如尽屠,一了百了!

还有邛州城里的粮食。光是城中义仓,便存着干谷十万石!加上士绅私仓,还不知有多少。张士麟重伤抬回雅州,不是说杨天官奢比王侯吗?

这批粮食,本人都眼红,况乎久饿之土匪?徐孔徒书生意气,以为土匪可以招安,岂知不是引狼入室?我们驻军百丈,就是为了策应各方面,以防万一!”

“既然如此,不如趁章宏斌远离邛州,夜袭邛州城!拿下邛州,捉了杨伸和徐孔徒,再来慢慢与朝廷打官司!”

刘暌度的办法正是刘道贞想干的。不过这里不是汉夷杂处的芦山县,必须顾忌方方面面的反应,尤其是蜀王府和蜀世子的反应。

“还是再等等。邛州不比芦山,那是座大城。一旦顿兵城下,有碍观瞻,我们父子便是进退维谷……”

父亲不说军队,而说父子,刘暌度立即明白刘道贞的真正顾虑在哪儿。

傅氏老大最先投靠蜀王府,先佐洪其惠,再佐曹三泰,满以为曹三泰一走,他便能扶正。谁知世子令旨一下,却是刘道贞。偏偏刘道贞是傅元修在州学的老师,资格地位文凭都在那里明摆着,傅元修不能明争,有气也只得忍着。“千年老二”的名头,不知他还肯忍多久。

“既然……那爸,定要分兵一支,先断了章宏斌退回邛州的路!”

“为父派兵前出甘溪和黑竹,占据临溪河左岸,即有防章宏斌缩回邛州之意。再者……蒲江李允义是蜀王府的人,章宏斌已经回不去了。”

刘道贞沉吟片刻,还是轻声对儿子说出了真相。随后他长叹道:“不知道世子爷还为邛眉留了多少暗手!世子爷,真乃天降英才!杨伸、徐孔徒和李传第,自不量力与天斗,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他们指望金銮殿里的皇帝来主持公道呢……”

刘暌度话没说完,便听见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刘暌度敏捷地转身拉开了门,几名将领簇拥着一名年轻的太监匆匆而来。他们身上的雨衣,淋得湿漉漉的。

“曹公公……”

“刘公子,令尊大人可曾睡下?”曹四德话刚出口,已经瞥见了桌前正坐的刘道贞。

“老大人,邛州营啸!我们等的机会来了!” 曹四德一脚跨进了城楼。

崇祯十五年四月六日晚,驻守百丈关的雅嘉守备团一部,在刘道贞、曹四德的率领下,冒着倾盆大雨向邛州急进。第二天黎明前,其先头部队名山营和雅州营各一连从红枪会控制的南门顺利地开进了邛州城。

不久后,刘道贞、曹四德率领的雅嘉守备团主力出现在邛州西门石桥外,堵住了正在攻城的土匪退回邛山的要点。

第二日凌晨,新津和大邑、崇州的护**也陆续到达了邛州城外。唯一意外的是上川南道御史胡恒,亲自出现在邛州城下。

临邛,这座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而闻名于世的千年古城,像一块磁石,把来自各方面的力量都吸引了过来。

他们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了同一个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